冰床坍塌,森林大火,湖泊萎縮……全球變暖的19張衛星照片

2020-12-05 騰訊網

2018年11月8日襲擊加利福尼亞州天堂的野火的衛星圖像。

地球是溫暖的。溫室氣體已經排放,地球變得更熱,導致上個世紀溫度平均升高了1攝氏度。

這些影響在地面上越來越明顯,甚至在太空也可見。

2019年7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今年夏天,北極圈的廣大地區被大火吞沒。

根據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由於海水溫度上升和冰川融化,預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約90釐米。

讓我們看一看太空災難。

2019年的天氣新聞是災難性的。

五月份,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了創紀錄的415 ppm。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越多,全球變暖就會越多,嚴重的災難性天氣災害將越發嚴重。這些災難中有許多災難性的,甚至可以從太空中看到。

僅在2019年,就捕獲了美國東北部渦旋的衛星圖像,迅速連續襲擊歐洲的有害熱浪以及加利福尼亞,俄羅斯,格陵蘭和加拿大部分地區的野火。 。您還可以看到南極和北極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的衛星圖像。目前,北冰洋的海冰面積是自1979年以來第二小的海冰面積。

讓我們從太空拍攝的19張照片中了解地球在變暖。

每年9月,北極海的冰面積每年都是最小的。1980年代以後,這個最小面積每10年減少13%

根據NASA的分析,2015年夏季最小的北冰洋面積比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值(黃線內側)少了180萬平方公裡。

1979年,北極海冰面積為700萬平方公裡,但到2019年10月降至430萬平方公裡。根據NASA的數據,這是與2007年相同的面積,是有史以來第二低的面積。面積最小的是2012年,不到260萬平方公裡。

這種下降趨勢正在加速。歐洲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警告說,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排放二氧化碳,幾十年之內冰便可能從北極消失。

從北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路線可以被海冰封閉,但2016年8月幾乎沒有冰

西北航道加拿大一側的衛星圖像。2016年8月6日。

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自2007年以來,西北通道幾乎每年都開放。

格陵蘭島的冰床融化速度是1980年的六倍

2012年7月,巨大的冰塊從格陵蘭西北部的彼得曼冰川倒下。

在2019年4月發表的論文中,據推測,格陵蘭的冰床平均一年會崩塌約2860億噸。然而,2012年卻有4000億噸以上的塌方。

20年前,冰床崩塌的量平均為500億噸。

南極也在加速冰的融化。1980年代,每年400億噸的冰層融化,過去10年平均每年大幅增加了2520億噸

據美國國立冰雪數據中心稱,世界上存在的淡水的99%以上都在格陵蘭和南極的冰床上。

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冰床融化後,海面將上升60米以上。

冰河的融化和海水溫度的上升(和大部分物質一樣,水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膨脹)同時發生的話,海面就會上升,對沿岸地區的人們來說是嚴重的威脅

2016年3月,孟加拉國東部桑德博爾的衛星圖像。在這裡,發生了季節性洪水。

在過去的150年間,海面在世界範圍內上升了約15釐米。根據聯合國最近的報告書,到本世紀末為止,海面上升到90釐米以上。

報告書指出,到本世紀末為止,由於海面上升和洪水的影響,有6億8000萬人居住在沿岸低地,也有6500萬人居住在島嶼國。

面上升會增加滿潮和高潮時洪水的風險

2018年9月10日,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到大西洋上的颶風「浮冰」。

如果發生颶風或熱帶風暴,強風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風暴潮(異常高的潮汐)。隨著全球海平面上升,風暴潮的破壞將增加。

2019年9月,五級颶風多裡安襲擊了巴哈馬。最高風速為每秒82米,在某些地區,風暴潮導致海平面上升了7米。

由於氣候變化,颶風降雨增加,移動減慢

2017年9月8日拍攝的衛星圖像。同時發生的三場颶風。從左起:Katya,Irma,Jose。

由於全球變暖,颶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大和更具災難性。因為溫暖的空氣會包含更多的水蒸氣,從而引起大量降雨。

由於氣候變化,颶風正在放緩。根據20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與大約70年前相比,颶風和熱帶風暴平均使速度降低了10%。

多利安颶風就是這一趨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降落後,巴哈馬停滯了24小時,降雨量超過700毫米,造成了災難性的洪水

颶風「榴槤」展現了席捲大西洋的氣勢。人造衛星GOES-16於2019年9月1日拍攝。

停滯不前的颶風不僅僅是「多利安」。2018年,佛羅倫斯颶風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小部分地區停滯了50多個小時。2017年的哈維颶風在休斯敦市區停留了兩天,降雨量達到1500毫米。損失估計為1,250億美元

較高的溫度也可能與2019年1月襲擊美國的大冷浪頻繁發生有關

通常,極地渦旋是在北極和南極上方平流層中循環的低壓冷空氣團。隨著極地渦旋的減弱,冷空氣向南移出該循環,並以噴射流的形式進一步傳播,從而將北極空氣團與南部空氣團分開。

但是氣候變化可能正在改變射流的流量。在北極,溫度上升的速度是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的兩倍,並且與低緯度大陸的溫度差正在減小。然後,壓力差變小,並且射流的流動減弱。結果,噴射氣流彎曲,並且極渦旋偏離其原始位置。

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去40年極地渦旋異常的發生率增加了140%

2019年1月,極地渦旋的影響導致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和東海岸的8400萬人凍結在冰點以下。在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部分地區,感知溫度為零下46攝氏度。

溫度的迅速升高也增加了發生野火的危險。從太空中甚至可以看到2019年覆蓋俄羅斯和格陵蘭部分地區的煙霧

這是發生在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泥鰍近郊的山火事件。2019年6月11日。

在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之間,西伯利亞損失了超過55,000平方公裡的森林火災。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夏季觀察到北極地區發生了100多場野火和持久性大火。

野火已經蔓延到加拿大的卑詩省和阿拉斯加。2019年,阿拉斯加森林損失了約9,700平方公裡。同年6月和7月,阿拉斯加天鵝湖上的一場大火冒出的濃煙覆蓋了錨地。

儘管從單獨的角度看,森林大火無法與氣候變化直接相關,但由於加速變暖,風險,規模和頻率正在增加

2019年6月29日,阿拉斯加斯特林東北8公裡處的天鵝湖發生火災。

世界氣象組織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氣候變化,例如全球變暖和降水模式的變化,導致森林火災的風險增加,發生時間更長。」 。

這是因為變暖迅速融化了積雪,溫暖的空氣使樹木和土壤流失,土地變幹。降雨減少還會使森林枯竭,並更可能引發森林火災。

變暖的進展越來越明顯。根據氣候中心的數據,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將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三高

2014年,阿拉斯加以東的西北地區(加拿大)的苔原發生了大火。

2019 年7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一個月前是地球歷史上最熱的六月。在某些地區,溫度比正常年份上升了近10攝氏度。記錄歷史上最熱的一年是2016年,其次是2015年,第三年是2017年。

在美國,森林大火使1970年的燃燒面積翻了一番,這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

2019年10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希爾茲堡附近發生的「 Kinkade Fire」的衛星圖像,使用的是短波紅外光。

在2019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期間,加利福尼亞的「 Kincade大火」蔓延了310多平方公裡。

「無論怎麼拼命地熄滅,火都會繼續變大。」氣候學家帕克・威廉士對哥倫比亞大學的克萊麥特·賴夫中心說。

「氣候左右著火災的發生」

根據氣候能源解決方案中心,在美國西部,平均的山火季節比50年前要長78天

2019年10月24日,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衛星GOES West捕獲了「 Kincade Fire」的外觀。

加利福尼亞的洪堡縣說:「野火季節確實很長。不僅該季節在春季初開始,但由於乾旱季節較長而在秋季下降。」

可以說我們處於危險之中的時刻。

最近的研究表明,特別是在加利福尼亞州,自1972年以來山火燃燒的面積有所增加,從1972年到2017年增加了五倍以上。

加利福尼亞北部發生的一場名為「篝火」的野火的衛星圖像。拍攝於2018年11月9日。

美國歷史上最大的10起火災中有9起是2003年以後發生的。

除了森林大火,氣溫上升還會引起更頻繁的熱浪。在2019年的夏天,歐洲遭受了致命的熱浪襲擊

瑞典斯科訥的衛星照片。您可以看到2018年7月(右)比2017年7月(左)更乾燥。

2019年6月和7月,歐洲遭受熱浪襲擊。僅在法國,熱浪就殺死了1,435人。根據法國氣象局的數據,自34年前以來,法國的熱浪數量已增加了一倍,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一倍。

在 7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世界天氣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氣候變化是熱浪的原因,至少比假設沒有氣候變化大五倍。結論是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了。

研究人員說:「如今,歐洲的每一個熱浪都可能是由於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而強烈的熱浪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羅在報告中寫道。

乾旱頻率和嚴重程度在增加

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衛星在2018年6月30日(左)和2018年8月6日(右)拍攝的西歐圖像。幾周炎熱乾燥的天氣後,植物開始枯萎。

2018年夏季,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部分地區遭受了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NASA的研究模型預測,隨著溫度升高,乾旱將變得更加普遍和嚴重。這將導致糧食和水短缺,因此人們在爭奪有限的資源。

乾旱進一步增加了山火的危險。乾燥的土壤和乾燥的植物容易燃燒。

隨著氣溫的上升,蒸發的速度急劇上升,世界各地的湖泊和水庫也乾涸了

美國宇航局米德湖的衛星圖像。將1984年5月16日(左)的照片與2016年5月25日(右)的照片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該湖正在縮小。

米德湖的衛星圖象,橫跨內華達和亞利桑那,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採取。將1984年5月16日(左)的照片與2016年5月25日(右)的照片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該湖正在縮小。

米德湖的水位從1984年到2016年下降了約40米。美國的許多農民以及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墨西哥的一些城市,都依賴米德湖,該湖儲存了落基山脈的融雪。

美國內政部美國墾殖局於2018年宣布了「 未來24個月的天氣預報 」,顯示米德湖的水位已達到328米左右。如果水位降至該水位以下,將發出缺水聲明,並可能被迫停止供水。米德湖目前的水位約為330米。

世界上有許多湖泊在縮小。伊朗的奧魯米耶湖已縮小到其最大面積的10%。玻利維亞的Pooopo湖已完全消失。

綜上所述,全球變暖已經變成了不爭的事實。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去改變。保護自然,人人有責。

相關焦點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帶來多種變化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帶來多種變化 2020-08-10 14:12:50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路透社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來源: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全球變暖使旱季突發大火的概率增加,在過去一年裡,全球範圍內野火頻發。2019年夏季,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地區森林大火持續燃燒數周,引發全球關注。
  • 外媒: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來源: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
  • 冰架坍塌,森林大火,北極熊流離失所,下一個會是人類嗎?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3%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估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期。而今年卻在7月就以如此快的速度消融,讓人不得不擔心全球變暖問題。
  • 亞馬孫森林大火為全球變暖火上澆油
    大火吞噬「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它橫跨8個國家,覆蓋了南美40%的面積,而且它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它貢獻了地球大氣中20%的氧氣,對全球變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過去和現在:瑞士冰川照片顯示全球變暖對環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正在融化我們的冰川 1950年代以來萎縮18%
    中科院寒旱所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對比發現,1950年代以來的全球變暖導致中國西部的冰川面積總體萎縮18%左右。」   冰川正在萎縮   在我國,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有數據顯示,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佔全國冰川總面積八成以上。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原標題: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正在讓冰天雪地的北極,陷入極端高溫天氣的糾纏。在重重熱浪的包裹中,北極圈繼去年後再次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
  • 亞馬孫雨林大火引發思考 如何科學處理森林大火?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佔陸地吸收總量的四分之一。持續猛烈的燃燒引發了全球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這樣的大火幾乎天天會在亞馬孫雨林上演。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時間:2020-08-10 11: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近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
    亞馬遜雨林大火重現,人類的噩夢又來了,現已變成不毛之地!地球上有兩種災禍是難以抵禦的,一種是天災,另一種是人禍。天災亦指自然災難,例如火山、地震、海嘯等,它們的突如其來,導致無數人喪命。其實每個人都感受到今年地球的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溫度驟升,無數地區受到影響。
  • 為什麼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影響?大多數證據可以證明!
    全球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由於人們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全球變暖所導致的後果則是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來:氣溫升高、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
  • 全球變暖警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消融,已經世人皆知。處在北境的加拿大,自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根據官方數據,僅在7月底的兩天時間內就消失40%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
  • 七座「瀕危」冰川:因氣候變暖大面積融化,生態系統已紊亂
    我們都知道人為導致的氣候變暖正在加劇中,但多數人都只想到南北極融化的冰蓋,或海島國家受海平面上升而飽受侵害,卻忽略了氣候變暖對陸地、對生態造成的破壞不亞於災難,比如七座大面積融化、已進入「瀕危」狀態的冰川,其生態系統已經紊亂到乾旱缺水、森林大火、動物死亡、植被減少等現象頻發。
  • 北極附近森林大火肆虐!38度高溫比熱帶還熱
    北極的大火和大家在新聞上所見的森林大火這大火看似遠在天邊,實際上直接影響人類。全球變暖勢不可擋環境狀況越來越糟糕,全球變暖勢不可擋,北極地區山火頻發,這樣的世界,人類還能安穩生活多久呢?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遭遇有史以來最炎熱的6月,全球變暖
  •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圈燃起「殭屍大火」,或導致遠古病毒復活
    中國衛星回傳照片:北極圈燃起「殭屍大火」,或導致病毒復活。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北極為什麼會著火?殭屍大火又是什麼?別聽,等細細道來。而著火的地方正是這些森林。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著一團煙霧籠罩著北極地區了,而這正是大火所導致的。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據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