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高大上科學技術都離不開一種精細的工作——計量。計量也是一種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具體工作。小夥伴們每天的關心的天氣預報也是如此。今天(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天氣預報中的氣象計量人和氣象計量常識吧。
身邊的計量人
從事氣象計量工作30多年、業務過硬的孫嫣建設改造成功的山東省氣象計量站恆溫恆溼實驗室,由中國氣象局業務主管部門將其為藍本形成標準在全國各省氣象部門推廣,每年完成全省國家級臺站2000餘件自動站傳感器的室內檢定工作,保障當地大氣探測數據準確可靠;同時其多項研究成果獲獎,並在全國推廣應用。
圖為孫嫣在進行測量。
有謀、有勇、有情的山東省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計量檢定室主任孫嫣是千千萬萬氣象計量人的代表之一,她入圍第二屆「我身邊的計量人」。點擊閱讀詳情
身邊的計量常識
溫度:攝氏度(℃)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表示。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提出來的。攝氏度=(華氏度-32)÷1.8。在1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水的沸點為100℃,其間分為100等份,每一份為1℃。攝氏溫度現已納入國際單位制。
相對溼度:百分比(%)
相對溼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氣中水汽壓與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溼空氣的絕對溼度與相同溫度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絕對溼度之比。也可表示為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力與相同溫度下水的飽和壓力之比。
相對溼度用RH表示。相對溼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空氣內實際所含的水氣密度和同溫度下飽和水氣密度的百分比;另一種計算方法是實際的空氣水氣壓強和同溫度下飽和水氣壓強的百分比。
降水量:毫米(mm)
降水量是衡量一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降水量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和固態(經融化後)降水,沒有經過蒸發、滲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
降雨量的等級根據24小時內降雨量的大小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幾個等級。
24小時內降水量在10毫米以內小雨;10~24.9毫米之間為中雨;25~49.9毫米之間為大雨;50.0~99.9毫米為暴雨;100.0~249.9毫米為大暴雨;250.毫米及其以上為特大暴雨。
降雪量:零星小雪是指有量降雪量但小於0.1毫米;小雪是指大於等於0.1毫米,小於0.25毫米; 中雪是指大於等於0.25毫米,小於3.0毫米; 大雪是指大於等於3.0毫米,小於5.0毫米;暴雪是指降雪量大於等於5.0毫米。
大氣壓力:百帕(hPa)
在物理學中,把緯度為45度海平面(即海拔高度為零)上的常年平均大氣壓力規定為1標準大氣壓。此標準大氣壓為一定值。其值為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33工程大氣壓 =1.0133 X 10的5次方帕=0.10133MPa
大氣壓力是地球表面覆蓋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中的物體,都要受到空氣分子撞擊產生的壓力。也可以認為,大氣壓力是大氣層中的物體受大氣層自身重力產生的作用於物體上的壓力。
風力:級
在天氣預報中,經常聽到如「北風4到5級」之類的用語,此時所指的風力是平均風力;如果是「陣風7級」之類的用語,其陣風是指風速忽大忽小的風,此時的風力是指大時的風力。
風速是指空氣相對於地球某一固定地點的運動速率,風速的常用單位是米/秒 。風速沒有等級,風力才有等級,風速是風力等級劃分的依據。一般來講,風速越大,風力等級越高,風的破壞性越大。
中國氣象局曾於2001年下發《颱風業務和服務規定》,以蒲式風力等級,將風力等級由12級(一般指颱風的風力)補充到17級。
氣象計量相關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二章第十四條規定:氣象計量器具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有關規定,經氣象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未經檢定、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檢定有效期的氣象計量器具,不得使用。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氣象計量標準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使用。
世界計量日由來
1875年5月20日,17個國家在法國巴黎籤署了「米制公約」,這是一項在全球範圍內採用國際單位制和保證測量結果一致的政府間協議。100多年來,國際米制公約組織對保證國際計量標準的統一、促進國際貿易和加速科技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
(責任編輯: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