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看得懂的Hi-Fi進階指南:萬元耳機只是入門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雜談]「曾經有一條300塊的索尼MDR-E888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Hi-Fi耳機已經動輒幾千上萬塊錢時我才後悔莫及……如果能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要早早地去體驗一下這『通透』的感覺。」

▲ 《無間道》

  Hi-Fi是啥,「通透」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恐怕我身邊也沒幾個小夥伴能說得清楚,而Hi-Fi所特有的幾乎成為「玄學」的神秘特性,始終吸引著我們不斷地灑下重金

  似乎越貴的耳機,就能給我們帶來越好的體驗。就像吃過橋米線一樣,想用三塊錢去吃一頓豪華套餐,那你恐怕還得再多幫忙老闆打幾天零工才行。

  可問題來了,很多人也花了幾千上萬,可到最後也沒能獲得自己想要的「通透」,於是得出了「單反窮三代,Hi-Fi毀一生」的結論。那麼究竟是Hi-Fi錯了,還是我們很多人都沒玩明白Hi-Fi呢?

  今天我就要從發聲的原理來和大家分享,引申到好耳機和差耳機的區別具體在哪,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讓大家了解 「 Hi-Fi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小編才疏學淺,講得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歡迎老燒們留言指正)

  Hi-Fi離不開聲音,說起聲音,請回想一下中學課本

  在說Hi-Fi之前,先讓我們回想一下中學上物理課、音樂課時,老師所教過我們的內容,並試著尋回當初的天真

  聲音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的人說話聲音悅耳,而有的人說話會讓人心煩意亂?

  眾所周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並由空氣等介質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裡,讓我們有所感知。比如當我們說話的時候,聲帶會發出震動(摸一摸你的嗓子,大喊一聲)。

  不過由於每個人聲帶的生理構造不同,所以說話的聲音都聽上去都有些差別——男人說話聲音普遍「粗厚」,女人說話聲更音「尖細」,一耳朵你就能分辨出TA是誰,這其中具體的原理是什麼呢?

  這時候,物理課老師會告訴我們聲音有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大家有條件可以親自嘗試一下:

  音調——試著唱出「Do、Re、Mi」 ,說出四聲的「啊」和兩聲的「啊」,然後分別感受下嗓子的振動。

  響度——40db,10db  ~試著小聲叫一聲和大聲叫一聲,看看需要的力度是否一樣。

  音色——用吉他、鋼琴演奏同樣一段旋律,聲音是否不同。

  1.音調(受發聲物體振動頻率影響)

  音調就是聲音的高低,它受發音體振動頻率(頻率單位:Hz)所影響,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

  由於往往男人的聲帶厚且長,因此震動會更慢,音調通常會比較低,聲音聽上去就更低沉,而兒童和女性的聲帶比較小,比較薄,所以說話聲調很容易高亢、尖銳。

↑鋼琴內裝置約有200餘條弦,每一條弦長短粗細不同,音調也有所不同

  同理,人和鋼琴等樂器之所以都能發出Do、Re、Mi等不同音調的聲音來, 就是因為我們可以控制聲帶振動頻率/內部有可發生不同振動頻率的裝置(例如弦)。

  當然,我們耳朵並不能識別任何物體震動所發出來的聲音,人耳可識別範圍的頻率範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且當人年齡有所增長或受到過耳部損傷以後,會喪失對某些頻段聲音的感知。這解釋了為何不同人對於同一音響器材上播放出曲子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的原因所在。

  不同價位的耳機,在可表現得頻響範圍上也有所不同,比如小金標(Hi-Res)認證的耳機需需達到10~40000Hz。雖然人耳聽不到超過可識別範圍的聲音,但身體卻依然能感受到次聲波和超聲波,這些聲音也能帶來所謂的「空氣感」。

  2.響度(受發聲物體振動幅度影響)

  響度俗稱音量,而影響響度的是發聲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當物體振動幅度變大時,聲音響度(音量)就會變大,而所需要提供的能量也越大。

  此外,影響我們感知聲音大小的還有距離,我們離發生物體越近,我們能感知到的音量就越大。因此,在真實世界中,某一個人對你說話時,你除了能通過音調感知到它是喜是悲以外,還能通過響度大小來知道他距離你多遠,是否有氣無力。

  在音響器材當中,當某頻段聲音的響度若出現問題時比如人聲部分頻率(500~1000Hz)響度過大,就會原本是在舞臺上唱歌的歌手,有種貼在你臉邊唱歌的感覺,這就與Hi-Fi理念所斥。同理,其他頻段若有所加強,也會對各種不同的聲音產生「加強」效果,造成的後果會有好有壞。

  3.音色(受發聲物體材質影響)

  音色受振動物體的材質、構造影響和振動方式所影響,不同物體振動所產生的聲音波形不同,就會產生千變萬化的音色。而音響設備最難還原的就是物體的音色這也是區分設備好壞的關鍵。

  音樂老師說,三要素組成了「樂音」和「噪聲

  物體作周期性、有規律的振動而發出的聲音,比較悅耳,給人以舒適的感覺,這類聲音被稱為樂音,反之則是噪音。

  讓我們總結一下聲音的三要素——物體振動頻率影響音調高低,振動幅度影響響度(音量),物體材質和振動方式則影響音色。

  所以你也明白為何有的人說話聲音好聽,有的人說話聲音像噪音了吧。

  因此「HiFi」音響器材能保證的就是更精確還原聲音的三要素,還原樂聲,而差的音響器材甚至會很容易產生出不規律的噪音來。

  了解到聲音如何形成,以及聲音的三要素以及什麼是樂音和噪音後對我們深入了解Hi-Fi有了莫大幫助,所以問題來了:

究竟什麼是Hi-Fi?

  Hi-Fi即為High-Fidelity,意為高保真,在音頻界的意思就是讓音響器材能儘可能還原真實世界的聲音,而Hi-Fi的目的就是要把聽者再次拉回到當時的音樂現場當中,閉上眼,仿佛你愛的歌手又出現在了你眼前

  那麼想要追求同現實般的聽感,就要保證耳機所發出聲音的三要素和現實趨近,不過這個難度可就大了——其中,耳機只是整套Hi-Fi系統中回放設備的存在,另外音源和前端設備也會對最終的Hi-Fi效果產生影響。

七分靠錄音、混音和「記錄」:

  錄音:

  剛剛我們了解到,聲音都是由震動產生,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頻率等特性,那麼如果將聲音的音調、音色、響度等都記錄下來(錄音),並通過某些方法來重新製造含有這些信號的聲音(混音、記錄),那麼就能還原出出和原來一樣的聲音(回放)。

  其中錄音、混音、記錄、回放中的每個步驟都會對Hi-Fi產生有損影響,所以說,玩家要想獲得100%的Hi-Fi高保真效果,從源頭上就不太容易實現。

  而從錄音的方式上來講,早期有留聲機(機械錄音),到了現代有數字話筒(電聲錄音)等。

  但直至近今日都沒有出現能夠完全將原始聲音「無損」地保存下來的方法,這也正是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努力研究的課題。

  當然,現在很多音樂中的很多聲音都是由電腦模擬出來的,和錄音無關,這就不在我們Hi-Fi對於現場還原的討論範疇之內了。

  混音:

  如今,聲音錄完了以後也並不能真正成為我們最後聽到的音樂,還需要混音師將不同的樂器、人聲、效果音的音軌進行組合,而這個過程就被稱為混音。

  在混音的過程中,混音師會根據實際需要來調節不同樂器之間的擺位、響度,並進行適當的「修飾美化」,大多調音師的目的也是在於能夠還原同真實聽感一樣的感受,但萬一碰到一個業餘混音師,整個唱片可能就毀了。

  所以說,錄音設備和混音師都是影響最後音樂表現是否「Hi-Fi」的關鍵所在。

  「記錄」:

  那麼當音樂被製作完成後,人們當然還需要介質來留存和傳播。早期留存音樂的介質時黑膠唱片、磁帶、CD光碟,而到了更先進的數位化時代就是各種數字文件了,也就是我們現在電腦中以MP3、WAV命名結尾的音頻文件。   

  按理來說,越是近代的產物就越先進,不過MP3可對音樂來說不是什麼好東西。它出現於網絡大爆炸時代,是為了快速傳播音樂而來的有損格式壓縮音頻文件。很多聽上去音質很渣的歌曲就來源於這個時期。

  因此,想要HiFi起來,好的錄音以及無損的音頻文件一樣都不可少。

三分靠回放:

  前端設備:MP3,MP4甚至是手機

  耳機要插在播放器上才能出聲,而播放器內部的硬體會影響耳機的聲音發揮。其中現代電子播放設備中的DAC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DAC是數模轉換器,作用是將數位訊號轉變成模擬信號。

  MP3、WAV等音頻文件由數位訊號組成,而耳機發出的聲音是模擬信號,因此這個轉換過程就要交給DAC來處理。

  一塊好的DAC以及周邊電路設計,可以減少數模轉換中造成的聲音損失,達到Hi-Fi高保真的效果。   

  終端設備:耳機

  簡單來計算一下物料成本,9.9塊錢包郵的耳機似乎和9999元的耳機沒有什麼區別,從外觀上來看,同樣都是由耳機線、發聲單元、腔體組成的,那為何價格懸殊這麼大呢?

  真讓人摸不到頭腦啊!

  9,9耳機對比圖

  其實設計一款Hi-Fi耳機的所有設計(包括發聲單元、外殼材質、腔體造型、線材用料等),幾乎都是服務於工程師所想要的聲音的,而這涉及到了更多聲學研究內容,所需要的成本不要太高。

  1.發聲單元:

  播放器會給到耳機不同的電流,而耳機會經由電磁轉換來讓振膜產生相應的振動,從而發出不同的聲音。

HIFIMAN拓撲振膜

  其中不同大小、材質、形狀的振膜也會對我們最終從耳機中聽到的聲音產生影響。

  目前入耳式耳機中最常用的發聲單元有動圈和動鐵兩種,其振膜有著較明顯的區別,聲音特點也有所不同。   

  動圈發聲單元

  動圈是應用最為成熟、廣泛的一種發聲單元了。它由磁體、線圈和振膜組成,在接收到信號電流後,線圈會帶動振膜振動,從而發出聲音。

  通常,動圈單元所採用的振膜尺寸要比動鐵單元要大得多,廠商也經常在振膜上下功夫,振膜材料也被分為了塑料、木質、金屬等,音質特點也各不相同。雖不能僅靠振膜尺寸和材質就能判定孰優孰劣,但不同振膜的研發設計和製造成本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動鐵發聲單元

  動鐵單元雖也是振膜振動發聲,但內部構造和動圈有較大差距,且製造工藝更精密。

  動鐵單元的振膜是被永磁場的中央的「平衡銜鐵」的精密鐵片帶動來振動來的發聲。

  動鐵振膜要遠比動圈振膜小,因此動鐵耳機的聲音表現通常更加凌厲,迅速,沒有過多多餘振動導致的殘響。

  而動圈振膜更大,容易形成更低的振動頻率,因此動圈耳機的聲音表現會更飽滿,豐富,低頻會更好。

  2.腔體設計

  對於動鐵耳機而言,腔體的造型設計對聲音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動圈耳機來說就不一樣了。但振膜尺寸更大的動圈耳機振膜的振動就往往需要更多空氣參與,因此像IE800S這類動圈耳機就設計有特殊的「氣孔」,官方稱之為「雙腔體吸音系統(D2CA)」,可以更好地將高中低三頻進行平衡,不會讓低頻影響到其他頻段的聲音細節。

IE800S的腔體設計

  那麼從最終呈現出來的聲音來對比的話,好耳機,聲音豐滿,動態好(三頻均衡、動態好),聲場開闊(富有空間感),音色準確(能精確還原人聲樂器原有的聲音特點)

  Hi-Fi耳機可以更好地還原聲音的三要素,還原現場的感覺。而便宜耳機,聲音總是乾癟無力,且無法還原聲音三要素,甚至經常產生出一些不符合現現實生活中的聲音(噪音),把小提琴生生拉成了二胡也是常見的事兒。

總結:

  所以說想要玩好Hi-Fi,耳機還只是開始,老燒都講,三分靠耳機,七分靠前級,那麼隨Hi-Fi而來的更多還要考慮各種無損的音源、無損的前端設備,這些投入更是一個無底洞。其實就個人經驗而言,千元級的大牌(森海、拜亞、AKG等)Hi-Fi耳機就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音樂需求,體驗已非常好。

  而最關鍵的,當器材到位後,我們還要保證耳朵的健康,耳機壞了能買新的,耳朵就這一對兒,沒有好耳朵,一切Hi-Fi都是空談。所以勸大家入坑需謹慎,Hi-Fi也適可而止,畢竟很難追求到100%的Hi-Fi效果,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如何發現音樂旋律的美當中。

相關焦點

  • 實用還是雞肋 手機Hi-Fi音效剖析指南
    (原標題:實用還是雞肋 手機Hi-Fi音效剖析指南)
  • 觸控+降噪 汪峰fiil耳機藍牙版體驗_FIIL Wireless_耳機評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今年10月20日,汪峰在北京高調發布了三款耳機,分別為兩款頭戴式:fiil、fiil Wireless和一款耳塞式:fiil BESTIE。相信平時喜歡聽歌的朋友一定都對fiil有所了解。
  • 一篇讀懂中古包丨給小白的入門避坑指南
    文/鯨靈中古(精品中古工作室)中古包的入門指南,看這一篇就夠了!中古包一般都是保存良好,僅有正常使用痕跡的二手包,即使有汙漬、劃痕之類的問題也大概率能被清洗和修復,更有一些近新的中古包包,外觀看起來和新包無疑,防塵袋、說明書、小卡片、盒子全齊的,價格卻只是新包的7-8折。剛入中古或者Vintage圈的小夥伴一般都會有一個疑問,中古包都是Vintage嗎?
  • 進階HiFi如此簡單 兩款中端耳機推薦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從入門HiFi耳機到進階級HiFi耳機,耳機的升級往往表現在聲音素質上。聲音素質是衡量耳機細節質量的一個詞,不過HiFi圈裡有各種理解歸根結底還是在耳機聲音細節精密度上。
  • 數據分析入門學習指南,零基礎小白都能輕鬆看懂
    然而,讓很多朋友困惑的是,我是沒有編程基礎的小白,能學會數據分析麼?該如何學習數據分析呢?其實,如果你打算成為一名數據分析師,如何出身並不重要,數據科學是一門應用學科,你需要系統提升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機器學習的水平。下面我就簡單提供一個數據分析入門的路徑。第一階段:Excel數據分析每一位數據分析師都脫離不開Excel。
  • 小科普|送你一份「識雲指南」(入門+進階)
    如果你對「雲從石上起」「雲隨落日橫」的美景情有獨鍾,或者哪怕只是想自娛自樂,那麼,這裡有一份「識雲指南」(入門+進階)送給你,為你介紹關於雲的基本知識,以及必要的識雲資源。一起來看吧。首先,讓我們先學習幾個拉丁語單詞根據不同的形狀和高度,雲被分為10個不同的雲屬。
  • 小科普 | 送你一份「識雲指南」(入門+進階)
    如果你對「雲從石上起」「雲隨落日橫」的美景情有獨鍾,或者哪怕只是想自娛自樂,那麼,這裡有一份「識雲指南」(入門+進階)送給你,為你介紹關於雲的基本知識,以及必要的識雲資源。一起來看吧。然而,以alto命名的雲並不是位於大氣層的最高層,只是比其他同類雲要高一些。是不是覺得很困惑?繼續往下看吧。
  • crimaster犯罪大師入門篇2進階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答案大全...
    crimaster犯罪大師入門篇2進階第三題的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入門篇2進階需要我們根據線索在一張英文字母表中尋找答案。我們需要坎通字母對應的秘鑰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下面就來圖文詳解的為大家介紹。
  • 我們都錯了 Wi-Fi的縮寫不是它
    客戶是個美國人,他愣了一下,說自己不清楚,但推測應該是wireless fidelity,和 hi-fi結構相同。我慚愧地低下了頭,作為設計師整天說hi-fi lo-fi prototyping,怎麼就沒想到是wireless fidelity呢。但反省過後,我開始質疑(客戶)了,Wi-Fi真的是wireless fidelity的縮寫嗎?
  • 丰韻聲音美在細節 海帝思MS4圈鐵耳機評測
    在新品旗艦售價需要翻倍,單動圈HiFi耳機都能售出萬元的隨身HIFI奢侈化的年頭兒,要找一款適合新手進階的入門發燒的耳機,對眼力、對錢包都是一個很嚴峻的挑戰。這次我們所評測的hidizs MS4就是一款聲價比非常高的耳機,這也是海帝思首款圈鐵耳機。順帶一提,它的代號是Mermaid(美人魚)。
  • 品牌公關(PR)最全入門指南
    這個方面的發展,在小白入門階段,智遠建議最好選擇一個自己長期發展的領域,比如「新消費」,「產業網際網路」「大文娛」等。最好不要跳來跳去,因為在一個領域才能積累出自己的媒介資源和「文章內容撰寫」的獨立觀點。
  • 小心中毒 英國頂級Hi-Fi音箱品牌介紹
    801曾經在很長時間,成為hi-end英國音箱的象徵,也是寶麗金等世界各大公司錄製數碼古典音樂的監聽箱。從這個意義上說,數碼錄音的功過榮辱,B&W 801都有一份。由於擁有自己的音箱加工廠和自己的單元生產廠,所以其中低價位產品物美價廉,推廣也很成功,曾經是許多大陸發燒友的入門選擇。其高價位產品為Studio系列,採用金屬音盆中低單元,音箱木工之華麗在英國堪稱第一。其聲音特點一如外觀,華麗細緻,動態也不錯,對於發燒初哥極具吸引力。
  • 簡聊:入門HIFI(High-Fidelity)
    時至今日,伴隨著耳機口的消失,目前還在做手機HIFI的只剩下VIVO等個別廠家了。但這不意味著HIFI就消失了,相反這幾年的專業國產HIFI播放器和HIFI耳機銷量猛增,還出現了不少的新廠,音源正版意識的普及,不難看出人們對音質的要求正在提高。那麼究竟何為HIFI?有HIFI就是意味好嗎?我們真的需要它嗎?這次我們就來聊聊HIFI。
  • 均衡耐聽 雜食系HiFi入門耳機推薦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入門耳機產品往往是最受到普通消費人群關注的,因為普通入門HiFi耳機產品相對於山寨的垃圾耳機來說有著極大的提升,並且價格並不貴,可以說是一耳朵就能聽出巨大的差距。所以入門HiFi產品是廣大消費人群提升音質享受的最好途徑。
  • 觀星小白的超實用手冊:《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
    近期,「未讀」出版的新書《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會告訴你答案。  初級觀星者的完美入門之選  《國家地理終極觀星指南》是一本十分適合初級觀星者的入門指南。在本書中,作者重點講述了觀測點的選取,觀星必備的天文學基礎知識,引導你進入天文學的世界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 入門發燒好塞子,低調卻好聽的徠聲RT-5圈鐵耳機
    只要數碼玩家,基本人人都是從入門級產品開始的,而且第一個入門的產品對於後期的走嚮往往有很大的影響,就像「初戀」對人愛情觀影響最大,入門耳機也對初燒玩家的有大影響。所以,如果有初燒的玩家問我有什麼幾百塊的入門耳機推薦的話,我都會推薦一些調音中正、音質過關的性價比塞子,就想大家在入門的時候選擇到比較好的方向。
  • 萬元耳機才起步 告訴你耳機系統都有啥
    萬元耳機才起步 告訴你耳機系統都有啥  很多發燒友覺得自己的系統設備越多就越好,但是也有很多老燒一直在強調甚至對於自己的需求來說,到底應該購買什麼樣的產品都讓很多剛入門的朋友一頭霧水。  雖然可能每個發燒友對於自己的系統或者即將搭建的系統需要什麼設備都一清二楚,但是對於這些器材來說,還是了解一下他們的實際作用更好,這樣可以更清楚的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器材還是一個一體機就足以。
  • Windows快速轉投macOS系統小白入門教程
    新系統不好入手,學習入門MacOS系統有障礙?全新思維和觀念帶你超速學習 Mac OS 系統! 小小白進階小白的必經之路,必看教程! 看完?好,明天就換MacBook了!如喜歡這篇「Windows快速轉投macOS系統小白入門教程」文章的話,後續也想了解更多Apple資訊,Mac隱藏技巧,歡迎關注macz.com,將會有更多非常實用的技巧教程分享給大家。
  • 百萬評價打造入門有線耳機新高度,蘭士頓D4C雙動圈耳機
    高素質的入門有線耳機會下探到什麼價位?也許你很難想像,擁有雙動圈發聲單元,總共四個發聲單元這樣的核心硬體配置能夠在這個過於白菜的價格,這也許就是這款蘭士頓D4C擁有百萬平評價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僅如此,百元以內的耳機簡直就是競爭激烈的紅海,一款好耳機在這個範圍內脫穎而出需要很強大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