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劇裡的龍葵真的有,黑黑的果子價值高,以前鄉下最常見
曾經,一部仙俠題材電視劇的熱播,大火了一批演員的同時,也讓劇中以「草藥」命名的各種植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龍葵」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名字陌生,但這卻是種實打實分布極廣的植物,幾乎在我國所有的疆域中皆可以見到。
尤其是田地、荒野等地,龍葵的分布就更為密集。作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龍葵最顯著的辨認特徵就是它所結出的紫黑色「漿果」。每每到了龍葵生長成熟的時候,大老遠就可以看到紫到發黑的小小果實,後者可以食用,對人體沒有危害。
除了龍葵外,野外還有一種十分特別的植物。因為外形跟五毒之一的「蜈蚣」神似,遠處看來,二者僅僅在顏色上存在差異,所以這種植物也被簡單粗暴的命名為「鋪地蜈蚣」。
其植株貼向地面生長,「成熟」後可延伸至數米,既有灌木也有小喬木的品種。作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鋪地蜈蚣的鬚根為少見的白色,既可以呈直立的狀態生長,也可以緊密貼合在石頭縫間生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好,生命力也旺盛。
之所以人們會對鋪地蜈蚣交口稱讚,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其植株的稀缺性。近些年,全球的氣候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之,各地的環境也有所改變,進而不少過去習以為常、隨處可見的生物紛紛失去蹤跡。
鋪地蜈蚣相對好點,沒有全然的消失,但受此影響,「產量」低了很多。即使是過去經常能夠看到鋪地蜈蚣的區域,現在也甚少見到其植株了。
從藥用價值的角度來看,鋪地蜈蚣能夠針對很多常見的病症,有效緩解人們身體上的不適。若是對此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相應的典籍,裡面皆清楚的記載著鋪地蜈蚣的一應內容。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原本鋪地蜈蚣就是種頗具價值的植物,自從它變得稀少之後,便更加的珍貴。
最後,大家還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儘管龍葵所結出的果子和植株上的葉片都能夠食用,但前者可以直接入口,後者的話因為富含生物鹼的關係,必須要保證烹飪「成熟」之後才可以食用,不然會對人體產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