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潛入某農業基地盜竊試驗水稻」一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綠色和平向來不乏爭議。這個在抗議中誕生的組織在一次次的大規模抗議中壯大,又在抗議中迷失。在一些人看來,其抗議的內容既不「綠色」,抗議的方式也遠非「和平」。他們暴力破壞轉基因試驗田、擅闖核設施、駕船衝撞漁船,其行為之偏激,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環保組織的所作所為。
公開資料顯示,「綠色和平」是一個非政府的環保組織,它的總部設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並在全國40多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綠色和平稱其目標是「保障地球哺育各種生物的能力」。成立40多年來,綠色和平以其激進的抗議活動為人熟知,也因此招來不少爭議。該組織公開反對核能、轉基因食品 、商業化捕鯨/海豹、全球變暖、過度捕撈、砍伐森林等等。
綠色和平聲稱不接受來自政府、公司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其資金來源是290萬個人支持者捐款和基金會的獎金。綠色和平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享有一般諮商地位,它還是「國際非政府組織問責憲章」的發起成員,該憲章旨在約束並監督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
綠色和平組織的早前成員
「不要製造海嘯委員會」成員,從左至右:吉姆·博倫、保羅·科特和歐文·斯託
成長之路:反核起家
綠色和平組織被許多人視作「歐洲的環保組織」,但它其實誕生於北美大陸。
上世紀70年代前後,是北美反戰運動高漲的時代,一些美國和加拿大的青年反戰人士流浪到加拿大西海岸的卑詩省,於1969年成立了一個「不要製造海嘯委員會」,骨幹有歐文·斯託、退役士兵吉姆·博倫和保羅·科特等人。這個委員會的宗旨是反對在海洋上進行核試驗,名稱的由來,則是1969年美國反核抗議中的一 句口號。
上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計劃在阿拉斯加的安其茨卡島上進行核試驗。當時很多人還對阿拉斯加1964年的 那場大地震心有餘悸,很多人擔心,美軍的核試驗或再次引發地震,甚至海嘯。1969年,大約7000名抗議 者封鎖了美加邊境的一個主要關口,他們的口號是「不要製造海嘯」。
冷戰中的美國當然不會因此就中止核試。試驗完成後,並沒有發生地震或海嘯,但是美國隨後宣布將再次舉行核試,這次的核彈威力是前一次的五倍。這則消息刺激更多的人加入了反核的隊伍。
1971年,不要製造海嘯委員會的成員用籌來的錢租了一條機帆船,「佩利斯·科馬克號」,由約翰·科馬克 (John Comack)駕駛。他們後來給這條船改了名,改成了「綠色和平號」。這個名字是其中的一個叫比爾·丹內爾臨時提議的,據說,當時叫這個名字的反戰組織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