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不會倒?這個問題困惑了科學家兩百年!至今無解!

2020-12-06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816年是歷史上的無夏之年,因為印尼的坦博拉火山於1815年爆發,它把大量灰塵送入高空,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出現不可預知的天氣狀況和隨後的作物歉收、普遍的饑荒。當然,動物們也無法倖免。

為此,德國人德雷斯開始尋找並設計了可以代替馬匹的交通工具,他把自己設計的這個玩意成為會跑的機器,這就是現代自行車的鼻祖。

從誕生到現在也僅僅兩百餘年,但是在這一歷史進程裡,經過不斷的發明和改造,自行車的種類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騎車雖爽,但是研究自行車的科學家們卻有些「不爽」。結構如此簡單的這樣一種交通工具,騎行過程中為什麼不會倒呢?關於它的穩定性原理,時至今日尚不得而知!

不僅如此,當人們在平地上把一輛自行車推行到一定速度後撒手,自行車也會無控制地穩定前行一段,即使中途擾動一下,它也能夠恢復穩定。

荷蘭達爾福特大學設計了一款自行車模型,沒有陀螺效應和前輪尾跡,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也一樣可以平穩行駛。

200 年來,為解開這個謎團,許多物理學家、數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自行車穩定性的原理所在,以期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發表了近百篇文獻,提出了各種可能。

可能性之一:陀螺效應

自行車前輪轉動時,它的離心力會幫助保持自身平衡,就像抽動旋轉的陀螺時,陀螺會圍繞著它的軸保持旋轉方向的慣性一樣。

在對自行車穩定性的解釋中影響比較大的一種說法是自行車前輪的陀螺效應,以至於在許多通俗讀物中都以這種觀點來解釋自行車的穩定性。

可能性之二:離心力效應

當自行車往一側傾斜時,騎車人就會將前輪轉向同一側,由於前輪轉了一個角度,自行車就會沿著傾斜側的圓周行進,這時離心力向圓周外,就會將自行車扶正。

可能性之三:腳輪效應

1970 年 4 月,英國化學家、科普作家大衛瓊斯在《今日物理》上發文質疑陀螺效應,他給自行車增加了一個與前輪並列反向旋轉的副車輪,以消除陀螺力矩。實驗結果證實,改裝車的行駛穩定性與一般自行車無異,從而否定了陀螺效應觀點。腳輪效應能使前輪的支承力產生對前叉轉軸的力矩,推動前叉朝傾斜方向轉動,使離心力效應的穩定作用自動實現。

可能性之四:多重效應綜合作用

陀螺效應、腳輪效應和自行車前部重心位置這 3 點,雖然不會各自對平衡力起決定性作用,但可能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關聯,影響自行車的平衡力。

在荷蘭達爾福特大學的停車場和籃球館,研究者們以每小時 8 千米的速度把這輛小車向外推了出去,它自己行駛了相當長的距離,如同任何一輛傳統自行車一樣,它能夠平衡自己。研究者甚至還在自行車自我行駛過程中略微推了它一下,很快這輛小車又自己調整到直線軌道。參與研究者瑞納說:「沒人知道這是為什麼。」該大學的另一名科學家阿諾德舒瓦特說:「這輛自行車證明,自我平衡還無法用任何簡單的詞來解釋。」

那麼,兩個輪子一個架子,構造如此簡單的自行車,為什麼想要弄清其穩定性的問題這麼難呢?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理解自行車為什麼不倒,不只是要考慮力學問題,也許還要考慮腦科學。人類能用很複雜但卻很直觀的方式使得自行車保持穩定,例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我們很容易就意識到,扭轉車把沒多大用處,相反我們會通過膝蓋運動來操控自行車。但是人們為什麼會這麼做,沒人知道,也許自行車的謎團將會繼續困擾我們。

相關焦點

  • 這個問題困惑科學家兩百年了:自行車騎行為何不倒?
    兩個輪子,蹬上就走,結構如此簡單的這樣一種交通工具,騎行過程中為什麼不會倒呢?甚至,高手在騎車的時候,可以雙手離開車把,任由車子向前走而不擔心摔倒(但要擔心前面呼嘯而來的汽車)。關於它的穩定性原理,據說爭論了很多年,時至今日尚不得而知!
  • 自行車騎起來為啥不倒?科學家想了200年,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雖然人類在科學的幫助下認識了世界,了解了宇宙中諸多的奧秘,但是科學也並不是萬能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常見的物理現象科學根本無法解釋,例如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自行車為什麼騎起來不會倒。可能許多人會對此感到非常詫異,要知道自行車都發明兩百年了,怎麼會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呢?然而事實就是如此,這個「簡單」的問題科學家們已經思考了200多年,可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 騎自行車為什麼不倒?困擾了200年的問題至今無解
    本版統籌/梁力□陸成寬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恐怕要數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了,自行車騎得雖爽,但是研究自行車的科學家們卻有些「不爽」。因為這麼一個結構簡單的交通工具,時至今日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
  •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炎熱的夏季吹著涼快的空調,玩著手機並吃著零食,這種舒適的生活得益於人類200年前做的一大決定,幸虧選擇科技發展的道路,否則人類的生活水平也不會有質的提升。
  • 騎起來的自行車為什麼不會倒?
    ,就是自行車不倒之謎。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從來不會倒。有觀點認為,自行車不會倒可能與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有關與雜耍的獨輪車只需要保持平衡的原理不同,自行車兩個輪子需要相互配合,在離心力和陀螺效應的共同作用下,輪子才能夠保持平衡狀態,這與陀螺不倒的原理一致。
  • 騎單車為何不倒?這困擾科學家200年,至今無解!
    不管你是均速50+的「禽獸」還是動不動就零速摔的「菜腿」,自行車騎得雖爽,但是研究自行車的科學家們卻有些「不爽」。因為這麼一個結構簡單的交通工具,時至今日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
  • 新知 | 為何紅酒杯壁掛「眼淚」,騎自行車不會倒,冰面那麼滑?
    問題在我們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什麼它能夠保持不倒?迴轉效應出現在當一個物體繞著軸高速旋轉時,「高速」 是這裡的關鍵詞,比如在桌面上旋轉的硬幣,只有速度足夠快才不會倒下。但這種說法可能並不正確。因為如果自行車的直立是由迴轉效應維持的,那麼任何人都可以在第一次蹬上自行車就輕鬆上路。
  • 滿大街的自行車,科學家至今不知道,它是怎麼保持平衡的
    在荷蘭,自行車的人均保有量曾一度飆到每 100 人就有 109 輛自行車的驚人數量。帶菜籃子購物用的,戶外對付山地用的,可以載孩子給媽媽專用的,一個人備上好幾輛,妥妥的車比人多。不過差友們可能想不到的是,「 自行車到底是怎麼保持平衡的 」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個困擾科學界一個多世紀的「 未解之謎 」!要知道, 自行車在 18 世紀末就已經被法國人發明出來了。
  • 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千年前的古人在內走動,科學家至今無解
    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千年前的古人在內走動,科學家至今無解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很多我們人類無法解答的現象和問題,也存在著一些奇妙的景觀,在看到時我們都會感到驚嘆,但是相對於形成過程我們不得而知,就像是海市蜃樓的出現,至今為止都有很多的疑問,愛琴海出現海市蜃樓
  • 《三體》中無解難題已被成功破解,曾困惑人類330年之久
    後來,這個星系終於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時期,於是雖然牛頓運動定律已經為人類對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天體運動規律的理解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牛頓運動定律帶來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一直困惑著科學家,長達330年之久,這個問題就是「三體難題」,即《三體》小說中所說無解的三體難題。
  • 《三體》中無解難題已被成功破解,曾困惑人類330年之久
    趣味探索訊 在科幻小說《三體》中,一個比地球人類文明先進得多的外星文明居住在4光年外半人馬星座星系中,而這個星系由一顆行星和三顆恆星組成,由於三顆恆星的相互作用力,這顆行星軌跡十分複雜,而行星上三體人不是因為離恆星太遠而被凍死,就是因為離恆星太近而被熱死,但三體文明一直倖存了下來。
  •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C小姐有個感情問題煩擾了她整整一年她與男朋友長達7年的感情走上了戀愛的峰值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就像一棟從前買下的樓盤升值到頂,變成祖屋自己住無任何感覺出售又無法回本對於C小姐的來說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 至今無解的3大離奇事件,充滿著神秘感,科學家也一頭霧水!
    至今無解的3大離奇事件,充滿著神秘感,科學家也一頭霧水!世界上存在太多神秘莫測的事件,一般科學家很難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做解釋,只能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猜測。其中有三種神秘的案件,至今科學家都一頭霧水,究竟是哪些呢?科學家一頭霧水的3大事件曾經有一位小女孩因意外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身體受到很大的傷害,醫生無能為力,只能下了病危通知書,最後在所有醫生的齊心協力下,雖然保住她的性命,她卻成為了一個植物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4天她就甦醒了。
  • 來點物理No.23 | 自行車不倒之謎
    來點物理你知道嗎小編最近購得一個小坐騎,在周一的晚上繞著集美獨自騎行,看著夜景,兜著風,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咳咳,敲黑板了,為什麼自行車騎得越快越不容易倒呢?物理原理在小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陀螺效應。(^_)☆陀螺效應:重力對高速旋轉中的陀螺產生的對支撐點的力矩不會使其發生傾倒,而發生小角度的進動。
  • 自行車為什麼可以平衡不倒,答案出乎意料
    「你知道為什麼陀螺不會倒麼?」「不就是那個什麼陀螺原理麼,繞軸運動有個力矩什麼的……」「算你說對了吧,那你知道自行車為什麼不倒麼?」抽陀螺應該是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的遊戲,陀螺原理正是陀螺平衡不倒的奧秘。陀螺在旋轉的時候,不但圍繞本身的軸線轉動,而且還圍繞一個垂直軸作錐形運動。也就是說,陀螺一面圍繞本身的軸線作「自轉」,一面圍繞垂直軸作「公轉」。陀螺圍繞自身軸線作「自轉」運動速度的快慢,決定著陀螺擺動角的大小。
  • 三星堆出土多件詭異文物,有的仿佛不是地球產物,專家至今無解
    也正是因此,從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的千萬年時間中,我們只能通過各種遺留物品的尋找,文獻的查閱來探究曾經發生在人世間的事情,尋找人類發展的奧秘。但在這個尋找過程中,人類的能力始終有限,雖然不斷有新的物品出現,解決這人們心中的困惑,但在他們發現的同時,也往往帶給人類不少的疑惑,催生著不少未解之謎的誕生。
  • 90歲兩彈元勳,散步被自行車撞倒去世,肇事者至今仍在逃
    「一世英名芳百代,兩枚核彈重千鈞。」就是這樣一位國之棟梁,卻在90歲的時候被一輛自行車衝撞導致傷病,甚至肇事者至今下落不明,這是怎麼回事呢?王淦昌生於清朝末年,家裡世代行醫,按理來說算是書香門第,理應過得不錯。只是清朝末年時局動蕩,整個中華大地都飽經戰火摧殘,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而作為醫生的王淦昌父親也不得不四處奔波。過度的勞累使得父親在王淦昌四歲那年便離世了,這對年幼的王淦昌無疑是一大打擊。
  • 困惑愛因斯坦的問題:世界上僅剩一個人,敲門聲從哪裡來?
    困惑愛因斯坦的問題:世界上僅剩一個人,敲門聲從哪裡來?對於愛因斯坦來說,他的一生做過非常多讓人震撼的預言。尤其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尤為出名,但是在100來年的時間裡面一直沒有人能夠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雖然科學家在做著多方面的努力,一直到前幾日的黑洞的照片被發布之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將得到了證實。當然除此之外,在愛因斯坦的嘴裡也出現了非常多的世紀難題,比如說6+3為什麼等於6?這個等式到現在都是未解之謎,各界的猜測也是非常多的。
  • 用樂高自行車實驗來解釋自行車的腳輪效應和陀螺效應
    經過150年的演化,自行車絕對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它甚至發展出美學意義,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但是令人詫異的是,時至今日,科學家們卻仍弄不明白它的穩定性問題,即為什麼它在騎行過程中不會倒?而自行車有2個輪子,顯然自行車輪子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會使自行車更穩定。因此,騎車人撒開車把也不會倒下。但在1970年,英國人大衛·駿斯( David E.H. Jones)在《今日物理》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對自行車平衡提出了新的理論。文章報導了作者自製了一輛沒有前輪陀螺效應的自行車,依舊能夠穩定地行駛。
  • 距地120億光年,「第二銀河系」被發現,科學家卻因此感到困惑
    多年來,伴隨著天文觀測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星系越來越多,銀河系也不過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個。據報導,日前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科學家們,利用智利境內強大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在距離地球120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第二銀河系」,不過這個星系卻讓科學家們紛紛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