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吃兩根香蕉,再灌一瓶雪碧,吃完就沒有不吐的。
老外的無數真人實驗已經足以證明,沒人能在不吐的情況下同時進食這兩種東西。
香蕉加雪碧的功效,實際上在科學上早有定論。
就像把曼妥思放進可樂瓶必射一樣,前人的實踐讓我們知道,這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但越是蓋棺定論的科學理論就越是有人不信邪。
勇於挑戰權威的猛士總是一浪又一浪地湧現出來,非得親自見到棺材才落淚。
初經世事的青少年都好面兒,對於任何時髦的攀比總是沒個夠。
就連作死犯楞也會變著法兒地尋找新的創造性方式來給自己長臉。
對這些傢伙來說,越是沙雕的網際網路挑戰就越能得到病毒式的傳播,玩起來逼格就越高。
畢竟,在自己的嘔吐物中入睡,是只有搖滾明星才享有的酷。
不知道是誰開了先河,突然之間,社交網絡就被香蕉和雪碧霸了屏。
鏡頭前各種楞逼胡吃海吐,我都懷疑老外是不是對香蕉加雪碧產生了如啤酒加味精一般的誤解。
傳統的民間傳說也許真的和這一現象的產生脫不開干係。
西方民間認為,香蕉氣香味甜,但又極易變質,是來自地獄的邪惡誘惑。
魔鬼就用香蕉引誘世人沉迷於這種廉價的快樂。
而雪碧則更具虛假的欺騙性。
它像水一樣透明,卻飽含讓人肥胖的糖分。
因此,這兩種物質為神所禁止。
同時大量食用,必遭惡報。
但你知道,沒人喜歡由別人來告訴自己不能做什麼。
叛逆,才是小逼們生活的主題。
告訴他們不能同時進食某兩種東西,無異於在教誨他們長大後每次只能用一種體位。
要是不反其道而行,就是被老逼們洗了腦的書呆子。
哪怕明知道身體並不能同時消化這兩種物質,哪怕明知道香蕉和雪碧摻和到一起就是致命的催吐物,以身試法的自古都是英雄。
香蕉雪碧挑戰不如叫嘔吐挑戰更合適,雖然從鼻子裡噴出大塊的香蕉和善後清理工作感覺並不好,但每個參加的人不把吞下去的東西全部噴出來都不會停止進食。
只要你比旁邊的哥們更晚吐出來,你就贏得了挑戰。
毫無疑問,這讓你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維持了體面。
正所謂熟能生巧,贏得比賽從來離不開大量艱苦的練習。
但更聰明的做法,是首先從理論上弄清楚在你接受挑戰時,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有些人認為,你只是因為在短時間內吃得太多而嘔吐,你的肚子無法承受這一切。
營養師希瑟·布林表示,人的胃只能放入兩個杯子,他說:「如果太多的食物或液體進到你的肚子裡,而你的肚子沒有這種承受力,就會讓你嘔吐。」
而在實驗室中,香蕉加雪碧形成的化學反應是如何造成嘔吐的,科學家告訴了我們確切答案。
將1/4根香蕉和1/6罐雪碧放進塑膠袋子裡,再加入一點檸檬酸,模仿我們的胃。
實際上人的胃比這個袋子更小,通過透明的袋子我們能看到香蕉和雪碧對我們的身體會產生什麼影響。
很快袋子內的粘稠混合物膨脹起來,產生了大量泡沫狀物質。
同時這種凝結的塊狀物質會在胃裡發生讓人不愉快的反應。
「香蕉提供的蛋白質和冷飲會在你的胃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你的胃很溫暖,比蘇打水溫暖得多。這意味著二氧化碳在較高的溫度下變得不易溶解,氣泡很快就從液體中逸出。」
「香蕉蛋白混合CO2氣泡,在胃中形成一種非常穩定又急速膨脹的泡沫。」
「大量的泡沫意味著它必須以某種方式得到釋放,而它只有一種方式從你的胃裡出來。」
「唯一可用的出口,就是它進來的入口。」波士頓諮詢集團顧問基蘭·凱利說。
還有另一種理論認為,香蕉含有大量的鉀元素,而雪碧的碳酸含量極高。
眾所周知碳酸鉀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同時吃香蕉喝雪碧就是吃灰。
不得不說,這種探索精神將民間智慧的深厚底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過還是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用心也好,勤奮也罷,任何競技類項目的比拼到了最後,實際上比的還是天賦。
當你為了打破自己的極限而拼命苦練的時候,有人天生的優秀體質卻讓你永遠無法超越。
「努力決定你的底線,天賦決定你的上限。」
至少在嘔吐這件小事上來看,還是蠻有道理的。
最近內容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為什麼美國的壽司店很多都是華人開的
為什麼老外喜歡到中國玩KTV
在這些沙雕倒放視頻裡,我竟然發現了時光倒流的奧秘
以防失聯請關注
微博:@beebee-星球 知乎:beebee
請把你的小可愛置頂或設為星標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