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具有特定文化價值的鑽石,其他鑽石品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鑽石的價值,是消費者們最關心的問題。鑽石的品質受到4個因素的嚴格制約,分別是顏色( Colour)、淨度( Clarity)、切工(Cut)和重量( Carat Weight),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4C要素或4C法則,顏色、淨度和切工都有嚴格的標準遵循,雖然它們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經驗還有相應的設備。但是我們普通消費者或珠寶愛好者掌握4C法則的方法要點是完全可以的。
對鑽石進行4C評價所必備的工具有鑽石鑷子、10倍手持放大鏡、鑽石擦布或酒精。
這個不難獲得,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觀察每個要素時,要時常注意用酒精或鑽石擦布將鑽石擦洗乾淨,以免鑽石表面的汙漬影響到觀察結果。
我們先來說顏色 ,前面的文章講過,鑽石可呈多種多樣的顏色,但以無色~淺黃色系列的鑽石佔絕對多數。世界各國對顏色的評價標準也是相對該系列而言的,目前彩色鑽石的顏色評估還沒有成形的標準,因為市場上也很難遇到。我們這裡介紹的標準也是針對無色~淺黃色系列鑽石
(1)分級標準
國際上,鑽石顏色分級不同體系之間有不同標準,但都逐漸地認同美國珠寶學院(GIA)所提出的分級標準。我國國標所採用的標準和GIA基本相同。GIA及國標的色級用英文字母標示,由最高色級D至最低色級Z,顏色由白到黃,共有32級,因為考慮到在我國的實用性,所以我國劃分為12個等級。
實驗室嚴格分級的條件及規定
分級應在無陽光直射,周圍環境色調為白色或灰白色的室內環境中進行。分級應在比色紙或比色板上,在鑽石顏色分級專用光源下進行。同一樣品要求2-3名專業人員分別進行分級後,取最後統一結果。具體色級的確定要通過對待測樣品與標準比色樣品(比色石)進行對比後給出。待測樣品和某一比色石顏色相同時, 定為該比色石的色級。待測樣品介於相鄰兩個比色石之間時,取其較低的色級。待測樣品高於最高級D時,仍定為D級。
上述分級是實驗室嚴格的分級方法,而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測定條件是很難達到的。我們來看看下面用肉眼觀察的方法,比較方便我們使用。
注意事項
觀察最宜利用上午10點左右的陽光進行,但千萬注意,不要直接暴露在陽光下。鑽石宜放在對摺一下的長方形白紙上進行(如白色名片紙或列印紙)。應特別注意觀察鑽石顏色集中的部位。要從不同的方向對鑽石進行觀察。必要時,可先對鑽石哈一口氣,再進行觀察,這樣可消除和減少因鑽石火彩和表面反射光對顏色觀察的影響。在一個方向觀察顏色時,可微微來回擺動一下珠寶,從而找到珠寶的真正顏色。珠寶越大越易顯露黃色,越小越淡化黃色,因此對較大的珠寶(如大於1克拉)可重點對亭部下端進行觀察。
再來看觀察結果
從冠部一側及底部斜望和側面視之均無色,屬D、E、F級。冠部一側或下視無色或淺微黃,從底部斜望及側面視之呈淺黃色,屬G、H、I、J級。從冠部一側或下視呈淺黃色,從底部斜望和側面視之明顯黃色,屬K、L、M級。從冠部、側部觀察甚至遠望都呈明顯黃色,屬N或小於N級。上述只是一個粗略估色方法,要想得到確切的色級,建議送檢有關實驗室,特別是高色級的鑽石(如D、E、F級)。
還有彩鑽,除無色一淺黃色系列之外的彩色鑽石,在市場上非常稀有,如一旦遇到,應特別小心謹慎。首先要問清楚和搞清是否是天然顏色,否則要送往有關實驗室進行檢測,因為人工輻射的方法可使鑽石呈現各種顏色,雖然顏色可保持很久,但與天然成色鑽石的價值相差甚遠。另外,還有利用鍍膜或拼合的方法使鑽石呈色的,消費者應給予高度重視,不可草率,不然就。。。。。。
鑽石的淨度如何鑑別也很重要,下一章我們來說一下,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