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PM2.5十年監測路

2020-12-06 和訊

  又到年底,莊國順開始籌劃為這一年監測到的上海PM2.5數據作總結。

  莊是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氣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他帶領的科研團隊,已連續8年開展對上海市內環境空氣PM2.5數值的監測。

  莊對20多天前上海的灰黃的天還有印象。據載,2011年11月13日至14日,申城天空一直呈現灰黃色,有市民向媒體表示,「散步後出現喉嚨不適」。

  作為灰霾天氣重要指徵的PM2.5 數據引人關注,「11月13日晚間7至10點,有3個小時的PM2.5數值高達200微克/立方米,而兩天平均PM2.5濃度也已超過了100微克/立方米」,莊稱。

  根據莊國順團隊對上述兩天PM2.5數值觀察,發現13日晚間22點15分左右,測得的PM2.5數據高達約210微克/立方米,如果按照國家環保局最新公開的《環境空氣品質指數日報技術規定》(三次徵求意見稿)標準,則其對應的空氣品質分指數已超過200,屬於「重度汙染」級別。

  然而根據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發布的分時段預報,2011年11月13日上海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並預計當天夜間為良。

  從北京到上海乃至其他城市,增加PM2.5等指標預報,使空氣品質預報更科學客觀,變得迫切。

  「即使從零起點開始,從設備引進到人員培訓,國內一所城市只需約1個月就能開展PM2.5的監測」,莊國順說。

  上海市環保局最新表態,將力爭第一批開展PM2.5日報預報試點工作。

  「按照上海目前具備的技術、人員條件,已經達到馬上就可以公布PM2.5數據的水平」,莊說。

  十年監測

  早在1999年3月,上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伯明等教授,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通用汽車科研人員,共同開展了對上海市內環境空氣中PM2.5數值為期一年的監測。這是據文獻記載,最早在上海開展相關監測的團隊。

  該團隊在上海同濟大學校園以及位於居民區的虹口區海南路,分別放置了兩臺PM2.5監測器。論文稱,從1999年3月開始一年間,海南路和同濟大學PM2.5監測器統計的數值顯示,前者測得的上海年平均PM2.5濃度達67.6微克/立方米,後者為62.4微克/立方米。

  而按照環保部最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PM2.5年平均濃度二級標準限值為35.0微克/立方米,按此標準,當時的數據就超標100%以上。

  作為研究成果,2003年,一篇長12頁的英文論文《上海PM2.5一年期的濃度和化學組成》(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 2.5 in Shanghai for a 1-year period),發表在國際著名大氣環境領域雜誌《大氣環境》上。

  也就在同一年,以莊國順領導的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正式在上海進行系統性、持續性的PM2.5監測,並延續至今。

  他們將三臺PM2.5監測器分別放置於楊浦區復旦大學、寶山區桃浦地區以及位於東海的小洋山海島。「分別代表居民區、工業區和海面三個指標性的地域,」莊國順解釋,「我們認為這三個地方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上海PM2.5十年監測路

  2006年,莊國順將該團隊測得的2003年至2006年上海PM2.5濃度數據進行分析,在《大氣環境》雜誌上發表論文。來自復旦官方的報導稱,這篇論文成為《大氣環境》雜誌中,2006年至2011年間,中國大陸唯一入選的引用率最高的10篇論文之一。

  「根據我們團隊測得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上海環境空氣中PM2.5濃度年平均數值在40-60微克/立方米之間,與當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水平差不多。」莊國順對本報記者透露,「而且近幾年來,該項數值呈現略微加重的趨勢。」

  來自官方的數據,也證實莊國順團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一位接近環保部門的專家向本報獨家透露,據該機構統計,「現在上海年平均環境空氣PM2.5數值在四十幾微克/立方米的水平」。

  但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豔則稱,「近幾年上海環境空氣中PM2.5數值持續向好,不過下降的幅度不大」。

  伏晴豔稱,早在2000年,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就已開展對PM2.5的探索,2005年開始,有4個站點保留了較為連續的PM2.5歷史數據。

  伏介紹,按照國家規範,發布具有代表上海PM2.5平均水平的數據,需要在上海市內的國控點採集,但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現有的PM2.5監測點位,絕大多數為非國控點,主要由郊區和郊縣監測站在近1年內建設的,「均為前期的探索性工作」。

  伏透露,上海市有10個環境空氣品質國控站點,是根據國家規範設定並經環保部批准的站點,主要位於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代表城區居民區、商業和交通繁忙區等地,但其中擁有PM2.5監測設備的僅為3個,目前對開展PM2.5日報的方案,亦尚在論證中。

  健康殺手

  雖然上海官方目前尚未公布PM2.5數值,但11月由國家環保部公開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中稱,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地區,「PM2.5和O3汙染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能見度降低」,「重金屬等有毒汙染物汙染事件發生頻率較高,威脅公眾的身體健康。」

  來自學術界的相關文獻亦證實,在上海PM2.5濃度增加時,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也相應增加。還有文獻指出,PM2.5濃度增加時,還會引起城市總死亡人數的增加。

  2011年7月,國內《環境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由上海市環保局支持的基金項目文獻。在這篇題為《上海市霾期間PM2.5、PM10汙染與呼吸科兒呼吸科門診人數的相關分析》的論文,對上海市6所大中型醫院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醫院呼吸科、兒呼吸科日門診人數及霾天PM2.5、PM10的濃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霾發生當日,PM2.5日均濃度每增加34微克/立方米,呼吸科、兒呼吸科日均門診人數分別增加3.2%和1.9%」。

  2004年5月,《衛生研究》雜誌刊登名為《上海市A城區大氣PM10、PM2.5汙染與居民日死亡數的相關分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該論文稱,在控制了時間長期趨勢、氣象、季節、一周日效應混雜因素等影響後,發現「當大氣PM2.5濃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時,總死亡人數上升0.85%」,結論是「大氣細顆粒物汙染具有潛在的急性人群健康危害」。

  「PM2.5顆粒由於直徑小,能夠輕易進入人體的肺泡甚至血液,」莊國順稱,「其中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危害極大。」

  爭議新國標

  在國家環保部最新公布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中提到,新的含有PM2.5監測項目的標準,將於2016年1月1日開始實施,距離現在尚有4年左右。

  此間一些民間組織及專家呼籲將該時間儘量縮短,提早公開PM2.5數據。

  「一個省或直轄市拿出幾十萬、幾百萬引進十幾臺PM2.5監測器,真的很困難嗎?」莊國順質疑,「而且PM2.5機器基本為自動工作,即使每臺機器需要配備一至兩位技術人員,但相關知識學習幾周就會了。」

  伏晴豔則透露,目前國內的PM2.5儀器均為進口,按照原理不同,價格在20萬-30萬間,每臺每年維護的成本為3萬-6萬。

  資金暫且不論,標準本身「就低不就高」還有爭議。

  《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到,PM2.5年平均值的一級、二級濃度限值標準,分別是15、35微克/立方米,這被莊國順認為是人為降低了空氣品質優良率的門檻。

  「國際衛生組織推薦了PM2.5三檔標準,但這份將於2016年實施的修改意見中,採用的是最低一檔的標準,」莊國順稱,「而且即便如此,也需要國家未來4年花大力氣整治空氣汙染,才能達到這個最低標準。」

  莊國順說,據他們團隊統計,「現在上海每天PM2.5平均濃度幾乎都在40-60微克/立方米左右,遠遠超出新國標中PM2.5二級濃度限值」,這意味著上海目前很難達到上述標準。

  「現在上海能找到一天PM2.5濃度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的都很困難」, 莊國順表示。

(責任編輯:HF020)

(責任編輯:秦敬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早在奧運會期間,一些國外的人就因為覺得北京的空氣汙染太嚴重而帶口罩,雖然北京在奧運會期間城市綠色環保做得很不錯,但是這也逐漸帶動起了人們對空氣汙染物的好奇,這裡我們就來了解一種空氣汙染物質pm2.5。
  • 北京市PM2.5數據實時監測發布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東城區環保局的pm2.5監測點是北京市環保檢測中心35個pm2.5監測站點中的一個。監測點內有一臺監測pm2.5的檢測設備,一臺數據傳輸設備。pm2.5監測數據通過樓頂的空氣採集管道進入監測設備得出,檢測設備將數據傳輸到傳輸設備裡,傳輸設備通過3G網絡將數據回傳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PM2.5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  PM2.5的檢測標準最早是由美國提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有效檢測工業化而出現的,現今PM2.5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汙染程度的指數。現在PM2.5寫入"國標",納入各省市強制監測範疇,要求隨時對其進行檢測。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上海市環保局回應美領館監測PM2.5之差異
    由於美國總領事館只監測其在淮海中路辦公點的PM2.5,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束炯還對美國總領事館空氣監測設備、數據的專業性等提出質疑,認為一個監測點的數據並不能代表整個上海的空氣品質。此外,以美國的空氣品質標準來評價上海的空氣品質也是不妥當的。
  • 實時監測PM2.5重金屬
    浙江日報杭州12月22日訊(記者 戴睿雲)大氣監測分析能實時精確檢測出PM2.5顆粒物裡的28種元素含量,包括對人體有害的鉛、汞、鎘、砷等;汽車底盤關鍵零部件都能準確、定量預測其疲勞使命……22日,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揭曉,由聚光科技、萬向錢潮等公司自主創新的5個項目入選一等獎,這些突破性的技術引人注目。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灰霾天氣被公認為災害性天氣:一是影響通行安全,地面能見度降低交通事故多發。二是導致氣象變異,便區域氣候反常。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上海過去5年PM2.5均值全超標 已建24個監測點
    已建成24個監測點位公布試點監測數據  上海過去5年PM2.5均值全超標  據《新聞晚報》東方衛視報導 上海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日前公布了過去5年上海市PM2.5試點監測數據。  根據環保部日前給出的時間表,明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的監測和發布。  據了解,上海市2005年啟動PM2.5試點監測,在部分點位增設PM2.5監測儀器,開展監測方法探索研究,近年來PM2.5監測能力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11年9月底,全市已建成PM2.5試點監測點位24個(其中3個為國控評價點)。
  • 上海公布過去5年PM2.5數據 24個監測點均不達標
    上海24個監測點PM2.5均不達標過去5年本市PM2.5濃度約佔PM10濃度5至6成晚報訊 由於空氣品質預報與實際感受不同,當前 「灰霾元兇」的PM2.5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日前,上海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公布了過去5年本市PM2.5試點監測工作。數據顯示,2006—2010年,本市PM2.5濃度約佔PM10濃度的50%—60%。2005年,本市啟動PM2.5試點監測,在部分點位增設PM2.5監測儀器,開展監測方法探索研究。近年來,依託「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和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本市PM2.5監測能力取得了快速發展。
  • pm2.5的危害及應對辦法
    今天一無所知的小鳥了解了一些關於pm2.5危害及應對辦法,知道了pm2.5在什麼情況下最嚴重,最傷害人體,以及要通過何種辦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去應對pm2.5對人體的傷害。一無所知的小鳥為您分享一些哮喘或是慢性支氣管患者也是同樣會被pm2.5折磨的異常痛苦。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5個路段pm2.5和pm10持續飄紅
    11月份,全市市區內共有962條路段走航監測數據(PM10、PM2.5)達到考核條件。其中,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天橋區,佔市區PM10紅色路段的37.5%,PM10綠色路段佔比最多的為歷下區,佔市區PM10綠色路段的31.4%。PM2.5紅色路段最多的為天橋區,佔市區PM2.5紅色路段的41.7%,PM2.5綠色路段最多的為歷下區,佔市區PM2.5綠色路段的32.8%。
  • 上海爭取首批開展PM2.5預報
    30次閱讀 作者:顧定槐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12月12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最近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公開徵求意見結束,公眾普遍贊成將PM2.5
  • 專家稱中國PM2.5監測誤差在允許範圍內
    【財新網】(實習記者 張霞 記者 崔箏)針對有媒體稱北京PM2.5監測在高溼條件下存在數據偏差,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王瑞斌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中國PM2.5監測儀器採用國際通用的原理,「在實際測量時肯定會存在一定的誤差」, 但誤差在「在允許的範圍之內」。
  • pm2.5對人體的危害與措施?
    pm2.5是什麼。相信知道的人是有許多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其實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那pm2.5有什麼危害呢。1.pm2.5對於人體可造成呼吸道傷害的問題,我們可以藉助負離子系統與汙染物收集系統負離子空氣淨化器來保護自己,通過負離子主動出擊捕獲空氣中的煙塵、灰霾、病菌、有毒有害氣體等,並將其有效清除。從而,避免霧霾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呼吸系統:PM2.5能在肺泡區沉著,溶入血液,作用於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積在肺部,誘發或加重炎症。
  • 室內PM2.5監測值應納入發布試點
    東方網1月10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戶外要監測PM2.5,室內的空氣品質也需要關注,我們每個人呆在室內的時間並不比室外短。」在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即將召開前,市政協委員朱建國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在上海最快於今年下半年實時公布PM2.5數據的試點中,「升級」公布公共場所室內PM2.5值。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PM2.5這樣監測 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探營
    記者 林雲龍 攝  浙江日報杭州3月1日訊3月,離浙江公布PM2.5監測數據的時間屈指可數。作為公布城市之一的杭州市,目前已有7個PM2.5監測點,環保部門還在這最後時間緊鑼密鼓調試各類儀器。PM2.5通過哪些儀器測量?監測點數據如何傳輸?怎麼計算得出數據值?今天下午,記者走進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一一解開這些疑問。
  • 北京35個監測站實時公布PM2.5—新聞—科學網
    繼9月28日北京市實時發布首批20個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試運行監測數據後,今天(10月6日)上午記者從市環保監測中心了解到,包括5個道路交通站點在內的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