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杭州朝暉四區的PM2.5監測點向媒體開放。記者 林雲龍 攝
浙江日報杭州3月1日訊3月,離浙江公布PM2.5監測數據的時間屈指可數。作為公布城市之一的杭州市,目前已有7個PM2.5監測點,環保部門還在這最後時間緊鑼密鼓調試各類儀器。PM2.5通過哪些儀器測量?監測點數據如何傳輸?怎麼計算得出數據值?今天下午,記者走進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一一解開這些疑問。
屋頂平臺「站」著幾個尖頂三腳架,三腳架的「尾巴」穿過屋頂連接到地面房間的測量儀器。屋頂下面40多平方米的空間,隔成兩個房間,一個房間裡,測量儀器上一排排數據隨時變化,另外一個房間裡,幾臺顯示屏不停閃動。在杭州植物園臥龍橋環境監測點,記者看到了PM2.5監測點的全貌。
杭州環境監測中心站教授級高工洪盛茂介紹,「尖頂三腳架」是數據採樣杆,採樣杆的管子抽進空氣,由內部的切割頭分辨並測算出PM2.5顆粒在空氣中的含量。含量數據出來後,再傳遞到另外一個房間的各類儀器上分析PM2.5的各種性質指標,包含散射係數、吸光係數、有機物分析等上百種指標,存儲到監測點的計算機。「這些機器24小時工作,保證監測準確性。」洪盛茂介紹,根據國家環保部規定,一般40至50平方公裡布置一個監測點,考慮到全面性,杭州在諸如居民比較集中的朝暉地區、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杭鋼地塊及類似植物園的景區都布點。同一套儀器還可以同步測量PM1、PM10、二氧化硫等其他指數。
如果說,監測點是離PM2.5最近的「觸角」,環境監測中心站就是「中樞神經」。位於杭州市杭大路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7樓的監測中心,7個監測點得到的監測數據、指標分析結果,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網絡,每分每秒源源不斷輸送到這裡,「可以在信息平臺上自行設計,最近1分鐘、半小時、1小時、8小時,無論哪個時間點、時間段,哪個站點,哪幾個站點,或者所有站點匯總的數據,隨時可供工作人員統計分析。」
據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廖欣峰介紹,根據省環保部門的初步方案安排,首批公布PM2.5的城市3月實行統一發布。杭州市公布的PM2.5預計會在監測點中選擇一個點的PM2.5數據每天公布,屆時市民可登錄浙江省環保廳和杭州市環保局網站查看。選擇哪個監測點數據公布還沒確定。除了已有的7個點,杭州還新建浙大華家池校區和雲棲景區2個監測點。
即將公布的PM2.5對居民有何參考?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表示,從目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稿公布的對照數值標準,PM2.5按照一年和24小時,分別設定了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的平均濃度上限值,也就是說如果PM2.5數值大於這個標準,說明空氣懸浮物過多。
杭州最早監測PM2.5的朝暉站,從2005年開始工作。從朝暉站幾年來的監測數據看,杭州市區PM2.5數據平均值在最高標準內,處於正常水平。一般早上八九點,晚上八點,早晚尖峰時間,PM2.5數值比較高。
據了解,PM2.5主要有兩個來源:燃煤、機動車、揚塵、生物質燃燒直接排放的細顆粒物等;氣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揮發性有機物等二次顆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