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競
上海建築師學會會員
中國建築師學會會員
世界華人建築師協會資深會員
曾就職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
上海日清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
「工作的第五年和第十年,我都遇到了一個彷徨期。」對李競來說,彷徨期也是他的成長期,每一次的彷徨都讓他停下來重新思考,使自己在邁出下一步時能看到全新的風景。如今歷經彷徨,李競的故事,連同他的設計一起變得愈發清晰。
「對於自己要走的路一定要有規劃」
一般人畢業後工作的實習期最多三五個月,然而李競卻在上海現代建築設計研究院實習了九個多月,這次漫長的實習期讓他意識到實踐對於建築的重要性。「學生時代的指導性理論跟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脫節太厲害了。」有了這次經歷後,他迅速從象牙塔中成長出來。
▼李競作品:西安秦二世陵遺址公園博物館三號樓
李競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對自己今後要走的路一定要有規劃,經過一番對比,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引發了他的興趣,「當時它的架構從新加坡引進,對於設計的訴求和圖紙的表達方式跟國際有一定的接軌,我感覺它與國內的其他設計院有所不同。」進入蘇州的設計研究院,李競依然在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工作的頭兩年做了各種類型的方案,從教育到生態公益再到景觀設計,「正是因為這些多樣化的方案反而開闊了我的視野。」
▼李競作品:南京魯能公館會所
但李競也迅速進入了瓶頸期,在設計院工作的時間長了以後,很多設計方案他都不知道該如何去落地。當時公司有很多境外合作項目,而且是總包,有一套整體的設計思路,室內室外一起做,設計的非常細緻。
「那些國外的建築師可以一天8個小時不動就在那裡用工筆徒手畫三個扶手,精細到直接掃描出來就是CAD圖了,不過很遺憾我不能參加,但是公司所有跟境外合作的項目圖紙,包括竣工的廠房,我都從頭到尾都細看了一遍。後來就主動跟公司提出想去畫施工圖。」接觸到這些圖紙對李競來說意義重大,其對建築的認識已經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李競作品:蘇州仁恆棠北E戶型
工作兩年半之後,李競進入生產組開始畫施工圖。因為設計院有比較好的機會,李競做了幾個自己覺得很值得的項目,「一座商業街,一座學校,一座幼兒園和一座辦公樓以及一處景觀設計。」而他選擇這些項目有著自己的打算:「對於設計院來說這些都不算是掙錢的項目,所以我只要把業主搞定就可以自由發揮了。」
他在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工作了五年,大概在零五年的時候離職,第一次的彷徨期就在李競的精細規劃之下來臨了。
「日清就是我想要的狀態」
李競覺得這次的彷徨期也是給自己重新選擇的機會,想清楚下一步要去哪裡,做什麼,而且作為設計師到處遊歷也是一種學習建築,體會人生的方式。於是他和朋友商量去北京發展,卻發現環境不適合自己,就又去了上海。
▼李競作品:武漢大華東興洲項目體驗中心
「我來到上海後停了一年,也是機緣巧合吧。」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當時在日清工作的一位同仁,李競笑著說起這段經歷:「當時他設計了一組商業街,組織公司的人來參觀,發現對面也有一組商業街,大家就又都跑到對面去參觀了。然後他一番輾轉後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去日清。」那時的日清剛剛發展,人不多但氛圍很好,「這幫人明顯很自由甚至有點散漫,但對建築又很有追求,這一下就對到了我的胃口。」這是李競對日清的第一印象。
▼李競作品:上海楊思社服務區中心
日清處在一個更市場化的狀態,和大院不同,不會讓人失去建築師本身應該具備的談判能力,「對我個人來講發展了許多建築以外的能力,在面對一個項目或者業主的時候思考會更成熟,懂得結合市場和訴求,這一點也是日清能夠立足的原因。」李競深刻的分析道。
▼李競作品:海口裕泰·龍湖灣精品酒店
「來日清的那天我還記得很清楚,幾個人擠在一個很小的辦公室裡,老宋(宋照青)正在那裡畫草圖,而且畫的是詳圖。」李競以前總是畫詳圖,卻難以找到和自己交流的人,所以覺得日清就是自己想要的狀態。如今十一年過去了,他從最低層做到公司高管,非常感概,「對於一個建築師的成長曆程來說,我覺得我的選擇還是對的。」
「建築師的主動性很重要,
更要低下頭來傾聽業主的需求」
李競到日清負責的第一個獨立項目是住宅,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和真正成熟的地產商打過交道,所以第一次匯報時他特意做了很多準備,按照自己的理解準備了一些基本戶型,又花了許多精力去徒手畫立面,結果在匯報上業主大發雷霆,「總設計師和我說,他匯報過那麼多次沒有一次像這樣無地自容過。」李競覺得業主沒有直接換掉他,只是說他匯報的深度和重點都不對已經是很給他面子了。
▼李競作品:上海嘉寶·夢之灣住宅小區
「其實比起手繪圖,業主更容易接受電腦渲染圖,而且要深化到戶型至少是和總圖一一對應的。我得先讀懂他的,然後再把我的想法加進去。第二輪匯報就很順利,手繪立面也成了加分項,方案當場全票通過。」現在的李競已經深諳其中的道理,再沒有出過一次錯。
▼李競作品:石獅·摩天城二期體育健身中心
李競認為建築師的主動性很重要,主動去幫業主想方案,引導他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並且更要低下頭來傾聽業主的需求,這是得到業主信任的最佳途徑。「你站在業主他的角度多想問題之後,你才可以更多的把你自己的訴求加進去,所以我覺得這於我來說是個很好的例子。」
「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十年來,李競收穫了許多,也付出了許多。
▼李競作品:上海中潭路萬業新階大公建項目
儘管各方面都已經越來越成熟,然而在第十年再次面臨彷徨期的時候,李競還是對自己的整個設計理念、慣有思路產生了否定和質疑的想法,「那一段時期內,我開始嘗試一些不太熟悉的東西。」因為他覺得自己太過於理性反而束縛了一些大膽有趣的想法,這些想法還沒有開始就被自己否定了,那個過程讓他十分困惑。
▼李競作品:石獅·摩天城社區休閒中心
當第十年的彷徨期度過後,李競在建築設計上大膽的運用著自己新奇的想法,他略有得意的說:「這可能是因為我理性的外表下還有一顆跳動的心吧!」
▼2002年前後李競工作中的手稿
為了寫生,曾跑遍了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為了一處建築,曾專門奔赴一座城市,這樣的李競總是能夠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內心。即使曾經彷徨,終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 END -
文字版權歸阿客工坊所有
圖片由李競提供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點擊下列標題可欣賞往期精彩文章:
範懿 | 留學日本,心繫中國鄉村教育的美女建築師
中國合伙人,四人成「一格」
翟藝傑 |一個7歲開始研究易學的建築師
鞠巍 | 小小畫家夢,繾綣在人間
錢漪遠 | 清華嬌子,不一樣的教學體系下不一樣的成長
孫嬿 |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
「與阿客同行」互動群已成立
歡迎添加微信號i_archer加入我們
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有動人的故事,豐富
的經歷,執著的愛好,歡迎給我們投稿!
投稿郵箱:i_arche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