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勞動者】「社區頭雁」李競:社區大小事,都是心頭事

2020-12-03 SZNEWS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嘉敏)「李書記早啊!吃了嗎?」「你好啊,最近我們生意還不錯,謝謝關心!」「李姑娘進來喝口茶嗎?」......在李競走訪社區的時候,一路和居民打招呼、拉家常,相熟的樣子像是自家人,也許在居民眼中,這位年輕的社區書記,早已是朋友、家人。

1983年出生的李競,是深圳市羅湖區南湖街道漁邨社區黨委書記,同時兼任社區工作站站長、漁民村居委會主任。「在基層工作的這些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做著最平凡的、卻又不可或缺的工作。」李競對自己的工作有著清晰的認識,她將其定義為最平凡的工作,包括二十四小時在線的社區工作、日以繼夜的疫情防控工作、時刻揣在心頭的居民關懷工作。

社區工作時刻在線

創新成立物業志願聯盟實現共建共治

「李書記,你看現在生意也不好,租金也很高,我們這些小店不知道還怎麼熬下去了。」在新苑小區檢查三小場所安全生產工作的時候,一名早餐店的老闆向李競訴苦。只見李競在檢查的過程中,不忘回應老闆的話題,「現在大家都很難,所以更要齊心協力,你看看有什麼社區能幫上忙的,儘管跟我們說,店鋪租金方面,我們再跟房東談一下,爭取大家的理解,共渡難關。」這樣的畫面,跟日常安全檢查很不一樣,既讓三小場所經營者積極配合社區檢查,又進一步增進了經營者與社區的交流,這是李競特有的「李氏交流法」。

隨後,李競信步走到新苑小區消防應急點,檢查消防設施是否完善。李競再三跟新苑小區物業管理處主任姚振國強調,一定要定期檢查消防設施,看到有損壞的要及時跟社區報備,將工作做在隱患前面。「作為一名社區書記,她盡心盡力,我們小區發生什麼事情,她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在安全生產、消防隱患等工作上對我們時時提醒,社區工作也是條條有道、心中有數,作為一名居民,是我們的榮幸。」姚振國向記者說到。

漁邨社區不大,卻也有著近兩萬的人口,在李競擔任社區書記期間,還創新開展了不少舉措,提升服務水平,加強社區管理,營造安居樂業的社區氛圍。2017年初,漁邨社區探索將物業管理融入社區建設的社區治理方法,創新成立了漁邨社區「樓宇黨建促和諧」物業志願聯盟,以社區黨委為龍頭,社區黨建工作為引領,聯合社區各物業管理單位建立聯盟公約和工作機制,搭建聯盟微信聯繫群,及早發現、及時處理社區治理和城市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解決社區治理在實際運作中存在的困難,形成協商民主、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她特別有擔當、有責任,瘦小的身體裡感覺總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她對社區工作的積極和熱愛,讓我非常敬佩,也感染了她身邊的人。」。李競的搭檔——漁邨社區工作站副站長、網格長餘利明這樣評價她。社區工作比想像中的繁忙,李競沒有任何怨言,對團隊中的小夥伴也很關懷愛護,李競談到,「我們哪有什麼八小時工作制,都是二十四小時在線,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更加關懷彼此,才能將力量扭成一股繩。」

疫情攻堅不止不休

連續80天堅守一線詮釋「社區頭雁」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李競連續80天沒有休息,堅守社區戰疫一線,採取宣傳動員、精準摸排、全面防控等措施,實現了社區疫情零傳染、零確診、零疑似,生動詮釋了「社區頭雁」的擔當和奉獻。

「是否持有健康碼?是否做過核酸檢測?重點關注人群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管控,同時也要給予心理關懷和照顧。辛苦大家了,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勝利了!」在小區卡口,李競仔細詢問值守人員工作情況,並再三強調要做好居家觀察人員的管控和心理輔導。「社區是防疫最後一道關口,我們一定要站好這最後一崗,才能守護居民的生命健康。」李競表示,目前防疫的重點在於把控社區人員流動,關注重點管控人員的健康監測,對外來人員進入社區嚴格實行「六必查」,堅決守好社區防疫關口。

此前,漁邨社區一工廠出現了一名湖北返深人員高燒的情況,李競接到消息後,當機立斷對該工廠實行封閉式管理,並將該員工第一時間送去進行核酸檢測,取樣完畢後,在社區隔離間進行觀察。從大年初三到現在,李競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走訪入戶、登記排查,這樣的緊急事態,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了很多次,但每一次,李競都能果斷進行處理,這得益於她專業的工作素養和態度。

在應對復工復產潮的時候,李競「巾幗掛帥」,帶領團隊為轄區企業宣講政策、贈送防疫物資,還想方設法為企業聯繫業務,搭建公共交流平臺,為企業提供貼心的服務。在離漢通道再一次開放的時候,李競創新自製《致漁邨社區居民朋友的公開信》,在微信群及朋友圈廣泛傳閱湖北籍返深人員網上問卷調查表,築牢社區疫情防控銅牆鐵壁。

居民關懷揣在心頭

居民工作就是拉近和居民的距離

「李阿姨,我們來看你啦!你們的頤年卡辦了嗎?如果還沒通知您辦理要趕快告訴我們,我們會幫您。」李阿姨是社區的獨居老人,每個月上門慰問,是李阿姨和李競的定期「約會」,這一次,李競為李阿姨帶來了口罩。社區每個月會對獨居老人、特殊人群等弱勢群體進行關愛和慰問,時刻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態,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也為他們送去了防疫物資。

在和李阿姨的交談過程中,李競能聽懂李阿姨的客家話,還能用湖南話跟李阿姨的朋友聊上兩句。「我現在基本什麼方言都會幾句,遇到一些不懂普通話的老人家,能用方言跟他們交流,會讓他們感覺很親切。」談及社區關懷慰問,李競娓娓道來,顯得很有經驗,「做這種居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拉近和居民的距離。」

社區的工作,是走出來的,在一步一個腳印中觀察社區,在一言一語中了解居民,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讓李競在社區中很有「民心」。疫情初期正是防疫物資緊缺的時候,86歲的劉叔叔緊緊揣著30個口罩來到社區工作站,這是兒孫們從各地搜羅過來的口罩,她說,「我不出門用不上口罩,社區裡就看到你們這群紅馬甲到處走,送給你們用更有意義。」這讓李競非常感動,這只是居民感謝社區的個例,這些「感謝」化成鼓勵,成為李競行走社區的力量。

用心、用口、用情、用腦

所有社區的大小事,都是我們的心頭事

1999年入伍,2004來到南湖街道辦工作,2013年正式到社區工作,2015年經調動來到漁村社區......這些年,李競在基層一步步成長,讓自己的工作履歷閃閃發光:曾獲2014年-2017年度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2016年羅湖區優秀黨務工作者;2017、2018年深圳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先進個人;2018年羅湖區最美護河使者,羅湖區十佳社區黨委書記。

在社區工作的這段時間,李競聽到最多的異議,便是居民對社區的不了解。實際上,正是因為社區工作範圍太廣,事情繁冗,才模糊了社區工作的界限,李競認為,「所有社區的大小事,都是我們的心頭事,哪怕只是兩公婆吵架需要調解,也是我們正常的工作任務。」

怎麼樣才能做好社區工作?怎麼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怎麼體現勞動成果?怎麼讓社區居民認同?......初下社區,李競心中有很多的疑問,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李競有了自己的回答:用心、用口、用情、用腦。用心工作,將每一項社區事務都放在心上,盡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將社區工作做好;用口宣傳,社區是政府服務居民的第一個窗口,把好的政策、指引,用口頭方式帶給居民,讓居民了解政府工作;用情付出,將居民當成自己的家人,主動融入他們,才能獲得居民的認同感;用腦幫助,社區工作不是光靠兩條腿,要用眼睛發現他們的困難和訴求,用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認認真真幹好每一件事,讓自己的努力,為這個社區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李競這麼多年的工作宗旨。「作為社區一名勞動者,能用自己的勞動成果為社區居民作出貢獻,讓居民切實獲得幸福感、獲得感,我覺得很自豪、很光榮。」在說這話的同時,李競身穿紅馬甲,黨徽在胸前熠熠生輝,倍感驕傲。

相關焦點

  • 「紅色頭雁」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紅色頭雁」聚起來 「頭雁領航·網格聚力」鄉村治理機制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旨在通過凝聚「頭雁」力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促成「有人管事、有場議事、有章理事、有責問事、有錢辦事」的善治格局。 盛橋鎮51歲的孫曉林就是這樣一位「頭雁」。多年來,他堅持奉獻愛心,義務為村民挖當家塘、安路燈,還為貧困戶捐款捐物。
  • 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探索火星奧妙 了解天文知識
    11月16日,「火星的奇妙之旅」天文知識科普課程在錦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正式開課,老師帶領著孩子們探索火星的奧秘,了解更多天文知識。 課上,孩子們興奮不已,不停地追問著關於火星的小知識,有位小朋友還表示自己將來的夢想就是當太空人。當老師提問「火星在哪」「火星與地球有哪些不同點」時,大家都積極地舉手回答,不少小朋友回答出讓老師意想不到的答案。
  • 這不一樣的「頭雁效應」
    >開欄語公平、正義、平安、和諧,這些字眼都與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息息相關。秦琦表示,將充分學習推動這些好的經驗做法,以點帶面、統籌推進,自覺扛起省會責任,注重發揮「頭雁效應」,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透過基層社會治理的林林總總,不難體味到省會城市不一樣的「頭雁效應」。
  • 李競 彷徨與掙脫,雙子座建築師的15年
    對李競來說,彷徨期也是他的成長期,每一次的彷徨都讓他停下來重新思考,使自己在邁出下一步時能看到全新的風景。如今歷經彷徨,李競的故事,連同他的設計一起變得愈發清晰。「那些國外的建築師可以一天8個小時不動就在那裡用工筆徒手畫三個扶手,精細到直接掃描出來就是CAD圖了,不過很遺憾我不能參加,但是公司所有跟境外合作的項目圖紙,包括竣工的廠房,我都從頭到尾都細看了一遍。後來就主動跟公司提出想去畫施工圖。」接觸到這些圖紙對李競來說意義重大,其對建築的認識已經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 《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貴州餘慶三個精準——選好「頭雁」 群眾...
    近些年來,貴州餘慶縣委大力實施「強村富民頭雁行動」,圍繞精準識人、精準育人、精準用人,分類施策,紮實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籌備工作,為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打下堅實基礎,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眼下,正是秋冬種植茶樹時節,在貴州餘慶縣花山苗族鄉萬裡村茶葉基地,100餘名村民正在熱火朝天種植白茶。
  • 雲南鹽津縣團結社區:「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打破傳統,撒網排查向精細網格治理轉變】記者了解到,當前,團結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打破傳統方式,組織社區幹部、片支部書記、樓棟長、小組長等,組建了一支56人網格員隊伍,收集群眾訴求、排查群眾問題到戶到人,確保3065戶14346人的所有問題都納入社區治理範圍。
  • 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
    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 這個社區做起了創意燈籠!
    這個社區做起了創意燈籠! 為慶祝中秋佳節、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增添孩子們歡度佳節的喜悅,雞山社區黨委
  • 臨洮縣瑞新社區:打造「六心」社區構建溫馨家園
    社區黨總支通過推行「三個一」工作機制,構建面向廣大居民的綜合服務體系。黨群一體共建,將共駐共建共享作為提升社區黨總支服務水平的重要抓手,與轄區10家單位籤訂了《共駐共建協議》,由社區黨總支牽頭組建「大黨委」,引導9名「大黨委」委員及111名在職黨員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形成社區黨總支聯繫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的強大合力。
  • 亮出「金點子」 議出「好主意」──津南區雙新街創新社區治理...
    老年文藝隊的活動如何更加豐富……日前,津南區雙新街新景家園社區「議事廳」內,八名「金點子議事團」成員坐在一起,就社區的大事小情,你一言、我一語地集思廣益,不時碰撞出火花。民情民意就是「指揮棒」。不只是新景家園,今年5月份以來,在雙新街的每個社區都活躍著一支以「高效」出名的「金點子議事團」,一件又一件令居民「撓破頭皮」的事,通過他們得到了及時解決。
  • 青少年社區成長營亮相成都
    首批示範社區點位掛牌上牆,換上了由紅星新聞網打造的專屬VI氛圍裝扮,並面向社區內未成年人開放。首批三個示範社區點位分別為錦江區牛沙社區、溫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金堂縣紅觀音社區。落成後採取「1+1+1+1」模式進行項目推進,即打造1批示範點位,建立1套建設標準和管理體系,建設1個官方示範性志願服務活動陣地,推出1個「菜單式」服務清單。
  • 贛縣區:科普進社區 知識入人心
    「一切網絡兼職刷單都是詐騙、從中風險地區返回贛縣者請主動到社區居委會報備登記、有什麼疑問請與我們聯繫……」近日,在贛縣區贛新大道畜防一組小區門口,數位科普志願者正在向社區居民送上疫情防控、反詐宣傳材料並解疑答惑。
  • 寶興縣召開社區矯正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2月23日,寶興縣社區矯正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縣社區矯正委員會主任王磊出席會議,副縣長、公安局長、縣社區矯正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張昆主持會議,縣法院、檢察院及社區矯正委員會成員參加會議。
  • 頭雁領航 群雁齊飛——南召縣實施「頭雁工程」實現村美民富
    南召縣啟動「頭雁培育計劃」,堅持成長需求和培養需求相融合,理論提升與平臺鍛鍊相結合,差異化制定培養方案。探索構建選拔、培養、管理「三位一體」培養機制,打造素質高、能力強、活力足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在縣鄉(鎮)兩級分別開設「大比武」活動,安排標杆型、骨幹型村黨支部書記定期講做法、傳經驗、打擂臺,推動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在「比學趕超」中提高站位、爭先進位、履職到位,著力造就一支政治強、善領路、「翅膀」硬、飛得高的「頭雁」隊伍。
  • 三穗縣彩虹社區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
    自三穗縣彩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成立以來,彩虹社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服務等有機融合,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促搬遷群眾既能「搬得出」又能「穩得住、能致富」,真正讓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 這些個人、志願服務組織、項目及社區上榜!
    劉 琳 濰坊市圖書館「鳶都書香」志願服務隊 桂三超 濰坊市文化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 李曉樂 濰坊市文化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 李 倩 濰坊市文化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 程丹露 濰坊市文化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
  • 基層全科醫生與導師「結對子」 發揮「頭雁」作用提升基層醫院診療...
    10月23日,天津市啟動了基層首席全科醫生培訓項目,以三級綜合醫院為基地,培育一批「頭雁」,建立基層學科帶頭人儲備,再通過「頭雁」帶動「群雁」,繼續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和轉崗培訓,擴大實施範圍,引導更多人才走上全科醫生崗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科技展覽進社區
    近日,淄博市張店區公園街道金信園社區利用暑期課堂的最後一堂課,聯合在職黨員「雙報到」單位淄博市科學技術協會和淄博市科技館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開展了「流動科技巡展」活動,孩子們在志願者的指導下,觀看體驗科技展品,近距離感受了科技的魅力。  該社區根據群眾的需求,充分發揮雙報到單位的資源優勢,拓展暑期課堂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習內容,舉辦了此次科技巡展。
  • 【海西州】德令哈市以「四個堅持」紮實做好村(社區)換屆前期準備...
    為紮實做好2021年村(社區)換屆選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德令哈市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在摸清村情民意、培養儲備幹部、做好財務審計、宣傳營造氛圍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堅持未雨綢繆,全覆蓋摸底排查,確保村情民意心中有數。
  • 李競:房地產下半場是客戶需求 | REARD地產星設計大獎專訪
    李競是項目主創者之一。  Q1:您主刀天津魯能泰山書院項目為什麼會採用「書院」、「體育」等關鍵詞?在集中布置明確的大前提下,我們希望有很好的裝飾性、包括因為功能集聚產生的一站式功能社區服務中心,未來有針對小區的相關配套:養老設施、物業管理、針對社區服務的商業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