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鹽津縣團結社區:「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2021-01-15 人民資訊

雲南網訊(記者 張瑪睿 通訊員 吳健 石小芳)近日,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團結社區開展到戶精準摸排專項行動,將排查到的戶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按戶具體情形予以「紅」「黃」「綠」分類標記,根據顏色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開展網格化治理,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破傳統,撒網排查向精細網格治理轉變】

記者了解到,當前,團結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打破傳統方式,組織社區幹部、片支部書記、樓棟長、小組長等,組建了一支56人網格員隊伍,收集群眾訴求、排查群眾問題到戶到人,確保3065戶14346人的所有問題都納入社區治理範圍。

「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供圖  B8棟樓棟長楊芳表示:「大家齊心協力,一家一戶走訪,弄清楚了每一家的情況,現在我工作幹起工作來心頭也更有底氣了,也更輕鬆了。」  

【三色標記,從清單管理向分類分級治理提升】

「搬過來好是好,房子亮堂堂的,周圍環境乾乾淨淨的,比以前山上好多了,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但就是現在我家頭老的老,小的小,殘的殘,基本沒得可以幹活的人,沒收入!」B8棟2單元1701羅禮雲連連嘆氣。

以此為契機,團結社區內56名網格員齊上陣,深入走訪到戶到人,對社區3065戶逐戶根據人員結構、短板弱項、自身動力等情況,按照「紅、黃、綠」三色標準進行相應的標記。

「三色標記將實現我們在社區治理上的提升,把社區當中的重點人群梳理出來,把短板弱項明顯、情況特殊、問題集中的對象納入紅榜,集中關注,逐戶解決問題,做好風險防控,讓我們社區的易遷群眾真正能夠搬得進、穩得住」,團結社區黨總支書記林小琴告訴記者,團結社區摒棄了清單式管理的僵化模式,在分類分級治理方向上實現了治理效能提升。

【靶向治理,從靜態管理向動態跟蹤反饋落實】

B9棟負責人楊吉平告訴記者:「我包的樓棟總共有103戶,對綠榜戶,我每月到他們家裡一次,做簡單的回訪,每月對生活情況有變動的做一次「月動態」,每月到戶開展一次政策宣傳;對黃榜戶,我每周去他們家裡一次,掌握情況、收集並處理訴求、宣傳政策;紅榜戶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我每天都去回訪一次,及時掌握情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將他們的情況反饋到社區,也將上級的政策多給他們講一下,取得他們的認同」。

「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供圖  據了解,為了治理更到位、服務更高效,形成了6個黨支部引領,有35個黨小組覆蓋到組,208名黨員覆蓋到戶到人的網格服務體系。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已實現了轄區內3065戶的到戶情況摸排全覆蓋,完成了轄區內戶衛生評分全覆蓋1次,讓社區全民參與到了愛國衛生運動當中。團結社區「紅」「黃」「綠」三色治理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工作初顯成效。在下一步工作中,團結社區將通過對不同情形的群體進行分流治理,找準靶向,精準施策,為全面提升社區社會治理效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
    摘要:對治理共同體的內涵做了界定,並基於近年來城市社區治理的現實經驗,闡釋了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研究結果表明,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可通過「網絡—互構—團結」的行動邏輯得以實現。最後,有機體間的互構促使他們持續地開展更加深入的互動與合作,討論和解決社區公共議題,從而形成一種有效的社會團結機制,這樣一種社會團結機制又進一步激發培育了社區的「公共性」,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最終得以實現。在當前高度社會分化的背景下,治理共同體將成為一種新的現代社會整合機制。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主動擔當中心城區核心區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構建井然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治理的「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之功」。
  • 城市社區治理四重新挑戰
    對網格及時調整劃分、網格員配備、制度機制保障等提出了新要求◇進一步暢通和規範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催生社區自治發育程度本地戶籍人口5.9萬、外來人口25.3萬,數倍於本地人的外來人口,分布在1.2萬家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裡。
  • 社區解難題,少不了我和你(社會治理在身邊)
    核心閱讀近年來,江蘇常州市為推進社區治理,創辦居民議事廳,街道、社區相關人員分別答疑解惑,並迅速提出解決方案;群眾自發成立「幫幫團」,下設問題收集團、法律援助團等,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服務;打造「全科社工」服務品牌,一位社工能為居民辦理多項業務。種種探索,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
  • 「尋寶」古北,找到社區治理「金鑰匙」
    它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但它秩序與活力並存,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超大城市運行規律的社會治理路徑。要破解這一路徑,鑰匙應該就在最基層最末節的社區之中。古北市民中心,正是其中的典範。少有社區中的市民中心會成為網紅打卡地,古北市民中心卻打破了這個常規。原因,正是這裡藏著解鎖上海社區治理樣本經驗的密碼。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野下的社區轉型與社區治理效能改進
    社區居民在物業小區內部,易於形成基於業主而進行的利益互動。在居民的陌生人化過程中,居民對小區的認同強於對社區的認同。在高檔小區、中檔小區和低檔小區等分類逐漸細化、封閉性管理日益強化的背景下,社區工作人員只能靠政府的權力配置才能進入小區。小區的封閉性與社區的進入性之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張力:即使在同一開發商開發的小區中,也經常將商品房小區和回遷房小區隔離開來。
  • 掌上「神器」讓社區治理不再難
    掌上「神器」讓社區治理不再難 2020-10-15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點社區打造3套社區智慧安防建設模式,伍堡社區煥發新活力!
    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一線,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採用了智慧社區防疫平臺、出入口控制系統、社區防疫二維碼、視頻監控系統、紅外測溫設備、人臉識別技術、非接觸電梯控制技術等多類型的智慧手段進行防疫,極大的提高了社區治理與疫情防控水平。
  • 社區聯合高校探索分類思路
    近日,楊家園社區與蘭州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部公共管理系成立垃圾分類研究小組,一起開展「探索垃圾分類新思路助力社區新發展」課題研究。研究小組對2019年、2020年兩年垃圾分類年度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解。組織研究小組成員前往酒泉小院示範小區、華陽名居示範小區實地參觀、親自嘗試人臉識別垃圾分類投放箱。社區副主任介紹說:「以『黨建引領新時尚 三級網格促落實』為抓手,尤其是黨員示範帶動最為重要。社區發揮老年黨員多,學歷高、時間寬裕,同時非常積極參與社區各項治理的優勢。
  • 淄博市淄川區南苑社區高紅燕: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高紅燕把總書記的話牢牢記在心上,從一開始就像一隻銜泥築巢的燕子一樣,飛入每一戶少數民族家庭。從2015年至今,高紅燕先後走訪轄區內少數民族人員上千人次,為少數民族人員代辦服務事項幾百件次,僅開展專題創業培訓就已有幾十場次,被社區少數民族同胞親切的稱為「咱們的燕子」,真正做到了「紅燕」飛入百姓家。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激活基層組織細胞
    九真社區的路燈亮起來了,車站社區的困難「黑戶」有戶口了,漢光社區的300多個「攔路虎」拆除了,曬書臺社區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建起來了……市直單位下沉主城區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工作兩月有餘,下沉工作隊活躍在組織建設、入戶走訪、志願服務、矛盾調處、興辦實事的第一線,為基層組織添活力,讓居民群眾得實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成效初顯。
  • 建築工地進行「紅黃綠」掛牌 助力揚塵治理
    建築工地進行「紅黃綠」掛牌 助力揚塵治理2021-01-08 09:25責任編輯:宋曉彤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要想空氣品質好,治理揚塵不可少。近期,為進一步規範對建築工地全方位、全過程管理,抓好揚塵治理,持續改善泰安城區空氣品質,市城市管理局建築渣土和工地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多頻次對泰安城區建築工地開展實地巡查,為全面落實建築工地「紅黃綠」掛牌工作做準備。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按照分級管控原則,全面推行掛牌管理。
  • 知民所需 精準服務 深入推動社區治理改革創新
    楊升巖芝罘區是山東省煙臺市的中心區、主城區,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2019年被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近年來,芝罘區緊緊圍繞「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為抓手,以治理創新為載體,深入構建滿足居民多元需求的長效機制,在社區建立起「精深打撈—精細分流—精心設計—精準實施—精確評估」民需項目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 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 半月談|深圳40年,社區成了基層治理「能量場」
    深圳40年,社區成了基層治理「能量場」半月談記者 孫飛 陳宇軒 印朋城中村隱患一大堆,志願者服務一陣風,智慧治理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攔路虎」,困擾著許多城市的治理升級之路。看起來是「死結」,是否一定解不開?有座城市說出了帶著底氣的「不」。這座城就是深圳。
  • 融媒·先鋒|紅橙黃綠藍,一張卡片一件事 網格有難題 社區拿出五色卡
    翻開歷下區趵突泉街道舜耕路社區的五色卡片法事件採集表,有時短短一天,就記錄了網格員巡查發現,並由各級黨組織協調解決的十幾項問題。  舜耕路社區創新設計了五色卡片法用於社區網格化治理,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按照大小、解決難易程度以「紅橙黃綠藍」劃分。一張卡片一件事,協調整合從街道到社區各級黨組織,做到了及時響應、及時解決問題。  厲害了!
  • 53個項目籤約 「三社聯動」成社區治理新魔方
    3月27日,長沙雨花區東塘街道舉行首屆「三社聯動」社區服務供需對接會。紅網時刻長沙3月27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彭佳玉)如何強化社區治理,實現「三社聯動」?為全面打通供需匹配障礙,3月27日,長沙雨花區東塘街道舉行首屆「三社聯動」社區服務供需對接會。本次對接會吸引了街道10個社區、17家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參與,現場有53個項目成功籤約,項目涉及養老、助殘、環保等領域。雨花區推行「一街一創、一社一品」,在社區中探索「三社聯動」機制,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分類治理經驗。
  • 省民政廳調研組調研雨城區社區治理工作
    近日,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王小平率調研組到雨城區調研指導社區治理工作。調研組一行先後來雨城區東城街道上壩路社區、河北街道康藏路社區、青江街道孝廉社區,實地察看了社區召集平臺建設和功能設置、賦能減負等相關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了雨城區有關社區治理工作的情況匯報。
  • 中國首發社區發展報告 城鄉融合型社區成趨勢
    2014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年會暨中國社區發展論壇4日在武漢召開。會上,《2013年中國社區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這也是中國首部專門、全面發布社區發展狀況、問題、趨勢的權威報告。  據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會長、中國民政部副部長姜力介紹,報告對2013年中國社區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概括,並首次通過數據分析研究,對城鄉社區基層組織成員結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覆蓋率、社區網絡信息數量等進行全方位的歸納和梳理。  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關於社區建設與管理的政策法規密集出臺,「服務」成為城鄉社區建設與發展的第一主題詞。
  • 黨建推動力激發社區治理原動力
    今年75歲的張守志是舜華路街道舜信社區的一位居民。2019年老伴去世後,原本腰和眼睛就不好的張守志更覺孤單。在鄰居的邀請下,張守志加入社區朗誦隊,不久被大家推選為隊長,老人的心情逐漸開朗起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守志主動報名參加防疫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