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張瑪睿 通訊員 吳健 石小芳)近日,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團結社區開展到戶精準摸排專項行動,將排查到的戶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按戶具體情形予以「紅」「黃」「綠」分類標記,根據顏色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開展網格化治理,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破傳統,撒網排查向精細網格治理轉變】
記者了解到,當前,團結社區結合自身實際,打破傳統方式,組織社區幹部、片支部書記、樓棟長、小組長等,組建了一支56人網格員隊伍,收集群眾訴求、排查群眾問題到戶到人,確保3065戶14346人的所有問題都納入社區治理範圍。
「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供圖 B8棟樓棟長楊芳表示:「大家齊心協力,一家一戶走訪,弄清楚了每一家的情況,現在我工作幹起工作來心頭也更有底氣了,也更輕鬆了。」
【三色標記,從清單管理向分類分級治理提升】
「搬過來好是好,房子亮堂堂的,周圍環境乾乾淨淨的,比以前山上好多了,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但就是現在我家頭老的老,小的小,殘的殘,基本沒得可以幹活的人,沒收入!」B8棟2單元1701羅禮雲連連嘆氣。
以此為契機,團結社區內56名網格員齊上陣,深入走訪到戶到人,對社區3065戶逐戶根據人員結構、短板弱項、自身動力等情況,按照「紅、黃、綠」三色標準進行相應的標記。
「三色標記將實現我們在社區治理上的提升,把社區當中的重點人群梳理出來,把短板弱項明顯、情況特殊、問題集中的對象納入紅榜,集中關注,逐戶解決問題,做好風險防控,讓我們社區的易遷群眾真正能夠搬得進、穩得住」,團結社區黨總支書記林小琴告訴記者,團結社區摒棄了清單式管理的僵化模式,在分類分級治理方向上實現了治理效能提升。
【靶向治理,從靜態管理向動態跟蹤反饋落實】
B9棟負責人楊吉平告訴記者:「我包的樓棟總共有103戶,對綠榜戶,我每月到他們家裡一次,做簡單的回訪,每月對生活情況有變動的做一次「月動態」,每月到戶開展一次政策宣傳;對黃榜戶,我每周去他們家裡一次,掌握情況、收集並處理訴求、宣傳政策;紅榜戶是需要重點關注的,我每天都去回訪一次,及時掌握情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將他們的情況反饋到社區,也將上級的政策多給他們講一下,取得他們的認同」。
「紅黃綠」分類標記 治理易遷安置社區 供圖 據了解,為了治理更到位、服務更高效,形成了6個黨支部引領,有35個黨小組覆蓋到組,208名黨員覆蓋到戶到人的網格服務體系。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已實現了轄區內3065戶的到戶情況摸排全覆蓋,完成了轄區內戶衛生評分全覆蓋1次,讓社區全民參與到了愛國衛生運動當中。團結社區「紅」「黃」「綠」三色治理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工作初顯成效。在下一步工作中,團結社區將通過對不同情形的群體進行分流治理,找準靶向,精準施策,為全面提升社區社會治理效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