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推動力激發社區治理原動力

2021-01-21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今年75歲的張守志是舜華路街道舜信社區的一位居民。2019年老伴去世後,原本腰和眼睛就不好的張守志更覺孤單。在鄰居的邀請下,張守志加入社區朗誦隊,不久被大家推選為隊長,老人的心情逐漸開朗起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守志主動報名參加防疫執勤。每天下班尖峰時段,他都在小區大門口給居民測溫登記,連續數月風雨無阻。 9月20日,社區發起清理草坪的志願活動,張守志又報名了。上午修剪麥冬,下午清除雜草,張守志和一群平均年齡68歲的志願者忙了一天。老人說:「志願活動不僅自娛自樂,還能互幫互助,社區是大傢伙兒的家,我身體還行,能為守護家園出力,很開心、很充實!」 舜華路街道轄區面積大、社區多。每個社區居委會一般有5-6名工作人員,管理居民3000-8000戶,社區治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勢在必行。前期,街道大力推進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清理回收和改造提升工作,累計回收社區辦公服務用房41處、1.9萬餘平方米,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總面積達到2.9萬平方米。相關載體大部分提供給居民作為志願活動場地。以未來城社區為例,社區108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中,居委會辦公使用不足50平方米,餘下場地全部利用起來,打造成志願者服務站、書畫室、談心室、練功房、棋牌室、烘焙室、多功能活動廳等場所。活動室的鑰匙都在居民「草根領袖」手中,各團隊自發組織活動、管理設備,在呼朋喚友的志願活動中,激發居民興趣,引導居民參與自治,提升了社區品質。 在牽頭舉辦各類志願活動的過程中,社區居委會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也不斷有居民加入志願服務的隊伍。志願者們見事管事,宣傳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行為,勸導文明養狗,排查消防隱患,清理樓道雜物,整理共享單車,調解鄰裡糾紛等,深受居民信賴,攢下良好口碑。居民們也享受到了良好的社區環境,幸福感倍增。 舜華路街道建立志願者技能人才庫,開展「黨建共享家」活動,在各社區打造「五彩社區」,多番嘗試其實都是在激發居民的原動力,讓群眾在社區治理的大事小情中真參與、真受益,這樣的志願活動具有強大生命力,有助於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

原標題:黨建推動力激發社區治理原動力

值班主任:田豔敏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激發社區治理「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主動擔當中心城區核心區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構建井然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治理的「活力之源」,深耕社區治理「實效之功」。
  • 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紀事
    原標題: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 讓每一個社區都成為共同體——紹興推進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深度...
    如同細胞之於人體,社區治理的優劣決定社會運行的質量。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如何讓社區變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體?紹興正聚合各種力量,對此作出新探索。
  • 創新推動「黨建+社區警務」模式 黃岡片警躍上基層治理前臺
    社區民警,俗稱片警,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力量。片警人少、權小、事雜,以往無論在公安業務環節,還是在社區工作中,都居於「配角」。今年,針對抗疫中暴露的基層治理短板,黃岡市加快警力下沉,探索「黨建+社區警務」模式,片警正成為推動基層治理升級的重要力量。
  •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激活基層組織細胞
    九真社區的路燈亮起來了,車站社區的困難「黑戶」有戶口了,漢光社區的300多個「攔路虎」拆除了,曬書臺社區的「一核多元」組織體系建起來了……市直單位下沉主城區社區開展「雙報到、雙報告」工作兩月有餘,下沉工作隊活躍在組織建設、入戶走訪、志願服務、矛盾調處、興辦實事的第一線,為基層組織添活力,讓居民群眾得實惠,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成效初顯。
  • 河南鄭州中牟縣:創新組織架構 建立「332」黨建模式 推動新型社區...
    在這種背景下,中牟縣結合新型社區建設實際,推行「332」(三委三區兩覆蓋)黨建模式,有效促進了新型社區治理。 二、主要內容 (一)成立「三委」,健全領導及管理服務機構。每個新型社區分別成立社區黨委(總支)、社區事務管理委員會、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明確「三委」職責。
  • 河南平頂山衛東區:基層黨建有力度 社區治理有溫度
    如何推動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相融合是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的必答題。近年來,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全面加強以黨的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工作,聚焦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區為依託、以「紅色引擎」為抓手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打造具有衛東特色的社區治理模式。
  • 崇明以黨建「葉脈工程」為抓手,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
    村級管理示意圖一、網「覆」全域,體現社區治理的細度堅持將黨建「微網格」作為社區治理的基本模塊,推動網格科學化設置、實體化運作,提高社區治理的精細化程度。根據村居所轄範圍、人口數量以及生產生活習慣等,合理劃分黨建「微網格」,每個網格覆蓋範圍一般在1平方公裡左右,形成「15分鐘治理微圈」。目前全區共建立黨建「微網格」1009個。在此基礎上,以黨建「微網格」為基本依託,將沉疊在社區的綜治網格、服務網格等,融合成一張網,實現「多網融合」,帶動資源和功能的有效整合。二是有堅強的領導核心。
  • 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建構邏輯
    [8]  綜上,國家中心視角強調城市社區治理的政治機制,社會中心視角強調社會自治機制,這是一種「條塊式」的靜態研究。這兩種取向的研究在某一社區發展階段或站在某一立場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但是,對於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目標以及當前中國複雜的城市社區治理來說,會有失偏頗。
  • 以黨建為引領 學生公寓激發出先進性聚合的「系統動量」
    原標題:以黨建為引領 學生公寓激發出先進性聚合的「系統動量」安全社區、美麗社區、學習社區、文明社區、和諧幸福社區。這是去年以來成都大學的學生公寓貼上的新標籤。記者從成都大學了解到,成都大學黨委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強化學生公寓(社區)服務、管理、育人功能為導向,推動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貼近青年,走進公寓」的改革創新,實施了基層黨建工作項目——「構建高校『一站式、三聚合、五協同』學生公寓(社區)黨建新格局」。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區域共建共治理 推動城市基層黨建高效聯動
    近年來,城關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上海會議」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題培訓班精神,以城市基層黨建創新引領社會基層治理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構建以區委政府為領導、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和新興領域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城市發展共同體,真正實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 連雲港市星化社區:「一核多元」新平臺 打造社區黨建新格局
    中國江蘇網3月15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王書 陳佳)近期,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星化社區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探索城市社區新型治理和服務體系為目標,依託「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充分釋放基層黨建強大張力,持續激發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 「小區黨建」打通 治理服務「神經末梢」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積極推行「居民小區黨建」,打通治理服務的「神經末梢」,唱響和諧協奏曲。小區成立網格黨組織「拆除後不僅小區敞亮了,我睡覺也感覺踏實多了。」居民方子奎對自家旁一處違法建築拆除表示非常滿意。
  • 濟南杆石橋街道:黨建引領激活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杆石橋街道一直以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居民為導向,著力建設「紅色社區、韌性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智慧社區」五大社區,不斷夯實社區治理和發展的基礎。紅色引擎激活發展動能要把社區建設好,首先必須把社區黨委建設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重大作用。
  • 探索黨建引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通過人才隊伍建設,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群眾認可度高、熱愛農村工作、耐心服務群眾的村(社區)幹部能力素質不斷提升,克服了本領恐慌,領導能力和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呈「直線式」上升。黨建是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是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要堅持「黨建+」的實踐模式。堅持豐富「黨建+經濟組織」模式。
  • 知民所需 精準服務 深入推動社區治理改革創新
    楊升巖芝罘區是山東省煙臺市的中心區、主城區,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2019年被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近年來,芝罘區緊緊圍繞「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體制改革為抓手,以治理創新為載體,深入構建滿足居民多元需求的長效機制,在社區建立起「精深打撈—精細分流—精心設計—精準實施—精確評估」民需項目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治理和服務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 如何讓社區變成治理共同體?紹興聚合力量作出新探索
    著眼於構建一個個社區治理共同體,紹興市探索以「契約化」共建,推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在這裡,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個人籤訂協議,不僅聚合多方力量,更把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深入到社區治理的管理、組織、聯動、服務等多重環節,治理效能不斷提升。這紙合約,歷久彌新。推進治理現代化,如何加快從「事」到「制」「治」「智」轉變?
  • 凝心聚力 崑山陸家以基層黨建"大磁場」引領基層治理有作為
    2020年以來,崑山陸家鎮按照年初制定的「書記項目」計劃,依託社區「大黨委」制度,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整合資源力量、強化協同聯動,聚焦基層黨建和治理難題,不斷推進組織網絡與黨建網格「兩網融合」,實現了黨建引領下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雙提升」。全體黨員幹部充分發揚艱苦奮鬥優良作風,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先鋒「十帶頭」,勇當高質量發展「熱血尖兵」。
  • 黨建創新引領村轉社區「穩轉快融」
    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成都通過村轉社區黨建探索有效激發了村轉社區黨組織活力,有力促進了黨員主體作用的發揮,切實保障了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對於鞏固和強化黨在村轉社區的執政基礎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村轉社區居民歸屬感明顯提高,融合度顯著提升,對黨員幹部的認同感有力增強,村轉社區黨組織已成為社區發展的「主心骨」,黨員幹部成為群眾信賴的「貼心人」。
  • 築強堡壘 穩邊固防——防城港推動邊境黨建提質增效紀實
    今年以來,該市堅持發揮黨建在邊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創新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推動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提質升級,有力助推興邊富民、強邊固防。防城港市在實施「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中,編制了《防城港市「百裡百村紅邊」黨建工程總覽圖》,通過定項目、定任務、定時間、定責任的掛圖作戰方式,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對邊境村(社區)情況進行逐一摸底梳理,制定邊境村村情手冊,針對每個村(社區)的特色亮點和短板弱項,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推動邊境基層黨組織在抵邊護邊、穩邊固邊、興邊富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