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胃內存積40公斤塑料 專家呼籲各國政府採取行動

2021-02-12 北晚新視覺

▲  關注請點擊上方『 北晚新視覺 』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塑料垃圾再次向海洋生態伸出了「魔爪」。日前,一頭年幼的雄性鯨魚在菲律賓擱淺死亡,專家驗屍後發現,鯨魚胃內積存多達40公斤塑膠袋,它因無法消化大量塑料,導致胃部出血休剋死亡。

一件由垃圾製成的裝置藝術品。這件藝術品由5噸從太平洋中收集的塑料垃圾組成。新華社/法新

據領導驗屍工作的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布萊切利表示,他從未看見一頭鯨魚體內積聚如此多塑料垃圾,形容情況令人不忍直視,呼籲各國政府採取行動,防止塑料垃圾持續汙染海洋。

該頭長15.4英尺的鯨魚於當地時間15日清晨6時許,被發現在菲律賓孔波斯特拉山谷省馬比尼鎮的海邊擱淺,當時已非常虛弱,救援人員嘗試把它推回海中,但沒有成功,最終在第二日上午10時30分死亡。期間,鯨魚曾吐血,有啡色分泌物流出。

負責驗屍的海洋生物學家團隊表示,從鯨魚胃中找到約40公斤膠袋,包括16個米袋、香蕉種植園使用的大袋和多個購物袋,大小和形狀不一的膠袋塞滿胃部。

據在菲律賓達沃市設立野生動物骨塊收藏館的布萊切利指出,館方過去10年檢驗57頭鯨魚和61頭海豚的屍體,當中57頭是因胃內積聚垃圾和塑料致死。


【延伸閱讀】萬米海底淪為塑料垃圾槽 會對深海物種造成什麼影響尚不清楚

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已為人所知,如今,英國科學家發現塑料汙染不僅存在於海洋淺表,而且延伸至海洋深處,包括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超萬米的地球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

紐卡斯爾大學自然和環境科學學院研究人員從馬裡亞納海溝和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捕捉並分析海洋動物樣本,在這6個海溝都發現有片腳類動物攝入塑料微粒,而且越靠近海床覓食,攝入塑料微粒越多。 在馬裡亞納海溝提取的所有動物樣本體內都含塑料微粒。片腳類動物外形像蝦,體型微小。

另外5個海溝分別是位於東南太平洋的秘魯-智利海溝、位於西南太平洋的新赫布裡底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位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溝和伊豆小笠原海溝。

研究人員稱,深海成了塑料碎片的「終極(垃圾)槽」。

英國《衛報》27日援引研究牽頭人艾倫·賈米森的話說:「如果你汙染了一條河,還能被衝乾淨。如果汙染了海岸線,還可以被海潮稀釋,但是在海洋最深處,它會原地不動。」

研究人員認為, 「很可能不剩什麼海洋生態系統未受塑料汙染影響了」。

塑料物對深海物種的影響尚不清楚,但是研究人員估計,這種影響類似對淺海動物的影響,例如阻塞消化道、妨礙它們活動。深海動物相比而言更脆弱,因為海溝本來就是個食物資源短缺的生態系統,那裡的動物發現什麼都會吞下。

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

 

來源:綜合 中新網、新華社

相關焦點

  •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這到底是個什麼梗?
    40公斤塑料的鯨魚 這到底是個什麼梗?,塑料垃圾再次向海洋生態伸出了「魔爪」。日前,一頭年幼的雄性鯨魚在菲律賓擱淺死亡,專家驗屍後發現,鯨魚胃內積存多達40公斤塑膠袋,它因無法消化大量塑料,導致胃部出血休剋死亡。一件由垃圾製成的裝置藝術品。這件藝術品由5噸從太平洋中收集的塑料垃圾組成。
  • 藝術家用塑料廢品製作15米「死亡鯨魚」,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環境
    藝術家用塑料廢品製作15米」死亡鯨魚「,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環境什麼算是藝術?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有人會回答:繪畫屬於藝術,也有人會說:雕刻屬於藝術。但其實藝術是一個大圈,而這個圈最開始只有一些傳統項目才被人們認可為藝術。
  • 鯨魚擱淺泰國死亡,胃中找到80個塑膠袋!塑料汙染已成全球大危機
    近日,當地科研人員對死亡的鯨魚展開了屍檢,想要弄清楚它的死因。在打開鯨魚的胃後,眼前的景象讓人驚呆了——在鯨魚的胃中找到了80個塑膠袋,重量達到8公斤。據救援人員稱,在6月1日鯨魚臨死前,還吐出了5個塑膠袋。當地官員表示,吞噬了如此多的塑膠袋是導致鯨魚虛弱和死亡的直接原因。海洋生物學家表示,這難以想像鯨魚承受了多麼大的痛苦,有80個塑膠袋填充了它的胃,鯨魚無法再吃任何營養食物。
  • 義大利海灘驚現死亡抹香鯨,腹中竟有22公斤塑料垃圾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侯佳欣】上周,義大利薩薩裡省著名景點撒丁島附近發現一頭死去的抹香鯨,研究人員在它的胃裡發現了22公斤的塑料垃圾。薩薩裡省及帕多瓦大學的獸醫和研究人員解剖鯨魚後發現,這頭鯨魚已經懷孕,其腹中還有多達22公斤的塑料製品,其中包括塑料盤、漁網、防水布、黑色垃圾袋,甚至還有一袋標籤清晰可見的洗滌劑,這些塑料垃圾佔據了鯨魚三分之二的胃。鯨魚胃中僅有三分之一(大約12公斤)是鯨魚喜歡的食物——魷魚。因此,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多的塑料製品導致它無法給腹中的胎鯨提供營養。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又一鯨魚因塑料汙染死亡:胃裡有80隻塑膠袋,生前還吐出5隻
    東方IC 圖又一頭鯨魚因人為環境汙染而死亡。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6月3日報導,一頭巨頭鯨在泰國死亡,它的胃中發現了80多隻塑膠袋,加上腹中的其他塑料製品,重量超過17磅(8公斤)。NBC報導稱,5月28日,這頭巨頭鯨在泰國南部宋卡的一條運河中被發現,接受了一群獸醫的治療。據泰國海洋與沿海資源部網站消息,這頭鯨魚在6月1日吐出了5隻塑膠袋,之後死亡。
  • 一頭抹香鯨肚子裡塞了6公斤塑料垃圾,它經歷了什麼?
    解剖後發現其胃中有80多個塑膠袋。今年2月,WWF稱在法國海岸擱淺的一頭鯨魚體內發現了近800公斤的塑料。這樣駭人聽聞的慘劇越來越頻繁地發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調查顯示,全球每年有800萬噸塑料瓶、包裝袋及其他塑料廢品被傾倒入海洋。塑料購物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已到達超1萬米處的深海。
  • 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西媒:全球每秒200公斤塑料倒海
    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導 西媒稱,綠色和平組織8月25日發表報告指出,全世界每秒鐘有超過200公斤塑料被傾倒入海洋,累計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留在海洋當中。埃菲社8月25日報導,報告指出,海洋中大約有5萬億至50萬億噸塑料碎片。
  • 鯨魚竟然在海裡活活渴死,人類做的惡還有多少!
    在對屍體進行解剖檢查後,研究人員悲傷地發現,這頭鯨魚竟在水中被「淹死」,或者說脫水死亡了。原來,他們在鯨魚的體內發現了大約40公斤的塑膠袋,包括米袋、雜貨袋、香蕉種植園的袋子以及一些普通的塑膠袋,其中光米袋就有16個,一些塑膠袋已經開始鈣化了。這頭鯨魚死亡完全是因為攝入了這些塑膠袋的原因。
  •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塑料垃圾充斥著我們的天空與海洋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原標題:   塑料微粒隨風遠行  近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5245號科研混合單位公開一項研究稱,塑料微粒可以通過大氣,到達遠離初始排放源的區域,甚至一些原始地帶。  這些塑料微粒都是極小塊的塑料廢物,可見於河流、海洋和原始極地區域。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塑料微粒可以隨著河流一路進入海洋,對沿途的水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 2019年成為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年份 聯合國呼籲採取行動實現...
    氣候變暖給世界帶來全方位影響,聯合國呼籲各國採取切實行動,實現全球控溫目標。聲明顯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攝氏度,僅次於2016年。若剔除2016年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9年是歷史記錄中最熱的一年。過去10年則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如果不儘快採取行動,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
  • 人類用80個塑膠袋「殺」死一頭鯨魚,她們卻用塑膠袋拯救流浪者!
    >6月1日傍晚鯨魚的狀況突然惡化反胃吐出5個黑色塑膠袋後死亡獸醫解剖鯨魚後>在它的胃中發現了整整80個塑膠袋8公斤之多!」如何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成為當今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而不少人正在用行動開始嘗試解決這一問題比如
  • 研究預測:20年後,全球每米海岸線將有50公斤塑料垃圾
    研究顯示,在今後20年時間裡,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預計將增加近兩倍,而遏制塑料如潮水般增長的努力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對海量垃圾產生任何影響。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23日報導,分析發現,各國政府可以通過限制塑料材料的銷售和使用以及強制規定使用替代品等措施來大幅削減流入海洋的塑料量,但即使採取所有目前最可能採取的措施,也只能將垃圾量減少到略低於目前垃圾量的一半。
  • 研究預測:20年後,全球每米海岸線將有50公斤塑料垃圾
    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23日報導,分析發現,各國政府可以通過限制塑料材料的銷售和使用以及強制規定使用替代品等措施來大幅削減流入海洋的塑料量,但即使採取所有目前最可能採取的措施,也只能將垃圾量減少到略低於目前垃圾量的一半。
  •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減少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
    這些以人口為基礎的生態學研究是在糖可得性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每年每人15公斤大幅降低至1946年每年每人0.2公斤這一時間段內開展的。這一「自然實驗」證明齲齒數量有所下降。這為以下建議奠定了基礎:將游離糖的攝入量減至總能量攝入的5%以下可在減少齲齒方面帶來更多健康益處。
  • 又雙叒叕有鯨魚擱淺死亡,剖開肚子後,在場的都沉默了…
    鯨魚肚子裡的塑料垃圾之多,讓當地居民和環保志願者們非常驚訝和難過,大大小小各種種類的塑料垃圾超過了1000個。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面對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各國紛紛採取適當的國家防治行動,不斷強化國際協調合作,持續推進海洋環保工作。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國際視點)
    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
  • 美國有人呼籲拜登採取行動:否則夥伴都被中國搶走
    面對中國在航天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成就,美國人的心態有些複雜,科學界高度評價嫦娥五號任務,也有人終於知道急了,迫切呼籲拜登政府同中國展開合作。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成功帶回381.7公斤的月壤,這些月壤距今30億年到40億年,而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位於月球風暴洋北側的呂姆克山脈,距今10億年至20億年前。
  • 中國就海洋微塑料汙染採取一系列行動
    與美國研究結果大相逕庭2016年,國家海洋部門在我國沿海水域監測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狀況。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東部近海表層水中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約為每立方米0.29個。這一次,李道季團隊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打個比方,每立方米0.29個,就相當於在一個40平方米、4米高的房子裡,只有40多個微塑料顆粒。」李道季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