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請點擊上方『 北晚新視覺 』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塑料垃圾再次向海洋生態伸出了「魔爪」。日前,一頭年幼的雄性鯨魚在菲律賓擱淺死亡,專家驗屍後發現,鯨魚胃內積存多達40公斤塑膠袋,它因無法消化大量塑料,導致胃部出血休剋死亡。
一件由垃圾製成的裝置藝術品。這件藝術品由5噸從太平洋中收集的塑料垃圾組成。新華社/法新據領導驗屍工作的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布萊切利表示,他從未看見一頭鯨魚體內積聚如此多塑料垃圾,形容情況令人不忍直視,呼籲各國政府採取行動,防止塑料垃圾持續汙染海洋。
該頭長15.4英尺的鯨魚於當地時間15日清晨6時許,被發現在菲律賓孔波斯特拉山谷省馬比尼鎮的海邊擱淺,當時已非常虛弱,救援人員嘗試把它推回海中,但沒有成功,最終在第二日上午10時30分死亡。期間,鯨魚曾吐血,有啡色分泌物流出。
負責驗屍的海洋生物學家團隊表示,從鯨魚胃中找到約40公斤膠袋,包括16個米袋、香蕉種植園使用的大袋和多個購物袋,大小和形狀不一的膠袋塞滿胃部。
據在菲律賓達沃市設立野生動物骨塊收藏館的布萊切利指出,館方過去10年檢驗57頭鯨魚和61頭海豚的屍體,當中57頭是因胃內積聚垃圾和塑料致死。
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早已為人所知,如今,英國科學家發現塑料汙染不僅存在於海洋淺表,而且延伸至海洋深處,包括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超萬米的地球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
紐卡斯爾大學自然和環境科學學院研究人員從馬裡亞納海溝和另外5個深度超過6000米的海溝捕捉並分析海洋動物樣本,在這6個海溝都發現有片腳類動物攝入塑料微粒,而且越靠近海床覓食,攝入塑料微粒越多。 在馬裡亞納海溝提取的所有動物樣本體內都含塑料微粒。片腳類動物外形像蝦,體型微小。
另外5個海溝分別是位於東南太平洋的秘魯-智利海溝、位於西南太平洋的新赫布裡底海溝和克馬德克海溝、位於西北太平洋的日本海溝和伊豆小笠原海溝。
研究人員稱,深海成了塑料碎片的「終極(垃圾)槽」。
英國《衛報》27日援引研究牽頭人艾倫·賈米森的話說:「如果你汙染了一條河,還能被衝乾淨。如果汙染了海岸線,還可以被海潮稀釋,但是在海洋最深處,它會原地不動。」
研究人員認為, 「很可能不剩什麼海洋生態系統未受塑料汙染影響了」。
塑料物對深海物種的影響尚不清楚,但是研究人員估計,這種影響類似對淺海動物的影響,例如阻塞消化道、妨礙它們活動。深海動物相比而言更脆弱,因為海溝本來就是個食物資源短缺的生態系統,那裡的動物發現什麼都會吞下。
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
來源:綜合 中新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