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課怎麼上? 教育部發文推進一流本科課程建設

2020-11-29 華夏經緯

    《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日前發布,要求高校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並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教授上課等「硬」規矩。

    大學課程如何擠「水」添「金」?記者前往省內多所高校進行了採訪。

    評選「金課」給學生「增氧」

    「藝術鑑賞課就是看看電影,期終考試就抄幾段影評。」「老師上課,就是把課本內容給搬到PPT上。」在很多高校,學生的評價中少不了這樣的「水課」。

    所謂「水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將之描述為不用心的課、技術含量低的課、過時的課、沒有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課。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提高教學內容難度、選用高水平教材等成為江蘇各高校課改關鍵詞,淘汰「水課」、評選「金課」正在進行中。

    什麼課程才算「有含金量」?「首先要有『抬頭率』、能吸引學生,而這只是基礎。」南京大學教務處處長徐駿告訴記者,南大「金課」要體現在學生歡迎、同行認可、校友滿意3個維度。「我們會把課程送到同層次高校委託組織盲審,還會請校友評價,調查課程對其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有多大幫助。」

    南大文學院副院長苗懷明有門「紅樓夢研究」課風靡校園。學生劉玥彤說,苗老師研究的是小說,但課上不是簡單講故事,「比方說,賈寶玉、神瑛侍者、補天頑石和通靈寶玉之間的關係是『兩兩相對』還是『四位一體』?紅樓夢寫了多少人物,如何去統計?這些都需要運用學術方法進行深入挖掘。」這一過程,也逐漸培養著學生們多元化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門課程應該包含完整、系統的學術訓練。」苗懷明會給同學們布置相當繁重的作業。比如一門關於明清史的課程,近40名學生按要求交上了超過百頁的研究報告,他改作業用了幾乎半個暑假。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施大寧看來,所謂「金課」,必須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相統一,教學內容要體現學科發展的前沿、激發學生學習的挑戰性,「像開設通識課,不能簡單理解為擴大學生知識面,而是應注重提升學生思維表達、培養學生好奇心和創造力,通過多學科融通,在一個更高層次上去啟發學生智慧。」

    引入競爭機制淘汰「水課」

    建設「金課」不僅要從內容本身著手,還要注意教授方式。「如果僅是講授式教學,24小時後的知識留存率只有5%,而實踐練習可將之提高到75%,內容立即運用更可將之提高到90%。」施大寧認為,目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佔比仍不足20%。

    「沒有真正的『水課』,只有『划水』的教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說,任何教育改革的核心都是「人」,要引入競爭機制來鑄造「金課」。

    「快快,慢了就搶不到了!」電腦前,南信大龍山書院的同學們正不斷刷新網頁。3秒後,「網紅」徐飛等老師的大學物理課程就被「搶購」一空。本學期南信大不少公共基礎課由學生試聽一周後自主選擇,自教師「競爭上崗」「掛牌授課」後,該校學生上課「抬頭率」顯著提高。

    在南京大學,50門課程經過多道環節的嚴格遴選,成為優質課程建設項目。在南信大,近200門校級、院級具有挑戰性的「金課」陸續上線,由校內外專家名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根據教育部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全國將建設1萬門國家級「金課」、1萬門地方高校「金課」,線上大量校本慕課將成為線下「金課」的有機補充。

    課程「黑匣子」需要過程評價

    蘇州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錢家偉,入學兩年多來已作為主要作者之一在國際主流刊物上發表兩篇論文。他的科研靈感正是源於醫學部王建榮、周泉生兩位特聘教授的「新生研討課」。王建榮告訴記者,生命醫學中的突出難點和百姓的關注重點都是教學的引子,沒引子上不好研討課。

    現實中,很多高難度有質量的課程也不是總能受到學生歡迎。南京一所省屬高校的老師告訴記者,有老師精心設計了一門「翻轉課堂」課程,要求學生廣泛閱讀相關理論、進行案例分析並發言演講,「學生意見很大,感覺太難了,怕考不好影響學分績點。」

    這樣的爭議,其實涉及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即如何評價一門課。現實情況下,很多「水課」的學生評價分數比較高。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梅錦春說,「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水課』往往排名靠前。」

    「課程本身就像一個『黑匣子』,對高校來說,最重要的是過程的評估。」徐駿告訴記者,南京大學正推動建立課程大數據評價平臺,「每門課需要校友、學生、同行的評價,設計科學的問卷,連續獲差評課程將被淘汰。」該校還建有校、院兩級課程督導團,尤其關注學生評分較高和較低的課程。

    打造「金課」,需要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構設計。在南大,教師要新開課程必須通過院系教學委員會或學校的審批,「一定要講清楚這門課在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和作用,課程最終要落地為學生的獲得感。」徐駿告訴記者,南大教務處聯合教育研究院進行大學生學業跟蹤調查,看課程究竟帶給學生什麼,從而評判其質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施大寧說,拿「雙創」課程來說,南航計劃安排15個課程模塊,面向60位學生拿出60種個性化方案。「課程需求多元化,我們要努力滿足每位學生發展的需要。」(楊頻萍 王 拓)

 來源: 新華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31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了來自639所本科院校的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金課」,南開大學此次共有31門課程入選,其中新認定課程22門,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課程9門。
  • 重慶高校84門"金課"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重慶各高校有哪些「金課」?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共計5118門,其中,重慶高校85門課程入選。據了解,這是教育部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主要有這些特點……
    答:教育部此次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 天津大學45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
    本站訊(通訊員 成雷鳴)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天津大學共有45門課程獲得認定,其中,新認定課程37門,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8門。從類型看,五類一流課程均有入選,從數量看,新認定課程數居全國高校第八、天津市高校第一。
  • 北京大學10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北京大學在五類一流本科課程中均有課程獲得認定,總共有102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2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1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 中國海洋大學26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1月30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中國海洋大學共26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物理海洋學》等線下一流課程10門,《食品工廠設計》等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德語語言學》等線上一流課程12門,《魚糜及其製品工業生產全流程仿真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同濟54門課程上榜!
    《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我校《基礎工程設計原理》《建築評論》《創業修煉》等54門課程榜上有名,其中包括27門線上一流課程、17門線下一流課程、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7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和1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一流本科課程數量在全國高校位列第11。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取得首次突破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辦高〔2021〕1 號 )公布,認定教育部首批5118 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劉筠教授負責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應用型)》線上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實現了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國家級課程建設的首次突破
  • 山東大學70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1月30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山東大學70門課程在列,被認定課程總數居全國高校第六位。通知稱,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和有關通知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高等學校申報推薦,並經專家評議與公示,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1559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山西取得優異成績
    1月11日,山西省教育廳消息,我省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中取得優異成績,全省共有10所高校的45門課程入選,入選率達42.86%。最近,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我省在首批認定中取得優異成績,入選課程質量高、範圍廣、示範效應強,涵蓋全部類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2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門,線下一流課程16門,線上線下混合一流課程17門,社會實踐課程3門。我省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排前三的高校為:山西醫科大學11門排第一,太原理工大學9門排第二,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各7門排第三。
  • 優秀:西南交通大學50門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全國第17!
    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西南交通大學50門課程入選,入選總數位列全國第17位。西南交通大學入選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包含線上一流課程26門(全國並列第16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門(全國並列第14位),線下一流課程10門(全國並列第23位),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5門(全國並列第23位),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全國並列第5位)。
  • 江蘇大學18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共有1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力爭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以推動高校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創新
  • 教育部打造「金課」 到明年將有3000門精品網絡課程
    隨著5G通訊技術應用的加速推進,網絡高速公路暢通無阻,視頻課堂將迅速普及。在線課程成為優化教育資源,提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國民科學素養的主要抓手。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關於開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共享。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科大這些「金課」入選啦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亮相中國科學院大學5門線下一流課程獲得認定線下一流課程主要通過教學方法創新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革
  • 喜訊:大連海事大學103門課程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遼寧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的通知」(遼教辦〔2021〕5號),我校103門課程成功入選,獲批數量位列全省第三位。這是繼獲批18門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後,學校在課程建設成果方面實現的又一次突破,也是一流本科建設成效的充分顯現。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高等數學入選廣東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課程
    《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粵教高函〔2020〕16號),陽平華教授的《高等數學》被評為廣東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數學教研室陽平華教授團隊打造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全校性課程,其受眾面廣、影響深遠。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它是幫助學生學習環境從高中過渡到大學的橋梁,有利於學生適應大學學習的進度與難度,奠定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基礎。
  • 中南大學3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排名全國第八位!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公示》。教育部公示了3560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按第一建設單位統計,中南大學有3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在高校排名全國第八位。公示稱,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關於開展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2號)、《關於開展2019年度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33號)和《關於開展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
  • 東莞理工學院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
    東莞理工學院2門課程入選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東莞理工學院《工程力學》、《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2門本科課程入選。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 東軟4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1年1月8日,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 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的通知》(遼教辦〔2021〕5號),大連東軟信息學院4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6門,
  • 《口腔外科學》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教育部近期公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院口腔外科楊馳、張志願教授領銜、張善勇、陳敏潔、鄭凌豔等骨幹教師參與的《口腔外科學》,在九院、口腔醫學院分管領導和相關人員共同努力下,入選「線下一流課程」,是我院唯一入選的專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