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記者 呼特
「哇塞,航天員在太空也能吃到魚香肉絲!」「這些水果乾泡水之後真的和水果一個味兒!」「太神奇了,我現在開始要儲備航天知識,以後也要當航天員!」18日,2019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公益活動來到市二實驗中學。活動現場,同學們參觀了航空航天技術展,部分學生還體驗了智造衛星課程、航天食品課程,為學生們打開探秘航天知識大門。
航天員在太空中穿衣服有什麼特殊感覺?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有特殊要求,比如衣服必須防火,如果在失重環境穿著航天服,航天員實際上就在衣服裡面漂浮著;航天員在太空中怎麼看時間?也可以佩戴手錶,錶盤標有「上午」「下午」,在防震、耐負壓性能、耐正負溫差等方面要大大超過一般手錶。在技術展的VR體驗環節,學生們戴著VR眼鏡,仿佛遊走在太空中一樣。「我看到了在太空裡可以吃什麼,食物都是凍幹的。」「看到了兩個卡通人物,給我們講太空餐的進化,最開始是吃壓縮的糊狀食物,像擠牙膏一樣,現在有凍乾食物。」體驗過的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分享著自己看到的內容。
當學生們在航空食品課程——太空美食家課堂上看到航天員的食譜時,大家都「驚呆了」:早餐食譜有粳米粥、椰蓉麵包、香甜馬蹄、酥性餅乾、五香鵪鶉蛋、醬香芥菜、桃汁等;午餐食譜有什錦炒飯、肉絲炒麵、土豆牛腩、叉燒雞肉、蘋果罐頭、紫菜蛋花湯……「有80多種吃的,一個星期基本都不重樣。」該課程講師劉洋告訴記者,這些食物通過真空冷凍乾燥技術,先把食物凍成冰塊,然後在真空高溫中把水分蒸發掉,這樣無需添加防腐劑就可以保存三至五年,而且食物營養和口感幾乎不會有損壞。「當航天員需要吃這些食物時,可以把凍乾食物富水,就和平時吃的食物口感一樣了。」劉洋說。
現場,同學們還用一些凍幹蔬果進行了富水實驗。「把這些凍幹的水果和蔬菜泡一泡水,然後就又成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尤其是紅心火龍果,那個水都是紅色的了,真是和我們吃的水果一個味兒。」初一學生張雲南覺得這種方式非常神奇。「以前對航天知識不太了解,一般都是通過電視看到的,今天才知道原來航天知識有這麼多新鮮好玩的,以後我也要多儲備相關知識。」這次科普活動在學生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航天種子」。
市二實驗中學課程開發部主任胡明浩告訴記者,今年9月,學校將選拔一批優秀的學生加入學校的科技少年班,這也是該校首次開設科技少年班。「每周一節航天衛星智造的課程,第二個學期開始還會與大學對接,帶學生們參加課題研究等。」胡明浩說,目前學校開設了八大類128門選修課,建設了數理創新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3D技術列印室、天象廳、地理、生物等36個先進的實驗室和專業化教室,為學生探究宇宙奧秘創設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