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喜歡將人類與恐龍進行比較,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二者的確可以稱之為地球生命的兩代統治者。
人類依靠智慧獲得了凌駕於所有生命形式的力量,並且還在不斷影響和改變著世界。而恐龍則依靠著絕對的力量,實現著對其它生命形式的壓制。相比恐龍而言,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感覺自己的歷史很長,但實際上就是從南方古猿的時代算起,人類也不過僅有300萬年左右的歷史,而恐龍則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左右的時間。
在恐龍統治的時期,地球上同樣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生命形式,只不過恐龍太過強大了,以至於其它的生命形式根本沒有發展的空間,哺乳動物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很多人會誤以為哺乳動物是在恐龍滅絕以後才出現的,實際上並非如此。
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其實比恐龍晚不了多少,大約在2.05億年以前,它們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之上了。
我們都知道恐龍的滅絕是在距今6500萬年以前,也就是說哺乳動物和恐龍共存的時間長達1.3億年以上。1.3億年可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要知道,只用了300萬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南方古猿到人工智慧時代的轉變,難以想像在長達1.3億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發展,而這其中也包含著人類的祖先。
人類的祖先是什麼呢?人類的祖先也就是所有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祖先,這種生物我們稱之為普爾加託裡猴。雖然叫做猴,但是它與我們通常認知中的猴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它的個頭很小,小得也就和一隻螳螂差不多。
事實上不僅是普爾加託裡猴,與恐龍同一時期的其它哺乳動物也都個頭小巧,在強大恐龍的統治之下,恐怕也只有小巧的身材才是生存的最佳法寶。
就是這樣,哺乳動物們夾縫中求生存,在與恐龍共處的上億年時間裡保留下了希望的種子。恐龍是如此強大,看起來這種動物應該對地球實現恆久的統治,因為實在想像不到如此強大的動物如何才能夠滅絕。然而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這場災難來自於天空,來自於深邃而神秘的宇宙,一顆直徑接近10公裡的小行星從天而降,在和地球大氣發生強烈的摩擦之後墜落到了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並在那裡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地球是一個與雞蛋相似的類球體,外表堅硬,而內部卻是大量的熔巖物質。強烈的撞擊直接導致了一系列自然災難的發生。
大量的火山噴發和地震直接導致了大量生物的滅絕,特別是體型巨大的恐龍。
然而真正的災難還在後面,火山灰伴隨著煙塵瀰漫於地球大氣之中,遮天蔽日,於是地球氣溫急劇下降,生態環境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生態環境的驟變使得很多生物難以適應,而體型巨大的恐龍就更是難以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環境改變了,於是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恐龍逐漸死亡,最終消失殆盡。
這場天外之災對於恐龍而言是滅頂之災,而對於哺乳動物而言,卻是一次新的契機。因為此時的哺乳動物身材渺小,而且還是恆溫動物,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相當強,所以它們在巨大的災難之中存活了下來,而且因為恐龍的滅絕,生態壓制不存在了,它們終於可以肆意發展了。
6500萬年以前的那次隕石撞擊,對於哺乳動物而言,可謂是一次解放,從此哺乳動物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體型逐漸變大,物種逐漸豐富,很快它們便成為了地球之上的生命主力軍。
哺乳動物飛速進化和發展,其中自然也包括人類的祖先,最先進化出來的是低等靈長類動物,如近猴類和狐猴類生物,之後這些低等靈長類生物繼續進化並不斷分化,才形成了今時今日龐大的靈長類家族,這其中也包括擁有高度智慧的人類。而當人類開始回顧地球的歷史,回顧6500年以前的那次災難時,心中不禁五味雜陳,一方面我們對於恐龍的滅絕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我們又慶幸那場天外之災的發生,如果沒有那一次災難,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那麼我們人類也就不可能出現在地球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