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有的珍稀魚類——中華鱘,祖先竟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

2020-10-04 科學大白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特有魚類中華鱘,探索其中隱藏的奧秘吧!說起這種魚,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中華鱘是我國現存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並且是我國特有的,它們的祖先還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足以見得它們的生存時代距離現在有多久遠了,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和它們同時代的中華鱘竟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

中華鱘究竟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華鱘奇特的生理結構

中華鱘的身體結構非常獨特,它們既有遠古時代那些軟脊魚的特徵,也有現代硬骨魚的一些生理特徵。畢竟是從恐龍時代活到了現在,擁有很多海洋生物共同的生理特徵也顯得不足為奇。中華鱘的身體是長梭形狀,它們的尾巴是掃帚形狀,身上還排著五行堅硬巨大的骨板,很像古代武士的那些盔甲。但身體的其他部位沒有鱗片包裹,非常光滑,這也是它們和現代魚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

中華鱘成活後代非常稀少

在我們的印象中,魚類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的,因為它們一年中產卵數量非常多,而且那些卵的成活率也很高,似乎只要有水就可以長成小魚。但是中華鱘不一樣,它們的成活後代非常稀少,為什麼呢?是因為它們產卵數量少嗎?其實並不是,它們的產卵數量很多,但是成活率卻非常低,再加上湍急的江水和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最後能夠成為成年中華鱘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最終能夠成熟並且繁殖的中華鱘只佔出生總數的2%左右。

中華鱘全身是寶,可以說是水中極品。

熟悉中華鱘的人都知道它們簡直就是水中極品,因為它們不僅肉質鮮美,全身沒有刺,魚子醬也是世界三大珍味之一,向來都有「黑色黃金」的稱號。在中醫學中,中華鱘還是非常好的滋補壯陽之物,中國古代的皇室貴族都把它們視為珍品。當然了,如今的中華鱘已經是國家保護動物,是不允許食用的。關於它的諸多美名,我們只需銘記在心,以便於保護好它們的後代。

中華鱘還是一種非常留戀故鄉的魚類,它們一般常駐在我國的長江流域,雖然經常遊到大海裡面覓食,但它們總是記得回家的路。因為中華鱘非常稀有,所以外國人也希望它們能夠在自己的故鄉繁衍生存,於是將它們部分安置在外國的海域中,但中華鱘每到繁殖季節,就會不遠千裡趕回長江流域,一定要找到自己當年的出生地才肯繼續繁衍。也正是因為它們世世代代都留守在我國長江流域,才有了「中華」的稱號。

這樣生理結構奇特又非常忠誠的中華鱘怎能不激起人類的保護欲呢?希望它們能夠繼續長久地生存下去,從恐龍時代延續至今,也是神話般的存在。今天關於中華鱘的科學小知識你了解了嗎?歡迎和科學大白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美妙的科學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特有的珍稀魚類——中華鱘,祖先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特有魚類中華鱘,探索其中隱藏的奧秘吧!說起這種魚,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中華鱘是我國現存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並且是我國特有的,它們的祖先還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足以見得它們的生存時代距離現在有多久遠了,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和它們同時代的中華鱘竟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中華鱘究竟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1.5億年前的娃娃魚,3000公裡尋根的中華鱘,或因人類而滅絕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兩條「中國魚」大家好,我是腳爬客張蕾老師,腳爬客地學真好玩,為你帶來不一樣的地學小知識。我國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由於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有很多是珍貴稀有的物種,還有一些是我國所特有的珍貴物種。提到水生動物,可能大家想到就是魚類。這裡的水生動物包括無脊椎類、魚類、兩棲爬行類和哺乳類水生動物。
  • 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放流金沙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三峽集團消息,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24日在向家壩水電站附近放歸金沙江。此次放流活動由三峽集團和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共同主辦,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6種魚類。
  • 中華鱘,一個中國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尤其是魚類,蛋白質含量極高,肉和卵都可食用,坊間還有傳聞吃魚子變聰明。有的魚類鰾和脊索可制膠,魚鰭和魚唇也多膠質。我看著這麼大的「中華鱘」這個要吃嗎?肯定不是的,「中華鱘」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因為它是白堊紀殘留下來的種類哦,它和恐龍是一個時代的物種!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
  • 中國最珍稀的魚,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在我國是非常有名的魚類,它們渾身都是寶,食用、藥用、科研價值很高。不過由於數量稀少,中華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下面小編帶你們來認識一下中華鱘!中國最珍稀的魚—
  • 中華鱘並非長江特有物種,它的「正統」或許在珠江
    但網上對中華鱘的誤解很多,很多地方都稱「中華鱘為長江特有物種」,但實際上,中華鱘作為一種大型洄遊魚類,它的分布區域非常廣闊,不僅限於長江水系。其次,很多地方也稱「中華鱘為中國特有物種」,但一些資料顯示中華鱘在CX半島西南部和日本九州島也有發現記錄。 今天就來講講中華鱘的分布。
  • 人類祖先其實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一場天外之災,把它們解放了
    相比恐龍而言,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感覺自己的歷史很長,但實際上就是從南方古猿的時代算起,人類也不過僅有300萬年左右的歷史,而恐龍則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左右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恐龍的滅絕是在距今6500萬年以前,也就是說哺乳動物和恐龍共存的時間長達1.3億年以上。1.3億年可不是一個短暫的時間,要知道,只用了300萬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從南方古猿到人工智慧時代的轉變,難以想像在長達1.3億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發展,而這其中也包含著人類的祖先。人類的祖先是什麼呢?
  • 小龍蝦的祖先和恐龍同一時代,早在1.4億年前就已誕生
    小龍蝦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淡水生物。小龍蝦在烹飪之後有一種獨特的食物風味,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從而成為了一種特色美食小龍蝦這種物種有著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那麼小龍蝦的祖先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呢?
  • 不僅是中華鱘!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 疫情防控期間,中華鱘研究所科研人員堅持開展放流準備工作▲ 中華鱘研究所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的養殖區域三峽集團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在三峽工程和金沙江下遊四座梯級電站工程建設過程中,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努力將水電工程建設成為生態工程、綠色工程。
  • 這6種史前動物至今存在,有3種在中國,還有一種與恐龍交手過!
    中間擁有著幾千萬年前的空白期,同時也有很多的古生物在這個過程中延續了下來,儘管和它們處於同時代的生物已經消失不見,但是它們卻在日益惡劣的地球環境當中適應了周圍環境,並且生存下來,就比如以下的這6種史前生物,其中還有三種是在中國的,一種曾經還是恐龍的最大對手。
  •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2014-10-28 16:51:38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吳濤 10月下旬,位於長江之濱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傳來好消息: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子一代中華鱘首次實現連續繁殖。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是中國首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設立於1982年。而後,中華鱘研究所持續開展中華鱘的研究與保護工作,並先後藉助野生中華鱘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子一代中華鱘,以及由子一代中華鱘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一)
    是古老珍稀魚類,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紀,它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演化的活化石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鱘並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種群多生活於長江中下遊水域,個別的生存於水域廣闊的湖泊中。白鱘與中華鱘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間漁民中流傳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就是指的白鱘,黃排指代胭脂魚。由於過度捕撈,白鱘物種已處瀕危,雖然1983年中國政府已將白鱘列為保護物種並禁止對其捕撈,但由於新建的水壩將不同水域的白鱘種群隔離,由此其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
  • 那些長相奇怪卻活到至今的史前生物,有的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長相奇怪卻活到至今的史前生物,有的甚至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我們都知道鯨類是一種哺乳動物,在很早的時候鯨類的祖先並不生活在海底,甚至有在陸地上活動的跡象。遊走鯨身為一種早期的鯨魚,它們既能夠在水中遊泳,也能夠在陸地上行走,遊走鯨大概生活在5000萬年前的歐洲地區。
  • 溧水一魚塘撈出兩條鴨嘴「怪魚」,一查竟…
    溧水一魚塘撈出兩條鴨嘴「怪魚」,一查竟… 2021-01-1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的祖先竟是「老鼠」,曾與恐龍活在同一時代,成功度過大滅絕
    ,而到了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到達了巔峰時期,甚至用一句「龍行天下」 來說也不為過。恐龍時期人類的祖先,與老鼠長相相似在我們如今看來,那個年代的生物都非常巨大,想要生活下去就得更加強壯和兇狠,那麼當時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哪一種生猛的神秘生物呢?
  • 人類的祖先竟是「老鼠」,曾與恐龍活在同一時代,成功度過大滅絕
    ,統治這個地球的並不是我們人類,從森林古猿開始在地面生活,到如今成為我們現在的人類,也僅僅只存在了大約500萬年而已。恐龍時期人類的祖先,與老鼠長相相似在我們如今看來,那個年代的生物都非常巨大,想要生活下去就得更加強壯和兇狠,那麼當時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哪一種生猛的神秘生物呢?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2013年-2019年,7年中有5年未發現中華鱘自然產卵行為,也未監測到這些年份所孵化的中華鱘幼魚。「即便監測到產卵,數量也是個位數。」5月25日劉健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道,除了種群數量極度稀少外,中華鱘種群比例也非常不平衡。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溯河洄遊性魚類, 為中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曾與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億年,素有「活化石」之稱,也被稱為「水中國寶」。
  • 重慶加大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禁漁力度
    新華社重慶7月16日電(記者韓振、劉博偉)近日,針對長江流域禁漁期非法捕魚屢禁不止的現象,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所在地,重慶市江津區農業、公安、交通、林業、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強化聯動,同時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加大對保護區乃至長江流域非法捕魚的打擊力度。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
    11月28日,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韓長賦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