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長江上遊特有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紮實開展2020年度水域...
重慶長江上遊特有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紮實開展2020年度水域巡護和野生動物救護工作。據統計,保護區管理處全年共組織開展水域巡護172次,裡程約5.55萬公裡;發現並制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232起,其中移交公安機關85起、報告所在區農業綜合執法支隊43起;攔獲並清除各類非法漁具2525件、三無船舶10艘;救護各種魚類約3000尾,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9尾、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6尾。【來源:重慶市林業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國著手制定長江上遊保護區行動規劃
13日上午,國家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和大自然保護協會聯合在廈門召開了「長江上遊自然保護區保護行動研討會」。中國政府已決定著手制定長江上遊保護區行動規劃,以切實保護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和長江水生態系統的健康。
-
「長江魚兒正是回家時(二)」專家展望長江流域10年禁漁後漁業資源恢復前景
在這條魚的背後,是四川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對省內230餘種魚類及其生態系統展開的保護行動,其中包括長江上遊特有魚類80餘種。長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生態河流,保護長江,刻不容緩。根據中央部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從2020年1月起全面開始10年禁捕。
-
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放流金沙江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三峽集團消息,25.7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24日在向家壩水電站附近放歸金沙江。此次放流活動由三峽集團和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共同主辦,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6種魚類。
-
4種珍稀特有魚類5種常見魚類,今日入江啦!
11月27日,在重慶江津區米幫沱碼頭,近700尾魚被放入江中。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由市林業局、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聯合主辦,主題為「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
-
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新華社重慶1月1日電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修復以生物多樣性為指標的長江生態系統,從1日起,長江流域重慶段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19年12月31日前,重慶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完成漁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簡稱禁捕),包括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烏江—長溪河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酉陽三黛溝大鯢縣級自然保護區、合川大口鯰縣級自然保護區這4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嘉陵江合川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長江重慶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
2021年1月1日起,綿陽實行「十年禁漁」!
近些年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根據《全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禁捕水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野生魚喜歡往裡鑽,長江邊上成片的「竹架架」是什麼?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任君/圖、視頻這段時間是魚類的產卵繁殖期,在100餘公裡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如今出現很多由竹竿紮成的成片的「竹架架」,「竹架架」上還長著青草,讓很多市民好奇。
-
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長江已經全面實施,長達10年之久的休漁期,此次禁漁是建國以來,時間最長、執法最嚴的一次禁漁。其實禁漁工作,幾乎每年都有,很多江邊的捕魚者都習以為常,大家都以為和往年差不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隨著禁漁的工作全面展開,漁政巡邏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大,長江流域巡邏檢查已經成了常態化。
-
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
...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項目獲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支持
重慶市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項目獲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支持2016-08-29 14: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重慶漁政信息網 瀏覽量: 1453 次 我要評論     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的支持下,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申請的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
央視:長江禁漁 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
原標題:熱評丨長江禁漁,願不再響起白鱘滅絕的輓歌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有一種珍稀瀕危魚類——白鱘,推測其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長江白鱘滅絕了!」連日來,這則消息迅速在輿論場中傳播。儘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但毋庸諱言,長江白鱘的前景不容樂觀。這是一次無聲的告別,也是一次未打招呼的訣別。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物種。
-
增殖放流護生態 700萬尾魚苗放入長江
11月27日,重慶市林業局消息,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籤訂《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將攜手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積極打造環資審判與法制教育、懲治破壞與注重修復相結合的司法模式。
-
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 專家籲建立健全法規保護
【解說】1月13日,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在集體提案中呼籲,儘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扭轉長江流域土著魚類資源衰退趨勢。 【解說】該提案執筆人、九三學社湖北省資環委副主任、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魏志宇指出,長江是中國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擁有魚類420餘種,特有魚類170多種。目前,齊口裂腹魚、白甲魚等土著魚類正在向瀕危演化。
-
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這是江津在舉行增殖放流活動11月27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在江津舉行。活動中,江津區人民法院與市魚保處、江津區林業局共同籤署協議,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這個協議到底說了些啥?看重點!
-
長江十年禁漁:野生河豚等珍稀魚類回歸,小型魚類恢復加快
6月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長江海門段監測到了野生河豚魚苗,第一時間拍了照片給鄭金良看,這幾尾小小的、尾巴上帶點淡黃色的、「具有野生特徵」的河豚魚苗的出現,對鄭金良意義重大——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
...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繼續實施禁捕
7月1日,記者從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關於在金沙江(長江幹流)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金沙江幹流和主要支流除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水域於2020年7月1日0時起繼續實施禁捕,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
瀕危物種保衛戰:從滇池到長江,10年禁漁任重道遠
▲▲滇池銀白魚後來,這兩種魚不僅被列進了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且被列為雲南省的特有珍稀保護動物2016年,昆明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開始了對銀白魚和中臀擬鱨(同樣是滇池的特有物種)的保護研究工作。2017年3月,該研究團隊先後分4個批次從滇池中採集了13尾銀野生的銀白魚並嘗試人工繁殖,第一批就成功孵化出了3萬尾魚苗。他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攻克銀白魚的人工馴養和成魚養殖等關鍵技術,這一系列研究有望使昔日瀕臨滅絕的珍稀魚種重現滇池。
-
白鱘已滅絕,長江全流域十年禁漁,是否為時已晚?
白鱘的整個家族已經從長江滅絕。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保護長江魚類,只有「禁漁」恐怕還不夠有人擔心,白鱘滅絕可能讓長江禁漁更為嚴厲,會導致魚價上漲,普通老百姓吃不起魚。實際上,有統計顯示,長江漁業資源年均捕撈產量不足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新華社上海1月6日電題:「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新華社記者王辰陽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小標題)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