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魚喜歡往裡鑽,長江邊上成片的「竹架架」是什麼?

2020-12-06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任君/圖、視頻

這段時間是魚類的產卵繁殖期,在100餘公裡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如今出現很多由竹竿紮成的成片的「竹架架」,「竹架架」上還長著青草,讓很多市民好奇。其實,這些「竹架架」是長江裡很多野生魚的育幼場和庇護所,被稱為「人工魚巢」。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重慶市林業局獲悉,截止今年3月,在江津區和永川區的楊家沱、鼎鍋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個魚類產卵場已建設人工魚巢638個單元(6.37萬平方米)。今日(1日),記者帶你到長江上看看這些人工魚巢長啥樣。

▲長江上建立的「人工魚巢」

很多長江野生魚蹦出水面

今日下午,記者乘船從江津油溪出發,來到油溪鎮長江對岸的回水沱鼎鍋浩。回水沱本身水流較緩,不像長江其他水域水流湍急,魚類喜歡在這樣的水域棲息。

記者看到,平靜的水面上鋪滿了竹竿紮成的矩形網格,每個網格近2米寬,竹竿上種滿了從當地山坡上移植過來的油草。網格裡,時有野生魚蹦出水面,打破水面的平靜,這就是魚產卵的表現,漁民經常稱為「魚擺子」。

長江重慶江津段護漁志願隊隊長劉鴻在長江邊長大。他告訴記者,我們看到的鼎鍋浩這個回水沱的人工魚巢有9000平方米,這種竹竿紮成的人工魚巢在他小時候就有很多漁民在做,爺爺父親輩通過這種方式獲取魚苗,只是當時規模較小,人們獲取魚苗一般拿去餵養或出售。

這種人工魚巢一般在元月底到二月初就要紮好放到水中,因為二月至四月是魚產卵的時間。劉鴻高興地說,「這段時間尤其早上四五點那會,很多長江野生魚蹦出水面擺子,尤以鯉魚和鯽魚居多。由於實行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今年魚的數量和質量都比較高,好多年都沒有看到這種現象了。」

▲長江上建立的「人工魚巢」

人工魚巢節約成本成活率高

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雲介紹,魚類產卵喜歡在有水草和青苔的地方,產的魚卵附作在植物上。而水流湍急的青苔上,魚卵容易被衝走,大片的水草在長江裡也不多,人工魚巢不僅給產卵的魚和魚卵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還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記者了解到,珍稀特有魚類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魚巢、魚礁建設是修復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李雲說,這種人工魚巢方式不僅比魚類的增殖放流要節約成本,而且,長江內野生魚的魚卵孵化出的魚苗適應性強,成活率也高。

為此,今年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根據魚類繁殖習性,採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擬魚類產卵環境,在保護區重慶段建設人工魚巢。截止2020年3月,在江津區和永川區的楊家沱、鼎鍋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個魚類產卵場已建設人工魚巢638個單元(6.37萬平方米)。

▲「人工魚巢」內的魚苗,該網格裡的魚苗供專家取樣研究。

可增殖近4000萬尾魚苗

李雲定期會對人工魚巢裡面魚的種類和數量進行取樣研究,主要了解魚類在人工魚巢中的適應程度和遺傳多樣性。而劉鴻和他的志願者隊伍則開著快艇在長江上負責對這些人工魚巢進行保護。

據初步測算,每平方米人工魚巢可產魚卵1萬粒,本次人工魚巢建設可產魚卵共計6.37億粒,按照6%的孵化率計算,可增殖近4000萬尾魚苗。這次人工魚巢建設是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後的首次開展。通過人工魚巢建設,有助於保護區內產粘性卵的鯉、鯽、魴、鯿、鮊、鯝、鯰、黃顙魚、棒花魚、麥穗魚等多種魚類繁殖,更有利於保護區內魚類資源的不斷豐富和發展。

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保護區將根據水生生物保護和水域生態修復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大水生生物保護工作,修復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和關鍵生境的生態功能,努力促進保護區內水生生物資源有效增加。

▲長江上建立的「人工魚巢」

相關焦點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一條魚,八千元一斤,但即便你花八萬元,也未必可以買得了它。這就是「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幾乎野生絕跡的它,一直以來都是有價無市的傳說。大家紛紛猜想:黃河魛魚的重現,是否表明,「10年禁漁」後的長江,也能重現長江刀魚成片的景象呢?刀魚也分三六九等刀魚,是什麼?
  • 長江野生魚「有毒」 野生魚還能不能吃
    王娟 張筠 石小磊   一個很坦誠的聲音:如果長江中有鯉魚、鯰魚受了汙染,難保別的魚不會被汙染;   一個很尷尬的現實:南京對市場上的水產品檢測很嚴,但「環境激素」不在檢測範圍;   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吃魚時一定要煮熟煮透,千萬不要生吃,魚的內臟也不要吃。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確實,了解長江生態的朋友,應該都看過「長江無魚等級已達最高」的消息。這並非危言聳聽,如今長江裡的生態系統,已經非常的薄弱,以往成群分布、密度極高的大多數野生魚,已只是零星出沒。更別說這種至少一兩百斤的「超級大魚」。
  • 人工養殖長江魚:保護長江,禁售野生魚!
    人工養殖長江魚:保護長江,禁售野生魚!從長江裡捕撈的6-8公分的長江的原種,然後培育成親魚後,這個苗就是親魚的子一代繁殖的苗。親魚,就是刀魚的種魚,每年3月份,刀魚開始從長江入海口進入長江,並溯江而上,尋找合適的產卵地產卵,隨著洄遊途中性腺不斷成熟,刀魚的口感也不斷發生變化,清明前的刀魚口感最佳。
  • 長江裡大名鼎鼎的三種魚,你認識嗎?一種吃不起,兩種不敢吃
    說起魚,確實很美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魚,因為魚的營養還是很美味的,而且魚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還有很多的觀賞魚。今天就大家介紹三種,在中國最貴的魚,認識的人都比較少,就算我們認識,第一是有可能吃不起,第二更多的是不敢吃。
  • 長江邊救起一條「怪魚」 竟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可這條「怪魚」到底是什麼來歷呢?小黨說,這條魚摸樣很是奇特,嘴巴尖尖,全身無麟,背部像是一塊一塊的骨骼連接在一起。根據數據比對,專業人員表示,這條「怪魚」既不是中華鱘也不是俄羅斯鱘,它的名字叫做長江鱘。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樣性最典型最豐富的生態河流,也蘊含了我國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動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魚類的棲息場所,據統計,長江流域共有淡水魚類378種,包括特有魚類142種,擁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4種,很多動物都是長江特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江中重要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第一、已經滅絕的重要的水生動物。
  • 湖南:捕撈銷售「長江野生魚」「野生江鮮」?嚴厲打擊!
    7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召開全省市場監管系統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面部署開展「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局長向曙光作部署講話,黨組書記劉湘凌主持會議,黨組成員、副局長丁珍良宣讀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 長江禁漁,「甩鍋」釣魚人?釣友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長江邊上釣魚人一、首先來了解一下,長江都有哪些珍稀野生水生保護動物。白鰭豚長江裡野生水生保護動物還有很多,例如:江豚、胭脂魚、揚子鱷等等,這些水生動物的數量每年都在減少,但根據國際學術期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 三峽大壩建立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大壩一直都是我們心中的驕傲,它的誕生不僅解決了長江中下遊抗洪防災的需求,還帶動了沿線旅遊行業的發展,不知道有多少屏幕前的朋友去一睹過這一壯觀的景象呢?那這麼些年過去了,大壩裡的野生魚過得怎麼樣?約185米的高壩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當地的水文環境,所以一起來看看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根據專業人士推測,目前該片水域內大約有400多種魚類棲息,以淡水魚為主,比如常見的草魚、鰱魚等等。讓人驚喜的是,除了這些人們熟悉的「朋友」,三峽內還發現了珍貴的中華鱘和長江江豚。
  • 中魚後鑽到草裡就束手無策了?那是不可能的,這3步讓它乖乖上岸
    這也是我們釣魚時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就是在中魚之後,魚會往水草裡鑽,一旦魚鑽進去,就比較麻煩了。今天就來聊一聊如何應對魚往草裡鑽這個問題。急救措施1,控制住局面在發現魚往草裡鑽之後,就要第一時間去控制住局面,防止魚往草裡鑽得更深,那樣的話魚上岸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可以通過拉緊魚竿,繃直魚線的方式,將魚的行動控制住,在慢慢往光水處拉。
  • 長江我們的母親河,遇到長江裡的這幾種魚要一定加以保護!
    長江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長河,橫穿整個中國,與黃河齊名,是中國兩大「母親河」之一。長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如此龐大的水資源,自然有數不勝數的魚類資源。但是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汙染加劇,長江裡的眾多魚類瀕臨滅絕,如果在長江遇到這幾種魚一定要加以保護,為我們的母親盡綿薄之力。
  • 水質改善魚變多,長江裡的「稀罕魚」安家懷柔水域
    但好消息是,隨著近年來環境綜合治理,北京水質逐年改善,北京野生土著魚種類正在增多。趙亞輝桌上的標本,沒標籤的是新發現未命名魚類很意外長江「客人」住下了在趙亞輝的辦公室裡,放滿了浸泡著魚類標本的瓶瓶罐罐。辦公桌上,是他不久前剛剛在廣西喀斯特洞穴中發現的新魚類,目前還沒有命名。「你看這魚的眼睛,已經全部退化,為的是適應洞穴裡的黑暗環境。」
  • 「長江野生魚」不能再吃了!仙桃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野生、野魚等不能捕不能賣也不能做店名和廣告語!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工作專班 深入漁網市場、餐飲店、集貿市場等地 開展長江禁捕退捕專項檢查
  • 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長江野生華魚燒豆腐」涉嫌虛假宣傳...
    中國消費者報深圳訊(記者黃劼)將普通魚類冠以「長江野生」字眼,以吸引消費者注意,涉嫌虛假宣傳,這是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在近日進行的「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中,查獲的幾起典型案例。  據了解,從7月13日開始,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市場清查力度,確保徹底斬斷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產業鏈,取得了初步成效。
  •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鱸魚
    長江山區大湖,釣獲一條3斤罕見的紅尾魚,還收穫2斤長江野生桂魚,長江偏遠的山區大湖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裡晚上一般都會下雨,白天晴還出太陽,山區大湖的山上有野花開,地裡有野香蔥長出來,有這些徵兆就表示這裡的節氣很特殊,是野外釣魚絕對的好天氣。
  • 長江又一物種滅絕!全國大小河流都快沒魚了,網友:魚要漲價了?
    魚類生態環境遭受到的破壞嚴重到不得不採取措施的地步,珍稀特殊物種加速滅絕和野生魚類資源枯竭只是最表面的影響。 早在十多年前,相關專家就提出了「長江十年禁捕」的建議,但並未被重視和採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漁民濫捕的現象就已經十分常見了。
  • 長江裡最大的魚有一千多斤,每年遊幾千公裡入海!
    中華鱘也叫鱘魚,是淡水魚類中個子最大、壽命最長的魚,它是長江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喜歡生活在水底,一般靠口膜的伸縮將食物吸入,它的捕食對象多數是生活於水底泥表或藏在泥渣中的各類小型動物。 中華鱘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它的骨質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體內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
  • 長江釣起瀕危怪魚,竟長了「大鼻子」,全身都膠原蛋白
    喜歡野釣的朋友,可能早已「厭煩」釣到鯽魚、鯉魚等常見魚種,反而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怪魚」,讓他們激動不已.. 近日,四川一位釣魚愛好者,在長江垂釣時,釣起一種從未有人見過的「大鼻子魚」——疑似是一種瀕危的長江「奇魚」...
  • 長江溝渠釣魚,臨底釣法野釣極品黃尾魚,還釣獲紅尾魚和野生鯽魚
    長江溝渠釣魚,臨底釣法野釣極品黃尾魚,還釣獲紅尾魚和野生鯽魚。今天長江溝渠的天氣一般,但氣壓值來看,野釣還是可以的,長江支流溝渠的上層魚還比較多,於是打散炮釣法試看有沒有大翹嘴魚,開始釣底時,感覺水底有魚在吃餌料,但又拉不上來,以為是馬口魚,結果拉上來一看是叼子,後來也發現確實水底下小馬口魚一群一群的跑來搶食餌料。長江支流溝渠水底下小雜魚太多了,於是乾脆採用飛鉛釣法嘗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