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一期的財報顯示,美團2019年全年營收達975億元,財報淨利潤47億元。從18年虧損1155億到19年盈利47億,美團到底做了什麼?
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高餐飲企業的抽傭,在18年的時候美團針對商家的抽傭普遍為16-18個點,經歷了摩拜單車事件之後,美團把商家的抽傭提高到20-22,增長了4個點。

餐飲營收佔據了美團主要營收的半壁江山,提高抽傭對美團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對於商家來說就沒有那麼開心了,甚至可以說是釜底抽薪。
大家打開外賣平臺,看到的總是排在前面的單子比較多的幾個餐廳,這時候大家看到人家的單量就會說,你看單子這麼多,一定不少賺錢。
好吧,對於單子比較多的餐廳來說,確實還是盈利的。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平均下來這些餐廳的單均價不過20多元,這是顧客實付的價格,去掉抽傭,去掉餐盒費,去掉商家承擔的配送費到手可能也就15元多點。
像一些低於20元的單子,商家到手也就十元多一點,這些都不在顧客的考慮範圍內。顧客付了高於店裡的費用,享受和店裡一樣的分量無可厚非,可是商家拿到的錢低於店裡的定價,那又怎麼辦呢?
去年的時候有做餐飲的朋友和我算了一筆帳,他的店還算不錯,每天美團營業額在兩千元上下,每天光付給美團的抽成就高達400多,加上每天的推廣費用高達700多元,另外他為了單量還額外承擔了顧客的配送費用2元,一天下來美團上的營業額剛好支付人員工資和食材成本,房租水電等費用,自己一分錢落不下。
當我問他為什麼不提高售價,以保證利潤的時候,他說售價高了,單子就沒了,降低成本更換食材原料就是在坑人,也做不長遠,有違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可能等明年就把店轉出去或者直接不幹了。
一年下來房東拿走十幾萬房租,美團抽成十幾萬,人工工資十幾萬,自己已經筋疲力盡了。
當我問他以後打算幹什麼的時候,他說幹什麼都行,就是不做餐飲了,從早熬到晚,用最放心的食材,用最好的調料,然後和最低的價格競爭 。
商家的利益和平臺的利益以及顧客的利益其實就像一場戰爭,顧客掏錢,商家服務,平臺配送。
商家就是在自己利益和爭取顧客中苦苦掙扎,平臺則坐擁顧客壓榨商家,商家又把利益損失轉嫁顧客。
這場戰爭曠日持久,顧客看似在商家大戰中得到了實惠,可是當劣幣驅逐良幣成為一種常態的時候,你還能放心的吃外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