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正在你的企業發生嗎?

2020-12-04 德銳諮詢

作者 | 劉玖鋒 李鵬

「騰訊裁員大量中層幹部是怎麼回事?」這則新聞曾在2019年驚動了網際網路朋友圈。

騰訊裁員實在是令人想不到,畢竟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騰訊一直都是財大氣粗,裁員的事情應該不會出現才對,不過現在卻發生了大規模的裁員,相信不少員工都沒想到吧。對於被裁的員工,騰訊給出的答覆是想留機會給年輕人。

而中國網際網路大公司對管理層的改革並非騰訊一家而已。

大約在騰訊裁撤中層幹部的同一時期,京東官方證實將對10%的副總裁以上高管進行優化。

百度則宣布正式推出高管退休計劃,總裁張亞勤成為該計劃首位申請者,在2019年10月退休。

而阿里巴巴更是一個幾乎每年都不停地調整組織架構的公司。

各家公司的調整原因各有不同,但是有兩點是明確的:

(1)有些人已經跟不上時代。比如騰訊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成立了,能夠做到這個位置上的人年齡也在逐步增長,現在時代進步的非常快,有些中層幹部肯定在思維和處理事情上面有點跟不上了,所以說要撤掉一批,注入新鮮血液。

(2)在現在的網際網路領域對於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中層的幹部其實在技術水平上面存在著缺失。想必騰訊裁員並不是盲目執行的,都是有根據的,能力偏低的中層幹部自然是會被裁掉。

有企業家這樣描述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適用的是叢林法則,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這樣的殘酷現實,倒逼企業家不懈地努力,使整個企業/組織保持最佳的「生命狀態」。

人每天需要飲用1500毫升水來滿足身體正常機能,企業(組織)也一樣,淘汰一部分人,並引進新的「血液」,才能保持企業持續的生命力。

劣幣驅逐良幣

懶惰和坐享其成在不合適的人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企業人員的「代謝」是保證企業活力的必要保障。

德銳諮詢在幫助企業做人才盤點過程中發現,不合適的人反而是企業中的一些中、高層幹部。

能做到中、高層幹部的人,一定不乏優秀之輩,但是也難免有德不配位者。不合格的中、高層幹部,人力成本高,在公司內影響力大,因此對企業組織效率的負面作用也更大。

不合適的人會主動離開嗎?很遺憾,不會的。

企業內部不合適的人,雖然不創造價值,但依附在組織中,享受著公司發展的成果,因此不會願意主動離開公司。即使想離開公司,在外部也很難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更容易離開公司的反而是優秀的員工。他們是市場上的「緊俏貨」,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一家公司如果不重視內部的新陳代謝,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

這就是為什麼傑克·韋爾奇提出的「GE活力曲線」值得我們關注。

韋爾奇的GE活力曲線

傑克·韋爾奇執掌通用電氣期間,該公司的市場價值由他上任時的130億美元上升到5000億美元。排名也從原來的世界第十位提升至第二位。傑克·韋爾奇創造了歷史,他代表了一個時代。雖然對傑克.韋爾奇有一些爭議,但是他所提出的「GE活力曲線」無疑已成為經典的管理工具之一。

那麼,「GE活力曲線」是什麼?如下圖所示:

圖的橫軸代表業績(由左向右遞減),縱軸代表組織內達到這種業績的員工數量(由下向上遞增)。根據這張正態分布圖,區分出業績排在前面20%的員工(A類)、中間70%的員工(B類)和業績排在後面10%的員工(C類)。

這意味著,一個組織中的員工中,有20%是最好的,70%是中間狀態的,10%是最差的。這個分布是動態的,即每個部分所包含的人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掌握員工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屬於20%和10%的人。

韋爾奇堅持重點激勵 20%最優秀的員工(通常是平均水平的 2至3 倍),對於 70%業績表現正常的員工進行平均激勵,而對 10%最差的員工,則果斷地予以辭退。

不淘汰人的企業,都存在不合適的人

有些企業認為,自己公司都是合適的人才,不合適的人才早就自己走了;也有些公司低估了不合適的員工的數量。而德銳的研究發現,企業只要不主動淘汰不合適的人,那麼企業中一定會存在不合適的人,企業存在的時間越長,冗員的程度越高。

(一)任何企業在招聘時都存在誤差率而選錯人

傑克·韋爾奇在《贏》一書中稱,他自己在年輕時選才的正確率也只有50%,通過經驗積累和學習提升,30年後他的正確率才提高到80%左右。這意味著傑克·韋爾奇招聘100個人,其中會選錯20個人。

費羅迪在高管尋訪行業具有超過20年的工作經驗,其招聘成功率大概有90%,那麼這意味著招聘100人,至少10個人選錯。

而大部分的企業選人精準率遠遠達不到80%,甚至很多企業都只能碰運氣。這意味著企業在選人的時候就會選到不合適的人。

(二)任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有人掉隊

當企業的發展速度是50%的時候,那麼企業中一定有些人的成長速度高於50%,同時也有些人的成長速度低於50%,尤其是失去奮鬥精神的員工。這意味著企業發展的速度越快,掉隊的員工越多,最後拉低企業的發展速度。

不合適的人又不會主動離開公司,因此,只要企業不主動淘汰不合適的人,企業就一定會有不合適的人存在,這是無可迴避的,企業管理者也不必因此自責。

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主動淘汰不合適的員工,從而保持活力和生命力,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保障。

傑克.韋爾奇提出的「GE活力曲線」,就是這樣一種自我更新的模型。

永不落幕的GE活力曲線

2020年,當我們再看GE時,這家公司已經沒落了。2020年3月2日通用電氣的市值僅剩 951 億美元,幾乎只有韋爾奇任 CEO 時巔峰市值的五分之一。

但GE這家公司走向末路,不代表GE活力曲線這一過去成功的做法不再有用。

1981年傑克·韋爾奇在接手GE時,GE是一個官僚氣息嚴重的龐然大物,GE擁有40萬僱員,其中2.5萬經理、500名高級經理、130名副總裁。

傑克·韋爾奇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裁員、控制成本、聚焦數一數二的事業部、淘汰落後產業部門、減少管理層局、破除官僚體系。

他在接手GE的頭五年時間裡,員工數量從41.1萬人下降到29.9萬人。經過數次裁員之後,他得到了以中子彈命名的一個被人嘲笑的綽號。但正是傑克·韋爾奇堅持推進活力曲線為核心的組織變革,讓GE煥發了新的組織活力,奠定了GE騰飛的基礎。

GE在從傑克·韋爾奇到伊梅爾特的傳承過程中,活力曲線並未得到良好的執行。傑克·韋爾奇堅持在每年最隆重的C類會議上用 「活力曲線」對員工進行評價,而這一隆重的會議,到了伊梅爾特時代,則變成了「商業委員會」的會議。

伊梅爾特不再堅持傑克·韋爾奇強迫管理層選出表現最差的10%的員工並將其淘汰的制度,代之以希望鼓勵嘗試、容忍失敗的風氣。2009年,馬雲去訪問伊梅爾特時代的GE,發現GE不怎麼提使命、願景、價值觀,不再堅持活力曲線了,正是GE不再堅持活力曲線,讓GE失去了組織活力,慢慢走下坡路。

阿里巴巴和華為都是活力曲線的堅定支持者和擁護者。華為每年淘汰10%的非奮鬥者以防止熵增,時刻防範組織風險,保持華為的組織活力。

阿里巴巴使用人才盤點,定期清除公司裡的「野狗」和「小白兔」,使阿里巴巴人數從幾千人發展到十幾萬人中的過程中不僅僅沒有降低組織活力,反而還強化了組織活力。

「GE活力曲線」會持續發揮著光芒,它變化成多樣的管理形式,最通俗的名稱是「人才盤點」,為優秀的企業提供人才管理的寶貴工具。

在我們服務的數百家客戶中,多數快速增長中的企業,其發展的瓶頸就是人才跟不上業務增長的速度。往往解決這些企業的管理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人才盤點(如下圖)。

在將員工在九宮格中定位後,1類超級明星和2+類核心骨幹人員,總是會讓企業家和管理者很開心——公司還是有可用人才的,部分解決了企業「人才荒」的難題。對於評價結果不是太好的3、4、5類人員,企業家和管理者總是會有些迴避的傾向,即便我們給出的建議非常明確具體。

3類人員:價值觀尚可但業績不佳的——要給予明確的業績要求,給予一定周期的輔導,並繼續觀察其表現。

4類人員:業績不錯但價值觀認同度有偏差者——要判斷價值觀的偏離程度及可轉變性,多數情況下應該定期淘汰。

5類人員:業績和價值觀都不達標者——要明確淘汰與人員調整計劃。

德銳諮詢服務的一家製造企業,將人才盤點工具引入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起初企業家對人才盤點的工具並沒有多關注。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我們按照流程進行了人才盤點,形成人才分布九宮格,要求企業真正按照人才盤點結果執行時,遇到了困難。

淘汰不合適的人時,企業家的包容和情感佔了上風,對管理幹部降級的措施也舉棋不定。在德銳諮詢的一再堅持下,對無貢獻的管理幹部進行降級處理,對不合適的人堅持淘汰5人,開創了企業成立40年來主動降級管理者的先例。

此後的一年,該企業持續淘汰不合適的人、加大對優秀的人的激勵,內部奮鬥者的氛圍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家公司的執行力和業績都得到了提升。

怎樣引入「GE活力曲線」

理念導入循序漸進。我們推薦內部中高層管理者閱讀《傑克.韋爾奇自傳》、《贏》、《345薪酬》等經典書籍,書中介紹了「活力曲線」、 與「人才盤點」等相關理念和方法,閱讀書籍可以更好地幫助管理者達成理念和思維的統一,從中找出可以借鑑的方法。

實事求是數據分析。在德銳諮詢服務過的70%以上的企業中,20%的優秀員工業績能佔公司總業績的50%以上。用數據分析員工的績效和企業的人效數據,找出人才問題,針對性制定解決方案。

強力使用人才盤點。「GE活力曲線」如今變化成了我們更熟悉的人才盤點九宮格。企業藉助人才盤點的九宮格對不同的員工採取不同的策略,除了淘汰不合適的人,同時要加大對優秀人才的激勵,抓住活力曲線的兩端人才,避免只淘汰不合適的人而弱化對優秀人才的激勵。

其實,「GE活力曲線」的背後理念是一種精英主義,比如「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 「與部屬中最聰明的人和睦相處、密切配合」,「對高級人才只要認為值得,付出絕不吝嗇」。

馬雲曾說:「小公司的成功取決於招聘什麼樣的人,大公司的成功取決於開除什麼樣的人。」企業保持組織活力,需要把淘汰不合適的人作為管理的常態動作,同時更大力度地激勵人才,堅持活力曲線才能使企業保持組織活力。

-END-

* 作者:劉玖鋒,德銳諮詢副總經理、高級合伙人。擔任多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的管理顧問,荷蘭馬斯垂克管理學院(MSM)工商管理碩士,著作《精準選人》《找對首席人才官》。

* 作者:李鵬,德銳諮詢產品經理、高級項目經理,在集團管控、人才盤點、績效管理、薪酬激勵等領域有豐富的項目經驗。

相關焦點

  • 你以為的常識:劣幣驅逐良幣,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我想先談一談經濟學上的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什麼是劣幣驅逐良幣呢?學習這個法則的時候我正在讀大學,當時我和室友們便喜歡去從生活中找符合這些法則的例子,比如說如果醫院的一位醫生不收紅包,就有可能被其他醫生排斥,造成在醫院裡難以立足被迫離開的窘迫局面,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 劣幣驅逐良幣,為何澳洲工資剝削問題久禁不絕?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2975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閱讀導航前 言又一家中餐廳出事了剝削成癮剝削工資重災區劣幣驅逐良幣4劣幣驅逐良幣對於工資剝削的問題,一名網友Rick分析道:「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制定最低工資標準的監管層與現實脫節了。」
  • 劣幣驅逐良幣,古代人才逆淘汰現象
    而尤其令人心痛的是,當昏君執政奸臣當道的時候,劣幣驅逐良幣,格外引人注目。 既然與選拔人才的制度無關,那麼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答案是兩個字:人治。
  • 「發|聲音」遲京東:鋼鐵行業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來自全國有關政府部門、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近800位代表參會,各大媒體對本次雲發布會聚焦的熱點問題給予關注,以下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在「鋼筋品牌計劃——重大工程建設榜樣」雲發布會接受中國交通報、經濟參考報採訪中國交通報記者:前兩天,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晃動,看到該視頻的人都會感覺心有餘悸,網絡上也引起了關於重大工程質量的熱烈討論
  • 是丁偉真「偉」,還是王非非王,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關係為王
    是丁偉真「偉」,還是王非非王,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關係為王。大家猜吧!
  • 宋清輝:練攤應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因此,儘管地攤市場是一種市場經濟,但還是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幹預,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否則賣家都會慢慢地採購價格相對較低、質量不是很好的商品,再以正常價格銷售。在擺地攤的時候,我還會注意這些問題。
  • 劣幣驅逐良幣,外賣高抽成是否會摧毀餐飲行業
    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高餐飲企業的抽傭,在18年的時候美團針對商家的抽傭普遍為16-18個點,經歷了摩拜單車事件之後,美團把商家的抽傭提高到20-22,增長了4個點。大家打開外賣平臺,看到的總是排在前面的單子比較多的幾個餐廳,這時候大家看到人家的單量就會說,你看單子這麼多,一定不少賺錢。好吧,對於單子比較多的餐廳來說,確實還是盈利的。
  • 呈現劣幣驅除良幣明顯趨勢!
    從這個問題來說,中國婚姻戀愛已經金融化,劣質化,呈現劣幣驅除良幣的顯著特徵。首先,中國將戀愛和婚姻進行切割,戀愛的時候談感情比較多,結婚的時候談金錢比較多,就像網絡上說的那樣,談戀愛的時候300元就可以開房,結婚的時候卻要300萬才能開房。
  • 染色體娛樂「領頭羊」張藝興談建立的初衷和企業價值觀
    張藝興張藝興談:建立染色體娛樂集團的初衷和企業價值觀!——信念缺失、品質下滑,劣幣當道。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那個敢於站出來為浮躁喊停的改革創新之才,而張藝興便是那個想把蛋糕做大做好的人。劣幣驅逐良幣時有發生,保持本心堅持品質腳踏實地便顯得尤為重要。張藝興做公司領頭羊,為練習生掃路奠基石!張藝興對公司練習生們發言: 「我踩過的坑 我一定不讓你們踩。」
  • 藥材和飲片重金屬農殘檢測趨嚴 是驅逐劣幣還是因噎廢食?
    高質量標準是一個有效的工具,藥典委發布的修訂版指導原則9302和通則0212點初衷,就是在保障人民用藥安全的同時對市場和行業重新做一次清洗,讓良幣驅逐劣幣,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        也有業內人士無法理解,質疑其必要性,質疑其可行性,甚至指出是打著「四個最嚴」為旗號,脫離客觀規律。
  • 你只關心健康我卻看到了生存困局!網友:互相傷害
    此消息一經爆出輿論譁然紛紛聲討山東海參養殖企業。海參+敵敵畏!你只關心健康我卻看到了生存困局!網友:互相傷害!東北農業觀察出品水產養殖戶要生存消費者要健康,但是在我國劣幣逐逐良幣的現象十分嚴重,最終導致的結果就只能是互相傷害!
  • 【全國兩會地方談】處置「殭屍企業」須循序漸進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對於如何處置殭屍企業,積極推動落實去產能任務,將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3月4日 新華網)   殭屍企業之所以是個難以根治的問題,原因有很多。界定上的模糊,轉型中的陣痛,規模上的龐大,出清所需的資金,兼併重組的難度,人員安置及社會穩定等等,這些因素都是殭屍企業一碰就痛的病處,這也讓殭屍企業的出清成為了一個較為複雜和棘手的事情。
  • 網絡自媒體內容是劣幣驅逐良幣?
    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了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劣幣驅逐良幣。以前我說過,網際網路內容的傳播往往是「高開高走,低開低走」的。一個視頻、一篇文章第一天只有個位數的瀏覽量,那麼它這輩子大概也就被判了死刑了。只有說一開頭表現不錯,從十萬起步走到百萬常有的事。我曾經在B站創作視頻,發現無一不遵循了這個定律。
  • 章澤天以網絡侵權為由起訴知乎 頻頻被人針對的知乎這個鍋背得冤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章澤天以網絡侵權為由起訴知乎 頻頻被人針對的知乎這個鍋背得冤嗎? 據悉,奶茶妹妹章澤天近期向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以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網絡問答社區知乎。如果你去知乎搜:「你為何退出知乎」,會有一堆人給你相同的答案,以下應該屬於比較平易近人的觀點了:   量變到質變的魔咒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回答了網友關於知乎平臺的「知乎三問」:1、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2、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3、 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