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澤天以網絡侵權為由起訴知乎 頻頻被人針對的知乎這個鍋背得冤嗎?

2020-12-06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章澤天以網絡侵權為由起訴知乎 頻頻被人針對的知乎這個鍋背得冤嗎? 據悉,奶茶妹妹章澤天近期向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以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該案涉及到的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主要是侵犯人格權和侵犯著作權,其中人格權包括名譽權、

  原標題:章澤天以網絡侵權為由起訴知乎 頻頻被人針對的知乎這個鍋背得冤嗎?

  據悉,「奶茶妹妹」章澤天近期向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以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該案涉及到的「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主要是侵犯人格權和侵犯著作權,其中人格權包括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這已經不是知乎第一次被起訴了, 1 月至今,知乎作為被告已參加 13 場開庭審理, 11 起案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和名譽權糾紛。

  知乎為何頻頻被人針對?俗話說:「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但這個鍋知乎又背得不冤。

  為何說知乎也很冤呢?因為大部分起訴其實都緣於網友在社區裡發布的帖子,網友千千萬,有的人喜歡奶茶妹妹,有的人不喜歡奶茶妹妹,甚至會有惡意中傷、造謠,甚至有人身攻擊的不良言論,從這點來說與知乎無關。為何又說知乎不冤呢?因為它為這種不良言論提供了溫床,作為一個問答社區,沒做好內容的把控,出事情了,找誰呢?茫茫人海總不能順著網線找網友算帳吧?那肯定只能找知乎了。

  截止2018年7月9日,知乎共完成5輪融資,融資總額接近1.8億美元,已經成長為國內內容社區的獨角獸,它之所以走到今天處處被人針對早已有跡可循。

  早期的註冊制和還未普及的網際網路,讓知乎收穫了一批忠實並且牛x的頭部用戶。其資本融資歷史,其實就是它的初心消亡史,商業化氛圍越發濃厚。

  作為網際網路平臺,他需要生存,他需要對資本負責,要生存就需要流量,要流量就需要不斷擴寬自己的用戶群體。知乎一開始的用戶定位其實很窄,一群頭部用戶就是知乎的價值所在,這群頭部用戶用自己專業、獨特的知識體系構建了頭部用戶與普通用戶的互動體系。

  但頭部用戶數量畢竟是少數,知乎在不斷發展新用戶的時候,很難保證用戶素質和內容質量,如果用二八比例來臆測,頭部用戶20%,其餘用戶80%,這個互動的天平很容易就傾向一邊,用戶體系被打破也只在朝夕,用戶體系打破了,自然,社區內容的質和量都會開始失去平衡。

  通過網絡上的一些說法,天平的失衡轉折點是在2017年,一大批頭部用戶退出了知乎,退出理由我也不知道,但相信他們應該也有跟我一樣操蛋的心情吧。如果你去知乎搜:「你為何退出知乎」,會有一堆人給你相同的答案,以下應該屬於比較平易近人的觀點了:

  量變到質變的魔咒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回答了網友關於知乎平臺的「知乎三問」:1、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2、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3、 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小編看了一遍,只能說作為CEO他也盡力了吧,內容總結就一句話:我們會努力的哈哈。

 

  奶茶妹妹遇到的問題就是:你們的社區討論氛圍不良性,還亂侵犯我的名譽權。所以這三問,是任何一個內容社區都必須去思考的問題。

 

  但現實卻沒那麼簡單,內容社區終究還是「劣幣」和「良幣」的矛盾。

 

  當過多的低質、低俗內容充斥社區,那麼知乎會崩潰;當過多的真相充斥社區,那麼知乎會危險。也就是說,內容太差,肯定沒人看,但內容太真實,會觸犯一些不該觸犯的領域,讓知乎遊走在被約談的邊緣試探,這就是所謂的「人言可畏」。

 

  受眾用戶教育知識水平、個人的思維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國民平均素質是個跨不去的門檻,所以知乎無法完全保證大量的用戶湧到知乎後,還都是國民素質中 的那一批。
 

  而現實的矛盾是:知乎不能大量驅逐「劣幣」,因為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它要生存,但是不驅逐「劣幣」又會導致「良幣」心裡不平衡而退出知乎,而「良幣」是知乎賴以生存的根本。

 

  筆者偶爾會在知乎上回答關於理財問題,在知乎的大算法下,天天給我推送好多個繳智商稅的問題,比如:「本人90年,如何快速達到100萬」、「存款1萬,我要賺多少錢才夠」......這些問題意義在哪?如今大數據時代雖然是趨勢,但大數據也要基於好問題和好回答的前提下給人推送,提出問題的人都如此不堪,回答問題的人又能如何呢?

 

  這就是量變和質變的魔咒:人多了,社區內容質量下滑,要被起訴;人少了,社區內容質量上升,但活不下去。

 

  不斷試錯的知乎

 

  周源也兢兢業業,採取了很多玩法來保證內容創作,比如用人民幣獎勵,鼓勵用戶創作優質內容。這些措施還能繼續拉攏一批付費用戶的心。但當我天天收到那麼多垃圾推送問題,我想,知乎正在逐漸失控,所以它需要採取很多策略來不斷把這個坑填上。

 

  筆者個人認為,用戶在知乎尋求的是構建知識體系,而這個知識體系的優劣取決於平臺本身的價值體系,即你要建立什麼樣的社區氛圍,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內容傳播平臺。

 

  知乎大v【楠爺】提煉得很精闢:認真和真相,是知乎的底線,如果有一天網際網路世界不再拿知乎的答案和專欄當作答案,那麼知乎將徹底崩塌。

 

  我們都希望知乎成為一個高質量的知識社區,但不斷試錯的知乎正在量上失控,在質上消亡。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教授起訴『知乎』勝訴」是良好示範
    遭多人誹謗要求刪話題未果,大學教授起訴「知乎」勝訴。據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8月4日消息,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一中院)審結了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二審認定「知乎」平臺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處置侵權內容,應對損害擴大部分與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當庭判決駁回 「知乎」上訴,維持原判。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章澤天起訴知乎,捷豹路虎回應裁員,東京奧運場館...
    章澤天起訴知乎已完成一審未公開判決書具體內容4月23日,公開資料顯示,章澤天近期向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以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為案由起訴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該案已被法院受理開庭。百度向長沙百度租車公司索賠50萬:稱其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4月23日,一起百度公司為原告的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案,在長沙智慧財產權法庭公開審理。被告是註冊資本100萬元的長沙百度租車有限公司。
  • 擴展使用場景、建立知識服務市場,知乎真的能盈利嗎?
    ,知乎向大眾展示了它完全可以在自己的社區生態中實現自我循環,但是知乎真的能就此盈利嗎?從認真你就贏了到認真你就輸了,知乎的「水化現象」日益嚴重從商業模式來看,知乎描繪了一個永動機式的商業藍圖,然而對於一個知識文化性平臺而言,動力的根源還是來自內容,從這一點來看,知乎的盈利之路似乎有些「蹣跚」。「社區水化」這個感染各大社交網絡的「瘟疫」,選擇了開放註冊的知乎遲早會與之狹路相逢。
  • 知乎、果殼、B站等崛起,網絡輿論「外圍地帶」不可不察
    知乎:新的輿論熱點「風暴源」作為一個致力於分享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的網絡問答社區,知乎與新聞時政保持著一定距離。相比於微博等平臺的喧囂,此前的知乎很少在社會公共熱點的討論中拋頭露面,而是以專業理性、有一定積澱的信息,對外輻射其影響力。它所生產的高質量帖文,近年來源源不斷地被「搬運」到各類網絡平臺。
  • 知乎「飼養」北極狐
    王姍姍第一次參加知乎的線下活動「鹽Club」時,她看到許多人圍在一起拍照,激動地喊著「劉看山」。「劉看山是誰?」她納悶地嘟囔道。直到她在微博和知乎站內的話題討論裡看到了很多關於它的故事,才知道這是一隻北極狐。劉看山可並不簡單,它在知乎的辦公室裡有自己的一間冰屋,還有一個專門的「飼養員」看護著它。
  • iDoNews 業內人說:知乎,從開始到現在
    遊俠 KK 再訪知乎 叩問人類未來的模樣當自然進化融入了技術進化,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七類生命——technium(擁有技術的人)。近日,一個白鬍子美國老人在知乎發問:「技術加快文明演化,人類的演化可能出現大分流嗎?在這個關鍵臨界點,我們想要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類?」
  • #知乎崩了# 知乎網站打不開解決方法介紹
    #知乎崩了# 知乎網站打不開解決方法介紹時間:2018-05-23 23:24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乎崩了# 知乎網站打不開解決方法介紹 5月23日18點半左右,微博上陸陸續續有人反映「知乎崩了」的消息,甚至一度有人認為是自己的網絡出了問題,但是隨著反映人數的增多
  • 知乎上的人是怎麼賺錢的?
    前面我們分享了知乎目前的一個用戶群體分析以及平臺的獨特性,大家知道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做知乎的原因,既然知乎這麼值得操作,很多自媒體創業的人都轉戰知乎了,那麼在知乎上的人到底是怎麼賺錢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5種常見的知乎賺錢方法:1、軟文收入在知乎上面,市場價普遍一篇專刊推文達到了2000/萬粉絲,這個還僅僅是起手價了,具體還會根據粉絲的黏性進行協商,更高很多的都有,知乎軟文收入是最直接的收入了,當你在知乎形成一定的粉絲規模後,就可以躺著那裡接單了,只要你會寫軟文就可以了,很多金主爸爸會通過各種渠道跟你聯繫的
  • 知乎與果殼的殊途同歸
    也就是說,知乎通過豆瓣的故事,勸誡投資者「放長線釣大魚」,給知乎提供一個可以「慢」下來的空間,然後通過LinkedIn的故事,給投資者畫餅充飢,證明未來的高回報率。 反而是Quora,這個對知乎而言真正意義上的產品鼻祖,現在卻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 知乎精神破局信息過載終局
    如何看待以及解決這個從信息學到網際網路技術領域的共同難題?你我都需要一個答案。最近,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知乎「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上,提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科技使社會進步,但人類個體也在面臨信息過載,怎樣解決這個矛盾?你覺得哪些好的技術和產品能給我們啟發?」
  • 用網絡科學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
    而頭條內部也傳來「悟空被併入到微頭條,悟空問答團隊100多人轉崗,悟空的部門總監也已經離職」這樣一則組織架構的調整消息。這更做實了頭條暫時戰略性放棄了對悟空問答這款產品的投入。為什麼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對被挖300個大V這種行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頭條擅長做流量挖掘這樣的遊戲,每次屢試不爽,但這次怎麼就失靈了?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01 內容產品前兩屏的故事中文網際網路能活過十年的產品,大多在你手機的前兩屏裡,而知乎能幸佔一角,說明還是有唯一性在。這個唯一性是什麼?顯然不僅僅是那個調侃中的「精英世界」,而是更具體、可觸摸的價值。在具體論述這個價值前,可能還是得把時間線往回拉十年。
  • 普通人如何通過知乎快速崛起?
    最近超級喜歡知乎這款問答產品了,因為之前的積累終於獲得了反饋,每天都有數個人加我微信,有談合作的、招聘的、交友的。做自媒體最大的益處就是自動幫我篩選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很明顯,大多數人因為知乎與我相識,我受益於知乎,所以必須推薦你們也玩玩。  最近我也多了很多真愛粉,並且時常有人找我探討公眾號的一些事情。
  • 知乎極速版
    知乎極速版全新任務中心上線,上知乎極速版,每天完成任務可獲得現金獎勵,輕鬆提現。 【邀請好友賺現金】邀請你的好友加入知乎極速版,可獲得現金紅包,每邀請 1 位,可得 5 元。 【籤到有獎】每天打開知乎,完成籤到可獲得金幣獎勵,連續籤到金幣翻倍。 【閱讀分享領金幣】閱讀內容,分享知識,收穫更多獎勵。 上知乎極速版,看新聞熱點,搜趣味知識。
  • 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馳想(ID:iiichixiang),作者:朱明馳,題圖來自:IC photo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知乎上無意中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呢?這篇文章可能給你答案。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實際上,包括不少知乎用戶在內,業界對於知乎內在的真實運行邏輯大多存在誤解:人們往往望文生義地把知乎當作「交流知識、求解問題」的內容類平臺。畢竟知乎的Slogan本身就是「和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而「有問有答」的網站結構更是加深了這一印象。以至於很多人在知乎上線初期,以為知乎與百度知道的區別只是「更高質量的內容」。  不是這樣的。
  • 數說知乎的「神提問」
    ​(圖片來自於網絡)作者:徐麟,某網際網路公司數據分析獅,個人公眾號數據森麟(id:shujusenlin)前言這兩天偶然上網的時候,被知乎上一個名為「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的問題吸引,本以為只是小打小鬧,殊不知這個問題卻在知乎上引發了強烈共鳴,瀏覽次數500W+,7000+關注: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知乎作為中國最大的網絡問答社區,連接著各行各業的人在這裡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但是,屏蔽功能的入口比較深,用戶使用起來會比較麻煩,一般用戶或許並不會去使用這個功能,甚至並不知道有這個功能。因此我認為目前的底部預覽做得不太好。 建議:我認為,應該取消底部預覽。 為什麼我不建議對底部預覽進行優化?
  • @知乎,精英社區走下神壇是一種什麼體驗
    文|文化產業評論  夏盼人類天然就對少數派有著狂熱的追求,比如一度火爆網絡的暗網,不知有多少人擠破頭顱想進去一探究竟。這種強大的好奇心也是精英社區能夠發展壯大的原始動力。一開始,精英社區大多為有共同愛好的幾波人自發組成的一個小團體,只在內部小範圍內傳播。正如馬雲丁磊那個時代的創業人一樣。
  • 知乎最冷知識:當吃貨遇上外星人
    比如「頭被砍掉的一剎那,是頭覺得身體掉了,還是身體覺得頭掉了」、「怎樣尿得遠?有哪些技巧」、「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突然增加一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怎麼樣?是不是科普中帶些驚悚、貼近生活又很不正經呢?這些問題,絕對不是個人杜撰,而是來自於一群腦洞大出天際的知乎網友。當然,問題只是「引線」,而爆點卻隱藏在那些一本正經的「解答」中。吃一小勺電子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