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以「環保」名義破壞著地球生態?

2020-12-06 騰訊網

石油靠邊站,讓我們用甘蔗造酒精、用玉米制汽油,夠環保吧?但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卻給正當紅的生物能源當頭潑下一盆「冷水」:該組織最新發布的《生物能源的潛在風險和潛在效益並存》報告指出,如無適當的行動、政策和目標保障,發展生物能源就可能演變出在「環保」的名義下,繼續破壞地球生態的惡果!

能源作物與糧食爭地

生物能源要靠能源作物來生產,而能源作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地。目前,地球上耕地數量有限,當能源作物的需求增加,就可能擠佔掉糧食的耕地。報告指出:如果沒有適當的行動、政策和目標保障,作物性生物能源會與不斷緊張的農業生產用地產生競爭,並可能導致森林和其他天然生態系統轉變為農業用地。

民以食為天,是什麼驅使農民棄糧食,改種能源作物?價格是一個重要因素。用玉米、甘蔗等深加工可以提煉出乙醇,將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使用,可形成一種新型車用燃料乙醇汽油。在市場上,作為乙醇玉米的收購價格遠遠高於糧食玉米。目前,儘管全球飢餓人口超過10億,但美國卻有40%的穀物用於生產乙醇。近年,這一問題在我國也有所凸顯。2006年,一份關於東北地區糧食物流的調研報告指出,東北地區的大部分玉米都被就地轉化成澱粉、乙醇等工業原料,嚴重影響了糧食玉米的耕地面積。

能源作物的土地擴展也威脅到了森林。在巴西,甘蔗僅作為榨糖原料時,種植面積約100萬公頃。但被用作生物能源後,其種植面積已猛升到540萬公頃,一些地方甚至毀壞森林,來種甘蔗。根據巴西的計劃,未來10年,生產乙醇的甘蔗種植面積將增加到1000萬公頃專家指出,這將致使森林覆蓋率降低,從而抵消了蔗糖乙醇燃料的環保效應。

人工林擠掉了生態林

即使生物能源產自人工種植的樹林,也可能對地球生態造成不良影響。WWF報告指出:第二代生物燃料以麥稈、草和木材等為主要原料。這些原料,尤其是木材的大量使用,導致了速生樹種的大量種植,擴大了人工林的面積,在一定程度上對物種多樣的天然生態森林造成破壞。

棕櫚油就是一個典型事例。產自油棕的棕櫚油是一種廉價的植物油,被大量用於食品加工、化妝品和生物能源等行業。而油棕的種植則成了印度尼西亞森林毀壞的「罪魁禍首」。在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間,印度尼西亞油棕種植面積增長近10倍,但自1990年起,印尼有2800萬公頃雨林遭到破壞。

人工林帶來的經濟效益很大,但生態效益卻不高。當人們用人工林替代生態林時,就埋伏下了「生態危機」的種子。2007年,四川省政協在《警惕速生林營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中指出:很多農村將既有的生態系統徹底毀壞,改種巨桉等速生樹種。由於種植單一的植被結構,生態效能十分低下,起不到涵養水土、調節氣候等作用。

生物能源是一把雙刃劍

當生物燃料技術只是小範圍地開展時,糧食充裕且價格平穩時,即使偶有質疑聲,也不被人們所重視。而現在,能源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生物燃料需求引發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甚至破壞森林和其他天然生態系統,已是不爭的事實。

同時,根據美國科學院2007年的一份調查顯示,種植玉米消耗的水要比加工提煉玉米為乙醇多200倍,換而言之,其實在生產乙醇前,玉米已經消耗巨量水資源,這甚至比直接使用石油對於地球脆弱的水體系帶來的危害更嚴重。

有評論稱,發展生物燃料的負面作用已經顯現,而且其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才剛剛開始。這更讓我們意識到,生物能源是把雙刃劍,應謹慎地善加利用。WWF在報告中規劃了生物能源的未來,並提出了4點要求:1、讓能源的分配更公平,生產更高效;2、減少能量總需求量;3、改變消費模式;4、制定並推動制定自願框架和監管框架,並不對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水資源、人權和人們的生計產生負面影響。

無論如何,生物能源的開發與使用始終不應背離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溼地:不要以旅遊的名義破壞它
    不要以旅遊的名義破壞它什麼是溼地?被譽為「地球的腎臟」由於溼地和水域、陸地之間沒有明顯邊界,加上不同學科對溼地的研究重點不同,造成溼地的定義一直存在分歧。溼地這一概念在狹義上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被定義為「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國際溼地公約》對溼地的定義是廣義定義。
  • 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
    原標題: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行為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行為   違法違規填海造地、海水養殖無序發展、近海海域水質惡化……中央環保督察組正陸續向各省反饋督察情況
  • 新能源綠色環保燃料怎麼樣?新能源燃料安全嗎
    新能源燃料燃燒器能夠取代傳統式燃燒器,運用在每個製造行業行業,像家中用於供暖的燃燒器,酒店浴池用的開水燃燒器,飯店用的蒸氣燃燒器及其加工廠用的工業生產燃燒器全是能夠極致取代的。如今的低氮環境保護燃燒器徹底能夠稱之為是是另這種燃燒器,這種相對性於傳統式燃燒器更好、更智能化的燃燒器,在技術性層面新能源燃料燃燒器徹底建立了實際操作自動化技術,點燃排汙綠色化。
  • 美國計劃釋放7.5億隻基因改造蚊子,環保組織:嚴重破壞生態!
    但是,自從批准之後,已經引來了世界環保團體的激烈抗議。還有一些相關人士怒斥,它很可能引發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甚至造出抵抗殺蟲劑的雜交變異蚊子,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參與項目的這家公司堅稱,轉基因蚊子對人和環境不會產生有害影響。 依照流程,這些經過基因改造的埃及伊蚊將在2021年,在佛羅裡達礁島鏈地區進行釋放。
  • 海洋生態破壞嚴重 人類應該怎樣保護生態環境阿迪達斯海洋環保
    雨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同樣重要,但沒有了海洋,陸地上就不會有生命。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有海洋構成。不是巧合,作為地球上的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裡。其餘不足3%的淡水又有將近2/3凍結在南極洲和格鈴蘭的冰層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棲息與海洋,海產品目前為人類提供22%的食用蛋白質。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地球?節約:節約什麼?
  • 辛東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大概是破壞生態的癌細胞
    摘要:當我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地球已經是「癌症晚期」了,地球的生態遭到極大的破壞,幾近失衡。面對瘟疫,病毒,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各種天災,人類的未來又何去何從呢?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事實,但太多的悲劇和證據已經無法讓人類迴避,只能忍氣吞聲的承受著來自上蒼的懲罰。
  • 辛東方: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大概是破壞生態的癌細胞
    摘要:當我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地球已經是「癌症晚期」了,地球的生態遭到極大的破壞,幾近失衡。面對瘟疫,病毒,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各種天災,人類的未來又何去何從呢?很多人不願意相信事實,但太多的悲劇和證據已經無法讓人類迴避,只能忍氣吞聲的承受著來自上蒼的懲罰。
  • 初中生物說課稿:《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課前準備☆首先,查找我國生態環境現狀及採取措施的資料。準備我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影像資料。其次,我讓學生課外分組查找資料:⑴我國森林資源面臨的危害及帶來的嚴重後果;⑵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汙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後果;⑶我國生物資源的現狀,生物種類和數量的穩定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意義;⑷我國的空氣汙染程度及帶來的嚴重後果;⑸調查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①上集鎮生態環境的現狀如何?②目前上集存在的主要汙染源有哪些?③上集人民目前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如何?④存在有哪些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 新能源汽車證明,地球是圓的
    新能源汽車將品牌化、常態化,成為購車常規選項,這是理所當然的。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榜,數據來自乘聯會,圖片截自蓋世汽車歐洲新能源市場也在漲。因為疫情,今年的歐洲汽車乃至整體經濟都很慘澹,新能源汽車倒是意外地成了中流砥柱,前8個月累計銷量達到53萬,同比增長近一倍,上半年銷量已經反超中國。
  • 全國首個「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免費開放
    ,「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科普體驗館」則由廣東科學中心與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合作共建。」7個展區和1個「低碳工作坊」教育活動區,共有51個互動展項,全方位展示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引導公眾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認知了解。
  • 生態環境破壞按面積罰款:旨在放大「生態腳印」 | 上海法治報評論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草案擬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且不及時修復的行為實行按面積處罰:處以每平方米2000元—5000元罰款。這一地方立法所確立的「破壞了生態環境,按面積罰款」規定,體現的是「最嚴保護」的思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並將「生態環境保護」列入「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再次重申「生態文明」,並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綠色發展」的目標更為明確。現如今北京市實施「破壞了生態環境,按面積罰款」,乃是「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一項有力舉措。
  • 科學網—「我愛地球媽媽」演講比賽引青少年關注環保
    本報訊 近日,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主辦,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等承辦的「我愛地球媽媽
  • 書寫殘酷生態語境 美人魚代言環保正能量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周星馳的《美人魚》上映後,它的成功不僅僅是過30億元的票房,也不是為了搞笑而去取悅觀眾,它是在呼籲人類要停止破壞生態環境,陸地破壞失去平衡,海洋水域汙染嚴重。而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環境公益訴訟案開庭[組圖]
    (圖片由自然之友提供)  5月15日上午8時30分,我國新環保法生效後的第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原告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由南平市人民檢察院、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支持起訴,第三人南平市國土資源局延平分局、南平市延平區林業局參加庭審。  該案是一起破壞生態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謝知錦等違法開礦,破壞了周圍的天然林地,被破壞的林地不僅本身完全喪失了生態功能,而且影響到了周圍生態環境功能及整體性,導致生態功能脆弱或喪失。
  • 湖北通報「環保專項」十大典型案例 635人因破壞生態環境被起訴
    今年3月起,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專項法律監督工作,加大對水源、空氣、土壤等重點領域,以及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捕撈、非法採礦、非法佔用農用地等多發高發的破壞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截至目前,依法批准逮捕143件209人,提起公訴442件635人。
  • 蒼南縣生態環保知識競賽
    評獎結果將在6月30日浙江生態日公布,領獎方式另行通知(活動最終解釋權歸蒼南縣環境保護局所有)。  答題卡請於6月20日(以郵戳為準)前寄往蒼南縣靈溪鎮江灣路環保大樓3樓蒼南縣環保局宣教中心收,郵編:325800。
  • 地球生態的破壞,未來10年後的可怕結果值得全世界關注!
    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釐米,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釐米,嚴重威脅到低洼的島嶼和沿海地帶。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產生的原子氯通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極上空15~20千米間的低平流層中臭氧含量已減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損失可能高達95%。北極的平流層中也發生了臭氧損耗。臭氧層的破壞將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
  • 拯救地球大作戰,養成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隨著地球暖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幾乎每年都在創世界新紀錄。這都是人為造成的,給世界各地帶來了許多的天氣災害與嚴重的環境汙染。北冰洋海水也因暖化而不斷消融,導致北極熊無法在海上獵捕它們的食物。
  • 電動汽車是新能源嗎?真的環保嗎?對環境有沒有汙染?
    電動汽車不屬於新能源,但是這個問題需要理性看待。電動汽車一百多年前就出現了,只不過受到技術限制,電動汽車跑不遠,跑不快,因此發展的非常慢。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興材料的出現,電動汽車再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
  • 環保手抄報: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我熱愛地球,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愛她的青山綠水,愛她的碧草藍天……  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衝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 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徵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