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超構材料術語》團體標準通過專家審查

2020-09-25 標準聯合網

2020年9月24日,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組織評審,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南京光聲超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普信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起草的《聲學超構材料術語》團體標準,以線上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了專家審查會。

標準審查組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青島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凝聚態與技術研究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相關單位的基礎科研和工程技術專家組成。審查組成員均為國內聲學行業領域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知名專家,熟悉國內外相關領域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會議推選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隋富生研究員和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閆國軍主任擔任審查專家組主任和副主任。

在審查階段,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延峰教授就標準編制大綱、標準編制目的、意義、標準的主要內容及編制過程進行了報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高昂博士就術語類團體標準的編制標準做出了說明。

專家組分別從聲學超構材料的分類與定義、術語應用場景等方面對該團體標準做出了評價,對標準的引言索引、應用體例、應用場景和產品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細緻的質詢、探討,提出了具體的審查意見和修改建議。標準起草工作組成員對專家提出的疑問進行了現場解答。

與會專家一致通過該團體標準審查,並對該標準內容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本標準「在聲學超構材料領域術語界定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為我國標準『走出去』奠定了技術基礎」。

最後,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盧成緒對標準審查會進行了總結。後續標準起草工作組將根據專家審查提出的意見和修改建議對標準內容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儘快形成標準報批稿,報送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發布。

相關焦點

  • 《培育鑽石》標準在柘城審查通過
    商丘新聞網訊 10月19日,由中國超硬材料分會主辦、柘城縣人民政府承辦、河南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培育鑽石(即人造鑽石)》團體標準審查會在柘城縣召開。在審查會上,來自我國超硬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力量鑽石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起草的《培育鑽石》標準進行逐條逐句逐詞地討論、修正、審查,最終對修訂後的《培育鑽石》標準一致通過。本標準填補了我國培育鑽石產品標準的空白,在國際上尚沒有同類標準。   近年來,我國在培育鑽石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技術進步,並形成產業化。
  • 《草本咖啡速溶固體飲料》等七項團體標準通過專家審查
    本報訊 6月27日,湖南省常德市農學會組織湖南文理學院、農林科學研究院、農業農村局、武陵區蔬科所等單位專家對常德中旺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春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常德市農學會等單位起草的《草本咖啡速溶固體飲料》《草本咖啡葉茶》《草本咖啡花茶》《草本咖啡豆、葉茶、花茶栽培技術規程》《草本咖啡速溶固體飲料加工技術規程》《
  • 車載ICP-MS/車載GC-MS 兩項團體標準送審稿順利通過專家審查
    2020年6月7日,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聯合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杭州譜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譜育科技」)在杭州青山湖蓋達組織召開了《車載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和《車載式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團體標準送審稿專家審查會
  • ...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的重要進展在Physical Review...
    我校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勇研究員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利用梯度折射率功能基元及其中粘滯損耗效應構造了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系統,並在奇異點(Exceptional Point)處實現了非對稱聲反射鏡。
  • 同濟李勇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的重要進展在Physical...
    :2019-11-25  瀏覽: 我校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勇研究員課題組在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利用梯度折射率功能基元及其中粘滯損耗效應構造了非厄米聲學超構表面系統,並在奇異點(Exceptional Point)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 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凝聚態物理、量子材料等前沿視角出發,發展了獨具特色的聲子晶體、聲學超構材料技術。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凝聚態物理、量子材料等前沿視角出發,發展了獨具特色的聲子晶體、聲學超構材料技術。
  • 當聲學遇見凝聚態(四)--聲學超材料研究的一點思考
    相關課題組介紹這一節會介紹一些從事聲學超構材料和拓撲結構方向研究的課題組以及他們的工作。受篇幅和筆者閱歷所限不太可能介紹的很全面很細緻,希望各位讀者海涵,並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從文獻搜索結果來看這類工作大部分由華人所貢獻,所以本節也以介紹華人課題組為主。
  • 《醫院用抗菌功能飾面材料》等五項標準審議通過
    》《建築裝飾裝修用淨化板材》《貝殼粉液態塗覆材料》《水性丙烯酸防腐塗料》5項團體標準於11月23日在北京審議通過。5項團體標準將從不同方向進一步規範功能建材的使用和發展。標準審議會由中關村人居環境工程與材料研究院院長趙金平主持。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科學|拓撲|帶隙_網易訂閱
    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經過21世紀初近20年的發展,在聲學材料領域也逐漸培育起了以凝聚態物理為基礎的聲學超構材料專業方向。  同時聲學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也吸引了很多不同技術方向的研究力量。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凝聚態物理、量子材料等前沿視角出發,發展了獨具特色的聲子晶體、聲學超構材料技術。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上篇)
    材料聲學,尤其是應用於噪聲治理的材料聲學,關注對聲學材料內部吸聲和隔聲機理的研究(介質),通過對頻譜的控制,探尋對噪聲的控制。一種實現了狹義完美吸聲的聲學超構材料2)當T(f)=1,A(f)=R(f)=0;解2)對應聲學隱身問題。
  • 創世紀:鏡頭革命,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圖源:SCHOTT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Capasso研究團隊從超構表面到革新傳統透鏡的研究歷程吧!2011年 | 超構表面引領超材料研究新徵程2011年Capasso研究團隊首次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二維超構材料metamaterials——超構表面方向。
  • 從超構表面到超構透鏡
    超構材料是一類具有改變光等電磁波傳播性質而傳統材料無法實現的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以往關於超構材料的研究均專注於三維超構材料的研究,然而三維超構材料結構複雜、只調控體參數的缺點在後續研究中越發暴露不能適應現有工藝相結合的功能應用。
  • 詳解《空間三維模型數據服務接口》團體標準​
    於是,2019年9月,超圖向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委員會遞交了標準立項申請書,同年10月,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覆,準予立項。經過起草、徵求意見、送審等多個階段,《空間三維模型數據服務接口》團體標準於2020年8月10日通過了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為主任、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丹為副主任的專家組的審查。專家們一致認為:「 該標準技術先進、內容完整、表述清晰、格式規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填補了空間三維模型數據服務接口標準的空白。」
  • 《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通過審定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審定通過了《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並提交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頒布。
  • 南開團隊發現人工超構材料手性旋光相變效應
    相變為人們調控材料性質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比如將鋼材從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可極大提高其強度與硬度;在高壓下可將石墨轉變為價格昂貴的鑽石。近年來,超構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微納結構材料,展現出眾多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新奇的力、熱、光、聲、電、磁等特性,迅速成為研究的前沿熱點,並已經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同天然材料一樣,超構材料的特性同其原胞的個體特性及其空間序構所決定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 中山市組織制定咖啡廳服務團體標準
    5月7日,中山市咖啡協會組織召開了《咖啡廳服務規範》團體標準審定會,由中山市咖啡協會與廣東省中山市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聯合研製的《咖啡廳服務規範》團體標準通過專家組審定。
  •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嘯術語》等8項行業標準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嘯術語》等8項行業標準 2020-06-11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靈活調控紅外光譜的相變超構表面
    但是,傳統的基於電介質的超構表面,其功能在製造階段就已固定。它們的光學響應如果能夠動態調控和重新配置,將有望實現更加廣泛的應用。本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將一層超薄的GST材料(一種硫屬化合物相變材料Ge2Sb2Te5)嵌入矽納米諧振體中,首次實現了一種具有多級、可重構、高效調控能力的「雜化全介質/相變超構表面」。
  • 港大研二維材料 獲研資局撥8000萬
    圖:二維材料為變革微電子學和信息技術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由香港大學團隊率領的「二維材料研究:新興技術的基礎」研究項目,獲教資會2020/21年度卓越學科領域計劃第九輪撥款,當中研資局資助逾80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