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義大利在海軍力量建設上的表現迥然不同,後者目前都擁有排水量近3萬噸的輕型航母(加富爾號和出雲級),日本海自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就擁有了9000噸級的宙斯盾戰艦;反觀德國,沒有任何一艘主力戰艦排水量達到萬噸級,整體建軍指導思想相當保守。

就在前不久,德國聯邦國防軍海軍正式與荷蘭籤訂4艘下一代MKS-180大型護衛艦的採購合同,總價值高達56億歐元。這也是德國近年來少有的軍購大單,同時也被外界視為德國海軍走向大型化的「裡程碑」。據悉,MKS-180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將接近10000噸,成為二戰結束以來德國海軍獲得的最大戰艦。

據悉,MKS-180型護衛艦採用高排水量、高冗餘度、雙艦島和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基本延續了F125型護衛艦的理念,有點類似於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可根據反潛、反艦和防空等不同的作戰任務獨立儲存和搭建任務模塊,可以在海外部署2年,110名標準艦員每4個月進行輪換,這對於缺乏海外基地的德國海軍而言無疑方便了許多。

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MKS-180型護衛艦無疑是典型的「大身板、輕武裝」:武器基本配置為一門奧託·梅萊拉127毫米艦炮、32單元改進型海麻雀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單元、兩組四聯裝ESM反艦飛彈發射裝置、兩座拉姆近程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以及兩座自動武器遙控站,而雷達大概率會沿用F125型上的四面C波段相控陣雷達。

MKS-180型護衛艦的滿排幾乎相當於中國海軍055大驅的標排,然而它的火力配置卻僅僅相當於054A護衛艦,這樣的布局難免有讓感到困惑。要知道,排水量僅有7000多噸的052D驅逐艦光垂直發射單元數量就是MKS-180的一倍,即使這樣仍然有不少軍迷吐槽它「火力太弱」,尤其是在執行抗飽和攻擊和遠程反導任務時64單元顯得捉襟見肘,可德國人的萬噸大艦才裝備32單元,這波操作著實讓人看不懂。

其實在小布眼裡德國人此舉也是無奈之舉,畢竟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德國海軍的作戰任務和冷戰時期不同同日而語,如今的德國海軍已經徹底淪落為一支不起眼的二流力量,只能配合北約盟軍進行一些有限的反潛護航和反海盜行動。當然「萬事不離錢」,恐怕財政問題才是制約德國軍事力量發展的癥結所在,未來的德國海軍路在何方,它自己也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