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把蝸牛吃到滅絕 一年吃掉1500萬公斤

2021-01-15 觀察者網

都說中國是吃貨大國,但非洲人瘋狂起來也完全不輸給我們,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把蝸牛吃到滅絕……

視頻來自微博博主@MUZI看世界de旅行頻道

加納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因為盛產黃金,曾被稱為「黃金海岸」。

加納也被稱為「可可之鄉」,據說全世界每6塊巧克力中,就有一塊原料來自這裡。

這裡一種特殊的食材十分受歡迎——非洲大蝸牛。

蝸牛在他們當地人眼中是無可替代的,客人來了,大家圍在一起吃蝸牛,就像吃火鍋一樣熱鬧非凡。

漸漸的,蝸牛已經成為了他們國家著名的國民菜餚,在路邊或者市場上,經常能看到賣蝸牛的人。

僅僅加納本地吃蝸牛的數量就大得驚人,每年的食用量已經超過的1500萬公斤,更不要說出口的蝸牛了。

野生大蝸牛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據稱每隻蝸牛每年可以產下1200粒卵。

但即使是這樣,也比不上人們吃蝸牛的速度。加納野生蝸牛的數量在不斷減少,甚至快瀕臨滅絕。

而蝸牛的價格隨著當地人的熱捧而不斷上漲,因此,當地人請來了專家指導人們人工養殖蝸牛,人工養殖的蝸牛個頭更大、肉質更肥美,而且也避免了許多有害的細菌。

其實,除了非洲,法國也有一道菜特別出名,那就是法式蝸牛。

廚師通常會在碩大的蝸牛肉上塗一層奶油,拌上調料後塞進洗乾淨的蝸牛殼中,然後進行烘烤。

相關焦點

  • 非洲人吃蝸牛很離譜,一年可吃掉1500萬公斤,能把蝸牛吃到滅絕!
    這個國家的物產相對豐富一些,而對他們來說,他們整過國家最喜歡吃的不是蔬菜,牛羊肉,而是蝸牛,而且是非常熱愛吃的蝸牛。這個對於「加納」人民來講是極品中的極品,不僅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同時還能夠補充足夠的能量,關鍵是能夠入味....
  • 中國人都不敢吃的物種:卻被非洲人快吃到滅絕,一年吃1800萬公斤
    因為在我國,每個地域都有著不同的美食文化,並且種類多到數不勝數。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不僅愛吃,而且會吃,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亦或是水裡遊的,就沒有中國人是不吃的。甚至有很多食材被外國人嫌棄,在中國卻被當成寶貝來對待,例如豬蹄和雞爪。
  • 比中國人還能吃,一年吃掉1500噸蝸牛,差點吃滅絕
    但是對於蝸牛這種生物來說,還是很多人不敢去吃的。每年要吃1500萬斤,差點被吃到滅絕,這個國家叫做加納,它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在當地有種蝸牛比普通蝸牛不知道多少倍。通常體長7-8釐米,最大20釐米。體重可達32克,生存能力強,繁殖力驚人。一隻蝸牛每年可產下12200顆卵。
  • 中國人不吃的東西,在非洲吃到快滅絕,一年還吃掉上千萬公斤
    導語:中國人不吃的東西,在非洲快吃到快滅絕,一年還吃掉上千萬公斤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以及環境不同,造成的飲食習慣也不同。相信去過很多國家的中國遊客會發現,在別的國家泛濫成災的物種,卻很少有人吃。而在我國幾乎吃到缺貨、甚至需要人工養殖,比如小龍蝦,每逢夏季對於主做龍蝦美食的商家來說,龍蝦需要提前預定,否則就會吃到斷貨。我國是一個吃貨大國這個毋庸置疑,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爬的幾乎都可以當做美食。但是有一種動物,中國人卻很少有人吃,而在非洲卻吃到快要滅絕。
  • 中國人不吃的東西,在非洲吃到快滅絕,無奈請專家人工養殖
    相信去過很多國家的中國遊客會發現,在別的國家泛濫成災的物種,卻很少有人吃。而在我國幾乎吃到缺貨、甚至需要人工養殖,比如小龍蝦,每逢夏季對於主做龍蝦美食的商家來說,龍蝦需要提前預定,否則就會吃到斷貨。但是有一種動物,中國人卻很少有人吃,而在非洲卻吃到快要滅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非洲,來說說是哪一個動物?
  • 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非洲人的美味,為何到了中國卻沒人敢吃?
    天然的氣候促使大非洲大蝸牛隨意繁殖,破壞植被,入侵生態,天敵較少,導致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但非洲人卻把非洲大蝸牛當作一種美味,在這方面,就算是中國吃貨也只能甘拜下風。為何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沒人敢吃呢?非洲大蝸牛是蝸牛中的一種,體型較大,在中國它被稱為菜螺或是花螺,屬於農民眼中的害蟲,要是看見了它們,一定會消滅掉菜地裡大快朵頤殘害莊稼的蝸牛。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非洲蝸牛,也被稱為棕色雲曼納蝸牛,屬於瑪瑙科瑪瑙屬。在非洲,非洲蝸牛可以說是超級美食。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然而,在非洲蝸牛入侵中國之後,它變得廣泛,但中國的敵人卻不敢吃它。這就是為什麼?
  • 非洲人喜歡吃的大蝸牛,在中國開始泛濫,但我國的吃貨卻直接放棄
    有一種非洲大蝸牛最近被關注了,因為它的到來,在我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這種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也是非洲人非常喜歡的一種美食,就加納這個小國家一年就可以消耗掉1500萬公斤蝸牛。這種蝸牛已經開始在中國泛濫,雖然是非洲人喜歡的美食,但是咱們的吃貨卻不敢吃,這又是什麼邏輯呢?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中國人不敢碰的東西,在非洲差點被吃到滅絕,只能靠養殖才能滿足
    >原產於非洲,是一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大多數的個頭在8釐米左右,最大可長至30釐米,它們的食譜範圍極廣,樹木、農作物、花卉都能成為它們的食物,可危害的作物多達500多種,不僅如此,它們還會吃紙張和同類的屍體,餓起來甚至連水泥都不放過!
  • 非洲人拿它當美食,中國視它為「垃圾」,遊客:來中國讓你吃到吐
    就比如大家在非洲旅遊的時候,肯定會見到當地的一種特色美食,那就是非洲的大蝸牛。非洲大蝸牛這種生物其實是在我們國家也有的,作為我們國家的入侵生物之一,非洲大蝸牛因為蘊含著各種細菌,中國人都視他為「垃圾」,都沒人去管他。而來到非洲旅遊之後,非洲大蝸牛可是當地的地道美食,而我們中國人不喜歡這種食物,非洲大蝸牛在非洲,可是這邊非常好的補品。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成美味?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蝸牛是非常常見的生物,尤其是在下雨之後,蝸牛會突然大批量的出現,它們慢慢的在地上蠕動,看起來非常的可愛,當然也有一些蝸牛種類,它們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友善,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屬於物種入侵,就比如非洲大蝸牛。
  • 吃還是不吃?非洲大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中國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就是,啥都能做成美食的國家,亞洲鯉魚,小龍蝦,豬大腸,鮑魚,扇貝等,甚至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生物,都能被我們國人吃到被保護。野外抓到後,先把蝸牛殼弄碎,再把蝸牛切成片,要麼生吃,要麼像牛排一樣煮熟。非洲人每年都會吃掉成千上萬隻非洲蝸牛。為了蝸牛的供需得到滿足,還進行了人工養殖。
  • 蝸牛,你給我站住!
    到80年代末,這些毫無反抗之力的當地「土著」在野外幾近滅絕。    為了拯救這個瀕臨滅絕的孤獨物種,6所美國和歐洲的動物園於1993年聯合開展「救生艇計劃」,從事製藥行業的米勒和曾任高中教師的米爾斯就是在那時加入了聖路易斯動物園的志願者隊伍。    23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 日本是如何吃還海蝸牛的,看完整個過程,相信很多人都不想吃了
    加納吃蝸牛要說到吃蝸牛相信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比的過加納,加納人吃蝸牛絕對是世界第一的,甚至他們都把野生的蝸牛吃到了瀕臨滅絕了,現在只能靠養殖了,這有點像我們國內吃小龍蝦一樣,而在加納吃蝸牛就像我們平時吃雞鴨魚肉一樣的正常,加納一年需要消耗1500萬公斤,這個數量讓我們都不敢想像了
  • 這種蝸牛繁殖速度非常快,卻被非洲這個國家吃到快要滅絕
    而在非洲,有一種個頭非常大的蝸牛,這種蝸牛繁殖速度非常快,卻被當地人吃到快要滅絕。今兒個,小咖帶你去看看。加納,位於非洲西部,這裡盛產黃金,有黃金海岸之稱。而除了黃金之外,加納當地人非常喜歡吃蝸牛,據說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非洲大蝸牛,相對於普通蝸牛來說,體型算是巨大的了。
  • 中國人不敢碰,卻被非洲人吃到快滅絕了,一年吃上百萬斤
    我們品嘗起來的時候,會感到非常的香,但是老外接受不了這種味道,甚至還把它吐出來,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也會無法接受國外的食物,非洲大蝸牛在我國屬於外來入侵物種,非洲人非常喜歡吃它們,這種蝸牛的產卵數量非常驚人,一次產卵可達700例,但即使是這樣的數量,非洲人依然能吃到它們絕產,中國之所以不吃非洲蝸牛。
  • 能把蝸牛吃滅絕,靠養殖解決食物需求!
    蝸牛在中國就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小動物,它們的動作非常緩慢。但是在非洲人民心中,蝸牛卻是一種非常好的美味,雖然我大中華的吃貨也是非常多的,但是要是論吃蝸牛還是比較少見的,這樣一比較看來非洲人民的吃貨屬性可以和我國人民相媲美了。
  • 連水泥都吃的野生動物,非洲人把它吃到瀕危,在中國卻泛濫成災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樣一種連水泥和同類都吃的野生動物,彪悍生猛的非洲人把它吃到瀕危,然而它在中國卻泛濫成災!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學名褐雲瑪瑙螺。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入侵物種之一,不僅是農民痛恨的害蟲,其攜帶的大量寄生蟲還會對人和其他動物造成傷害。非洲大蝸牛最長可以達到二十釐米。
  • 神秘野生動物,見人縮回殼裡只在雨後現身,非洲人差點把它吃滅絕
    為了讓大人看仔細,一個孩子還把自己手中的蝸牛倒進一塊長條石頭縫隙中,說是讓它爬出來沒縮著了。只是受到打擾的蝸牛們,紋絲不動趴在石頭上,像是集體犧牲了一樣。記憶瞬間回到三四十年前的小山村,那時的孩子們沒有電視可看,也沒有玩具可玩,最快樂的事,就是雨後到石頭縫或樹幹上去尋找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