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有多聰明?學你說話,和你交談,這只是它的小技能。通過在鸚鵡身上進行的「棉花糖測試」,科學家發現鸚鵡有和黑猩猩一樣的思維與決策能力。
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博士是「棉花糖測試」的創造者,雖然他深受菸癮困擾,但他的研究領域卻是自控力。「棉花糖測試」作為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最早被用來測試兒童面臨延遲滿足感時如何選擇,實驗結果常被用來證明自控力的重要性。
20世紀60年代,米歇爾在斯坦福的Bing幼兒園進行了實驗,研究團隊會給孩子們提供不同的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得到吃一個棉花糖的獎勵,另一種是選擇在房間獨自等待一段時間後,獲得吃兩個棉花糖的獎勵。
這個實驗是長期的,一直延續到這些接受測試的孩子長大成人。經歷大約50年的觀察,米歇爾得出結論,那些選擇等待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獲得成功,而且等待的時間越長,成功的機率也變得越大。
認知科學的研究者將「棉花糖測試」定義為一種經濟決策,其過程有認知上的挑戰性,因為它需要被測試者對當前所面臨的情況進行全面而綜合的評估,同時還需要理解抑制對眼前利益的衝動有助於獲得未來的獎勵。
動物學家起初使用餅乾或者瓜子作為獎勵,但是由於缺少雙手,鸚鵡不得不在作出選擇前就將食物放在嘴裡,「缺乏功能性雙手的非靈長類動物必須在做出決定之前將食物放入口中,這嚴重影響了實驗結果」,試驗負責人德國鳥類研究所的奧古斯特·馮·拜仁表示。隨後,研究者們用代幣取代了食物。
接受測試的是四個不同品種的36隻鸚鵡,包括綠色金剛鸚鵡、藍喉金剛鸚鵡、藍色金剛鸚鵡以及非洲灰鸚鵡。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提前培養鸚鵡學會將代幣與獎勵聯繫起來。比如,一個塑料管代表一顆核桃,一個金屬管代表一粒瓜子,一個金屬環代表一顆玉米粒。
在鸚鵡掌握了代幣對應的獎勵物品後,實驗正式進行,鸚鵡需要在眼前的食品和代幣之間做出選擇,代幣所代表的獎勵優於眼前的食品。結果表明,所有鸚鵡都抑制住衝動選擇了代幣,從而使它們的獎勵最大化。這與對黑猩猩的測試結果相當,且鸚鵡表現得更為出色。
研究人員表示,鸚鵡表現出的延遲滿足以得到最大化獎勵,經歷了兩個步驟,首先它們需要建立起代幣與獎勵的對應關係,隨後在面臨選擇時作出更優選擇。這個過程,需要優秀的認識和認知能力。
由於接受測試的鸚鵡都是人工餵養的,而野生鸚鵡的蹤跡又很難追蹤,所以還無法斷定實驗結果的普遍性。
但在更為多樣的自然環境中,鸚鵡面臨著更為複雜的選擇,在覓食、棲息地選擇、飛行路徑等問題上,都需要用更合理的決策維繫生存。
你對鸚鵡的認知能力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