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很聰明?研究人員用「棉花糖實驗」,證明它優秀的認知能力

2020-12-05 FUN知識點

鸚鵡有多聰明?學你說話,和你交談,這只是它的小技能。通過在鸚鵡身上進行的「棉花糖測試」,科學家發現鸚鵡有和黑猩猩一樣的思維與決策能力。

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博士是「棉花糖測試」的創造者,雖然他深受菸癮困擾,但他的研究領域卻是自控力。「棉花糖測試」作為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最早被用來測試兒童面臨延遲滿足感時如何選擇,實驗結果常被用來證明自控力的重要性。

20世紀60年代,米歇爾在斯坦福的Bing幼兒園進行了實驗,研究團隊會給孩子們提供不同的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得到吃一個棉花糖的獎勵,另一種是選擇在房間獨自等待一段時間後,獲得吃兩個棉花糖的獎勵。

這個實驗是長期的,一直延續到這些接受測試的孩子長大成人。經歷大約50年的觀察,米歇爾得出結論,那些選擇等待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獲得成功,而且等待的時間越長,成功的機率也變得越大。

認知科學的研究者將「棉花糖測試」定義為一種經濟決策,其過程有認知上的挑戰性,因為它需要被測試者對當前所面臨的情況進行全面而綜合的評估,同時還需要理解抑制對眼前利益的衝動有助於獲得未來的獎勵。

動物學家起初使用餅乾或者瓜子作為獎勵,但是由於缺少雙手,鸚鵡不得不在作出選擇前就將食物放在嘴裡,「缺乏功能性雙手的非靈長類動物必須在做出決定之前將食物放入口中,這嚴重影響了實驗結果」,試驗負責人德國鳥類研究所的奧古斯特·馮·拜仁表示。隨後,研究者們用代幣取代了食物。

接受測試的是四個不同品種的36隻鸚鵡,包括綠色金剛鸚鵡、藍喉金剛鸚鵡、藍色金剛鸚鵡以及非洲灰鸚鵡。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提前培養鸚鵡學會將代幣與獎勵聯繫起來。比如,一個塑料管代表一顆核桃,一個金屬管代表一粒瓜子,一個金屬環代表一顆玉米粒。

在鸚鵡掌握了代幣對應的獎勵物品後,實驗正式進行,鸚鵡需要在眼前的食品和代幣之間做出選擇,代幣所代表的獎勵優於眼前的食品。結果表明,所有鸚鵡都抑制住衝動選擇了代幣,從而使它們的獎勵最大化。這與對黑猩猩的測試結果相當,且鸚鵡表現得更為出色。

研究人員表示,鸚鵡表現出的延遲滿足以得到最大化獎勵,經歷了兩個步驟,首先它們需要建立起代幣與獎勵的對應關係,隨後在面臨選擇時作出更優選擇。這個過程,需要優秀的認識和認知能力。

由於接受測試的鸚鵡都是人工餵養的,而野生鸚鵡的蹤跡又很難追蹤,所以還無法斷定實驗結果的普遍性。

但在更為多樣的自然環境中,鸚鵡面臨著更為複雜的選擇,在覓食、棲息地選擇、飛行路徑等問題上,都需要用更合理的決策維繫生存。

你對鸚鵡的認知能力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請隨手關注、點讚、評論,每天一點泛閱讀!

相關焦點

  • 不僅如此,烏鴉能和兒童一樣通過棉花糖實驗
    一切用科學說話,烏鴉再次證明了它們超強的認知能力。烏鴉喝水實驗2014年,科學家對新喀裡多尼亞特有的新喀鴉進行了喝水實驗的驗證。經實驗表明,為了能喝到杯子裡的水,烏鴉會將物體放入水中,來提高水的高度,最終喝到水。研究人員認為,新喀鴉能夠像兒童一樣理解因果關係,這種理解能力與7歲兒童相當。
  • 史丹福大學棉花糖實驗:擋住誘惑的孩子更優秀
    美國史丹福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個4歲的孩子單獨待在房間裡,給他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如果他能堅持15分鐘不吃這顆棉花糖,會再給他一顆作為獎勵。 門被關上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進嘴裡;有的孩子甚至「熬」了14分鐘,最後還是功虧一簣。
  • 鸚鵡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來看看它有多厲害
    如果說哪種生物進化得最成功的,南方古猿一定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因為它一路進化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不過,其實從進化的角度講,蝙蝠應該是地球上進化圈的「異類」,也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因為它作為一個哺乳動物,不僅擁有了飛行的能力,而且還讓自己百毒不侵。
  • 智商排名前八最聰明的鸚鵡,來看看你家鸚鵡排第幾
    但是,這些鸚鵡似乎還有其他鸚鵡不具備的智力,可以與5歲的孩子匹敵。非洲灰人一直在思考,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鸚鵡的推理能力與四歲孩子有著相同的水平。測試還表明,非洲灰鸚鵡能夠使用以前僅在人類和猿類中發現的那種選擇和消除技巧,來找出隱藏食物的位置。它們還非常擅長於形狀識別,顏色識別以及零概念(區分零和不是零的數字)。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哄騙或許可以暫時穩住孩子,卻不利於孩子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自控力。那麼什麼是棉花糖實驗呢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曾做過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目的在於考驗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經過14年的研究,最終發現:自控力,是影響孩子今後成就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且在後續研究中也發現,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導和學習的。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
  • 新新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or聲譽管理
    然而有疑問提出,自制力,而非戰略策劃能力(strategicreasoning),是否是影響行為的因素之一。但是,在2017-18年間,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界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現代學者無法重現眾多經典的實驗結果。據保守估計,歷史上1/3的心理學論文(包括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的結論,現在無法通過實驗復現。同時,關於實驗數據造假、實驗設計不夠嚴密、錯誤使用統計學工具等傳聞層出不窮。
  • 「棉花糖實驗」研究表明:別信直覺,自我懷疑才是成功的王道
    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位名叫沃爾特·米歇爾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幼兒的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在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中,他把一顆棉花糖放在學齡前兒童面前的桌子上,以測試他們的意志力。結果怎麼樣呢?
  • 動物也聰明
    幾位研究人員對海豚在「智力」中的水平進行了排名。眾所周知,他們從事複雜的遊戲行為,並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最近,海豚在一項基本問題上使用了一些工具:當在海底尋找食物時,許多海豚會撕下一塊海綿,把它們纏繞在「瓶鼻」上,以防止擦傷。
  • 史丹福大學揭示成功秘訣,聰明、勤奮都排在後面,第一名竟然是它
    史丹福大學揭示成功秘訣,聰明、勤奮都排在後面,第一名竟然是它!有什麼樣的質量對孩子將來的業績影響最大的實驗證明嗎?是的,這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瑪做的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年代,史丹福大學的Walter Mischel教授以該大學附屬幼兒園近600名孩子為對象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告訴我們,如果不在所有的孩子面前放棉花糖,不馬上吃這個糖的話,之後會有另一種糖作為獎勵,然後,研究員離開房間,15分鐘後回來。
  • 這種鸚鵡智商逆天,會網購會聊天,因為太聰明瀕臨滅絕
    非洲灰鸚鵡,這個我們平時很少接觸的品種,是鸚鵡中非常逆天的種族。經過訓練後,它們的智商可以達到5歲小孩水平,掌握超多詞彙量,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在非洲的維和部隊曾經有人養過一隻東北口音的灰鸚鵡,那大碴子味兒比冰雪大世界的左右哥不遑多讓。這個品種的鸚鵡曾經出過不少名極一時的「奇葩」,也是科學家們研究鳥類認知及動物智能的好幫手。
  • 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你,決定因素是自控力
    這個經典的心理測驗就是「棉花糖實驗」:在史丹福大學的必應幼兒園裡,一群孩子被帶到一個「驚喜屋」,他們將面臨一個驚喜,也是一個難題:怎麼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棉花糖。實驗中,小孩子們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有時是曲奇餅、巧克力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通常是20分鐘),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
  • 動物越來越聰明 老鼠也有元認知
    但是現在老鼠可以聲稱它們有一項更高級的才能:自我認知。這不是認知論,但是發表在3月8日出版的《現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一些第一手的證據,可以證明老鼠知道它們自己知識的限度——這是一種過去一直被認為只有最聰明的動物才有的能力。 元認知即自我認知。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對思維活動的自我體驗、自我觀察、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
  • 專題二:鸚鵡科鳥綱的聰明之處
    你還記得鸚鵡界的「愛因斯坦」嗎那是一隻名為Alex的非洲灰鸚鵡它因其非凡的認知和交流能力而聞名世界當它去世時全球各大媒體爭相為它刊登「訃告」 Alex與裴伯博士那麼鸚鵡科中都有哪些較為聰明的鸚鵡呢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一下吧
  • 關於棉花糖實驗,99%的人都理解錯了!
    在湛廬教育廬客匯閱讀晚課第114堂課程上,清華大學社科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顧問、資深心理諮詢師徐卓老師詳細解讀了湛廬文化出品的《棉花糖實驗
  • 由經典斯坦福棉花糖實驗說起,人是如何慢慢廢掉的,缺的是什麼
    研究者找來一些幼兒園的小孩,讓他們單獨呆在一間小房間裡,桌子上放著那個年代的小孩很難抵禦的誘惑:一顆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房間一下,這段時間內,孩子隨時可以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堅持等到他回來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作為獎勵。
  • 動物界的「愛因斯坦」,聰明能力遠超人類的想像
    黑猩猩解決問題的能力黑猩猩有動物界「愛因斯坦」的美譽,它的聰明能力是讓一些科學家著迷的主要原因。在德國萊比錫動物園,科研人員在測試黑猩猩布魯克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將一個深長狀的玻璃試管固定於一個地點,開始環節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的飲料,讓布魯克無法直接喝到,科研人員拿出三種吸管,只有一種是空心管可以使用,另外兩種是實心管且一長一短。實驗目的是觀察布魯克在選擇工具目標時的隨機應對能力,前提是布魯克從未參與這樣的訓練活動。
  • 被誤解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等當年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被證明是錯誤或是有偏頗的。 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測試是非常有名的社會科學研究之一:在一名孩子面前放置一塊棉花糖,告訴她,如果她能堅持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孩子一人待在房間。
  • 烏鴉和鸚鵡哪個才是最賤最聰明的鳥中的社會大哥?
    第一個實驗太簡單了,對於學習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強的烏鴉來說簡直是侮辱。於是研究者設置了下一個實驗,這次只有一個容器,但卻有兩種「石頭」。在一項實驗中,研究員設置了一個「保齡球」遊戲來測試啄羊鸚鵡的智商。 一塊被玻璃保護的斜板上放有啄羊鸚鵡最愛的花生,但它卻不能用喙夠到。它很快就學會了用研究員提供的小木球,以打保齡球的方式把花生撞下來。
  • 「棉花糖實驗」:能自制的孩子更優秀
    自制力是指著控制自己的能力,能夠自控自立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之後的發展與成長,對於孩子以後的人生是有足夠重要的影響。父母要認識到自制力對孩子的重要性,要懂得在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能夠有自控能力,從而約束到自身的行為,讓自己能夠做出一些正確的選擇以及行為,從而使得孩子成長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