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棉花糖實驗:擋住誘惑的孩子更優秀

2020-12-05 人民網教育

美國史丹福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個4歲的孩子單獨待在房間裡,給他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如果他能堅持15分鐘不吃這顆棉花糖,會再給他一顆作為獎勵。

門被關上之後,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進嘴裡;有的孩子甚至「熬」了14分鐘,最後還是功虧一簣。剩下三分之一的孩子度過了大概是有生以來最為艱難的15分鐘,他們的表現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拿起棉花糖,細細嗅聞它的香味;有的圍著桌子走來走去;有的玩自己的裙子或褲子,遮眼、面壁、唱歌……最逗的是一個小女孩,她把棉花糖的「芯」吃空了,還佯裝沒有吃。《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作者喬辛·迪·波沙達對此評論道:「我們知道她會成功,但必須有人盯著她!」

10多年後,研究人員發現:能夠堅持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以後,不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優秀。因為,這些抵擋住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已經懂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是「推遲享受」的能力——自律。

寫到這裡我有些汗顏了,現在離交稿時間還有7小時25分鐘,我的「拖延症」又發作了一次。在之前的兩個多小時裡,我逛了淘寶、刷了微博、聊了微信——我就像那三分之二的孩子一樣,一口氣吃掉了所有的「棉花糖」,可問題是,內心絲毫感受不到「棉花糖」的甘甜,相反一直充滿了焦慮。

對照棉花糖實驗,自我反省:問題出在哪裡?

只要現在採取行動,哪怕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就能獲得內心的平靜,但因為缺乏自律,克服不了眼前的欲望,不願意去做一件從長遠來看更有益的事情。

如何解決?

孩子們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忘記」欲望。他們只有4歲,但已經了解自己的大腦會想什麼,認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懂得如何控制它。對付「拖延症」也是一樣,得預先制定具體的應對方案,不然「該做的事」又會敗給「想做的事」。

具體方案?

字數差不多了,不如,先去睡覺,明天再想吧……

相關焦點

  • 「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孩子經不住「誘惑」其實是「意識不同」
    一個家庭教育首先要培養好孩子的自控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們以後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才不會抵擋不住,導致一些不應該發生的意外發生。就像一個很典型的實驗-棉花糖的誘惑。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 在幼兒園裡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就是將小朋友們單獨留在一個房間,房間裡擺一個盤子,盤子裡有顆棉花糖。然後就告訴孩子:"我有事要離開一會,待會如果我回來的時候,棉花糖還在的話,就會再給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
  • 「棉花糖實驗」:能自制的孩子更優秀
    ,但是依舊是有自制力缺乏的狀況,更不要說孩子了。 其實自制力的提出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了,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棉花糖實驗,從而確定這自制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 被誤解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測試是非常有名的社會科學研究之一:在一名孩子面前放置一塊棉花糖,告訴她,如果她能堅持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孩子一人待在房間。
  • 著名棉花糖實驗:自控力差真的就怪孩子?家長更要學會反思
    不妨先從一項著名的實驗說起:棉花糖實驗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國史丹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米歇爾,就設計了一項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而這項實驗主要是關於自控力的驗證。那些控制住沒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等待的這段時間,會通過各種方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唱歌,或者是乾脆把面前的這塊棉花糖推開,有的孩子甚至會閉上眼睛。但這項實驗還遠遠沒有結束,在14年之後,米歇爾再次找到了當年參與到這項實驗的孩子。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新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導語:很多家長都聽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上個世紀6、70年代,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切爾將一群孩子召集到一起,每人發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們有兩種選擇,一是現在把糖吃掉,二是等15分鐘再吃,到時候可以得到兩塊棉花糖
  • 由經典斯坦福棉花糖實驗說起,人是如何慢慢廢掉的,缺的是什麼
    01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及思考1972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者找來一些幼兒園的小孩,讓他們單獨呆在一間小房間裡,桌子上放著那個年代的小孩很難抵禦的誘惑:一顆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房間一下,這段時間內,孩子隨時可以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堅持等到他回來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作為獎勵。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
  • 左暉、張一鳴與斯坦福棉花糖實驗
    我們從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說起: 實驗中,給孩子們每人一顆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也可以等15分鐘後再吃。如果能等15分鐘,就可以再得一顆。
  • 棉花糖實驗:擁有自制力更容易成功|4個策略,教孩子抵抗誘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棉花糖實驗"。把一群孩子關在一個小房間裡,每個人發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棉花糖可以吃。如果你等待15分鐘之後再吃,就可以再得到兩個棉花糖。但如果你抵制不了誘惑,提前把手上的糖吃掉,就得不到更多的棉花糖了。所有的小孩在最開始的時候,都非常按捺自己立馬吃掉棉花糖的衝動,等了一會兒,絕大多數小孩都堅持不住了。但是唯獨有兩個小孩,他們堅持了15分鐘,成功的拿到3顆棉花糖。研究人員對於這些小孩的後續表現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
  • 研究人員用「棉花糖實驗」,證明它優秀的認知能力
    通過在鸚鵡身上進行的「棉花糖測試」,科學家發現鸚鵡有和黑猩猩一樣的思維與決策能力。史丹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博士是「棉花糖測試」的創造者,雖然他深受菸癮困擾,但他的研究領域卻是自控力。「棉花糖測試」作為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最早被用來測試兒童面臨延遲滿足感時如何選擇,實驗結果常被用來證明自控力的重要性。
  • 棉花糖實驗和兒童平衡車的成長故事
    也許你聽過棉花糖實驗,又或者不清楚。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對兒童的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的實驗。它是史丹福大學Walter 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
  • 「棉花糖實驗」並不能驗證「意志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功
    蜂窩兒童大學翻譯推薦讓每一個家長了解國際前沿教育變革現代生活中似乎到處充滿了誘惑,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似乎一輩子都需要不斷地抵禦誘惑才能獲得成功。我們或許還聽說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論證那些意志力強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在未來的人生中獲得成功。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自律真的可以帶來自由嗎?意志力會有代價嗎?
  • 心理學家的兩次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孩子的自控力要這樣培養!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哄騙或許可以暫時穩住孩子,卻不利於孩子後天的培養,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自控力。那麼什麼是棉花糖實驗呢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曾做過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目的在於考驗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進行了的一系列實驗,來測試兒童遲延滿足的能力和日後成功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實驗。研究人員讓一群4到6歲的兒童在15分鐘內選擇吃一個棉花糖還是兩個棉花糖。
  • 新新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or聲譽管理
    大家應該聽說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吧。坦福大學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了經典的心理學實驗,並報告說,那些戰勝了「立刻吃下去」的誘惑的兒童,或許是因為更加在意成年人對自己的看法。棉花糖測試之所以著名(同時也臭名昭著),是因為研究人員表明,等待的能力(延遲滿足以獲得更大的報酬)與一系列積極的人生結果相關,包括在十多年後體現的,更好的耐壓能力和更高的SAT分數。
  • 怎麼提高孩子自控力?「棉花糖實驗」:家長不妨試試延遲滿足
    二、「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很重要棉花糖試驗其實在很早以前已經出現。如果我們拿出棉花糖,告訴孩子可以選擇現在吃掉或者等待十五分鐘之後再吃掉的時候得到雙倍的棉花糖。這個時候有很多孩子會選擇第一時間吃下棉花糖,還有一些孩子在忍耐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放棄了,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
  •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揭開關於兒童意志力的意外事實
    棉花糖測試是一項測試幼兒意志力的實驗。讓孩子拿著甜食獨自留在房間中,並要求他們在大人回房間之前不要吃它。研究表明,那些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將來的畢業考試中會有更好的成績,總體而言,他們會比那些未能通過測試的孩子更成功。
  • 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告訴你,決定因素是自控力
    【編者按】1966年至1970年代初,史丹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在幼兒園進行了一項有關自制力的測試。這個經典的心理測驗就是「棉花糖實驗」:在史丹福大學的必應幼兒園裡,一群孩子被帶到一個「驚喜屋」,他們將面臨一個驚喜,也是一個難題:怎麼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棉花糖。實驗中,小孩子們可以選擇一樣獎勵,有時是棉花糖,有時是曲奇餅、巧克力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通常是20分鐘),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兩個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