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棉花糖實驗"。
把一群孩子關在一個小房間裡,每個人發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
棉花糖可以吃。如果你等待15分鐘之後再吃,就可以再得到兩個棉花糖。但如果你抵制不了誘惑,提前把手上的糖吃掉,就得不到更多的棉花糖了。
所有的小孩在最開始的時候,都非常按捺自己立馬吃掉棉花糖的衝動,等了一會兒,絕大多數小孩都堅持不住了。但是唯獨有兩個小孩,他們堅持了15分鐘,成功的拿到3顆棉花糖。
研究人員對於這些小孩的後續表現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他們發現那兩個能夠延遲滿足、能夠自我約束的小孩,他們的成長和終身的表現,平均優於那些堅持不到15分鐘的小孩。
實驗證明:能夠成功地延遲滿足,能夠抵制眼前誘惑的人,他們是更容易成長和成功的。
延遲滿足,並不是故意拖延給孩子們想要的東西的時間,而是讓孩子選擇主動忍耐,在抵禦誘惑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需要面對的誘惑有很多。
如果他們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及時享受這些誘惑帶來的快感,在該努力學習的階段,不好好學習,沉迷於各種電子產品、娛樂,久而久之,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
那我們如何鍛鍊延遲滿足的能力呢?有4個策略分享給大家。
一、學會忍耐,對未來充滿希望。
延遲滿足首先要學會忍耐,忍耐不是指單純的自己學會等待,或一味的壓制我們的欲望,而是一種克服當前困難情景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和更大幸福感的能力。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吃葡萄的文字:
"有一堆葡萄,樂觀主義者,必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悲觀主義則相反,越吃葡萄越壞,吃到絕望為止。"
"先甜後苦"的人,他們必須即刻體驗滿足和快樂。這正如吃葡萄一樣,先揀好的吃,但是甜美的葡萄總是消失得那麼快,面對剩下壞的果實,沒有了任何誘惑和希望值得期待,自然也就沒有了"吃苦"的動力,最後他們就往往成了貪圖享樂的人。
比如說,我們在做作業的時候,控制不住地想要看電視,玩手機。我們應該做的,不是身體坐在那裡,心裡卻想著電視和遊戲,而是應該先忍耐做作業的辛苦,再去享受看電視的快樂。
這就是"先苦後甜"的做法,只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再忍耐一下,我們最後會得到更好的享受,得到更大的快樂。對未來的結果充滿希望,是讓我們更好的延遲滿足的動力。
二、在最有決心的時候,規避誘惑選項。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決定做一件事情的當下,一定是最有動力、最為"堅毅"的。
比如說你決定要為期末考試開始認真複習了,頭兩個小時,你一定都在全力以赴。那麼什麼時候你會開始抵制不住誘惑、追求即時滿足呢?一定是我們複習了一段時間,疲倦了之後。
所以我們需要做什麼?
就是在下定決心好好複習的當下,就把自己的電腦、手機這些可能充滿誘惑的東西都鎖起來。那麼等到你想要去追尋及時滿足的時候,你的門檻就會更高。
這種不給自己留後路、創造阻礙環境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延遲滿足。
三、從小的誘惑開始練習,鍛鍊自己拒絕誘惑的能力。
我們如果在一些非常關鍵的事物上做不到延遲滿足,那可以先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鍛鍊,
比如說,我們可以刻意地要求自己把最喜歡吃的食物放到一餐的最後去吃;或者如果我們有很喜歡的電視劇更新了,要求自己每天只能看一集,並且只能在做完全部功課之後再看,等等。
我們在不斷地練習過程中所鍛鍊出的堅毅品質,是可以被轉移到其他更艱巨、更宏大的挑戰上去的,延遲滿足的能力是可以被遷移的。
四、即時有效的自我獎勵。
最後,為什麼人在延遲滿足的時候特別難受呢?
其實很簡單,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原本近在眼前的獎勵。
所以如果我們選擇了延遲滿足,也一定要適度地給自己心理、物質上的獎勵。
比如說,完成了一天辛苦的學習,如果時間還不是太晚,就獎勵自己玩20分鐘手機,或者獎勵自己吃些喜歡吃的東西。如果我們堅持了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努力學習,我們就給自己實現一個小願望,等等。
通過及時有效的自我獎勵,我們就會有更大延遲滿足的動力。這樣,我們才會更容易地做到延遲滿足,卻不會感到太煎熬。
最後,總結一下幫會自己提高延遲滿足能力的4個策略:
1.學會忍耐,對未來充滿希望。
2.在最有決心的時候,規避誘惑選項。
3、從小的誘惑開始練習,鍛鍊自己拒絕誘惑的能力。
4、即時有效的自我獎勵。
文/安竹老師本文由@曉婉老師說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更多教育乾貨、提分技巧,點擊我的頭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