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力諾科技園,偌大的光伏發電站非常壯觀。 (記者 萬兵兵 攝) |
![]() |
▲力諾科技園內,信號燈上安裝了太陽能板用來發電。 |
□本報記者 萬兵兵 實習生 王愛景
近期,國家電網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個人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併網,這引起了業內以及普通民眾的廣泛關注。以前都是從國家那裡買電,現在自己不僅可以發電還能賣給國家掙錢。這種反差,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眼球。這幾天,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向電力部門諮詢個人光伏發電併網的事情。
個人光伏發電到底難不難?多長時間才能回收投資?賣給國家電網門檻高不高?這些問題都需要解答。為此,本報記者專門採訪了光伏生產企業和電網公司的相關人士。
個人發電受場地限制很明顯
個人發電可行嗎?能不能在小區樓頂上或者農村屋頂上自建呢?需要多大面積太陽能板才夠呢?在國家電網發出鼓勵個人發電的利好消息後,很多百姓都在關注這些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相關專家。
「個人光伏發電需要場地,一般居民用戶沒有足夠大的地方建立一套系統。」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市場總監劉建力告訴記者,國家鼓勵個人光伏發電,實際上是順應了全球節能環保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有利於擴大國內光伏產業市場,也有助於民用發電的推廣,從前景來看是很好的。不過,他也指出了個人光伏發電遇到的兩個棘手問題,一個是場地,另外一個就是成本。
劉建力舉例說,以濟南的光照強度來說,一瓦光伏組件一年能發1.2度電,3000瓦的話就是3600度電。假設這個電量能夠滿足居民用電需求,而且還能賣給國家電網,可要想建3000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卻沒有這麼大的場地。「平鋪的話,1000瓦就要佔地10平米,3000瓦就是30平米,一般用戶沒有這麼大的地方。」劉建力表示,我省個人光伏發電的第一人,青島的徐鵬飛是在小區樓頂公共區域建立的發電系統,辦理手續等過程非常麻煩,能夠順利併網已經很不錯了。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濟南不少新建小區,如果不是頂層住戶,物業都不讓在樓頂安裝太陽能,所以如果個人發電,場地是個問題。此外,自建發電系統能否滿足自身需求也是個問題。以家住偉東新都的張先生為例,他家每月用電400度,一年要用4000多度,顯然如果他自建發電系統的話還不能滿足自己家庭需要,更不用說再賣給國家電網了。
補貼不到位回本就很慢
「主要是投資回本的問題,如果能夠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這個事情就好多了。」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營銷部營業處處長張軍告訴記者,作為電網公司來說,從擔負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說,對於個人光伏發電是採取引導和扶持的政策,像免費併網等等,都是採取的優惠措施,儘可能地幫助這些個體。「我們也是邊走邊幹,儘可能地給大家提供便利。」
不過,他也坦承,由於現在國家對個人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還沒有到位,這就使得個人光伏發電無法迴避投資回本的問題。根據估算,以青島的徐鵬飛為例,每年總發電量2600千瓦時,以每千瓦時電0.4469元計算,收益約1206.6元。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2萬多元的投資,大約需要18年收回。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生產的光伏組件的設計壽命多數是25年。所幸的是,回收成本還沒有超過設計壽命,不過漫長的回本過程依然是讓個人用戶感到最為棘手的問題。
同一些企業獲得國家補貼不同,個人光伏發電的補貼還沒有出爐,因此現階段他們要想賣給電網只能「吃虧」。山東電力集團公司營銷部營業處處長張軍告訴記者,由於個人光伏發電客戶沒有獲得補貼政策支持,因此電網公司只能按照每度電0.4469元的價格來收購這些電。
「現在只能按照燃煤標杆電價,以後補貼政策出來之後,會好很多。」在記者的採訪中,電力公司和光伏企業均對有望近期出臺的補貼政策寄予了厚望。據估計,如果補貼到位後,國家電網能夠以1元或者1.2元左右價格收購這些電的話,那麼個人光伏發電投資者回本速度會大大提升。「青島的那個例子,估計也就用七八年就能回本了。」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市場總監劉建力表示,現在一瓦的投建成本在9-10元左右,當個體投資者回收成本的周期縮短後,個人光伏發電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局面,有利於整個產業的壯大。
劉建力認為,個人光伏電站的發展,將開啟一個巨大的光伏應用市場。據估計,一旦像德國那樣開啟個人光伏電站市場,中國每年可實現光伏裝機量50吉瓦(1吉瓦=1000兆瓦),佔到全球光伏總裝機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