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Cornelis Cort 1565 Grammar
你身邊生活著殭屍,體現為他們愛說這幾句話:沒什麼用的!我早知道了!事情都一樣!不過如此!這些話聽起來飽經風霜,其實是缺失好奇心的標誌,有些年輕人覺得這麼說很酷,是在找死,不僅不躲殭屍咬,反而主動去咬殭屍。因為好奇心可以培養,也可以殺死。
說到這種話題,怎能少了一位永遠的男主角呢,他就是愛因斯坦,關於好奇心,他是這麼說的:「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不過有強烈的好奇心。」
一篇發表在Neuron的文章證明,好奇心甚至能提高人們對「無興趣之事」的學習與記憶能力。那些實驗參與者更好奇的問題,在給出答案之前,閃現一些大眾臉的照片,隔段時間測試,他們對這些臉的辨識度大大提升。
好奇心,在心理學家Christopher Peterson和Martin Seligman看來,更是聯繫著人的諸多優點:創造力、智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性、自控力、願意改變現狀;它還能帶來以下正面影響:幸福感、健康、長壽、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天生就有好奇心,不過由於焦慮、懶惰、恐懼、懲罰或者溺愛,慢慢消失了。當然,它也可以經由訓練重生且變強。方法在孩子身上,他們不停地提問,能把大人搞崩潰,這就是好奇心旺盛使然。我還記得小時候有次和一位老人走夜路,問他為什麼路上的水窪是亮的,泥土卻不亮?他的答案是:我們要專心走路!人的好奇心也就是這麼凋謝的,因為絕大多數人好面子,不願意承認「我不懂這個問題。」
更可怕的是,人害怕自己會提蠢問題。
財富500強之一的陶氏化學公司,它的CEO,Mike Parker,有個有意思的觀察:許多領導者是知識淵博的天才,他們最後都失敗了,就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提問,害怕提問,他們不知道,就是愚蠢的問題,也有其價值,它至少可以開啟一次談話。
隔行如隔山,知識分工如此精細,我們提問,往往是蠢的,知道這點,才不會害怕問錯了沒面子,常問「為什麼」,就可保有好奇心。
你孩子東問西問,沒完沒了,你可千萬不要訓斥他(她),更不能因為不懂惱羞成怒,否則就是讓他們變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