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上不斷見到有關凌空勁相關的報導及言論,而且有不少出自武林中人,竟然還有不少肯定的言辭。筆者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對使用「凌空勁」輕易發人於丈外,甚至是沒有肢體接觸就可以讓人跌倒這樣故弄玄虛的行為深表質疑。筆者以《武魂》2013年第1期《學術爭鳴》欄目中的一篇文章《凌空勁的探討》為例予以說明,作者崔勇先生在文中還配了兩張練功照。從拳照中看出,崔先生在武術中浸染多年,是頗有功底之人。然文中所提觀點,閱讀之後實在不敢苟同。思之再三,深恐誤導後學,特寫一篇有感短文供愛好者共鑑。
崔先生在文章中對凌空勁的看法是:1、凌空勁是真的,客觀存在的;2、凌空勁是一種功夫,不是輕而易舉就能上身的;3、凌空勁的運用要有特定的對象;4、郾凌空勁只能作為一種遊戲,不能應用和實戰。(黑體字為原文)文章中列舉了於功保先生《中國太極拳辭典》以及康戈武先生《中國武術實用大全》書中對凌空勁的描述。
記得去年在網絡及其他多種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凌空勁,最後是以某位女士被逐出師門而告終。對於外行而言,有不少人對凌空勁信以為真,因為平時播出的武俠影視,對門外人確實影響很大。但如果門內人,也就是內行,如崔勇先生,也要持有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這就對後輩新學有不負責任之嫌了。
筆者自幼習武,涉獵過多門武學,我的少林師父尹長松先生是湖南民間武師。他曾遍訪名師,其中有一位就是洪江的劉其武。師公劉其武曾任國民黨武術教官,在建國前參加了四川青羊宮的擂臺賽,並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績。當時的賽事是全國性的,不論朝野、不論僧俗、不論身份均可參加。據師公所言:其一,兩米多高、不到三米的擂臺,除個別是縱身用手抓住臺邊,再翻身上去的,沒有一個是飛上去的,絕大多數打擂的人都是爬梯子上去的,這從現實上否定了所謂的「飛簷走壁」。其二,來參賽的門派眾多,其中和尚、道士、尼姑都有,號稱有神功的更是不少,但結果沒有一個神功是真的,也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做到不接觸對方就能把人打倒的,這又否定了所謂的「神功」,也就是我們要說的「凌空勁」。同時他還告誡弟子,武術不是坑蒙拐騙,武術就是真才實學,來不得一點虛假。雖然師公已經仙逝,但他的教誨後學已銘記在心。
記得我曾在媒體上看到,有人仍在申辯說,宣揚「凌空勁」是為了宣傳門派,弘揚拳法,筆者亦不敢苟同,深恐這就是所謂的「功夫深不可測,以吸引弟子」之調。但我只想說,這樣的「遊戲」不能再玩下去了。我們應當認真對待祖先嘔心瀝血所創造的東西,只有好好地珍惜,認真研習,方能傳之一二於後。作為傳人,甚至只是一般的愛好者,我們都應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來對待傳統武術,不應以追名逐利的功利之心去神話它、歪曲它,老拳師對待武術往往存有敬畏之心,生恐糟蹋了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藏,知道一招一式之理皆來之不易,所以尤為篤實。
其實所謂「勁」者,乃力也。我們根據最基本的物理學原理來看,力的產生是通過作用體(施動者)與地面產生一個相對運動(反作用力)而釋放的,即所謂其根在腳、行於腰、發於四梢。可見,力的產生是有條件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力,更沒有無頭無據的勁,由此可推斷所謂凌空勁根本不存在。既然是不存在的東西,也就不是什麼輕易不能上身的,而是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的。因此筆者敬請某些別有用心的所謂大師不要再編織這虛幻的夢了,更不要欲蓋彌彰地一會說是真功,還可遇不可求,一會說是遊戲,不能運用和實戰,如此自相矛盾,實易讓人誤入歧途。希望我們本著求真的態度,反對一切虛假的東西,還原一個真實的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