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PB,馬拉松當中速度尤為重要。但是對於大多跑馬者來說,在跑馬後半程,尤其是30公裡以後掉速的情況時有發生。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掉速的情況,如何做才能有效提速呢?
跑馬後半程為什麼會掉速?
對於大多跑馬手來說,掉速主要由以下6個原因造成:
跑量不足
專業選手每個月800公裡,而大多數跑者平時也就三四百公裡甚至更少,那麼後馬拉松半程出現掉速的情況也不足為奇。而且一般來說,備戰一場馬拉松比賽的時間為2-4個月,在這期間,你至少需要跑4個30公裡以上的LSD。
訓練方式出問題
很多業餘選手都懂得每周進行LSD訓練,30km、35km的距離每周都會進行,但實際比賽過程中,卻發現後程仍然會出現明顯的掉速,這是因為平時訓練和比賽中所用的配速有偏差。
所以,在一個完整的馬拉松備戰周期中,LSD應放在早期進行,積累有氧耐力,在訓練中後期,一定要進行比賽配速跑或者乳酸跑的練習。高質量的跑步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跑量上的不足!
配速不合理、補給不足
整個跑馬過程中先快後慢是大部分業餘選手的通病,很多人認為整個馬拉松都是以勻速跑下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在整個的運動過程中都是有速度的細微變化的。
建議平時有一定跑步基礎和跑量,但對配速制定比較迷茫的跑友,以耐力係數4.65做為預定配速,賽前可進行該配速的專項訓練。比如,萬米40分,那麼馬拉松可按40*4.65=186分鐘進行,即4分25秒/km。
對於比賽過程中的補給,只需做到逢站必補,飲料站多補,用水站少補即可。
跑齡短
這個原因可能會被忽視,有些人身體好,天生速度快,一上來就跑馬拉松,而且跑量很大,但發現成績卻不咋地,後程仍會掉速。
根據觀察發現,有氧能力的提高不僅靠跑量,也靠跑齡,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初跑者跑量再大,也難以達到一名老手的耐力水平。或者說,跑齡可以彌補跑量的不足。
賽前準備不足
賽前準備包含多種,狀態調整、飲食、睡眠等都要考慮進去,一般賽前7-10天可逐漸減少跑量,賽前1-2天只需輕鬆活動即可。飲食方面,其實並沒有太大講究,多主食、吃飽、忌油膩、辛辣即可。這裡重點提到下,賽前一天糖原補充極其重要,甚至重於訓練!
天氣原因
以上五點是主觀因素,但是天氣因素,就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了。在比賽當天如果氣溫過高或過低致使後半程掉速,也不要強行加速,安全完賽最重要。
跑馬後半程如何有效提速?
跑友們參加馬拉松當然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績,那麼了解了跑馬後半程掉速原因後,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訓練,避免後半程掉速並有效提速。
步幅練習
是短距離的加速跑,慢慢開始,迅速加速到最快速度的95%,然後減速。每次練習的距離大約是50-100米。終點並不是跑多快,而是提高步頻。步幅練習可幫助改進跑步姿勢和動作,你可以在任何訓練開始時或結束後做這項練習。
快速衝刺跑
無論什麼距離的比賽,想要提高速度,速度訓練都是關鍵!這種100-300米的衝刺跑有助於提高速度,還可以拉伸肌肉並加大步幅。
長距離重複跑
重複跑的距離可安排為800、1600、2400米(操場的整數圈),也可安排在公園道路或長距離道路上進行。以預定的比賽配速完成其中的每一段距離,組間休息採用步行或慢跑的形式3-5分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逐漸增加重複的組數,這是提高跑步速度的一個有效方法,但要注意每次都要以預定的比賽速度進行。
間歇跑
在兩組速度跑之間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快速跑的距離可以是400米、1600米或其他距離。以1600米為例,跑8組,組間休息4分鐘。在休息時,根據身體感受,可以走也可以慢跑。在訓練前,要做合適的熱身練習。
變速跑
不一定是嚴格的結構化訓練,更像是速度遊戲。首先熱身,逐漸加速到略微吃力的狀態,然後保持速度,想跑多久跑多久;然後減速放鬆,再提速快跑。你可以使用地標、時間甚至感覺來計算跑量。因為你在不停地跑,它的實際難度會更大。變速跑訓練可以提高耐力。(更多跑步資訊請關注鵬友惠公眾號)
速度耐力
先選擇距離或時長,然後用計劃的比賽速度,或是更快的速度去跑夠距離或時間。在訓練開始和結束後,應當分別有兩三公裡的熱身跑或放鬆跑。跑步的速度,應當快過可以邊跑邊交談的運動強度。它可以幫你提高乳酸門檻,跑得更快,更輕鬆。
文末福利
我們將從關注鵬友惠的跑者中
連續5天
(互動時間:2020年11月13日-2020年11月17日)
每天隨機抽取1位幸運粉絲,
贈送安德瑪UA速幹運動T恤1件
2020年11月18日公示中獎者名單,鵬友惠保留最終解釋權
關於跑步訓練、受傷康復
跑步裝備、賽事報名,賽記故事分享等問題
請添加小編微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