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42.195公裡的距離上,有上坡有下坡,如何做到不掉速,是每個跑者內心的願望。
對於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來說,42.195公裡的距離的確是個天文數字,但凡有一點跑步基礎的人,心中都會有一桿秤,對自己能否完成這長距離的挑戰有個大概的預估。大多數人都是在前半段速度維持的很好,也都是按自己平時的預期去執行,但是到了後半段就開始突然掉速,有時候一點徵兆都沒有。
這應該是很多一般跑者的感受,也是一般跑者與精英跑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這種掉速的直接感受就是:邁不開腿但是本身心率又不高。最終演變成棄賽或者是跑走結合的方式完成比賽。當然這並不算違規,但是對於跑者的賽事體驗上來說明顯要更差一點。
歸根結底,就是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有氧訓練。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與人比較,尤其是在跑圈裡面,大家都很看重配速,10公裡的配速、半馬的配速,這都是衡量一個人水平的標準。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在跑步訓練的時候一味地追求速度,不光增加了受傷的風險,也讓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處在無氧運動過程中,這樣產生過多的乳酸,跑不動也就理所應當了。
冬天是練習有氧的最佳季節,因為為了安全跑步,很多人都會選擇慢跑,但是還不夠慢。要讓你的心率保持在140或者更低的時候,那對於正常年齡段的跑者來說,基本上也就是在做有氧運動。而且冬天比賽比較少,也不會打亂你的訓練計劃,抓住機會練好有氧跑,來年開春參賽再也不怕掉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