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30公裡就撞牆?我要把這牆撞得粉碎

2020-12-03 騰訊網

導讀

在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復工復產成為了中國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上半年很多或取消或延期的賽事,也準備在下半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推動賽事的落地。

資深老鳥跑者們紛紛準備重披戰袍,回歸跑道、山野中,還有許多新手跑友們,也在籌備著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之旅。

今天,小編就和新手朋友們聊聊,新手的「人生首馬」中一定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撞牆 」

30公裡後,歡迎來到新世界

馬拉松的圈子裡,口口相傳一堵神秘的牆,一旦撞上,你可能會開始懷疑人生,還可能會上演一場無與倫比的內心戲:

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來給自己找虐?

我腦子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麼要報名?

我的雙腿有了自己的想法,它要罷工了?

我要不要放棄?算了,還是再咬咬牙吧!

有一輛車子開過:啊啊啊,把我也帶走吧……

怎麼還沒到呢?我的腿怎麼回事?要廢了?

那麼在這裡,我首先要告訴各位即將入「坑」的新手小夥伴。

全馬≠半馬×2

撞牆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幾點就是,訓練不科學,補給不合理,配速不合理等等。

但也有一些普遍的疑惑,比如,為什麼到30公裡,就容易出現撞牆?

舉個慄子

假設一個人體重為65kg,體脂率大概為10%(完美身材),那麼身體大約有6.5kg的脂肪,而每1g脂肪能產生9千卡的熱量。

當脂肪全部燃燒的話就會產生:

6500×9=58500千卡的熱量

人體內的糖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血糖、肝糖原以及肌糖原,它們都可以為運動提供熱量。一般體重為65kg,大概有6g的血糖,94g肝糖原以及410g的肌糖原。

每1g糖產生4千卡的熱量,那麼體內的全部供能將產生:

(6+94+410)×4=2040千卡的熱量

再假設,這位跑者平均每跑1公裡需要燃燒60千卡的熱量,那麼:

脂肪:58500÷60=975公裡

糖:2040÷60=34公裡

由上面的推算可以得知,糖大概供能30公裡的跑步。體內的糖原耗盡,會發生明顯體力不支,導致運動能力下降的情況。

什麼是真正的撞牆?

在公眾號後臺也有首馬的跑友向我們提出了疑問。

「本人第一次跑馬拉松,不是說30公裡左右才會撞牆嗎,為什麼我跑到13公裡就明顯疲憊掉速感覺到撞牆了呢?隨後就只能跑跑停停了。」

其實這位首馬的跑友遇到的並不是真正的馬拉松撞牆!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撞牆呢?

相信很多跑友在跑步過程中會出現「岔氣」的狀況,同時伴隨呼吸急促、胸悶、步伐沉重,堅持不住跑步而變跑為走,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種很難受的生理反應,在生理學中稱為「極點」。

雖然「跑步撞牆」並沒有具體的定義

只要是身體和精神在跑步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拒跑的現象都可以統稱為「跑步撞牆」。

但是要注意,我們在跑馬過程中出現的「撞牆」不能完全用「極點」來解釋。

因為馬拉松「撞牆」與「極點」有很相似的地方,但其原因並不相同。

關於馬拉松「撞牆」

由於馬拉松屬於耐力運動,所以在運動的過程中,由有氧氧化系統供應的能量佔比高達95%。

我們身體主要通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兩種能量物質來供能,當運動強度超過50%VO2max時,糖的分解供能顯著增強。

此時糖原

會被大量消耗!

在持續時間超過3小時的運動中,肌糖原含量顯著降低,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比例加大。

在我們的身體中以糖原形式存儲在肌肉和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有限的。

再舉個慄子

研究表明,在長跑時大部分跑者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儲量僅可以維持約1~2小時的運動量,在半馬比賽中肌肉中的糖原可以維持90分鐘左右,在馬拉松比賽中肌肉中的糖原可以維持2小時左右。

當我們跑了1.5~2個小時,此時體內可用於為運動供能的糖基本上消耗殆盡,剩下的糖必須留著用於為大腦供能。

此時我們的身體不得不完全依靠脂肪來為運動供能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撞牆期」。

由於脂肪的供能效率比糖低,所以當運動的主要供能物質切換為脂肪後,人體會感覺渾身無力,腿發軟,以至於很多跑者無法再跑下去。

這種表現狀況和「極點」表現狀況極其相似,都氣喘無力,想停止跑步。

關於跑步「極點」

「極點」產生,是由身體從平常安靜的狀態進入運動狀態時,體內各器官及系統都需要一段時間作為適應。

訓練水平低及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不足,都會增加出現「極點」現象的機會。

反過來說,運動前做足準備活動,及體適能狀況得到改善後,「極點」現象就會推遲或減輕,甚至不再出現。

什麼樣的跑者容易出現撞牆

一般有三類跑者更容易出現「跑步撞牆」的現象。

01

第一類是沒有進行過訓練的初級跑者

這類跑者會在3km或4km處會出現「撞牆」,甚至有些基礎體能比較差的人在全力跑步時1km處(比如800米衝刺跑)就可能出現「撞牆」現象。

02

第二類是經常進行力量訓練,增肌的同時缺乏有氧訓練的人群。

其實以上兩類人群出現「撞牆」的現象大多與「極點」有關,都是因為跑步前準備不足和乳酸大量堆積而產生的。

03

第三類是訓練系統不科學的、準備不充分的馬拉松跑者。

首先我們應該要知道體內能夠儲備的糖原量取決於個人的健康水平和基因狀況。

大多數人體內大概能儲備2000千卡左右的能量,足夠支撐人體跑完32km。所以在30km-35km處容易出現「撞牆期」,因為體內糖原耗竭造成的。

減少撞牆帶來的影響

「撞牆期」無法避免,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減少其帶來的影響。

通過自身訓練,提升運動時人體氧化能系統利用脂肪的效率,並使自己的肌肉能夠儲備更多的糖原。

在跑馬拉松之前要攝入足夠的能量,同時也要及時補給運動飲料和能量膠。

小編給跑友們推薦兩個有效性減少馬拉松「撞牆」的訓練方法。

LSD

LSD是指強度較低、持續時間較長且不間歇地進行訓練,主要用來提高我們的有氧代謝能力。

一般每次訓練的時間可以控制在80—120分鐘(最多一般不超過150分鐘),心率區間控制在50%-70%。

關於強度,你可以理解為有喘氣感但心跳感並不明顯。

雖然LSD的速度較為輕鬆,但完成總跑量並不容易,隨著跑量的增加感覺會愈加明了。

對於不能堅持的初跑者,也可以用走跑結合的方法完成訓練。

計劃關鍵就是要讓訓練變得「連續」起來,讓機體逐步適應訓練負荷的同時提升有氧能力,久而久之,就會越跑越好了。

節奏跑

節奏跑是在設定好的距離或者時間範圍內維持不變的速度進行練習。身體經過這樣的訓練,能夠更有效的利用氧氣,也能讓自己跑的更快。

跑步時,心率區間控制在85%-95%

通常我們會把節奏跑的配速設定在乳酸閾附近,這樣可以更好地刺激我們的有氧能力。

相關乾貨文章推薦

最後要說的話

馬拉松「撞牆」和「極點」雖然狀態很相似,但產生的原因並不同,我們應該避免混淆從根本原因入手去合理應對。

其實出現「極點」或者馬拉松「撞牆」的情況不用氣餒,從側面證明我們還有很多的提升空間。

通過科學的訓練和合理的膳食計劃配合訓練後的放鬆拉伸,從而提高跑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才會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走出榮耀」馬拉松跑者顧佳芸:當我成為「網紅」之後
    因為我也好奇跑步 一直跑跑到能跑馬拉松會經歷什麼可是 時間不夠了賽前20公裡跑的最後2公裡我的腿已經邁不動步子時間還夠才過了2個半小時即使到不了終點我也要在賽道上盡到6個小時的努力 24-33公裡 將近15000步
  • 「走出榮耀」馬拉松跑者蘇衛東:跑步衝出中年危機
    我至今記得第一次參加馬拉松的起跑儀式。早晨7點30分,從外灘南京東路到和平飯店門前,17000人一起高唱國歌。跑者們都熱血沸騰,等待鳴槍發令。,是在楊浦濱江,計劃跑15公裡。我一直提醒她每5公裡補水、10公裡補能量膠,但她不太習慣,不願意停下來進行補給,一直不停地在跑。她跟導演交流時還覺得我有點囉嗦,但其實事後覺得,我這些話對她的訓練和比賽很有幫助。
  •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
    導語:和短跑比賽不同,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長跑過程,你需要更好的體質,更強的耐力,才能支撐你跑完全程的馬拉松。馬拉松有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那麼,一般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呢?根據標準,跑馬拉松全長多少公裡?一起來了解。
  • 我為什麼跑馬拉松?
    要說這幾年國內最火的運動,馬拉松不是第一也肯定能排進前三。有這樣想法,或者說誤解的人不在少數,實際上,馬拉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圖片來自:Unsplash首先,馬拉松是一項長距離的的田徑項目,全程馬拉松總長 42.195 公裡,半馬也超過 21 公裡,就連最短的迷你馬拉松也在 5 公裡左右。
  • 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種什麼體驗?
    這也是小編一直所遺憾的,但卻一直為跑馬拉松準備著,每每跑步都會適當增加跑步時長,增加跑步圈數,提高跑步速度,希望有朝一日能衝刺馬拉松。那些跑完馬拉松的人後來都怎麼了?跑完全程馬拉松後再回過頭跑五公裡是什麼感受?
  • 致新手們:一個全程馬拉松有多遠?
    如果你只是頭腦發熱,平時跑步最長距離都不超過10公裡,或者乾脆就是全新手,就不太建議隨便去挑戰馬拉鬆了,無論全馬半馬。有人說了,我有意志力,有熱情,雖然跑步時間不長,但是一定可以的。畢竟一般馬拉松關門都在6個小時開外。我們說的,既然參賽了,起碼你得是基本跑完的吧。那麼,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能挑戰呢。有幾個最基本的。
  • 【比賽】七種馬拉松完賽方式,你是哪一種?
    「我完賽啦,我艱苦地完賽了,我愜意地完賽了,我鬱悶地完賽了,我傲驕地完賽了……」 很多人都完成過馬拉松,這是結果,但完成馬拉松的過程卻可能大相逕庭。我自己也經歷過各種過程。用不同方式完成全馬,意味著所處跑步的不同階段,也可能代表了個人的跑步風格。
  • 資深跑友王樂:跑馬拉松需要「攀登不止」精神
    10月30號下午,在COLMO洗衣機的組織下,我還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進行了一場有關馬拉松的線下分享。」在COLMO打造的AI科技家電展區,王樂了解到,COLMO用了5年時間來研發太空艙洗衣機。「我覺得能持續5年開發一個項目,跟跑馬拉松很像。跑步不斷創造Pb,逐漸挑戰新高,和COLMO洗衣機潛心研發去解決行業難題,創造新的行業標準是類似的。」
  • 跑者|在馬拉松比賽終點求婚的那個人,是我……
    編者按對於你來說,馬拉松意味著什麼?對於絕大多數跑者來說,馬拉松就是生活。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位在馬拉松比賽終點求婚成功的跑者,六年來,馬拉松陪伴他走過了人生多個重要階段。15年跑步到現在已經有6個年頭了現在也在從事著跑步運動相關的工作跑步,對我的影響還真的是不小!那是2015年太原去秦皇島的火車臥鋪車廂,跑量只有幾十公裡的我忐忑的踏上了首馬之旅。
  • 只能死撐10公裡,非要挑戰馬拉松?跑者不一定非要跑馬啊……
    最近可能是剛剛開年的原因,跑圈又多了不少新的跑友。 當然大家也是按奈不住自身的熱情和內心的興奮…… 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一個跑者一生,一定要去跑一場馬拉松。」
  • 【跑友故事】解鎖上馬完美PB!多巴胺仍未褪去
    下午領完裝備我們晚餐各吃了兩碗麵條,對於南方人的我來說真的不太習慣麵食,但是大神說了,馬拉松飲食麵食最好早餐還要買饅頭吃呢,好在上海也是南方,我們吃完麵條走遍了南京東路四川中路都找不到饅頭店,就帶著寶礦力和手撕麵包回到了酒店休息。整理裝備,檢查補給,大神說這時候得有定裝照,於是見下圖吧,說過晚安後我睡得並不平靜…….
  • 到今天為止,我累計跑了1000公裡
    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我並不是每天都能跑5公裡甚至10公裡的大神,中間由於髂脛束綜合症和今年的疫情,有較長時間跑量劇減和歇跑。所以自我評價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勤勉的跑者。我跑過的最遠距離是21公裡,我沒有參加過正式的半程馬拉松,只是在小區附近跑了21公裡,更沒有參加過全程馬拉松。
  • 2020廣州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公裡)
    2020廣州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千米(公裡)?  比賽日期:2020年12月13日  比賽時間:7:30  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  參賽規模:20000人(含300個公益、慈善名額,其中公益名額
  • 上馬開跑 他們用「愛」傳遞馬拉松精神
    「馬拉松是一種精神,你在跑前20到30公裡,30到最後12公裡,每個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每次跑到35、36公裡的時候,你說我怎麼這麼傻,下次再也不跑了,我不想再跑了,結果一完賽,馬上查下一場比賽什麼時候開始。
  • 「跑在天堂的馬拉松」藍鑽普吉島國際馬拉松賽事A-B行程
    2017年第12屆普吉島馬拉松賽將於6月3日-4日舉行,設全程、半程、10.5公裡、5公裡、2公裡兒童跑等五個項目。和眾多其他馬拉松比賽相比,樂古浪普吉島國際馬拉松更有趣味性,慈善氛圍更濃烈。公裡、5公裡、2公裡兒童跑整個比賽進行過程中,選手可以盡情體味普吉旅途文化。
  • 比全馬跑者耐力更好的人 是馬拉松攝影師
    對於跑者來說一場馬拉松跑多遠?最短5公裡最長42.195公裡耗時多久?最快1小時59分40秒最慢6個小時對於另一群人來說一場馬拉松跑多遠?42.195公裡乘以2耗時多久?1個白天+1個傍晚+1個深夜+1個清晨+1個上午這群人就是馬拉松賽場的攝影師。1+2+2合格的馬拉松攝影師,至少要具備1+2+2的素質,也就是1個人,2臺相機,2個鏡頭的標配。
  • 關鍵在於最後幾公裡
    馬拉松賽後程掉速、抽筋的一大原因就是肌耐力不足,這與肌肉本身反覆收縮後引起的疲勞,興奮收縮-偶聯功能出現紊亂有很大關係。LSD訓練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3. 可以鍛鍊脂肪燃燒的能力,提高脂肪供能的比例,讓你在長時間的比賽中獲得更多的能量。這對馬拉松等耐力運動來說,至關重要。LSD該如何跑?
  • 一場「反人類」的馬拉松我卻欲罷不能 三根香蕉讓人激動到哭
    網絡跑步資料圖 圖文無直接關係  拖著幾近麻木的雙腿進入酒店房間時,我被撲面而來的冷氣撞得清醒了許多。同伴被開門聲吵醒,他半醒半睡間嘟囔了一句,「跑完這場,你的人生是不是又升華了一次?」我都快要死了……」有氣無力地答完這句,我艱難地挪進了浴室。  沒錯,這就是上個周末我在新加坡跑完尚道馬拉松(Sundown Marathon)之後的第一感受。從其英文名看,這場馬拉松必定不同尋常,日落起跑,日出撞線,全程夜跑,與絕大多數跑者的作息習慣完全相反,具有明顯的「反人類」特質。
  • 訓練營|馬拉松補給為什麼都有香蕉?
    一位跑友說,他在剛開始跑馬的時候,一場全馬要吃下十幾顆鹽丸,以為這樣就能幫助自己迅速恢復體力。但實際上,馬拉松比賽的補給並不是越多越好。馬拉松比賽中,像上面那位跑友一樣錯誤進行補給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比如:為了有力氣跑步賽前早餐吃太多;等到口渴才進補給站喝水;把賽道補給當做自助餐一路吃喝;自己準備一堆高熱量食物以期迅速補充能量。
  • 沒有人能不吃不喝跑完全馬
    沒有補給的馬拉松,是沒有意義的馬拉松。-「你都吃啥了?25公裡之後, 西瓜真是我續命神器!」-「哎?我咋沒看見西瓜,我一路就吃了點自己的鹽丸,補給站就喝水來著……」-「哎...水喝多了,脹肚了」那些沒有補給的艱難歲月講真,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馬拉松比賽並不允許選手在比賽中補充食物和水(真是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