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不吃不喝跑完全馬

2020-10-30 愛燃燒網

沒有補給的馬拉松,是沒有意義的馬拉松。

-「你都吃啥了?25公裡之後, 西瓜真是我續命神器!」

-「哎?我咋沒看見西瓜,我一路就吃了點自己的鹽丸,補給站就喝水來著……」

-「哎...水喝多了,脹肚了」

那些沒有補給的艱難歲月

講真,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馬拉松比賽並不允許選手在比賽中補充食物和水(真是慘)。當然那個時候的科技和生產也確實沒辦法做更多了。

畢竟,彼時大肆競賽的美國和蘇聯都沒有給自己的航天員研究出更好的食品來解決太空剛需,誰有時間關心長跑的人能吃什麼(當然,後來遍地開花的運動補給能量棒,被普遍認為是根據美國航天員的食物發展而來,就是下圖這種樣子的食物,這是後話)。

在食物和水得到官方許可之前,馬拉松選手們會偷偷帶著蜂蜜參賽。有一說一,蜂蜜富含果糖和單糖葡萄糖,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而過飽和溶液的屬性,又讓它較好入口,確實是運動補給佳品。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能量膠+鹽丸的雙重補給作用。

到了1965年左右,運動飲料登場。運動飲料富含電解質和糖,以及大量的水,能夠在高溫中給到運動員及時且便於吸收的補給。只是當時這些補給依舊不能在比賽過程中使用,馬拉松運動員們只能將運動飲料作為賽後補給,快速恢復身體狀態。

冷知識插播:雖然官方允許選手攜帶或者在比賽中設立補給站、以滿足運動員人體極限狀態下的需求的這段歷史不超過30年;但人類從沒停止過對「害人害己小損招」的追求和使用歷史悠久到你難以想像——超過2000年!

彼時流行的「神奇藥方」早早就發現了食用雄性動物生殖器的神奇作用——比如牛鞭,這大概是是睪丸酮類興奮劑最原始無添加純天然的配方了🤷

弔詭的是,雖然官方禁止運動員喝水,但可沒禁止別的。在早期的現代奧運會中,教練甚至會跟跑選手注射興奮劑類針劑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大家可能想不到,選手曾面對媒體公然宣講過古柯鹼對身體大有好處。……這,都是,真,的。

開吃開吃開吃

如同裝備革新、運動鞋發明、訓練方法探索等一樣,馬拉松運動員們研究賽中補給品這件事,也主要靠自力更生。加拿大人Brian Maxwell 曾是一名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在1977年跑出了他的馬拉松個人最好成績21443。此後,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長跑及越野跑教練。

早在運動員時期,Maxwell曾經歷過一次全馬34公裡左右處因為「撞牆」而退賽。他發現,絕大多數馬拉松運動員都會在這個公裡數發生「撞牆」,也就是身體的糖原已經全消耗完的時候。他於是產生了研究食物能量棒的想法。在教練時期,他遇到了營養學家 Jennifer Biddulph (後來二人結為夫妻~)兩人開始共同努力實驗,終於在1986年推出了以單糖和多糖為主要成分的能量棒配方。

再後來,由於能量棒的固體形態和粗糙口感,並不利於快速吸收,它漸漸成為超長跑和越野跑中的標配,除了補給,也能快速飽腹。

而在馬拉松比賽中,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更容易入口的能量膠和運動飲料(所以還是回歸了蜂蜜?)。「補糖吃膠,補電解質吃丸,少量多次勤補水」已經是常識性的需求。關於口味和品牌,還需要跑者們自己嘗試找出最愛的那一款。

多少人為了吃才跑馬拉松?

當然,受益於華夏大地豐富多樣的美食,以及馬拉松比賽越來越高的文化屬性,美食補給和特色補給,也成為了馬拉松比賽吸引跑者的重要元素。

在賽道上,可能見到小龍蝦、烤羊腿、湯麵、紅腸、特色麵包等五花八門的補給。更不要說比如日本的大阪城市馬拉松,以及法國的波爾多紅酒馬拉松,這些世界上也開始出現因為好吃而紅出圈了的馬拉松賽事。

以馬拉松為名,穿著跑步裝備,逛吃逛吃40多公裡,像極了當代都市青年 「健身卡辦了就是去了」 「健身操視頻贊了就是看了,看了就是練了」的生存心態不要太像😂。

今年由於疫情,馬拉松比賽在這個月開始扎堆舉辦。俗話說,冬季練量,夏季練速嘛。對於跑量和賽量嚴重不足的跑者們,您還是抓緊訓練吧,吃了不等於跑了。

啊對了,你們在馬拉松比賽中,喜歡怎麼補給呢?

相關焦點

  •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 秦穆公跑丟駿馬,被村民殺食,穆公:吃馬肉不飲酒,傷人
    秦穆公聽了大喜,立即派人到沙丘,按九方皋描述的顏色性別去找,結果找了一圈,只找到一匹黑色的公馬,根本與九方皋說的不一樣。秦穆公很不高興,召來伯樂:「你推薦的這個人不行,連馬的毛色和性別都分不清,怎麼能說會相馬!」伯樂說:「沒想到九方皋相馬術高到如此境界,已在我之上。」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沒有人騎它?
    雖然現在社會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具現代化,但是說到馬,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坐騎,聯想到最早的馬車,大家就能明白馬的作用。但是還有一種馬,斑馬,大家就表示非常的疑惑了,為什麼同樣是馬,然而卻沒有人去騎它呢?有考古記載,人們早在6000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把馬馴化成了坐騎,而「自帶紋身」、非常炫酷的斑馬為什麼就沒有成為人們的主流坐騎呢?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了解斑馬。其實斑馬的本性是非常兇殘的,因為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在那裡,大型食物動物遍地都是,數量極其的多,所以它們的性格也是特別的暴躁。
  • 斑鳩孵蛋不吃不喝?
    5月30日9:11,黃先生來電:斑鳩七天七夜不吃不喝老早就死了。我拍過斑鳩孵卵的,是公斑鳩和母斑鳩輪流孵卵。早上8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交接班,很準時的。孵卵的話整個過程半個月左右。我是鳥網的會員,對鳥非常熟悉。鳥不會那麼傻,七天不吃不喝。這是常識性的問題,下次你們再登的時候應該查一下核實過。
  • 國產MPV中的一匹好馬?能跑多快
    俗話說「既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又想把事情做好,又想少付或不付代價,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反推,一匹好馬的定義大體是吃得少甚至不吃,但還能跑的飛快。而汽車作為21世紀的機械「馬匹」,燃油就是它的「草料」,如果一輛車能做到百公裡加速不到5秒,油耗不到8個點,配置還很高,這輛車肯定是一匹「好馬」,比如比亞迪宋MAX。
  • 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
    撰文/石春健編輯/燈芯絨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最近不少跑友留言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幾個半馬比賽了,何時可以跑全馬?有些跑友身體素質好一周跑個兩次步,就可以完成半馬比賽,但是全馬完全不同。全馬比賽不等於兩個半馬,難度和強度遠遠大於兩個半馬,需要非常系統的準備。
  • 為什麼在跑馬拉松的圈子裡有一句話是「半馬不是馬」?
    特別是一些沒有經過全馬系統訓練的,或者沒有怎麼跑過全馬的小白來講,他們不懂得體力分配,往往前半程就把體力耗盡了,後半程就只能勉強維持了。雖然都叫「馬」,卻是差了一個天。很多朋友都不敢挑戰全馬,覺得半馬更適合自己,真的是跑不了全馬,而不是說半馬更適合,既然已經跑了半馬了,誰不想跑個全馬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但真的不能隨便挑戰的,從難度係數上來說,半馬真的和全馬不是一個馬!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非洲隨處可見的斑馬,沒有用來當坐騎呢?
    從體型上來看斑馬的基本條件完全可以用來當坐騎,比驢子強壯的多了,再不濟用來馱東西總是可以的吧!可是非洲草原上居住的人,一般都是用頭頂著東西也沒見過斑馬被當做畜力來使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斑馬沒有被馴服的原因。
  • 40年代假老道「神仙下凡」事件:為顯神通,竟7天7夜不吃不喝
    這時一陣尖叫傳來,院外跑進來一個中年婦女,撥開人群,跪在老道面前嚎啕大哭:「我的丈夫…… 」她還沒說完,老道便接過話來:「你丈夫癱在炕上一年多了,拉屎拉尿不能自理,對吧?」在「坐罐」中7天7夜不吃東西,並不是什麼神仙下凡,而是用半斤蜂蠟融化成液體後,再加些糖和補品在裡面,晾溫後喝下肚內。蜂蠟在胃裡是不消化的,但也不傷胃口。只要不吃別的食物,它就保持在胃中不動,其中的營養品會被吸收,蜂蠟卻一點不會少。對身體健康雖有些影響,但問題不大,事後可慢慢康復。坐罐完畢,收壇時很重要。
  • 91歲苦行僧78年不吃不喝,人們死活不信,於是在房間內裝下了監控
    於是乎,他們練就了一身本領,尤其是生喝恆河水。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當地人將其視為「聖水」,更多的是迷信和信仰,因為恆河水很髒,常人喝了必定上醫院,可是印度居民似乎百毒不侵,跟喝白開水似的。而在印度也會有很多奇葩的事和人,比如接下來說的這麼苦行僧。曾經在網上有這麼一個「神人」出現,他已經是91歲高齡了,據說他已經快78年沒有吃過東西了。
  • 不吃不喝不需要水還耐高溫的魚兒,是怎麼活下來的
    為啥不講其它的肺魚呢,因為澳洲肺魚的生存狀況比較良好,他們還沒被逼的會上岸,事實上,澳洲肺魚也是這裡面唯一一種不會在土裡休眠的肺魚。非洲肺魚的生存狀況相對較差,這裡溫度過高,蒸發快,讓肺魚不得不快速的適應這裡的惡劣環境。肺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億萬年前,這是一種很古老的動物,歷史可比恐龍還要久。
  • 魚不吃不喝到底能活多久?丟水缸裡的魚,為何一年不餵也不會死?
    但在家裡的水缸中,為什麼也能活?不餵食,魚到底吃什麼?而魚類還可以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減少活動,降低新陳代謝來減少消耗,此時魚的所有消耗就是維持最基本的生命,另外像鯉魚這樣的魚類還有類似冬眠的行為,它們成群聚集在水底,密密麻麻,水的吞咽速度非常緩慢(吞咽水,流過鰓蓋,保證氧氣供應),體溫可以降到1度左右,此時的鯉魚不吃不喝
  • 耗子尾巴能榨汁,還能喝
    這兩天有人問我發生腎麼事了,我說耗子的尾巴是可以榨汁的,就我所知有2種不同的汁兒可以喝。 上面的介紹反正也沒多少人看得懂,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兒能不能喝?
  • 腦筋急轉彎:什麼房子失了火卻沒有人從裡面跑出來?答案笑抽筋!
    搞笑的腦筋急轉彎既能考驗智商又能活躍整體氣氛。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最搞笑的腦筋急轉彎,看看你能猜出多少呢?一起來笑一笑吧!腦筋急轉彎:什麼房子失了火卻沒有人從裡面跑出來?答案笑抽筋!腦筋急轉彎第一題:老大和老么之間隔著三兄弟,雖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卻一點也不相象,為什麼?腦筋急轉彎第二題:冬天裡,不通過加熱,如何才能把冰立刻變成水?
  • 成馬有i,眾神且暖 | 跟著寶馬跑成馬2
    就算不是我的首馬,但能在家門口跑一次全程,或許是每個跑者的嚮往,畢竟,用儀式感來定格對這座城、對跑步的熱愛,用PB來為這一場馬拉松劃上刻度,用跑後多天的酸痛區別這一場和其它場的不同,想想還是有點小激動。
  • 怪咖星球丨生存能力超強的魚:離開水也能活,可以三年不吃不喝
    人們總會開玩笑說,這個人連仙人掌都能養死,以此來表達某人對飼養動植物有多麼不在行。一般人的概念裡仙人掌是連澆水施肥都不太需要的植物,放太陽底下曬著就能活,雖然這個觀念也不對……但仙人掌真的能算是植物裡比較好伺候的品種了。
  • 空腹不能喝牛奶吃香蕉?錯,不該吃的是…
    空腹不能喝牛奶吃香蕉?錯啦!最不該吃的其實是……  關於空腹的9個真相一次說清楚  人們感到飢餓的時候通常是食物消化完了,也就是常說的「肚子裡沒食了」,也叫空腹。關於空腹有很多講頭兒,比如:  空腹不能喝牛奶,容易拉肚子。
  • 吳家後人曝周瑩產業鏈:馬都不吃別人家的草
    此外,周瑩的商業版圖中還有不少有趣的事情,如吳國華女士所說,連自家的馬都不吃別人家的草。周瑩的傳奇經商故事,也令不少觀眾為之嘖嘖稱奇。    《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演活周瑩,經商之路遭遇坎坷惹人憐    隨著《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播出,孫儷在劇中所飾演的大女主周瑩成為了觀眾熱切關注的焦點,她在劇中豪放灑脫的真性情和屢挫不敗的堅韌毅力,也使螢屏外的觀眾深受感染。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原標題: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 世界上唯一一種丟水裡或會淹死的魚,但能不吃不喝活上4年!
    人類不進食不喝水能存活幾天呢?一周應該極限了吧。但在非洲這塊眾多奇特野生動物生存的大陸上,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獅群和象群等等,還孕育著一種非常神奇的魚類,它們可以呆在地下不吃不喝4年之久,堪稱非洲生命力最強的動物——非洲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