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2020-12-04 底晨曦家常事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先來聊聊小編的看法吧。

最高一次跑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跑半馬主要取決於你自己平時是否進行其他運動,以及離你半馬的距離。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本人上一次半馬前,10公裡配速都是7分左右,但沒有用盡全身力氣跑,平時多以爬山為主,半馬前一個月跑了22公裡,用了3個小時,但這僅供參考,不值得學習。

若沒有以上兩種運動,能跑半馬這個我覺得在這裡問一下沒什麼意義,一方面我們跑過10公裡6分的速度後,自己的狀態已經告訴了我們,只是那時我們還不知道這就是答案。

在此之前,我會根據題主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現在覺得答案能不能遠比不上自己先去跑一次,自己去體驗身體能量耗盡,發不起力,腿酸腳痛是怎樣一種狀態,自然明白自己能不能。

擁有這樣的經驗,面對長距離跑,自己會更好地掌握配速,以及如何分配體力,也會懂得平時需要怎樣的訓練才能滿足於跑跑馬。

練習和跑步一樣,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些朋友分享了類似的經驗:

我的情況很像你,以前最遠跑過7公裡,今年9月份被朋友拉到衡水半馬,得知中籤後也沒有進行系統訓練,加大跑量,只在操場上跑了10公裡,用時一小時,然後隔兩到三天跑了5公裡,我想,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要不是後半程邊跑,怎麼也能在關門時間前跑完。

提早一天到達衡水,當晚與朋友共進晚餐,喝了一杯或兩杯酒,到賓館12點左右睡下,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到達乘車地點,6點半到達比賽起點,7點半正式出發。前十公裡跑的比較輕鬆,沒有感到特別的疲勞,到十五公裡時腳踝和右前腳掌開始隱隱作痛,只好借著補水,快速走一會兒來緩解疼痛,到了十八公裡時痛得有點厲害,只能一邊跑一邊堅持,終於跑下來了。沒多久收到了比賽組發來的簡訊,淨用時2小時07分鐘,平均配速6分02秒。

跑步下來也不感到特別不舒服,腳踝痛已經消失,只是右前腳掌痛,接著又走了兩公裡才到達巴士站,繼續中午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喝了四兩酒,然後回家。回到家後就覺得右前腳掌痛,三天沒運動,第四天情況好轉,開始在跑步機上跑三公裡,然後慢慢恢復到跑半馬之前的頻率和距離。

回顧這個半馬賽的過程,有如下幾種感覺。首先,只要能跑十公裡,跑半馬是沒問題的,只是必須控制好節奏,我其實跑得比較快,這樣在跑得不夠多的前提下,肌肉和骨骼都沒有得到鍛鍊,速度過快就容易引起疼痛;其次,在正式跑之前,最好先做長距離運動,我覺得浪費時間所以沒有跑,這還是不合適的;第三,必須穿輕便鞋,我今天穿的亞瑟士鞋有點重,平時感覺不到,跑半馬這個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還有朋友這樣建議:

如果你10公裡配速6輕鬆跑完,不妨多跑幾次18公裡左右,這樣半馬不會太累。有人控制好前10公裡的速度,後面就會掉頭,有人勻速跑,最後加速衝刺,這是有一定積累的,比較好的跑步方法。正常情況下,我經常跑10公裡,通常是60分鐘,後來跑了幾次18公裡,參加半程馬拉松2小時15分鐘,最後10公裡還是掉了。

最高一次只有10公裡,你還缺乏訓練,半馬是耐力和體力的綜合,你可以一步一步,一天比一天遠,這樣才有把握!本人也是長跑10公裡才試過一次半馬,勉強通過,而且心率還偏高,最後右小腿還是有點酸痛,休息3天然後再跑10公裡,跑步量身打造。

總之,跑步的目的是保持健康,循序漸進的跑,堅持跑。別說半馬,全馬可不是神話!關鍵在於享受生活,不要盲目追求速度,不要盲從 PB,要尊重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那樣還可以健康快樂地跑世界。寄給你一首詩,縱浪大化,不喜不怕!

相關焦點

  • 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備戰積累,怎樣知曉自己的能力是否已逐漸向全馬目標成績靠近了呢?  如果直接去跑個全馬,耗時耗力當然不太現實,這時你可以用10公裡或者半馬成績,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 半馬多少公裡 半馬是多少公裡
    半馬相當於全馬的一半路程,所以更加適合大部人參與,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全馬的,半馬的參與度會更高一點。半馬是目前國際上從眾增長最快的賽跑項目。半程馬拉松的程長很有挑戰性,對跑步者的要求不像全程馬拉松那麼嚴苛。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跑半馬吧。
  • 40歲女跑者,用3分44秒配速,跑了50公裡
    昨天,馬拉松助手報導了一個大神,他用4分14秒的配速,跑了100英裡(160多公裡),打破了世界紀錄。 而同樣的,有一個傳奇的女跑者,也在近日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她用3分44秒的配速,狂奔了50公裡!上周日,40歲的英國選手Aly Dixon在羅馬比亞布拉索夫舉辦的世界50公裡錦標賽上奪得女子冠軍,並刷新該項目女子世界紀錄。
  • 疫情宅在家裡,他接連跑了100公裡、全馬、半馬……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大家都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安心待在家裡,等待疫情的結束。可對於早已養成跑步習慣的跑友來說,可謂是異常痛苦,雖然大家都理解配合當期的防控形勢,可是持續多天不能外出跑步,已經讓不少跑友都憋壞了。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那麼對於業餘跑者,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如何訓練去提高馬拉松成績呢?達子根據自己給跑友們的建議就是:去提高自己的10公裡成績,因為在他剛跑步的那段時間就是這樣做的。來看看達子的經驗分享:相信不少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10公裡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標,因為距離適中,容易達到,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進步明顯,而且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當你能跑10公裡時,那麼過渡到半馬和全馬也不是難事。對跑步老鳥來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 每天跑5公裡配速6分鐘,為何胸腹部脂肪依舊?這4個原因注意過嗎
    但是為什麼有人每天跑5公裡,且每公裡配速達到6分鐘,怎麼肚腩和胸部的脂肪還是沒有減掉呢?對照下面4點,看看是否出問題了:原因1:已經處於平臺期,想過調整運動方案突破平臺期嗎?從不運動或平時很少運動的人,在跑步減脂的初期(約1至3個月),通常減脂效果會非常快速而明顯。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原標題: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是什麼樣的體驗?
  • 5公裡10公裡跑配速能說明啥?朋友圈敢曬12分鐘跑距離才是玩真的
    另一根線是3200米,無論球員是一次過線還是補測過線,只要想在聯賽踢球,就必須通過這根及格線。然而就是這項測試,導致當時許多大牌球員過線困難,甚至有知名球員因無法過線而影響參加職業聯賽的情況發生。當時,還有不少電視臺現場直播球員們12分鐘跑測試的情況,據說收視率相當高。
  • 跑步的堅持:5公裡,10公裡,半馬,全馬骨子裡的倔強!
    記得第一次開始跑步就出現了小插曲,當時很小白,堅持跑了大概3公裡的樣子第二天上班膝蓋疼得厲害,並且一直疼了幾天,還到醫院拍了片子,後來才知道這個是長時間不運動,一次運動量過大了。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及早也容不得馬虎。幾次跑過之後逐漸能適應並享受跑步的過程,開始逐步地提高跑量。這個階段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匹配配速跟距離,切記不能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急於求成。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根據國家體總公布的全民健身數據推算,全國能夠每周堅持至少2次的跑步愛好者一共也就1600萬人左右,只要你能夠完成10公裡跑你的水平在13億中國人裡那也是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
  • 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更新,來看你在哪一級?
    在沒有馬拉松的日子裡,相信廣大跑者仍在堅持跑步,但是因缺少比賽的動力,相信有些人的訓練會懈怠下來了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份了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5公裡)等級標準,來刺激各位一下,請來對照下你的等級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 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你現在突破了幾道坎?
    當然,作為追求健康跑為主的大多數跑者來說,他們對馬拉松訓練看得較淡,或者想等待比賽正式來臨時再開始訓練。今天,小編分享一個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分類,刺激一下正在備戰和尚未備戰的跑者們,希望各位能及時調整好狀態,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 41周歲,男,10公裡配速5分36是什麼水平?
    本人今年41周歲,今年遇到疫情,認識到體育鍛鍊的重要性,所以從3月起開始嘗試晨跑,從每天堅持3公裡5公裡,到最近幾天10公裡做了個小測試,5公裡25分多一點,10公裡57分左右,平均配速5分多,請問各位跑步大神,這個水平算什麼水平,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提高?謝謝!
  • 怎麼提升配速?
    長期進行跑步訓練的跑友對於跑步配速這個名詞都不會陌生。配速,是指在完成一段跑步過程中,每跑1公裡所用時間的平均值。簡言之,就是你跑步時的速度快慢。配速,指的是一次跑步過程中,平均每公裡耗時,單位是:x分x秒/㎞。速度,指的是完成一次跑步過程,平均每小時或每分鐘,運動了多少距離,單位是:㎞/小時。馬拉松計算平均配速的公式是時間除以距離。
  • 月跑量300公裡是如何做到的?是全馬330以內跑者的標配嗎?
    ; 如果只是按照某種固定速度完成每天10公裡LSD的訓練,不能說沒效果,但效果可能沒有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來得好; 當然,不是說每天10公裡,一個月300公裡的訓練就一定不好,有時簡單粗暴也能解決問題,但對於多數目標330的跑者,不建議採用這種訓練方式。
  • 針對10KM、半馬、全馬 每周該跑多少公裡?
    那麼,跑者該如何確定自己的訓練距離呢?下面6個規則有必要了解一下。正常情況下,每周的訓練距離延長不超過上一周的10%,連續增加三周之後,第四周的距離有所減少,以便恢復身體。 聽從身體 跑者制定了訓練計劃之後,應該嚴格按照計劃進行訓練,跑步距離不能減少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5公裡,是每一個跑者經常跑步訓練的一個距離,但是每一個5公裡對於不同階段的跑者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很多新手跑步5公裡所帶來的是一種挑戰,但是只要經過長時間的一定訓練後,就會發現自己都能夠很輕鬆地跑進半小時。
  • 針對10KM、半馬、全馬訓練,每周該跑多少公裡?
    關於每周的跑步距離,讓很多跑者感到困惑。如果跑步距離不足,就很難讓自己進步,比賽成績難以保證。如果跑步距離較長,又容易導致訓練過度,帶來更大的副作用。那麼,跑者該如何確定自己的訓練距離呢?下面6個規則有必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