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配速到底有多重要?怎麼提升配速?

2020-12-04 馬拉松跑步

長期進行跑步訓練的跑友對於跑步配速這個名詞都不會陌生。配速,是指在完成一段跑步過程中,每跑1公裡所用時間的平均值。簡言之,就是你跑步時的速度快慢。

01

配速和速度

Pace and speed

那麼配速和速度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可以簡單認為配速和速度是倒數關係。配速,指的是一次跑步過程中,平均每公裡耗時,單位是:x分x秒/㎞。速度,指的是完成一次跑步過程,平均每小時或每分鐘,運動了多少距離,單位是:㎞/小時。

馬拉松計算平均配速的公式是時間除以距離。

比如說,你淨耗時350完成了一個馬拉松,那麼平均配速就是:(3×60+50)/42.195=232分鐘/42.195㎞≈5.5分鐘/㎞ 。但寫出來或者說出來,一般不會說配速是「5.5分鐘/公裡」,而是折算成分秒制,也就是跑友們俗稱的「配速530」。

但如果是對不熟悉跑步的人,說配速530難免引起疑惑,這時候說:完成本次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10.9㎞/小時,就通俗易懂多了。

02

馬拉松配速

Marathon pace

並不是所有的跑步項目都是越快越好的,想要順利完成比賽或者日常訓練目標,我們就要根據不同的跑步項目,對配速進行適宜的調整。

馬拉松對於參賽者的體能、耐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如果一開始就將配速提得過快,很有可能導致前期身體消耗過大,而無法保證跑者順利完賽。

因此,馬拉松的配速不宜過快也不宜過慢,應與跑友自身的運動機能及賽事關門時間相適應。

實際情況當中,一般配速在7:30min/km以內,即可較順利完成比賽;而針對大多數的跑友,配速一般在5:20~7:20min/km左右即可。

附上馬拉松配速表,大家可以根據預期達到的成績來調整與之匹配的配速。

03

頂尖長跑運動員的配速

Pace of top long distance runners

2019年10月12日,34歲的肯亞名將、「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在奧地利維也納普拉特公園進行的INEOS 159賽事中達成目標,成為人類歷史上用時在2小時以內完成馬拉松比賽的第一人!用時1小時59分40秒2完成了全程馬拉松。

*

基普喬格破二配速:

5 公 裡:0:14:14,配速2分50秒

10公裡:0:28:28,配速2分50秒

15公裡:0:42:35,配速2分50秒

半 程:0:59:37,配速2分50秒

30公裡:1:25:11,配速2分50秒

35公裡:1:39:23,配速2分50秒

40公裡:1:53:36,配速2分50秒

全 程:1:59:40,配速2分50秒

2分50秒的配速是什麼概念呢?

這個配速意味著每100米只需要17秒,看起來不是很快,但大家可以試一下,17秒跑100米能堅持幾百米。而基普喬格要用這個速度跑420個100米!也就是說,他在整個馬拉松過程中,都在衝刺!

再用更好懂的概念解讀一下:2小時跑42.195km ,平均時速21.0975km/h,而我們平時騎自行車的平均騎行速度不過15km/h左右。

有網友調侃如果想扇基普喬格一個耳光就跑,那麼至少要騎摩託或者電瓶車,才能保證不被追上。

有人計算過,以基普喬格被承認的最好成績2小時1分39秒為例,他想要突破2小時大關,難度相當於百米跑進9秒45左右,而目前博爾特保持的世界紀錄是9秒58。

有科學家預測,以人類生理條件進步的速度,想要突破2小時,大概會發生在2075年。這場必輸的挑戰,卻被基普喬格做到了!

Who sets the limits anyway?——為什麼要設限?No human is limited!——人類沒有極限!

貝克勒是第一個贏得奧運會、室外世錦賽、室內世錦賽以及世界越野跑錦標賽冠軍的「全滿貫金主」。

他在世錦賽10000米項目上曾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四連冠」,也是世錦賽史上第一個男子5000米和10000米雙冠王。他擁有三枚奧運金牌,世錦賽萬米「四連冠」、世界越野錦標賽八枚金牌。

2019年柏林馬拉松,「萬米之王」貝克勒以2:01:41的成績奪冠並成功PB!這個成績距基普喬格創下的2:01:39世界紀錄僅差2秒!

貝克勒2019柏林馬拉松配速:

5 公 裡:0:14:24,配速2分53秒

10公裡:0:28:53,配速2分54秒

15公裡:0:43:29,配速2分56秒

20公裡:0:57:58,配速2分54秒

半 程:1:01:05,配速2分52秒

25公裡:1:12:30,配速2分56秒

30公裡:1:26:55,配速2分54秒

35公裡:1:41:15,配速2分52秒

40公裡:1:55:30,配速2分52秒

全 程:2:01:41,配速2分49秒

貝克勒和基普喬格的王者之爭已經持續了很久了,早在2003巴黎田徑世錦賽上,基普喬格就已經與貝克勒相遇在5000米的賽場。那一次,貝克勒輸給了基普喬格,並留下了兩人與摩洛哥名將奎羅伊共同衝刺的經典照片。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同樣是5000米賽道,這次,貝克勒全力衝刺,擊敗基普喬格,終於拿下5000米冠軍。

2019年9月29日,柏林馬拉松在德國隆重舉行,32歲老將董國建,在柏林馬拉松賽道上跑出了2:08:28的優異成績!

這是中國馬拉松歷史上第二好成績,也是中國馬拉松近12年的最好成績,更是中國馬拉松運動員境外最好成績!

董國建2019柏林馬拉松配速:

5 公 裡:0:14:44,配速2分57秒

10公裡:0:29:30,配速2分58秒

15公裡:0:44:24,配速2分59秒

20公裡:0:59:18,配速2分59秒

半 程:1:02:34,配速2分59秒

25公裡:1:14:32,配速3分05秒

30公裡:1:29:58,配速3分06秒

35公裡:1:45:26,配速3分06秒

40公裡:2:01:22,配速3分12秒

全 程:2:08:28,配速3分15秒

在中國馬拉松歷史上只有3人跑進過210以內。22年前,1997年北京馬拉松,胡剛軍以2:09:18的成績奪冠並刷新全國紀錄,10年後的2007年的北京馬拉松,任龍雲、韓剛雙雙打破全國紀錄,前者跑出2:08:15,後者的成績為2:08:56。

從那之後再未涉足「210」。

12年後的德國柏林,面對史上「奧運會」最快達標成績:2小時11分30秒,董國建成功叩開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大門,突破國人速度的極限,重振中國馬拉松的信心!

04

普通人跑步的配速

Pace of ordinary runners

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是舒適的配速?如何判斷什麼配速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舒適的配速?

實際上,無論是3km還是5km或者10km就看跑完第二天身體的反應,如果沒有任何不適,正常走路,精力依然充沛,那就是最佳的最舒適配速。

舒適配速相對於健康來說是安全的配速。

那麼,如何應用黃金分割找到自己的舒適配速?

如果你正常走路的配速是12分,你的舒適配速就是7'25」;如果你走的快一點10分配速,你的舒適配速就是6』11」;當然,對於大體重的人來說,或許走的更慢一點,15分配速,TA的舒適配速就是9』16」。

如果有興趣,可以試試通過黃金分割找到你的舒適配速。

05

如何提高配速

How to improve your pace

為了更好的提升運動機能以及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們同樣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合理適宜地提升配速。

1

提高心肺耐力

想要提高整體的配速,又跑的輕鬆,應該加強對速度的控制能力,把做到勻速跑作為自己的目標。然而,想要做到勻速,就需要有較好的能量儲備且相對穩定的輸出功率。想要在相對較高的速度下跑的輕鬆,就需要有較好的心肺能力。

解決辦法: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如跳繩、變速跑、功率自行車。

2

增強肌肉力量

中長距離雖然是有氧運動,但對臀腿部肌群力量、核心肌群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解決辦法:

臀腿部肌力:徒手雙腿深蹲、單腿深蹲、單腳硬舉、弓箭步、靠牆靜蹲等。每個動作10-15次,重複3組;上肢力量:伏地挺身;核心區力量:可以通過腹橋、背橋、側橋、仰臥起坐、仰臥舉腿等無負重或克服自身體重的訓練方法來加強核心區域肌群的肌肉力量。

3

增加步頻

跑步過程中頻率快慢與日常訓練密切相關,跑步者可以在日常訓練時有意的提高頻率,以適應在高頻率下跑步,從而提高跑步配速。

解決辦法:可以在日常練習中,採用計算一分鐘內步頻,然後將此步頻加倍的方式進行專門針對提高步頻的訓練。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突破人類極限

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

一點點突破自我極限

成不了基普喬格

但可以成為跑得更快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那心肺能力的提高是更重要的,沒有輕鬆的呼吸,就沒有輕鬆的步伐。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
  • 跑步初學者配速每公裡十分鐘正常嗎?
    跑步初學者配速每公裡十分鐘正常嗎? 這麼慢的速度,讓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跑都是不正常的! 我曾經為了比對跑步速度與走路速度的差距,特地開了跑步軟體測量了我慢悠悠散步的走路速度(下圖為真實測量記錄)。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如果你覺得5公裡還是「遙不可及」,可以先嘗試從3公裡開始,體驗一下長距離跑步的感覺。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
  • 都是速度指標,為何跑步用「配速」而非「時速」?3個原因請明白
    有一個網友給我留言,問了一個看似超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跑步鍛鍊者都喜歡用「配速」的概念,而不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時速」? 說真的,以前御行君還真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如果不思考,好像「配速」就是「配速」,大家都這麼用了,還有什麼為什麼的。就像有人叫「張三」一樣,父母起的這個名字,沒有為什麼。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假設你是一個能夠長期堅持跑步健身的朋友,你一定會關心自己的跑步速度,和別人比處算是快還是慢?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以國家田徑標準來衡量和普通大眾比完了,再以專業標準來看看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總計用時75分鐘)的水平如何?根據 2013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女子1萬米最低等級(三級運動員)的標準為48分鐘,也就是說以配速7分半跑完10公裡比三級運動員的標準多用時27分鐘。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而對於一些進階跑者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突破,所以怎麼樣來提高配速成為他們的難題之一。但是想要提高5公裡的配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能結合自身來制定一套完整的訓練計劃。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大部分的跑者都是從為了健康、減脂減重開始跑步的。但隨著跑步經驗越來越多,參加比賽,期待跑出個人最佳就又成為跑者新的目標。 對比賽而言,設置一個適當的、符合跑者個人能力的完賽目標很重要,但這一點卻並非如想像般容易。
  • 夢幻手遊配速怎麼加點穩定跟自己不亂敏,真正的配速是這麼計算的
    寵物寶寶有卡速配速跟龜速。小編今天給大家解析一下配速不出現亂敏的加點法。小編糾正下之前的算法,詢問過Gm之後重新推出了計算方法。戰鬥最快速度=面板速度×(1+所有加速效果相加):特別注意變身卡的加速是直接體現在面板的不用再算,亂敏的5%也是與其他速度效果加起來圖為普陀的任務耐點面板(打符變觀音卡)以上面普陀的面板速度計算的配速速度。
  • 只有3公裡基礎的跑步小白,可以挑戰10公裡麼?
    正確的做法是先提速度後提距離,這種方式進步會更快一些,提速的目標是每公裡縮短兩分鐘,例如從配速8提到配速6,下面是訓練方案:配速8跑3公裡,時間2周,每周至少5次配速7跑3公裡,時間2周,每周至少5次配速6跑3公裡,時間1周,每周至少5次達到配速6以後,把速度降到配速
  • 無論年齡幾何,提升跑步能力,從1000米跑開始,跟自己的過去比!
    最近有個朋友說自己開始跑步了,跑1000米跑用了6分鐘,想知道自己水平如何,我沒有回答,而是分享了一組數據,關於中考生和大學生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的成績參考標準:其實從圖中就可以看到,3分20秒以內對於普通人算是很優秀的成績,而5分開外就已經是不合格的水平了。
  • 為什麼跑步時配速總不如別人?原因或許很意外,和強壯體格有關
    在跑步能力的各項指標中,配速是重要的一個。對於長期的跑者來說,在運動負荷(強度)和呼吸方式大致相等的條件下,體型清瘦者更容易提升配速,而且配速更快一些,且身體也能更好地適應。
  • 這三種跑步呼吸法,讓你快速提高肺活量
    關於跑步如何才能鍛鍊和提高肺活量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定,不過有一種說法是得到很多跑步愛好者和運動學家肯定的那就是:跑步中正確運用呼吸,能更好地鍛鍊肺活量,提升跑步質量,更容易達到減肥健身的效果。
  • 跑步5公裡要多長時間?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
    01跑步5公裡要花多久?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如果是經常運動的人,配速一般在5分鐘左右,25分鐘左右就可完成5公裡的跑步,對於初學者來說,配速可能沒有那麼快,一般在8分鐘左右,那麼用時便會久一點,對照這份5公裡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02如何提高跑步速度?
  • 慢跑三千米的配速要多少?
    慢跑三千米的配速建議:成年男性每公裡5′~6′30″成年女性每公裡5′30″~7′三千米是一個非常適合日常鍛鍊的距離那這樣的距離應該跑多快呢?其實我認為是隨便多快都可以的。但事實上,沒有太多運動常識的人,就算是跑三千米,也是有一定風險的。首先當然是不能太慢,如果跑的太慢,你的身體就會處於放鬆狀態。肌肉放鬆的話就無法保護身體,身體會承受很大的衝擊力,甚至影響放內臟。
  • 跑步機上跑五公裡和外面跑道上跑五公裡有什麼區別?
    自己以前跑步都是在戶外,學校操場,或者自己規劃的城市道路。大家好,我是愛運動的小白,平時喜歡打羽毛球和跑步。跑步一般都是在學校操場,正好工作的地方附近就有一所大學,平時對外開放,一般隔幾天就會去那跑個5公裡。長期這樣跑習慣了,有一次和朋友去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步,上去只跑了幾分鐘就覺得不適應,下來後感覺頭暈暈的,我的朋友也和我一樣的狀況,也頭暈,後來我們改成在跑步機上快走才感覺好一些。
  • 一跑步就岔氣兒?試試按這個穴位
    這些年愛上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初級跑者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岔氣」。甚至知乎上有很多網友都自稱「逢跑必岔氣」。跑步圈裡有一句名言:「打敗你的不是距離和配速,而是岔氣。」   岔氣又稱急性胸肋痛,指在劇烈運動時,特別是跑步過程中,胸肋部產生的劇烈疼痛。雖然不會造成什麼危險,但是,發生「岔氣」時會伴隨著呼吸而產生鑽心的疼痛讓人難以忍耐。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說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裡,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著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
  • 韓寒轉型成跑步大神?配速3分43 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昨日傍晚,韓寒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跑步動態,並配文表示:今年第一次在體育場的訓練,感覺快到夏天。細心的跑友很快就發現,韓寒此次在操場上跑了5公裡,用時僅18分36秒,平均配速快至3分43秒/公裡,比大多數資深跑者的跑步速度都要快,堪比業餘大神的水平。
  • 跑了這麼久的步,你的訓練強度到底怎麼樣?
    耐力是長跑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提升一般耐力的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是持續跑。因此,為確保以適當的強度進行訓練並有所收穫,在訓練中對強度進行衡量是很重要的。 輕鬆跑的強度若太大,會讓你沒有力氣進行速度練習和長距離跑;而高強度跑若強度不夠,也便不能將你的身體狀況提升到新的水平。 要了解訓練時的強度,常根據三個方法來測量。選擇你想使用的方法,然後一直堅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