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能力的各項指標中,配速是重要的一個。世界著名馬拉松選手肯亞的基普喬格,他的全馬最好成績是1小時59分40秒,平均配速是2分50秒,這是能力的象徵。不過,對於大眾跑者來說,大家大可不必羨慕嫉妒恨,因為只要跑起來你就實現了健康跑步的價值。
但是,我們也無法忽視配速。通常,配速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1運動量超過自身負荷(包括新手跑者的情形),2呼吸方式不正確,3自身是遺傳性哮喘病等過敏體質,這些情況下配速都不會很快。此外,雖然你曾對自己的健壯體格引以為豪,不過在跑步方面,你可能就不會沾沾自喜了。一般來說,即便是長期跑步的人,在配速上體格健壯的人要慢於體型清瘦的人。
左清瘦右健壯
拿基普喬格來說,他的體脂率肯定很低,BMI(身體健康指數)肯定非常標準。他在2019年10月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1:59挑戰」賽上,以1小時59分40秒完成全馬,平均配速是驚人的2分50秒,他是非常清瘦的。
除了基普喬格之外,國內外全馬跑進3小時的精英跑者們大多是這樣的體型,看上去偏「瘦」。一般來說,清瘦的跑者更容易也能夠更快速地調動肌肉和內臟,參與到比平時運動量大得多的激烈運動中。對於長期的跑者來說,在運動負荷(強度)和呼吸方式大致相等的條件下,體型清瘦者更容易提升配速,而且配速更快一些,且身體也能更好地適應。
相反,體格健壯的跑者並非這樣。有這樣一個生活例子,登上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稀薄的高山,體格健壯者比清瘦者更易缺氧,原因就是前者在相同時間內的需氧量更大。跑步也是如此,一跑步就喘,表現出來的就是配速很難提高,心率還快,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3種情形,配速慢就非體格健壯者莫屬了。
就拿處在中年人行列而又比較健壯的筆者來說,第一公裡時心率就常常一下飆升到160以上,屬於「一跑就喘」的類型,配速一般在530-630的範圍。但是,跑過3公裡的「痛苦期」之後,身體就能逐漸地很好地適應了。因此,跑到5公裡、10公裡、甚至半馬,配速也不會下降太多(跑全馬時下降得多一些)。但是,即便刻意訓練,配速也不會提升太多,這就是筆者的跑步節奏。因此,跑友們大可不必為了配速總不如別人而鬱悶不已。
當然,對於愛好長期跑步的體格健壯者來說,提升配速不是「無藥可救」。跑友們可以通過定期跑步(建議至少隔天一跑)、定量跑步(建議平均每天至少5km)、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保證睡眠質量、增強腿部力量等等,循序漸進地也可以提升一定程度的配速。
每個人的體質並不相同,別人的配速能達到5分鐘、4分鐘甚至更快,這不表明人人都可以跑這麼快。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跑步的初心,為了什麼而跑。不必為了攀比配速而跑,跑起來就行,跑步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突破,就是健康跑步的價值所在!
-END-
部分照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觀點,歡迎關注,
如有不同意見,也可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