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那是你不會跑

2020-12-03 東方體育

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那是你不會跑

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健康跑步,都離不開兩個關鍵數據,那就是配速與心率。

通常情況下,配速是指一公裡所需時間,心率則是一分鐘心跳次數。

一般追求健康跑的人,會非常注意心率問題,他們會根據通常所講的180-年齡來嚴格控制自己的跑步心率,會覺得,凡是超過這個值就是不好的,不科學的。

這對於健康跑的人很適用,所以不追求速度的跑者完全按照這個配速跑是非常好的,這種方式不會使速度提升,但卻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選擇。

不過,人畢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凡事一成不變都是乏味的,在健康的基礎上追求自己能夠達到的成績是人的共性。

當然,追求速度不能蠻幹,在平時訓練中要以心率為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跑步配速與心率怎樣和諧共存。比如說:為什麼有時候心率固定,配速卻下降了。

一、有氧跑是重中之重

根據個人的身體條件,每個初跑者都應該有自己特定的訓練計劃。一般情況下,初跑者要經歷三個階段的跑步歷程,才會逐漸的領悟到跑步的正確技術以及適合自己的跑步方法。

所以,有氧跑是所有跑者佔大比重的訓練手段,打好了有氧跑的基礎,才能再進行更深一層的訓練模式。

有氧跑,心率要在150左右。相對於健康跑的心率,有氧跑的強度要大一些,但是感覺並不太累,這種訓練方法能有效增強跑著的支撐能力和攝氧根基,追求成績的跑者千萬不要忽視他的重要性。

不過在平時訓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心率固定,但是配速不定,配速固定,但心率不同,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主要以心率為主,因為配速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氣溫、海拔、狀態、飲食、傷病等等。

所以,跑友們不要特別在意配速的升降,比如說我今天跑步的心率為150,10公裡平均配速5分,第二天平均配速5分,但是心率卻達到了160,這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因為疲勞和狀態的差別會讓心率產生很大差距。

另外還有一點,光電手錶的心率測量是有誤差的,最準確的還是要靠心率帶,手錶上的數據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價值。

有氧跑心率如果想和配速保持常年的穩定,就需要在飲食、睡眠、生活上多加克制,儘量不要熬夜,不要吃太多油膩食物,保持內在的健康穩定,才能將真正的實力展現出來。

二、變速跑,進階第二層

變速跑,也可以稱為混氧跑,是業餘跑者進階的關鍵方式,通常情況下心率會平均在180左右,因為這種強度是忽上忽下,所以對跑者的要求還是很大的,變速不能太急,降速也不能太猛,需要採取一種平滑漸進的方式。

相關焦點

  • 跑馬拉松後半程掉速嚴重,心率卻不高,只因一點沒做好
    題記:42.195公裡的距離上,有上坡有下坡,如何做到不掉速,是每個跑者內心的願望。這應該是很多一般跑者的感受,也是一般跑者與精英跑者之間最大的區別。這種掉速的直接感受就是:邁不開腿但是本身心率又不高。最終演變成棄賽或者是跑走結合的方式完成比賽。當然這並不算違規,但是對於跑者的賽事體驗上來說明顯要更差一點。歸根結底,就是一點沒有做好,那就是有氧訓練。
  •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先來聊聊小編的看法吧。最高一次跑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跑半馬主要取決於你自己平時是否進行其他運動,以及離你半馬的距離。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輕鬆跑,放鬆跑和大部分的長距離跑,可以嘗試採用MAF180,即跑步時心率不超過「180-年齡」這個數值,如果有運動習慣且沒有傷病,那麼心率數值可以增加5。可以用心率表或心率帶監測心率,如果沒有,把強度控制在邊跑邊能連貫說話的範圍。如果是初跑者,即使每次跑步都是低心率慢跑,你會發現自己總在進步狀態,直到出現平臺期。
  • 都是速度指標,為何跑步用「配速」而非「時速」?3個原因請明白
    比如某人某天跑了5公裡,配速是6分鐘,那麼總用時是30分鐘,換算成時速就是每小時10公裡。任何跑者立刻就會明白,這時候的「每小時10公裡」對跑者沒有多少意義,因為跑者沒有跑10公裡(跑10公裡的速度,也並不一定和跑5公裡的速度相等,因為體力和耐力都會衰減)。另外5公裡距離中每公裡具體用時多少,才能更精確地反應跑者的速度和能力。
  • 為什麼跑步時配速總不如別人?原因或許很意外,和強壯體格有關
    世界著名馬拉松選手肯亞的基普喬格,他的全馬最好成績是1小時59分40秒,平均配速是2分50秒,這是能力的象徵。不過,對於大眾跑者來說,大家大可不必羨慕嫉妒恨,因為只要跑起來你就實現了健康跑步的價值。 但是,我們也無法忽視配速。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那心肺能力的提高是更重要的,沒有輕鬆的呼吸,就沒有輕鬆的步伐。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輕鬆跑,放鬆跑和大部分的長距離跑都應該採用MAF180,即跑步的時候心率不超過180減去年齡這個數值,如果有運動習慣且沒有傷病,那麼心率數值可以增加5。用心率表監測心率最嚴謹科學,如果沒有的話,把強度控制在邊跑邊能連貫說話的範圍。如果你是初跑者,即使每次跑步都是低心率慢跑,你會發現你總在進步狀態,直到出現平臺期。
  • 跑了這麼久的步,你的訓練強度到底怎麼樣?
    輕鬆跑的強度若太大,會讓你沒有力氣進行速度練習和長距離跑;而高強度跑若強度不夠,也便不能將你的身體狀況提升到新的水平。 要了解訓練時的強度,常根據三個方法來測量。選擇你想使用的方法,然後一直堅持使用。
  • 送你一個計算器,從此告別瞎激八跑!
    比如,有的時候自己想節奏跑,正好別人也是節奏跑,按照別人的配速跟著跑了1公裡,就喘著粗氣停下來。後面的訓練就無法繼續了。又比如,間歇跑的時候,往往前面幾組打了雞血一般,跑快了。導致後面幾組無法達到最大心率,導致無效的訓練。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配速呢?丹尼爾斯你丹叔早就給你想好了!請看下面跑步計算器,學會使用它,從此告別瞎幾把跑!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5公裡,是每一個跑者經常跑步訓練的一個距離,但是每一個5公裡對於不同階段的跑者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很多新手跑步5公裡所帶來的是一種挑戰,但是只要經過長時間的一定訓練後,就會發現自己都能夠很輕鬆地跑進半小時。
  • 月跑量300公裡是如何做到的?是全馬330以內跑者的標配嗎?
    但這樣的計算看起來是沒問題的,可能也有少數跑者是這樣幹的,但如果你是一名更加成熟的跑者,基本不會採用這樣非常平均的訓練方式。 所謂周期化系統訓練是指按照一定訓練計劃或者安排,有目的地堅持訓練,並且在訓練中按照一定周期將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訓練連有機組合。 系統訓練是實現330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證,通過周期化系統訓練才能循序漸進的提升耐力,最終保證你具備330所需具備的能力。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假設你是一個能夠長期堅持跑步健身的朋友,你一定會關心自己的跑步速度,和別人比處算是快還是慢?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根據國家體總公布的全民健身數據推算,全國能夠每周堅持至少2次的跑步愛好者一共也就1600萬人左右,只要你能夠完成10公裡跑你的水平在13億中國人裡那也是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這不是你跑得多快、別人跑得多慢的區別,而是你能跑完大多數人根本不具備10公裡跑能力的差別。所以,恭喜四十多歲人到中年還能完成10公裡跑的女性朋友,眾多大老爺們都不如你們,你們都是好樣的!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看似這個訓練無聊,但卻有效的增強體力,讓你輕鬆應對馬拉松!不過有很多會問既然是長距離慢跑,那到底多長算是長距離呢?這個得因人而異,比如你平時的訓練最多也就跑10公裡,那麼20公裡就是你的LSD,差不多就是平時訓練距離的2倍,但是速度慢慢一點。
  • 三個運動心率公式告訴你怎麼做!
    只要你能以一種適合自己當前身體狀況的相對較慢的速度,跑完一段較長的距離,達到熱身或鍛鍊身體的目的,就算是慢跑了。慢跑,到底需要多慢?慢跑儘管對速度沒有要求,但只要能跑起來就成,即在雙腳連續交替前進中,有同時雙腳短時間內騰空(躍起)的特點,這是與「走」的本質區別。也正因為有了「騰空躍起」的動作,令跑步的運動強度遠超走路。
  • 怎麼提升配速?
    長期進行跑步訓練的跑友對於跑步配速這個名詞都不會陌生。配速,是指在完成一段跑步過程中,每跑1公裡所用時間的平均值。簡言之,就是你跑步時的速度快慢。比如說,你淨耗時350完成了一個馬拉松,那麼平均配速就是:(3×60+50)/42.195=232分鐘/42.195㎞≈5.5分鐘/㎞ 。但寫出來或者說出來,一般不會說配速是「5.5分鐘/公裡」,而是折算成分秒制,也就是跑友們俗稱的「配速530」。
  • 除了這4個辦法 還有一招極簡的方法測算最大心率
    ▽第四趟:跑第四趟的用意是要確保你的心率是不是已經到達極限,但如果第4趟測到更高的數值,就要依前一個步驟再跑一趟。注意:要讓自己的最大心率會出現在倒數第二趟。即要跑帶到你再也跑不出比前一趟更高的心率為止,這樣量測到的持續10~15秒的最高心率值才是有效的。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 為正名:你跑的步,沒有一公裡是浪費
    垃圾跑量這個詞其實也是一個舶來品,翻譯自Junk Miles。最早是由一個認為跑步就應該越快越好的訓練理論提出的。在他們的理論中,應該『少跑、快跑』,就能夠在任何距離的比賽中跑出優秀成績,而一切輕鬆配速的跑步鍛鍊都是『垃圾跑量』。 之後又出現一種兩極化訓練理論,認為要麼跑特別快,提高速度;要麼跑特別慢,利於恢復。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最好尋找平坦、安全的道路,並且在一英裡的距離上多跑幾次,標誌出開始和結束的位置;然後,再測量400米的分段,每一次的MM跑最好都採用同樣的分段。 不要在跑步機上做這個測試。眾所周知,跑步機的距離和配速通常都不太準,一般顯示出來的數據都比實際情況快而且長。 成功完成每一次的MM跑後,可以調整配速在下一次跑得更快些。
  • 5分配速是快跑?究竟什麼樣的速度才是慢跑呢?
    在跑圈裡,大部分都喜歡炫耀自己的速度,畢竟一旦曬出自己那3分多的配速,必將收到無數的點讚和誇獎,虛榮心能夠得到大大的滿足。而慢跑,被大部分人忽視了,畢竟跟別人說我跑8分配速,會遭到很多人的恥笑。但是,比起跑得快,慢跑才是跑步的主流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