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量300公裡是如何做到的?是全馬330以內跑者的標配嗎?

2020-12-03 騰訊網

慧跑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定的跑量積累是順利完成馬拉松,乃至在馬拉松比賽中實現PB的基礎。

沒有跑量積累就無法打下堅實的耐力基礎,雖然不乏天賦異稟者用較少的跑量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成績,也有很多人聲稱要避免垃圾跑量。

總體而言,小編還是不太相信沒有跑量作為基礎,能取得相對比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對於訓練時間有限、訓練水平有限的大眾跑者而言。

300是很多跑者心中的最高目標之一,但能達到者畢竟是少數,哪怕你拼盡全力恐怕也難以實現,這與基礎、天賦、訓練等多個方面都有關。

而330相對而言,實現起來難度就要低一些,也是許多成熟跑者希望通過努力可以逐步實現、並且更為實際的目標。

事實上,能達到330左右,按照中國田協現行大眾跑者水平等級,已經是跨入精英跑者行列了。

中國田協大眾精英選手等級標準

(免抽籤標準)

對於全馬參加者而言,至少月跑量要達到200公裡以上,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比如想要實現330,200公裡可能就顯然不夠了。

積累更多跑量,比如達到300公裡,是不是更有可能實現目標呢?

答案基本是肯定的。

一、月跑量300公裡是靠每天跑10公裡實現的嗎?基本不是這樣

一個月30天,一個月跑300公裡,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平均每天10公裡,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

但這樣的計算看起來是沒問題的,可能也有少數跑者是這樣幹的,但如果你是一名更加成熟的跑者,基本不會採用這樣非常平均的訓練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

平均每天10公裡過於平均的訓練方式使得跑者完全沒有休息日,有可能導致疲勞積累引發損傷;

只是跑步,不進行一定力量訓練,這樣的跑步訓練容易受傷

一個月完全不下雨的情況很少見,如果遇到下雨天,可能跑步就沒法順利進行,同時不是人人都有室內跑步的條件,下雨天進行室內力量訓練不僅正確而且很有必要;

如果只是按照某種固定速度完成每天10公裡LSD的訓練,不能說沒效果,但效果可能沒有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來得好;

當然,不是說每天10公裡,一個月300公裡的訓練就一定不好,有時簡單粗暴也能解決問題,但對於多數目標330的跑者,不建議採用這種訓練方式。

二、月跑量300公裡用怎樣的訓練方式實現最理想

其實前文已經說了:通過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更為科學,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大眾跑者的跑步能力,這就是所謂周期化系統跑步訓練。

所謂周期化系統訓練是指按照一定訓練計劃或者安排,有目的地堅持訓練,並且在訓練中按照一定周期將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訓練連有機組合。

系統訓練是實現330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證,通過周期化系統訓練才能循序漸進的提升耐力,最終保證你具備330所需具備的能力。

馬拉松的準備階段可以分為一般準備階段、專門準備階段。

一般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著重發展基礎耐力;

專門準備階段其目的是提高專項耐力;

一般準備階段最主要的訓練方法是LSD訓練;

專門準備階段則是指通過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進一步提升有氧耐力的空間和厚度。

此時除了LSD訓練,還應增加更多間歇跑、抗乳酸跑、馬拉松配速跑等訓練。

以下四種訓練是目標突破330跑者所需要的訓練手段和方法。

1、LSD

LSD又被稱為有氧耐力跑,是指以65%—78%最大心率進行30—150min的訓練,也是跑者平時跑步訓練最主要的方法。

它的訓練目的是發展基礎耐力、提高心臟功能,儲備體能,從而為後期更高強度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2、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配速跑又被稱為有氧動力跑,它是比有氧耐力跑強度稍微高一些的跑法,此時的速度基本就是你在馬拉松比賽時使用的配速,所以被稱為馬拉松配速跑。

其要求以79%—87%最大心率連續跑40—110分鐘。

3、乳酸閾跑

乳酸閾跑其目的是加強身體對乳酸的清除能力,減少乳酸堆積,使乳酸在體內處於可控制的水平,從而增加有氧耐力空間。

乳酸閾跑要求以88%—90%最大心率進行20分鐘訓練,或者每一組只進行5分鐘,進行四組訓練,組間休息1分鐘。

4、間歇跑

間歇跑,是最為辛苦的訓練,因為在間歇跑訓練中你將達到最大心率。間歇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你的最大攝氧量。

間歇跑時要求達到最大心率的91%—100%。 每一組進行3—5分鐘,然後休息,間歇跑時間與休息時間比例為1:1,也就是間歇休息時間也是3—5分鐘,如此循環進行。

以上是周期化系統訓練的四種核心訓練方法,其運用並不是說每周1-2次LSD訓練,1次馬拉松配速跑訓練,1次抗乳酸跑訓練等等,而是結合備賽周期進行合理有機的組合。

在一般準備階段,主要進行LSD訓練,在專項準備階段,在繼續保持一定量LSD訓練的基礎上,要增加更多的間歇跑、乳酸閾跑訓練,而在賽前或者長達兩三個月的比賽期,則要更加重視馬拉松配速跑訓練,

只有學會組合,才能將周期訓練理論運用起來,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耐力的遞進式增長。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按照嚴謹的跑步訓練計劃,也不一定每月跑量都是一模一樣的。

三、月跑量300公裡需要每周訓練幾次

月跑量300公裡顯然屬於精英級別跑者,所以他們的訓練次數比一般大眾跑者要多一些,這樣才能有足夠時間完成跑量。

對於以追求健康為目的普通跑者而言,每周跑步三次,每次跑步半小時就足夠了。

但對於月跑量300公裡的精英跑者而言,每周三次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訓練頻次基本可以達到每周6次,一般只有一天跑休,有些精英跑者可能一天都不會休息,基本屬於不跑步就難受那種。

——

那麼每周6次訓練怎樣安排較為合理呢?相對比較合理的運動模式是這樣的:

每周二、三、四、五、六、日一共6天訓練,周一跑休;

周二進行10-12公裡慢跑;

周三進行一次間歇跑,比如8×1000米,10×800米,另外3公裡熱身跑,3公裡恢復跑;

周四安排一次全身力量訓練,包括上肢、核心和下肢,時長1小時左右;

周五進行10公裡馬拉松配速跑;

周六安排一次10-12公裡慢跑;

周日進行20-25公裡慢跑;

四、月跑量300公裡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訓練?

下圖顯示了全馬成績為330跑者不同速度訓練的最適配速,比如其馬拉松配速基本為500,間歇跑為440,LSD差不多為545左右。由於LSD訓練佔據其中大頭,我們可以以每公裡545配速進行計算。

月跑量300公裡意味著每周要平均跑75公裡方能完成,其中含一天跑休,一天力量訓練,用5-6天時間跑完75公裡,平均每天12.5公裡,每公裡平均配速545,差不多需要70分鐘,加上熱身及拉伸基本意味著每天要花1個半小時在訓練上。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的平均計算,有些時候一小時就能完成訓練,雙休日拉練則要長達2-3小時。

所以好好訓練本身還是需要花費相當多時間的事情,一些跑者平時工作較忙,訓練時間不足,訓練總是被中斷,訓練不系統就成為一個大的問題。

全馬330水平跑者不同跑法的配速標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很多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這時候,很多專業運動員和經驗豐富的教練就會提到5000米和10000米的專項能力訓練。也就是說,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既然10公裡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提高10公裡成績?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說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裡,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著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
  • 白斌跑地球,330天跑了18804公裡
    編輯 / 小葉----- 國內新聞 -----1、白斌跑地球,330天跑了18804公裡去年3月份,極限跑者白斌開啟了從南極跑到北極的挑戰。昨天,是白斌跑地球的第330天,當天,他完成了77.7公裡,總計歷程18804公裡。這也就是說,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跑量就達到了18804公裡!距離一年還剩下35天,他的年跑量能突破20000公裡嗎?2、贊!
  • 想要全馬破3破4?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速度訓練:提高最大攝氧量  對於有氧基礎比較薄弱的跑者來說,日常只堅持規律性的有氧跑,逐漸累積跑量,來備戰全馬就夠了。  比如,你跑步一年,此前月跑量在100公裡左右,全馬成績在4小時30分開外,那麼冬訓期間逐漸增加跑量到150公裡,就可以給馬拉松成績帶來很大的提升。
  • 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
    撰文/石春健編輯/燈芯絨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最近不少跑友留言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幾個半馬比賽了,何時可以跑全馬?有些跑友身體素質好一周跑個兩次步,就可以完成半馬比賽,但是全馬完全不同。全馬比賽不等於兩個半馬,難度和強度遠遠大於兩個半馬,需要非常系統的準備。
  • 比全馬跑者耐力更好的人 是馬拉松攝影師
    對於跑者來說一場馬拉松跑多遠?最短5公裡最長42.195公裡耗時多久?最快1小時59分40秒最慢6個小時對於另一群人來說一場馬拉松跑多遠?42.195公裡乘以2耗時多久?同時在現場你會見到各類造型別致的跑者、跑團。誰是最可愛的人?馬拉松跑者們面對鏡頭,從來都是慷慨。
  • 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你現在突破了幾道坎?
    男女九級段位成績表 當然,考慮到也有一些跑友還沒有跑過全馬,我們還推算出了半馬的段位。哈哈哈,測完了嗎?你是幾段選手?快去評論去曬一曬吧留言有禮喔!目前,在全馬完賽者之中,能夠破4的跑者,也只佔到男性的30%、女性的10%多一點3、跑進3小時30分就算你具備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想突破330這道「坎」也並不容易!想跑進330,那麼全程的平均配速就必須不低於4分58秒,對於業餘跑者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
  • 告別重度抑鬱全馬實現228:這位大眾跑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涅槃?
    他是跑者秦豔偉,大家都叫他梟秦,今年33歲,全馬PB 2:28:41 (2020南京馬拉松)。 2015.10月那是我病癒後第一次打卡10公裡,跑完第一感受就是「好幸福」!活著真好!
  • 跑十公裡感覺還行不怎麼累,可以參加半馬嗎?需要注意些什麼?
    跑十公裡感覺還行不怎麼累,可以參加半馬嗎?需要注意些什麼? 我是一位跑了5年步的業餘跑者,馬拉松跑了10幾個,半程馬拉松跑了幾十個了,我來分享下我的經驗吧!半馬,是全馬的過渡,而10km則是半馬的過渡!當你能夠輕鬆的跑完10km時,這時候你就會非常有欲望去跑個半馬!
  • 只能死撐10公裡,非要挑戰馬拉松?跑者不一定非要跑馬啊……
    但其實跑馬拉松並不簡單,42.195公裡數字意義上的都讓人覺得累,更何況實際上的馬拉松需要很久的準備。 身為一個有經驗有計劃的跑者,不會把自己逼的太緊,可以將不同的速度有機結合,一松一緊、張弛有度。 過度訓練提高跑量比不上循循漸進
  • 5公裡跑進20分鐘難嗎?要怎麼練才能跑進20分?
    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就是:5公裡如何跑才能跑進20分鐘?5公裡,一個很神奇的距離。對於初跑者而言,5公裡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也是最容易實現和突破的一個距離,跨過了5公裡這道坎,才會有勇氣向10公裡,20公裡甚至全馬發起挑戰。
  • 運動|馬拉松訓練營4:專項訓練在跑後加強的重要性
    】 大多數跑者在起跑前都忽略了熱身環節,都急於到發跑區搶位置,這樣會直接影響到成績的發揮,建議大家在起跑前從肌肉、軟組織、心肺進行熱身,能讓我們在起跑後快速進入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人多的情況下可以在原地進行小步跑、縱跳,低強度的高抬腿也可作為熱身備選動作。
  • 跑者課堂丨對於持久無傷跑步的終極歸納:跑者需要遵循的三大要素
    預防跑步傷痛關鍵是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跑姿合理,正確合理的跑姿可以有效緩衝地面衝擊和吸收能量,從而將積累性負荷減至最小; 第二:提高身體承受負荷的能力,也即強化體能,特別是加強力量對於預防傷痛很有意義; 第三:讓身體能力與跑量匹配,有多大能耐就跑多遠距離
  • 一般人跑10公裡,多長時間才能算是比較好的水平?
    像業餘跑者,跑十公裡,四十五分鐘到五十分鐘,這個屬於高水平了。業餘跑步愛好者,頂尖的跑者十公裡能跑進四十分鐘以內。下面是跑十公裡,各種水平的時間,僅供參考:跑七十~八十分鐘,入門級水平。五十~六十分鐘左右,中等水平的業餘跑者。
  • 40歲女跑者,用3分44秒配速,跑了50公裡
    昨天,馬拉松助手報導了一個大神,他用4分14秒的配速,跑了100英裡(160多公裡),打破了世界紀錄。 而同樣的,有一個傳奇的女跑者,也在近日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她用3分44秒的配速,狂奔了50公裡!上周日,40歲的英國選手Aly Dixon在羅馬比亞布拉索夫舉辦的世界50公裡錦標賽上奪得女子冠軍,並刷新該項目女子世界紀錄。
  • 到今天為止,我累計跑了1000公裡
    我不是跑步界大V,沒有高配速,沒有全馬,只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跑步愛好者。點擊上方關注,歡迎與我一起跑在路上。1000公裡是多長的距離呢?從我所在的城市重慶出發,騎自行車到我好朋友所在城市武漢的話,大概是1071.9公裡。本來想搜步行距離的,但是高德地圖顯示步行路程過長,建議採用其他出行方式。從2018年5月下旬開始跑步到今天為止,一共跑了267次,最遠裡程21.1公裡,平均配速8分15秒。
  • 減脂跑步,每天跑5公裡和隔天跑10公裡,哪個減脂效果更好
    如果單純以減脂效果來說,每天跑5公裡和隔天跑10公裡,沒有哪個更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關鍵看減脂者個人體重、跑步能力、傷病情況、鍛鍊經歷,是否兼顧其它鍛鍊目的等情況。一、減脂要從調節飲食結構和運動兩方面入手。
  • 跑步的堅持:5公裡,10公裡,半馬,全馬骨子裡的倔強!
    記得第一次開始跑步就出現了小插曲,當時很小白,堅持跑了大概3公裡的樣子第二天上班膝蓋疼得厲害,並且一直疼了幾天,還到醫院拍了片子,後來才知道這個是長時間不運動,一次運動量過大了。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及早也容不得馬虎。幾次跑過之後逐漸能適應並享受跑步的過程,開始逐步地提高跑量。這個階段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匹配配速跟距離,切記不能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急於求成。
  • 田徑5千米跑和5公裡健身跑的區別在哪裡?普通跑者需要分清楚
    男子田徑5千米的世界紀錄是12分37秒女子田徑5千米的世界紀錄是14分11秒田徑的5千米跑和我們通常說的5公裡跑是有區別的,因為前者是為了挑戰身體極限,而後者是為了健身。普通人的5公裡健身跑,耗時大多在25分鐘以上,其中30-40分鐘的居多,如果哪一位朋友5公裡能跑到20分鐘,那他通常會被跑友們稱為大神級,但這個速度和真正的田徑比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是健身5公裡跑屬於慢跑範疇,通常體力還會留有餘量,因為健身跑步中很少有人會竭盡全力去跑5公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