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馬拉松訓練營4:專項訓練在跑後加強的重要性

2020-12-06 騰訊網

每天運動,給你健康!

今天是斌少為你服務的2151天

大多數跑者跑完步之後都選擇簡單的拉伸甚至不拉伸,尤其是長距離有氧跑之後,我們的肌肉由於長時間的低配速的運行,導致肌肉粘連、失去彈性,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低強度的專項性訓練來激活。建議專項性強度帶來的體感是放鬆的,每組每個動作的時間不宜過長。

本期指導教練

【馬拉松賽前如何熱身?

大多數跑者在起跑前都忽略了熱身環節,都急於到發跑區搶位置,這樣會直接影響到成績的發揮,建議大家在起跑前從肌肉、軟組織、心肺進行熱身,能讓我們在起跑後快速進入狀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人多的情況下可以在原地進行小步跑、縱跳,低強度的高抬腿也可作為熱身備選動作。

DAY4:馬拉松訓練營

動作1 /小步跑

效果:放鬆肩、臂、髖、膝、踝

要點:上身正直肩放鬆,兩臂前後自然擺動;髖、膝、踝關節放鬆,邁步時膝向前擺出,髖稍有轉動;當擺腿的膝向前擺動的同時,另一腿的大腿積極下壓,足前掌扒地式著地,著地時膝關節伸直,足跟提起,踝關節有彈性。建議每組60秒,休息30秒,做3組;這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放鬆肩臂、髖、膝及踝關節

動作2 /直腿跑

效果:增加髖關節的力量和踝關節的彈力

要點:上身正直或稍前傾,兩臂前後擺動;大腿積極向前上擺到水平,並稍稍帶動同側髖向前,大小腿儘量摺疊,腳跟接近臀部;在抬腿的同時,另一腿的大腿積極下壓,直腿足前掌著地,重心要提起,用踝關節緩衝;建議每組60秒,休息30秒,做3組;這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增加髖關節的力量和踝關節的彈力

動作3 /雙腿交替跑

效果:增強腳掌觸底的穩定性

要點:核心收緊,腳掌接觸地面,腳跟不接觸,用腳尖的力量起跳,跳起的時候另一隻腳放鬆狀態,跳起的腳腳尖發力,注意膝蓋不用彎曲的很明顯,而且跳起的高度越低,頻率就會越高。建議每組60秒,休息30秒,做3組;這個練習能夠幫助我們增強腳掌觸底的穩定性

健康貼士

【跑馬必學

【有問】馬拉松賽前的飲食建議有哪些?

【必答】比賽當天早餐一般賽前2小時完成。早餐建議七成飽,以優質碳水為佳比如饅頭、稀飯、蔬菜水果沙拉,採用無渣飲食。避免太鹹、油膩的食物,飲水要充分(賽前半小時一支糖漿),避免在賽前有口渴感。

(1)吃最熟悉、常吃的食物,生冷食物儘可能避免。

(2)吃清淡、健康的食物,預防腹瀉。

(3)適當增加主食攝入比例。

(4)晚餐仍然8成飽,胃不和則臥不安。

(6)赴外地參賽要注意水土不服、異地飲食不適問題。

(7)放鬆心情特別重要,預防緊張性腹瀉。

【有問】馬拉松賽中如何補給?

【必答】在跑步這樣的劇烈運動中,每小時出汗量可達到1升。普通跑者建議採用逢站必進,少量多次,以每2.5公裡一個補給站點,42公裡的全馬比賽,每個站點喝水200毫升(這是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運動中少量多次補水的上限);高級跑者隔站進,加快補給,減少時間損失。同時建議補給儘量少吃完整的食物,比如小番茄、香蕉等。

【有問】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馬拉松比賽裝備?

【必答】不要穿純棉材質,比賽的服裝要輕便速幹,賽前重複檢查鞋帶,賽前跑鞋休息3天以上,鞋的累積跑量起碼有30K-50K,賽前洗刷一次鞋。

(1)精英裝備(330以內)

上衣:背心(田徑服)

褲子:5分褲、3分褲

鞋子:競速鞋

(優點:輕便、反應敏感;缺點:緩衝差、穩定性差)

(2)大眾跑者裝備(330以外)

上衣:短袖

褲子:5分褲

鞋子:訓練鞋或慢跑鞋

(優點:緩震好、支撐穩定;缺點:偏重)

您的「點讚」和「在看」讓很多人受惠!

相關焦點

  • 怎樣才是合理的訓練? 馬拉松訓練的三個重要點
    馬拉松是一項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運動,但光有激情,並不一定能跑出好成績。而賽前的科學訓練,才是實現目標的保證。只有合理安排賽前訓練,才能有一次完美的馬拉松之旅,否則不但不會有好成績,還會對身體造成短期或永久的傷害。  那麼,怎樣的訓練才是合理的呢?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所以,如果運動員身體疲勞不能第一時間得到清除,很難保證下一步訓練的順利開展,周期訓練質量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我們常說,沒有運動負荷就沒有疲勞,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沒有超量恢復就沒有運動成績的提高。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運動訓練上,從而忽視了恢復在運動訓練中的重要性。
  • 運動教室 | 為什麼LSD訓練要足夠慢?
    很多跑友都知道LSD訓練,燃燒訓練營也對LSD訓練專門進行了介紹,其訓練要點便是:足夠長(Long)和足夠慢(Slow
  • 最詳細的馬拉松運動負荷解答!
    為什麼,我一直在講要注重日常訓練,要注重有氧訓練,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進行比賽和適當地進行無氧訓練,是因為目前很多業餘跑者在跑完全程馬拉松後,腦海裡都會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30km後,開始掉速了」,總結原因:「速度不行,回去要好好練間隙跑、練速度」。
  • 大跑量』就一定能提高運動成績?
    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比賽成績是運動訓練的主要目的。其中,運動訓練的直接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繼而通過比賽將訓練能力轉化為比賽成績。所以,正確認識馬拉松專項競技能力的結構特點,對接下來的訓練安排尤其重要。 不同運動項目由於其專項的特異性,決定了其競技能力構成因素的差異性。
  • 用節奏跑訓練我們的耐力和速度
    這裡的節奏跑是Tempo跑,這個速度是可以支撐在馬拉松比賽時,我們取得最快成績時的最佳速度,有時候也叫巡航速度跑。Tempo也稱為乳酸門檻跑,Tempo跑時,我們身體產生和清除乳酸(運動部位骨骼肌無氧呼吸的代謝副產物)的速度以接近相等的速度進行的鍛鍊。
  • 冬天,如何安排「間歇訓練」運動負荷?
    上周末,98跑俱樂部冬訓第一階段(第三周)訓練計劃是:間歇訓練2000米x8次,本堂課訓練目標:基於學員經過兩周有氧耐力基礎訓練後,旨在通過中等強度的間歇訓練提升訓練強度。點擊閱讀:《98跑冬訓課堂(1)| 冬天,為何配速會下降?》
  • 【「營」在健康】營養助力馬拉松
    【「營」在健康】營養助力馬拉松 2020-11-27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訓練營|跑姿不對,努力白費!
    跑姿是跑友非常關心的問題,正確的跑姿不僅可以提高跑步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傷。改善跑姿,需要進行跑步專項練習。專項練習是專門針對跑步中的關鍵技術的動態訓練。簡單來講,就是把跑步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來進行練習,最後像組裝汽車一樣將各部分組合運用起來,跑姿不知不覺就會得到改善。
  • 巴斯鐵三訓練營即將開營,老鐵就等你上車啦!
    A:只有山地車和少量公路車出租,尺寸和車況不清楚。訓練用車建議自帶。(這次訓練營也算是一個相對嚴謹的訓練營,故不建議運動員落地後租車訓練。)  Q:團訓營具體時間安排? A:12.19 日入營(籤到入營),晚餐後簡短的(約有 70min)說明介紹會。12.20 日(周六)正式開始訓練。26 日(周日)午後結營。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想要安全地完賽一場馬拉松,長距離慢跑訓練是不可或缺的。看似這個訓練無聊,但卻有效的增強體力,讓你輕鬆應對馬拉松!不過有很多會問既然是長距離慢跑,那到底多長算是長距離呢?這個得因人而異,比如你平時的訓練最多也就跑10公裡,那麼20公裡就是你的LSD,差不多就是平時訓練距離的2倍,但是速度慢慢一點。
  • 馬拉松訓練中需要避免的九種錯誤,看你踩中了幾條?
    跑步堅持一段時間後,如果還沒有參加過馬拉松比賽,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腦海裡湧起這樣的念頭:『要不要挑戰一下呢?我應該可以!』一旦有了想法,就很難再打消。每一次報名網站被刷宕機的時候,每一次組委會限制名額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有那麼多的跑步愛好者有著和自己一樣的決心。
  • 馬拉松備戰計劃推薦:切忌急於求成 耐力是基礎
    訓練周期的確定,通常採用體現目標控制思想的「倒數時」充填式方法,以比賽日為標定,向回程方向依次確定比賽期和準備期。2012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將於4月29日進行,則2、3兩個月應該為比賽準備期,4月份則為比賽期,比賽後則為恢復期。  準備期:  準備期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競技能力。在這一時期,應著重發展基礎性的能力,為比賽時創造好成績打下基礎。
  • 紅魔訓練秘訣之倒金字塔跑
    什麼是倒金字塔跑 倒金字塔跑 以短促長:距離越短,配速越快 倒金字塔跑,就是把幾個長、中、短距離結合起來,先跑其中最長的距離,再跑稍長的距離,接著跑中等的距離,最後跑最短的距離。中間慢跑或休息一定時間,短則一兩分鐘,長則一二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每個距離都要用九成以上力氣,以接近最佳成績。
  • IRONMAN鐵人訓練營開營 黨琦石貴軍分享運動感悟
    黨琦(右)與石貴軍分享賽場經歷 人民網北京8月1日電 (溫靜 實習生劉笑言)7月31日,IRONMAN鐵人訓練營在通州運河公園Infini小鎮正式開營。 兩位嘉賓與現場學員分享其自身運動經歷和比賽經驗,並輔導到場的30名「鐵友」進行實踐訓練。訓練分為前後兩部分:首先針對科學訓練、賽前熱身、後期拉伸等相關知識做出現場培訓;隨後進行以自行車作為授課重點的「騎跑連課」,指導學員騎行臺訓練。 談及如何處理工作與鐵人三項這一愛好的關係,黨琦表示,生活和運動一樣講究平衡,要先做應該做的,再做喜歡做的。
  • 學好這6種基本訓練方法,耐力訓練很輕鬆
    耐力訓練不僅對健康跑者和馬拉松跑者很重要,對其它有氧運動如遊泳,騎自行車等都有重要意義。除心理因素外,能量代謝,運輸氧氣的肺部,心臟和血液循環這些系統的適應過程對耐力也有決定作用。在所有運動類型中,耐力訓練都能在比賽進行時或比賽過後身體負荷達到最高值時加快運動者體內的再生過程,包括分解新陳代謝的產物和以更快速度填滿能量儲存。
  • 我為什麼跑馬拉松?
    全馬的平均完成時間在 4 小時左右,也就是說,你要不停歇或中間只有短暫休息地跑上 4 小時,這對身體的耐力和體能無疑極大的考驗,且不說在規定時間(一般是 6 小時)內跑完全程,能堅持到達終點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問題。而要達到 4 小時的平均水平,配速、熱身、定速巡航、衝刺、體能分配等都有講究,只有合理分配體能,保持節奏,你才有可能毫髮無損地順利到達終點。
  • 馬拉松後半程掉速?其實你可以有效提速的!
    而且一般來說,備戰一場馬拉松比賽的時間為2-4個月,在這期間,你至少需要跑4個30公裡以上的LSD。高質量的跑步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跑量上的不足! 配速不合理、補給不足 整個跑馬過程中先快後慢是大部分業餘選手的通病,很多人認為整個馬拉松都是以勻速跑下來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在整個的運動過程中都是有速度的細微變化的。
  • 慶慶哥發布譯著《跑者腦力訓練手冊》
    「跑步重塑大腦,大腦也會讓你跑得更好」「作為一名跑者,你最大的資產就是你的大腦」「跑步強化腦力,增強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幸福感」······已完成94個全程馬拉松的毛大慶,今天攜其譯著《跑者腦力訓練手冊》,在北京朝陽區「創意總社1949」湛廬文化思想空間舉辦新書分享會,並與眾跑圈大咖、京城知名跑團代表進行交流,分享其翻譯這本書和幾年來跑步的心得
  • 半馬和全馬的差距有多大,跑步訓練可以彌補這種差距麼?
    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的差距非常大,試想當你用洪荒之力跑完了半馬21公裡之後,馬上又把另一個21公裡放到你面前,那將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壓力,跑過半馬的朋友大多有這種體會,所謂 「半馬不是馬」所言非虛,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差距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