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意味著對抗疲勞的能力,即能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保持最佳負荷強度的能力。也表明身體在承受負荷之後迅速恢復的能力。耐力訓練不僅對健康跑者和馬拉松跑者很重要,對其它有氧運動如遊泳,騎自行車等都有重要意義。
除心理因素外,能量代謝,運輸氧氣的肺部,心臟和血液循環這些系統的適應過程對耐力也有決定作用。在所有運動類型中,耐力訓練都能在比賽進行時或比賽過後身體負荷達到最高值時加快運動者體內的再生過程,包括分解新陳代謝的產物和以更快速度填滿能量儲存。
耐力運動提高的3大能力
通過耐力運動可以為跑者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耐力訓練最重要的目標在於培養跑者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承受負荷的能力,在較長跑程內維持恆定速度的能力,通過更高效地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的能力。最後一個能力是實現前兩項能力的必要條件。
耐力訓練的6種基本訓練方法
1.體能恢復訓練
通過極慢速耐久跑和輔助訓練來恢復體能的訓練方法。
慢速跑時跑步訓練中很有意義的一種跑步方式。有的跑者可能不相信慢跑的效果,但實際上這種跑步效果已被許多跑者所認可。它一方面可以緩解跑者的疲勞,另一方面可以恢復體能和補償消耗。輔助訓練可以增強跑者的跑步肌群,增加身體力量。
體能恢復訓練時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這時的狀態僅用於身體恢復,不會對身體肌肉造成任何刺激。這對於高強度訓練或比賽後的身體系統恢復意義很大,也適用於快速跑之前或快速間隔跑單元之間的休息。
2.基礎耐力訓練
通過較低強度的長距離跑來鍛鍊基礎耐力。
血液循環中有充足的氧氣供給,可確保葡萄糖在氧氣作用下完全分解並為肌肉提供能量,代謝的副產品乳酸會被完全分解。在這種訓練中,心率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75%。
3.力量耐力訓練
通過中等強度的中距離跑來鍛鍊力量耐力。
這個訓練階段人體處於有氧和無氧混合代謝狀態。這時,人體有充足的氧氣供血液循環使用。在這種訓練中,心率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5%~85%。
4.提升階段訓練
通過較高強度的跑步訓練鍛鍊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
這時人體處於有氧運動向無氧運動轉換的狀態,提升階段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在這種狀態下跑步,勉強有充足的氧氣進入血液循環,用於葡萄糖燃燒。這時肌肉尚未被過度酸化。
在這種狀態下跑步,心率應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5%~90%。如果馬拉松跑步中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85%~90%,跑者就能夠在3小時30分內完成比賽。如果心率為最大心率的80%~85%,跑者用時將會超過3小時30分這條臨界線。
5.無氧閾值訓練
通過無氧閾值下的高強度跑步訓練鍛鍊無氧耐力。無氧閾值對應的心率為最大心率的90%。通過無氧閾值訓練可以使跑步者的耐力達到最佳水平,使其最大攝氧量增加,乳酸形成速度減緩。
6.負荷峰值訓練
在這個訓練階段,心率超過最大心率的90%,人體進入無氧運動狀態。
血液循環的供氧嚴重不足,無法幫助肌肉獲得所需的全部能量。無氧運動中承擔負荷時,葡萄糖不能再通過有氧燃燒給肌肉供能。
有氧缺乏氧氣,乳酸無法分解,肌肉過度酸化,直至跑者出現運動障礙。一般跑者在10公裡的最後階段便會處於無氧運動狀態。
耐力運動的這6種基本訓練方法,適用於馬拉松和長距離跑訓練。可以增強跑者的長跑能力並提高其速度。跑者在啊這些訓練中可以交替應用這些方法,以便對肌肉施加必要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