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2020-12-03 範享樂動

5公裡是一個很神奇的距離——

對新手跑者來說,完整跑完一個5公裡意味著你已經開始入門了;

對進階跑者來說,5公裡是考量速度耐力的絕佳距離。

5公裡意味著什麼?如何開始第一個5公裡?如何提升成績?……

每位初跑者都應該從5公裡開始

5公裡,對於所有新手跑者都是一道坎。還記得當年在學校被體測支配的噩夢嗎?短短1公裡就能讓不少人感到絕望,更何況是5公裡?

5公裡對於跑步大神來說只能是熱身,但是對於新手跑者來說,絕對算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目標。那麼為什麼新手要從5公裡開始呢?

從難易度來看,5公裡的距離不算太遠也不是太近,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跑完大概需要30-40分鐘,作為跑步新手,如果能不間斷跑完5公裡,就意味著具備了30分鐘中強度耐力運動的能力

從日常訓練來看,在跑步場地的選擇上5公裡也有它的優勢。無論是200米、400米跑道的操場,還是小區或者公園,都適合作為5公裡的訓練場地。

此外,如果你能跑5公裡,那麼意味著可以參加比賽。因為很多馬拉松比賽也會設置5公裡的組別,參加比賽會激發你跑步的熱情和積極性。

剛開始跑步如何完成第一個5公裡

對於新手跑者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完成人生第一個5公裡,就要學會戰勝肌肉酸痛和蠢蠢欲動的惰性。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可以將其分成三個階段:

1、保證足夠的運動時間

剛開始跑步,就想一口氣跑5公裡顯得不太實際。因為對新手而言,不間斷跑10分鐘已經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所以不妨把運動時間定在30-40分鐘,而在這期間可以採用跑+走結合的方式,讓身體慢慢習慣30分鐘的運動量

2、逐漸延長跑步時間

採用跑+走的運動節奏,剛開始可以連續跑3分鐘+走1分鐘。

等身體開始適應這個運動強度,第二周爭取連續跑5分鐘,到第四周的時候將目標升級,嘗試不間斷跑10分鐘以上。就這樣循序漸進,讓自己能夠連續跑上30-40分鐘。

3、嘗試你的第一個5公裡

當你能夠不間斷的跑上30分鐘,意味著你已經具備完成5公裡的能力了。

如果你覺得5公裡還是「遙不可及」,可以先嘗試從3公裡開始,體驗一下長距離跑步的感覺。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

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不過這裡要提醒大家,努力訓練是好事,但是休息也是跑步訓練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你也可以關注手錶上的訓練負荷數據,來判斷自己的運動量是否超過負荷

別小看這5公裡分分鐘可以提高你的全馬成績

別以為5公裡只是新手跑者的入門考試。對於備戰全馬的精英跑者,5公裡成績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訓練項目。

在馬拉松賽事中,前5公裡非常考驗參賽者對速度和體能的分配能力。

初始階段跑慢了,總的用時會增加;但是跑快了之後配速又難以維持,導致難以完成預期成績甚至跑崩。

因此練好5公裡,是你提升馬拉松配速的穩固基石。

按照時間來劃分,5公裡、20分鐘是個分水嶺。事實上,沒經過專業且嚴格訓練的跑者,能跑到20分鐘以內的很少,但我們不妨把20分鐘看作一個長遠的目標。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5公裡的成績呢?

1、加強全身力量訓練

5公裡的成績要接近20分鐘的話,你必須具備強大的肌肉體系。擁有強有力的核心力量以及大小腿力量,才能使跑者在全速奔跑的時候更好的控制身體。所以在有氧訓練之餘,還要加入肌肉訓練。

2、練好有氧基礎

有氧能力是決定你能跑多遠的地基,所以想要跑得快且持久,就必須先建立強大的有氧能力。在一周時間裡,可以計劃2~3天的時間來進行有氧基礎的訓練,方式通常為長距離的慢跑。

有氧能力的進步可能難以察覺,我們可以通過最大攝氧量(VO2max)來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的變化

3、提高乳酸閾值

當我們跑得很快的時候,沒過多久就會覺得大小腿發酸,直到再也無法堅持下去。這是因為你體內的乳酸代謝速度趕不上產生速度,導致乳酸堆積。

提高乳酸閾值可以幫助你跑的更輕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便是間歇跑和法特萊克跑

間歇跑是通過時間短、強度高、搭配短休息以進行多組數的訓練;法特萊克跑是一種加速跑(高強度)與慢跑(中強度)交替進行的中長跑訓練方法。

這樣看起來兩者似乎有點相似,其實不然,法特萊克跑不像間歇跑那樣規定「死板」。

例如間歇跑規定是休息時間與練習時間的比例大於1;而法特萊克跑則是較快速度跑到某一地點接下來慢跑恢復一段時間,你可以保持配速、時間、強度的隨意性。

來跑個5公裡就知道你是什麼等級的跑者

5公裡跑,是測試各個水平層級跑者的最佳選擇。我們將5公裡的跑步成績分為5個等級作為參考,來測測看自己處於哪一級?

快走級(40~60分鐘)

5公裡跑步超過40分鐘,那就意味著每公裡的配速在8分以上,大概是比正常走路稍微快些的水平。

入門級(35~40分鐘)

這個時間,大部分屬於初跑者剛開始跑步的成績,普遍跑步基礎較弱。

跑者級(30~35分鐘)

5公裡成績能達到30分鐘到35分鐘之間,配速在每公裡6分到7分之間,對於跑者來說是較為普遍的速度。

進階級(25分鐘到30分鐘)

平均配速要達到6分以內,是絕大多數業餘跑者的一個門檻。

精英級(20~25分鐘)

這個成績已經非常優秀了,一定是有長時間訓練基礎的跑者,達到了業餘跑者當中最高的級別。

專業級(跑進20分鐘)

能跑進20分鐘以內的人少之又少,能達到這個級別,需要進行長時間嚴苛的訓練,基本上都是運動員級別的選手。

5公裡,絕對是一個「深藏不露」的距離。

對於有成績提升追求的跑者來說,具備了跑5公裡的實力,也為日後跑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奠定了紮實的訓練基礎。

對於只為日常鍛鍊的跑者來說,5公裡是最「平易近人」的距離,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魄。

相關焦點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而對於一些進階跑者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突破,所以怎麼樣來提高配速成為他們的難題之一。但是想要提高5公裡的配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能結合自身來制定一套完整的訓練計劃。
  • 跑步5公裡要多長時間?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
    01跑步5公裡要花多久?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5公裡的跑步用時,是初學者邁入跑者的一道坎,只有成功邁向5公裡,後續才能向10公裡甚至半馬金髮,跑步5公裡的成績,與年齡性別以及體質情況有很大關係,大多數人5公裡跑步優勢一般在30~40分鐘左右,撇開體質上的差異,5公裡跑步的時間,和年齡性別以及體質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來看下正常健康的人跑5公裡,要多久才算合格的。
  • 41周歲,男,10公裡配速5分36是什麼水平?
    本人今年41周歲,今年遇到疫情,認識到體育鍛鍊的重要性,所以從3月起開始嘗試晨跑,從每天堅持3公裡5公裡,到最近幾天10公裡做了個小測試,5公裡25分多一點,10公裡57分左右,平均配速5分多,請問各位跑步大神,這個水平算什麼水平,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提高?謝謝!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根據國家體總公布的全民健身數據推算,全國能夠每周堅持至少2次的跑步愛好者一共也就1600萬人左右,只要你能夠完成10公裡跑你的水平在13億中國人裡那也是絕對屬於名列前茅了。
  • 跑步初學者配速每公裡十分鐘正常嗎?
    跑步初學者配速每公裡十分鐘正常嗎? 這麼慢的速度,讓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跑都是不正常的! 我曾經為了比對跑步速度與走路速度的差距,特地開了跑步軟體測量了我慢悠悠散步的走路速度(下圖為真實測量記錄)。
  • 怎麼提升配速?
    比如說,你淨耗時350完成了一個馬拉松,那麼平均配速就是:(3×60+50)/42.195=232分鐘/42.195㎞≈5.5分鐘/㎞ 。但寫出來或者說出來,一般不會說配速是「5.5分鐘/公裡」,而是折算成分秒制,也就是跑友們俗稱的「配速530」。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今天,馬拉松助手給大家總結了各階段配速對照表還有三種提高馬拉松成績的最佳訓練方法。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
  •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
    最長一次跑了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試試半馬?先來聊聊小編的看法吧。最高一次跑10公裡,配速6,能不能去跑半馬主要取決於你自己平時是否進行其他運動,以及離你半馬的距離。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能一口氣遊上一個半小時,估計跑了1.5公裡,又能一口氣爬上2小時以上,那麼這兩種運動或其中一種運動你每周都能保持在這種狀態,即使在通常情況下一次最長跑距離僅為10公裡,跑半馬配速為6的情況下,也是沒問題的。
  • 4分40秒配速跑5公裡,李鐵教練全程陪同
    4分40秒配速跑5公裡,李鐵教練全程陪同 近日,新一期國足集訓隊在李鐵的率領下,在廣州恆大裡水訓練基地進行集訓。
  • 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那是你不會跑
    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通常情況下,配速是指一公裡所需時間,心率則是一分鐘心跳次數。一般追求健康跑的人,會非常注意心率問題,他們會根據通常所講的180-年齡來嚴格控制自己的跑步心率,會覺得,凡是超過這個值就是不好的,不科學的。這對於健康跑的人很適用,所以不追求速度的跑者完全按照這個配速跑是非常好的,這種方式不會使速度提升,但卻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選擇。
  • 40歲女跑者,用3分44秒配速,跑了50公裡
    昨天,馬拉松助手報導了一個大神,他用4分14秒的配速,跑了100英裡(160多公裡),打破了世界紀錄。 而同樣的,有一個傳奇的女跑者,也在近日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她用3分44秒的配速,狂奔了50公裡!上周日,40歲的英國選手Aly Dixon在羅馬比亞布拉索夫舉辦的世界50公裡錦標賽上奪得女子冠軍,並刷新該項目女子世界紀錄。
  • 5公裡10公裡跑配速能說明啥?朋友圈敢曬12分鐘跑距離才是玩真的
    12分鐘跑當然地也能明顯提高訓練者的耐力表現,也能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心肺功能適應能力好的人,12分鐘跑的距離會明顯優於心肺適應能力差的人。資料:12分鐘跑測試前準備。第1步:走與慢跑結合12分鐘,以走為主。第2步:走與慢跑結合12分鐘,以慢跑為主。第3步:慢跑12分鐘。這三步完成後,即可進行12分鐘跑正式測試。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跑者當下水平,正確估計適當的比賽配速。跑圈裡有很多教練、運動學家發現並總結了一些配速計算公式,可以做為訓練和比賽目標設定的參考。 一個簡單的一英裡跑測試,就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跑者在5公裡、10公裡、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賽中,每英裡跑步配速逐漸降低的幅度。Jeff教練把這個測試稱為『魔法一英裡』跑(Magic Mile,以下簡稱為MM跑),很多跑者也已經從這個測試跑中受益。 一英裡約等於1.61公裡,是北美跑者常用的配速計算單位。
  • 都是速度指標,為何跑步用「配速」而非「時速」?3個原因請明白
    但事實上的原因卻並非如此,起名有意涵,跑步用「配速」也有其內在的原因。 配速,是長跑訓練中常被使用的一個概念,通常指「每公裡跑所用的時間」,比如小李的的5公裡跑平均配速是5分30秒,如果小李是老司機,他肯定更關心每公裡的實際配速。而且現在幾乎所有跑步軟體中都普遍採用「配速」這個概念,而不是「時速」。為什麼呢?
  • 為什麼跑步時配速總不如別人?原因或許很意外,和強壯體格有關
    對於長期的跑者來說,在運動負荷(強度)和呼吸方式大致相等的條件下,體型清瘦者更容易提升配速,而且配速更快一些,且身體也能更好地適應。跑步也是如此,一跑步就喘,表現出來的就是配速很難提高,心率還快,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3種情形,配速慢就非體格健壯者莫屬了。 就拿處在中年人行列而又比較健壯的筆者來說,第一公裡時心率就常常一下飆升到160以上,屬於「一跑就喘」的類型,配速一般在530-630的範圍。但是,跑過3公裡的「痛苦期」之後,身體就能逐漸地很好地適應了。
  • 每天跑5公裡配速6分鐘,為何胸腹部脂肪依舊?這4個原因注意過嗎
    但是為什麼有人每天跑5公裡,且每公裡配速達到6分鐘,怎麼肚腩和胸部的脂肪還是沒有減掉呢?對照下面4點,看看是否出問題了:原因1:已經處於平臺期,想過調整運動方案突破平臺期嗎?從不運動或平時很少運動的人,在跑步減脂的初期(約1至3個月),通常減脂效果會非常快速而明顯。
  • 30分鐘跑完5公裡,這個水平怎麼樣?
    但是如果作為一個經常跑步的老手來說,5公裡是最常見的一個跑步距離了,對於保持身體健康來說,每天能跑一個5公裡是非常好的選擇。那麼30分鐘跑完5公裡,這是一個什麼水平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跑步5公裡的10個等級,看看你在哪一個級別吧。
  • 5公裡跑進20分鐘難嗎?要怎麼練才能跑進20分?
    今天要討論的問題就是:5公裡如何跑才能跑進20分鐘?5公裡,一個很神奇的距離。對於初跑者而言,5公裡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也是最容易實現和突破的一個距離,跨過了5公裡這道坎,才會有勇氣向10公裡,20公裡甚至全馬發起挑戰。
  • 配速3分43 的他是如何做到的
    昨日傍晚,韓寒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跑步動態,並配文表示:今年第一次在體育場的訓練,感覺快到夏天。細心的跑友很快就發現,韓寒此次在操場上跑了5公裡,用時僅18分36秒,平均配速快至3分43秒/公裡,比大多數資深跑者的跑步速度都要快,堪比業餘大神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