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2020-12-03 東方體育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平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那心肺能力的提高是更重要的,沒有輕鬆的呼吸,就沒有輕鬆的步伐。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今天,馬拉松助手給大家總結了各階段配速對照表還有三種提高馬拉松成績的最佳訓練方法。

想要達到自己的馬拉松目標,首先就要在平時的訓練中不斷地磨練自己的速度,使之靠近目標配速,在不斷的訓練中,將目標配速保持的距離不斷加長,這是最直接的提升方式。

不過在這之中,有兩個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最大攝氧量提升訓練,另一個是最大有氧訓練。

1、最大攝氧量訓練

最大攝氧量訓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5公裡比賽的配速來進行跑步,重複600米到1600米距離的跑步,這裡5公裡的比賽配速,指的是在天氣、賽道、狀態等各方面都達到優良情況下進行的,在任何影響自己發揮最佳水平的條件下跑出的5公裡成績都不足為憑。

VO₂ Max

上表是按照5公裡比賽成績制定的最大攝氧量訓練配速。

最大攝氧量是指在人體進行最大強度的運動時,當機體出現無力繼續支撐接下來時,所能攝入的氧氣含量。它是人體在增量運動期間測量出的最大耗氧速率。

這個體質數據是作為耐力運動員的重要選材依據之一,它反映了個體的心肺適應度,是人體有氧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極高的最大攝氧量是完成高水平有氧運動表現的基礎。

最大攝氧量除了用運動醫學儀器進行精確的測量之外,現在的運動手錶也能很準確地測量。另外,很多運動學家還提出了計算自己最大攝氧量的諸多公式,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其他指標來測算最大攝氧量。

丹麥的一組研究人員創建了基於最大和靜息心率的測量公式。

該方程使用最大心率(HR max)與靜息心率(HR rest)的比值來預測最大攝氧量。研究人員說,轉換規則是根據對21至51歲的受過良好訓練的男子進行的測量。也就是說,這個公式適用於經常訓練的跑者。

相關焦點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今天,馬拉松助手給大家總結了各階段配速對照表還有三種提高馬拉松成績的最佳訓練方法。
  • 跑步配速到底有多重要?怎麼提升配速?
    長期進行跑步訓練的跑友對於跑步配速這個名詞都不會陌生。配速,是指在完成一段跑步過程中,每跑1公裡所用時間的平均值。簡言之,就是你跑步時的速度快慢。02馬拉松配速Marathon pace並不是所有的跑步項目都是越快越好的,想要順利完成比賽或者日常訓練目標,我們就要根據不同的跑步項目,對配速進行適宜的調整。
  • 跑步5公裡要多長時間?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
    01跑步5公裡要花多久?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如果是經常運動的人,配速一般在5分鐘左右,25分鐘左右就可完成5公裡的跑步,對於初學者來說,配速可能沒有那麼快,一般在8分鐘左右,那麼用時便會久一點,對照這份5公裡配速年齡對照表,你達標了嗎?02如何提高跑步速度?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很多人容易為自己設置一個極富野心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進行比賽訓練,在這種情形下,受傷、訓練過度,疲勞等狀況是必然的。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跑者當下水平,正確估計適當的比賽配速。跑圈裡有很多教練、運動學家發現並總結了一些配速計算公式,可以做為訓練和比賽目標設定的參考。
  • 怎樣才是合理的訓練? 馬拉松訓練的三個重要點
    這種訓練主要包括:  (一) 專項基礎階段:賽前60天開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氧耐力水平為基礎,定時、定距、持續地進行耐力跑,配速低於或接近比賽的目標成績。每周的運動量要大中小有機結合,大運動量為突破,中運動量旨在保持,小運動量有助於調整。  (二)專項強化階段:貫穿全年訓練的各個階段,以較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為核心,進行變速跑、間歇跑,配速高於目標成績。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從理論上分析,肌肉的各種生理機能並不是在肌肉運動結束後才開始進行恢復。 在肌肉運動時,隨著能量物質不斷消耗,就開始不斷地進行分解後的再合成。所以,恢復的過程一直在進行。 實踐證明,馬拉松運動員在經過高強度(特別是速度訓練、間歇訓練等)運動負荷訓練後,機體中產生的乳酸堆積直接引起運動員肌肉機能下降,PH值下降以及肌力減退。
  • 夢幻手遊配速怎麼加點穩定跟自己不亂敏,真正的配速是這麼計算的
    寵物寶寶有卡速配速跟龜速。小編今天給大家解析一下配速不出現亂敏的加點法。小編糾正下之前的算法,詢問過Gm之後重新推出了計算方法。戰鬥最快速度=面板速度×(1+所有加速效果相加):特別注意變身卡的加速是直接體現在面板的不用再算,亂敏的5%也是與其他速度效果加起來圖為普陀的任務耐點面板(打符變觀音卡)以上面普陀的面板速度計算的配速速度。
  • 44歲中年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半,水平如何?
    假設你是一個能夠長期堅持跑步健身的朋友,你一定會關心自己的跑步速度,和別人比處算是快還是慢?44歲的女性,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這個水平到底如何呢?以13億國人為參照,你的10公裡跑水平如何?以國家田徑標準來衡量和普通大眾比完了,再以專業標準來看看10公裡跑配速7分30秒(總計用時75分鐘)的水平如何?根據 2013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女子1萬米最低等級(三級運動員)的標準為48分鐘,也就是說以配速7分半跑完10公裡比三級運動員的標準多用時27分鐘。
  • 慢跑三千米的配速要多少?
    慢跑三千米的配速建議:成年男性每公裡5′~6′30″成年女性每公裡5′30″~7′三千米是一個非常適合日常鍛鍊的距離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三千米是一個努力一下就能到達的目標。對於喜歡運動的人來說,三千米可以是一個每日的基礎運動量。所以三千米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剛剛好的距離。
  • LSD這樣訓練才有效,95%的跑者都不知道!
    想要安全地完賽一場馬拉松,長距離慢跑訓練是不可或缺的。看似這個訓練無聊,但卻有效的增強體力,讓你輕鬆應對馬拉松!不過有很多會問既然是長距離慢跑,那到底多長算是長距離呢?這個得因人而異,比如你平時的訓練最多也就跑10公裡,那麼20公裡就是你的LSD,差不多就是平時訓練距離的2倍,但是速度慢慢一點。
  • 都是速度指標,為何跑步用「配速」而非「時速」?3個原因請明白
    但事實上的原因卻並非如此,起名有意涵,跑步用「配速」也有其內在的原因。 配速,是長跑訓練中常被使用的一個概念,通常指「每公裡跑所用的時間」,比如小李的的5公裡跑平均配速是5分30秒,如果小李是老司機,他肯定更關心每公裡的實際配速。而且現在幾乎所有跑步軟體中都普遍採用「配速」這個概念,而不是「時速」。為什麼呢?
  • 配速快,就一定心率高?那是你不會跑
    通常情況下,配速是指一公裡所需時間,心率則是一分鐘心跳次數。一般追求健康跑的人,會非常注意心率問題,他們會根據通常所講的180-年齡來嚴格控制自己的跑步心率,會覺得,凡是超過這個值就是不好的,不科學的。這對於健康跑的人很適用,所以不追求速度的跑者完全按照這個配速跑是非常好的,這種方式不會使速度提升,但卻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選擇。
  • 跑了這麼久的步,你的訓練強度到底怎麼樣?
    無論是馬拉松、越野賽,還是平時的休閒跑,要跑得更長更久,首先要提升耐力因此,為確保以適當的強度進行訓練並有所收穫,在訓練中對強度進行衡量是很重要的。 輕鬆跑的強度若太大,會讓你沒有力氣進行速度練習和長距離跑;而高強度跑若強度不夠,也便不能將你的身體狀況提升到新的水平。 要了解訓練時的強度,常根據三個方法來測量。選擇你想使用的方法,然後一直堅持使用。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1、找到自身的配速再給自己制定計劃的同時,要結合自己的體能來判斷,可以根據自己斤兩個月的平均配速來計劃訓練,可參考下圖:另外,在配速的選擇上還可以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心率區間來確定。耐力:每周可以去練一練長距離,根據適應能力選擇長短,這樣能提高自己的心肺適應能力。休息:只有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的配合訓練,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安排,如果只是一味的訓練,效果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