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50分左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
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獲獎,理由是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據諾獎官網介紹,兩位科學家研究鏈球菌的免疫系統時發現了一種分子工具,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
兩位科學家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近五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1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201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察·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Jean-Pierre Sauvage、美國科學家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科學家Bernard L. Feringa,獲獎理由是「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
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他們的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由於諾貝爾化學獎頒獎範圍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研究,常被稱為「諾貝爾理綜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編輯 寧可堅 責編 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