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灼病是水果上廣泛發生的一種生理失調症,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果樹栽培區均有不同程度果實日灼病的發生。果面高溫和太陽直射是果樹日灼病發生的直接誘因。獼猴桃是一種喜溫但不耐熱的果樹,葉片和果實怕強光直射,對高溫較為敏感,易出現高溫日灼傷害。為此,種植獼猴桃的果農需做好預防工作,降低損失。
1、獼猴桃日灼病的症狀
獼猴桃果實或葉片遭受高溫,葉片會幹枯、早期落葉,果實表皮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日灼病斑,呈形成不規則、略凹陷的紅褐色斑,表面粗糙。後期果實呈水漬狀,在果實還未進入熟軟化階段便開始腐爛,或者病斑中央木栓化,果肉乾燥發僵,病部皮層硬化,部分病果脫落。
2、獼猴桃日灼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及特點
每年夏季6-8月,35℃高溫如期來臨,此時正值獼猴桃幼果發育旺盛期和枝梢迅速抽生期,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快速並進,樹體進入到一年中生長的高峰期,此時樹體進入高溫敏感期。當35℃以上溫度連續出現 10小時以上,且伴隨乾旱時,會導致植株出現果實、葉片、枝幹組織壞死等日灼症狀。
獼猴桃喜半陰環境,對強光照比較敏感,自然光強度以40%-45%為宜,但自然光照強度超過45%時的強光對生長不利,常導致果實日灼病的發生。同時,生產管理的施肥(施肥過多、施肥距根過近)、除草(中耕)、噴藥(藥害),也是誘發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獼猴桃日灼病發生特點:多發生在高溫季節,一般樹冠偏西南方位的果樹因日照時間長,往往容易發生該病;葉片稀疏或修剪過重,致果實裸露的發生嚴重;掛果較多的衰弱樹、病樹發生重;土壤肥水不足或過量,高溫噴藥不當的地塊嚴重。
3、防治措施
首先應對高溫天氣,可採取的預防措施有遮陰、合理灌水等,應對強光照可採用遮陰、套袋等措施。
(1)遮陰的方式可採取搭大棚架,架面空間在盛果期進行全園覆蓋,避免地面裸露,也可在架面上設置遮陽棚等措施,防止直射光灼傷果樹。
(2)若遇乾旱時應及時灌水,嚴禁高溫時段灌水,謹防地面熱氣和強光照對果實、葉片造成灼傷,儘量在傍晚灌水;對未遮陰封行果園,特別是不保水蓄水的沙土地,在高溫來臨時及時灌水,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
(3)在果園內覆蓋油菜秸稈、稻草等,或果園生草、種草(毛苕子、三葉草、紫雲英等),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溼度,減緩熱害。
(4)套袋是防止果實日灼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套袋前注意防治病蟲,套袋果應打開通氣孔,利用通氣,降低袋內溫度。
(5)在夏季高溫季節時,謹慎旋耕、施肥(提倡撒施),儘可能淺耕,深度不超過 10-15 cm,高溫時期杜絕中耕,以免傷根。
(6)噴施葉面肥,結合防治灰黴病、葉斑病、葉蟬等病蟲害加入磷酸二氫鉀、含胺基酸葉面肥、中微量元素葉面肥等,提高葉片質量,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抗高溫的能力。
(7)預防藥害,夏季高溫噴藥一定要避開高溫時段,使用濃度要合理,一旦出現藥害,應及時噴施碧護、芸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追施適量速效氮肥,灌足水,促進樹體快速恢復生長。
(8)科學夏剪,對枝梢生長量小的品種或幼齡樹,前期(現蕾期)早摘心、重摘心,促發枝梢二次枝萌發。待二次枝抽生無限延長生長,不纏繞、不摘心,增加架面枝量,擴大覆蓋遮陰,阻止熱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