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胎生的母體植物嗎?它釋放的負氧離子就如醫院的氧氣機一樣

2020-12-05 春華秋實影像

紅樹林是植物界唯一的一種胎生母體植物,在母體生長30釐米,脫離母體,墜落淤泥裡生長發育。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紅樹林常見於熱帶、亞熱帶;它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匯處的淺灘鹽鹼地,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體系植物。它突出特徵是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據測定,紅樹林帶外緣的海水含鹽量為3.2~3.4%,內緣的含鹽量為1.98~2.2%。

紅樹林被稱為消浪護堤先鋒、海岸衛士;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禦風浪襲擊。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中紅樹林的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全球遠播。

紅樹林天然汙水淨化工廠,去海腥味。據中國林科院專家介紹,紅樹林每年每公頃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對水體起著淨化的作用。無怪乎有位詩人曾這樣熱情洋溢地讚美它們:「紅樹林——根的迷宮,防浪護堤的銅牆鐵壁,天然的汙水淨化廠,海岸衛士。

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和遷徒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繁殖場所。吸收二氧化碳,釋放高密度的負氧離子,所以有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的作用。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6.2萬/c㎡,被稱為天然氧都。

木欖和海蓮類的果皮可用來止血和製作調味品;它的根能夠榨汁,是生產亞洲女人使用的貴重香料;在印度,木欖和海蓮類的葉常用於控制血壓;斐濟的島民利用海漆類的紅樹林樹葉放入牙齒的齒洞中以減輕牙疼。據說紅樹林的果汁擦在身體上可以減輕風溼病的疼痛;在哥倫比亞的太平洋海岸的人們浸泡大紅樹的樹皮,製成漱口劑來治療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用紅樹林的果實榨的油,用於點油燈,還能驅蚊和治療昆蟲叮咬和痢疾發燒。

紅樹林屬胎衣生植物裡面皮是紅色,富含丹寧,木漿可以做染色劑和收斂劑;一年四季浸泡在海水之中,每年只生長一釐米,對生長條件及其苛刻。可以淨化海水和抵禦海浪衝刷;它是空氣淨化師,散發的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

防城港管轄的4萬平方公里海域是全國最潔淨的海域,在580多公裡的海岸線上種有14000多公頃的紅樹林。有紅樹林城市之稱的防城港是被聯合國環境署批准列入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紅樹林國際示範區,受聯合國環境署保護。

相關焦點

  • 胎生的植物
    你見過胎生的植物麼?在熱帶、亞熱帶海岸邊生長著一種特殊的植物群落:紅樹林,其中包括紅樹秋茄等。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非常獨特-胎生。當他們的種子成熟後直接在樹上的果實中發芽,植物枝條上一條條綠色的毛毛蟲就是他們的寶寶,這些寶寶從母體中汲取營養長到約幾十釐米長時就會自動脫離母體掉落到海灘淤泥中,很像動物的分娩過程。一般在12小時左右根就能深入淤泥固定不被衝走。有些寶寶比較調皮會隨海水漂流開始一生的冒險。
  • 負氧離子含量高,就是好空氣嗎?(組圖)
    中國天氣網訊  近些年,霧霾天氣頻發讓各種「呼吸利器」層出不窮,其中號稱可以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產品也風起雲湧。那麼負氧離子與空氣品質的關係是什麼?負氧離子含量是越高越好嗎?
  • 動物胎生的很常見,那植物有沒有胎生的呢
    胎生,在動物界是很常見的,比如:馬、羊、豬等動物都是胎生的。但是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儘管胎生植很罕見,但還是有。在熱帶泥質性的海灘上,生長著茂密的紅樹林。每當漲潮時,它就被淹沒在海中,潮水退去,它們又重新從海水中冒出來,人們稱它為「海底森林」,這一株株的紅樹就是由紅樹的一個個胎生幼苗發育而成的。
  • 紅樹林的植物為什麼是「胎生」的
    看著熱帶植物園四周茂密且種類繁多的植物,我突然想起了蘇軾的那句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對於詩中的「奇」我這次深有體會。不說別的,單是這裡的植物就稱得上是一奇了。比如說箭毒木吧,它也叫見血封喉樹,它的樹汁奇毒無比,只要進入血液,很快就能致人死亡。箭毒木樹汁也可入藥,但是要慎用,有嚴苛的劑量要求,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 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小夏健談,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植物胎生和鱷魚的介紹。植物並非沒有胎生的如果有人問:這世界上有沒有胎生的植物?你一定會回答:沒有!世界上哪有胎生植物呀?除非它是哺乳動物或者人。但是,科學的回答卻是「有」!儘管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種子成熟後,通常是離開母體,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和萌發,最後在土壤中萌發並長成植株。
  • 科學好故事|卵生還是胎生?生殖方式的演化故事
    卵生和胎生之間有著嚴格的生殖二分法,這其中有什麼原始的原因嗎?胎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會演化出胎生?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正在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索,試圖了解有性生殖的巨大複雜性和可變性。他們的研究對象就包括一種既能卵生又能胎生的蜥蜴。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紅樹林還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能夠釋放大量的負氧離子,而且他們的樹枝也能為大量的鳥類提供絕佳的棲息環境,水裡的小魚小蟹什麼的也可以吃它掉落的葉子。所以紅樹林是一個龐大生態系統,保護紅樹林,值得我們立刻行動起來。好在海口這邊的紅樹林保護得特別好,成群的海鳥時不時的就會從頭上飛過。景區裡面只有一個小賣部,出售簡單的水和食物等緊要所需。
  • 負氧離子對人體有哪些好處?空調房裡有多少負氧離子?
    因為,此時空氣中正大量釋放著空氣維生素——負氧離子。說到維生素大家並不陌生。可什麼是空氣維生素?它究竟是什麼樣的物質?它是如何形成的?電閃雷鳴後,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而被釋放出的電子經過地球吸收後再釋放出來,很快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形成大量負氧離子。
  • 會流血、會跳舞,想知道哪些植物「身懷絕技」嗎?
    在生活中,我們用來形容植物的詞莫過於美麗、蔥鬱、奇特等……但是你知道「特殊技能」也能用在植物身上嗎?!想知道哪些植物「身懷絕技」嗎?快快往下閱讀吧!內部菌絲死掉,釋放養分,使圈內的草特別茂盛。但有時也會讓土壤變差,導致圈內草死掉。幾十種蘑菇都會形成蘑菇圈,有食用菌,也有毒菌會走路的植物——卷柏南美洲生長著一種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
  • 從卵生到胎生:生育為何越進化越費勁?
    那麼,如果問你,鯊魚是卵生還是胎生,你能答出來嗎?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特殊的生殖方式嗎?要弄清這些問題,還得追溯到脊椎動物生殖方式的進化。如今我們生活中仍採取雌雄同體的就有無脊椎動物如蝸牛、蚯蚓和水蛭等。*註:因不具有鰓弓發展來的頜被稱為無頜類動物。
  • 鯊魚是魚嗎,是胎生還是卵生
    它的種類很多,超過520種,但都是軟骨魚綱的魚類。作為海生魚類,只有少數鯊魚可以在淡水中生存。不同品種的繁殖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卵生,卵由卵鞘包裹,附著在巖石或海藻上,慢慢會孵化。有的是胎生或卵胎生,可以在子宮內發育成幼崽後後產出。一、鯊魚是魚嗎鯊魚是魚。它屬於軟骨魚綱,包含8目25科,分別是六鰓鯊目、鼠鯊目、虎鯊目、真鯊目、角鯊目、鋸鯊目、扁鯊目和鬚鯊目。
  • 地球上最全能的物種,能胎生又能卵生,種族擴大有望了!
    地球上最全能的物種,能胎生又能卵生,種族擴大有望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奉行有性繁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卵生,另一種是胎生,目的都是為了繁育下一代。一般來說,鳥類、爬蟲類等動物都屬於卵生類,哺乳動物是胎生類。雖然方式有差異,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將後代延續下去。
  • 胎生、卵生哪種方式更適應自然界的進化?
    這裡且不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老梗問題,有沒有發現,動物除了蛋生卵生以外還有胎生的方式,包括我們人類,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  動物的受精卵在母體外獨立發育的過程叫卵生。一般的鳥類、爬蟲類、大部分的魚類和昆蟲幾乎都是卵生動物。  如:雞、鴨、魚、青蛙、烏龜、蝴蝶等都是卵生動物。
  • 海物志:胎生植物秋茄樹
    疫情期間,偶遇一直心存掛念的胎生植物——秋茄樹的那一刻,心情激動不已,故成此篇。 Druce),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琉球群島南部等地也有)等地的淺海和河流出口衝積帶的鹽灘,起到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淨化海水和空氣的重要功能。深圳紅樹灣溼地公園、紅樹林公園、大鵬半島均有生長。
  • 胎生卵生同時進行,全球最古怪物種,一次產下一個活胎和三枚蛋
    但在這個地域遼闊的地球上,可以說是無奇不有,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誌一項研究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最古怪物種,即可以胎生也可以卵生,它甚至可以胎生和卵生同時進行,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生子和產卵,科學家發現
  • "立淨"—— 植物小分子團負氧離子 ,打響一場免疫系統保衛戰
    幾年來,國家質量檢測機構對「立淨」研發成果進行多次檢驗,得出的結論為:立淨「植物小分子團負氧離子」生產量是8000個/CM3以上,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清新空氣的標準是:空氣中小分子團負氧離子含量是1000-1500個/CM3,「立淨」小分子團負氧離子含量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清新空氣標準的8倍。
  • 被高樓大廈包圍的惠州大亞灣紅樹林,滿滿的負氧離子,你去過嗎?
    跟著導航,我們很快到達紅樹林,但是下了車發現這紅樹林跟我想像中的紅樹林差別很大,我之前去過海口的紅樹林,那裡的紅樹林一望無際很大,周邊也很遼闊,但是大亞灣紅樹林周邊都被樓房圍起來了,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但是換個角度想,房子買在這裡多好啊,滿滿的負氧離子。
  • 化石顯示蛇頸龍可能是「胎生」
    它在海中如何繁育後代一直是個謎。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蛇頸龍的繁殖方式與多數爬行動物產卵孵化不同,很可能是「胎生」,而且「只生一個好」。 馬歇爾大學副教授羅賓·奧基夫等人對1987年發現、保存在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具蛇頸龍化石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化石是一個腹中帶著幼仔的雌性蛇頸龍,體長超過4.6米,生活在距今7200萬至7800萬年前的白堊紀。
  • 如何擁有更多的「空氣維生素」——負氧離子?
    1、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而被釋放出的電子經過地球吸收後再釋放出來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負離子,或稱為陰離子。3、森林的樹木,葉枝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而產生的負離子。